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2437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9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 归纳.docx

高三化学考前重点知识点归纳

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

金属气态原子____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

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

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____,金属性____;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________,金属性____;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____;碱性愈____,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____;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

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____,非金属性____;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____,非金属性____;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____性的强弱:

酸性愈____,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____;

3、依据其气态____化物的稳定性:

稳定性愈____,非金属性愈____;

4、与氢气化合的____;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他,例:

2Cu+S

Cu2SCu+Cl2

CuCl2所以,Cl的非金属性____于S。

“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一)“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核10电子的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核10电子的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核10电子的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核10电子的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的

________

________

二核18电子的

________

________

三核18电子的

________

________

四核18电子的

________

________

五核18电子的

________

________

六核18电子的

________

________

注:

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等亦为____电子的微粒。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____而减____(____气体除外)如:

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____而____。

如:

Li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____而____。

如:

F--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____而____。

如:

F->Na+>Mg2+>Al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____离子半径越____。

如Fe>Fe2+>Fe3+

物质熔沸点的比较

(1)不同类晶体:

一般情况下,____晶体>____晶体>____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

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____,则熔沸点____,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____,离子半径越____,则其熔沸点就越____。

②分子晶体:

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____,则熔沸点越____。

HF、H2O、NH3等物质分子间存在____键。

③原子晶体:

键长越____、键能越____,则熔沸点越____。

(3)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

固态物质>液态物质②沸点:

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定义: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

影响因素:

大小与________有关。

作用:

对物质的____点、____点等有影响。

①、定义:

分子之间的一种比较____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②、形成条件:

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____、____、____与H之间(NH3、H2O)

③、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使物质熔沸点____。

④、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式:

F-—H···F-—H···F-—H____←代表氢键。

氢键OO

HHHH

O

HH

⑤、说明:

氢键是一种分子间____作用;它比化学键____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____;是一种较____的分子间作用力。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部分的试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根据概念判断一些说法的正确性;二是比较粒子中电子数及电荷数的多少;三是原子及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四是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

第二部分:

元素及其化合物

1、各种“水”汇集

(一)纯净物:

重水____;超重水____;蒸馏水____;双氧水________;水银____;水晶____。

(二)混合物:

氨水(分子:

____、____、____;离子:

____、____、____)

氯水(分子:

____、____、____;离子:

____、____、____、____)

苏打水(____的溶液);生理盐水(____%的NaCl溶液);水玻璃____水溶液);卤水(____、____及少量____);水泥(____、____、____);王水(由____和____以____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合物)

2、各种“气”汇集

(一)无机的:

爆鸣气(____与____;水煤气或煤气(____与____);碳酸气____)

(二)有机的:

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____)

____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裂解气(以________为主)焦炉气____、____等)

电石气(____,常含有____、____等)

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

还原作用

吸附作用

____、____、____、____3

____

活性炭

____

____变化

____可逆

____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____(____)和浓____及____

能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

1、有毒气体(____、____、____等)—去毒;2、色素——漂白;3、水中有臭味的物质—净化。

能升华的物质____、____固态CO2)、升华____、____。

Fe3+的颜色变化

1、向FeCl3溶液中加几滴KSCN溶液呈____色;

2、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____色沉淀;

3、向FeCl3溶液溶液中通入H2S气体,生成____色沉淀;

4、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Fe粉时,溶液变____色;

5、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Cu粉,溶液变____色;

6、将FeCl3溶液滴入淀粉KI溶液中,溶液变____色;

7、向FeCl3溶液中滴入苯酚溶液,溶液变____色

“置换反应”有哪些?

1、较活泼金属单质与不活泼金属阳离子间置换

如:

Zn+Cu2+==________Cu+2Ag+=________

2、活泼非金属单质与不活泼非金属阴离子间置换

Cl2+2Br‾==________I2+S2−==________2F2+2H2O==________

3、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中H+置换

2Al+6H+==________Zn+2CH3COOH==____________

4、金属单质与其它化合物间置换

2Mg+CO2____________2Mg+SO2____________

2Na+2H2O_______________2Na+2C2H5OH→____________

10Al+3V2O5____________8Al+3Fe3O4____________

2FeBr2+3Cl2_______________2FeI2+3Br2________________

Mg+2H2O____________3Fe+4H2O(____)____________

5、非金属单质与其它化合物间置换

H2S+X2==____________2H2S+O2(不足)____________

CuO+C____________CuO+H2____________SiO2+2C____________

3Cl2+8NH3==____________3Cl2+2NH3==____________

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

1、2P+3Cl2____________(Cl2不足);2P+5Cl2____________(Cl2充足)

2、2H2S+3O2____________(O2充足);2H2S+O2____________(O2不充足)

3、4Na+O2____________2Na+O2____________

4、Ca(OH)2+CO2(适量)____________;Ca(OH)2+2CO2(过量)____________

5、C+O2____________(O2充足);2C+O2____________(O2不充足)

6、8HNO3(稀)+3Cu==________________

4HNO3(浓)+Cu==________________

7、AlCl3+3NaOH==____________;AlCl3+4NaOH(过量)==____________

8、NaAlO2+4HCl(过量)==____________NaAlO2+HCl+H2O==____________

9、Fe+6HNO3(热、浓)==____________Fe+HNO3(冷、浓)→(____)

10、(Fe不足)Fe+6HNO3(热、浓)======________________

(Fe过量)Fe+4HNO3(热、浓)======________________

11、(Fe不足)Fe+4HNO3(稀)=======________________

(Fe过量)3Fe+8HNO3(稀)======________________

12、6FeBr2+3Cl2(不足)==________________2FeBr2+3Cl2(过量)==________________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____白色沉淀,后____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____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____

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____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____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____白色沉淀,后____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____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____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____白色沉淀,后____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____气泡,后____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____气泡,后____气泡

几个很有必要熟记的相等式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0____56____80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0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9844____64160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常用相对分子质量

Na2O2:

____Na2CO3:

____NaHCO3:

____Na2SO4:

____

BaSO4:

____Al(OH)3:

____C6H12O6:

____

2.常用换算

5.6L——____mol2.8L——____mol15.68L——____mol

20.16L——____mol16.8L——____mol

3.常用反应

Al3++4OH-=________

3AlO2-+Al3++6H2O=________

2CO2+2Na2O2=________△m=____g

2H2O+2Na2O2=________△m=____g

AlO2-+CO2+2H2O=____________

4.特殊反应2F2+2H2O=____________2Al+2NaOH+2H2O=____________

二、(A:

NaHCO3、(NH4)2CO3、NH4HCO3)

A↓(白)+↑(无色)(A:

____、____、____)

(A:

____、____、____、____、____)

(A:

____、____、____、____)

(A:

氯化物)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单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单质:

S、Na、Mg、Al、Fe、Cu液体单质:

Br2

中学化学常见化合物:

NaCl、NaOH、Na2CO3、NaHCO3、FeCl2、FeCl3、H2SO4、

HCl、CaCO3、SO2、H2O、NO、NO2、HNO3

不宜长期暴露空气中的物质

1.由于空气中CO2的作用:

____、____、____溶液、____溶液、____溶液、____、_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

2.由于空气中H2O的作用:

浓____、____、____、____、____等干燥剂、浓____、____硫酸铜、____、____固体、____;

3.由于空气中O2的氧化作用:

钠、钾、____磷和____磷、____、____橡胶、____、____价硫(____或____水溶液)、____价硫(____水溶液或____酸盐)、____铁盐溶液、Fe(OH)2。

4.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

____、浓____、____、____、浓____、浓____、____。

实验中水的妙用

一、水封: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____需要水封,少量____磷放入盛有____水的____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____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____易挥发____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____,比水____,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可迁移到油封)

二、水浴:

____树脂的制备、____的水解需用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____℃)、____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____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____水浴加热即可。

三、水集:

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H2,____,____,CH4,____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

可用排____法收集氯气。

四、水洗:

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____杂质。

五、鉴别:

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

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____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____,溶在水中的是____,沉于水下的是____。

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

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____可资鉴别。

六、检漏:

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加入药品前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第三部分: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五部分:

电化学基础

一、原电池

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能____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两个活泼性____的电极3、有____溶液4、形成____回路

例、用Zn、Fe、Al分别与Ag或Cu作两极,NaCl作电解质溶液,试分析写出两极反应式。

若是:

铝-镁-NaOH电池铜-铁-浓HNO3

2.化学电源

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写出CH4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分析溶液的pH变化。

电解质为KOH溶液。

若用CH3OH呢?

二、电解原理

阳极失电子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得电子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部分:

有机化学基础

一、反应条件

利用特殊的反应条件,来确定物质所发生的反应类型及官能团的种类。

____烃水解成醇;____水解成醇和羧酸盐

____烃消去成____或____

____脱水成双键(____°C)或醚(____°C)其它醇写

;酯化反应.

____水解成醇和羧酸;____盐变成羧酸;

____水解成葡萄糖。

均可被氧化为-COOH或-CO-。

____(RCH2OH)转变成醛(RCHO);

____(RCHOHR)转变成酮(RCOR)。

____(RCHO)转变成____(RCOOH)

____反应

加成反应(____,____)或取代反应(____)

(RCH2COONa+NaOH

RCH3+Na2CO3)

二、有机反应主要类型归纳

下属反应

涉及官能团或有机物类型

其它注意问题

取代反应

酯水解、卤代、硝化、磺化、醇成醚、氨基酸成肽、皂化、多糖水解、肽和蛋白质水解等等

烷、苯、醇、羧酸、酯和油脂、卤代烃、氨基酸、糖类、蛋白质等等

卤代反应中卤素单质的消耗量;

酯皂化时消耗NaOH的量(酚跟酸形成的酯水解时要特别注意)。

加成反应

氢化、油脂硬化

C=C、C≡C、C=O、苯环

酸和酯中的碳氧双键一般不加成;

C=C和C≡C能跟水、卤化氢、氢气、卤素单质等多种试剂反应,但C=O一般只跟氢气、氰化氢等反应。

消去反应

醇分子内脱水

卤代烃脱卤化氢

醇、卤代烃等

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氧化反应

有机物燃烧、烯和炔催化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氧化成酸等

绝大多数有机物都可发生氧化反应

醇氧化规律;

醇和烯都能被氧化成醛;

银镜反应、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中消耗试剂的量;苯的同系物被KMnO4氧化规律。

还原反应

加氢反应、硝基化合物被还原成胺类

烯、炔、芳香烃、醛、酮、硝基化合物等

复杂有机物加氢反应中消耗H2的量。

加聚反应

乙烯型加聚、丁二烯型加聚、不同单烯烃间共聚、单烯烃跟二烯烃共聚

烯烃、二烯烃(有些试题中也会涉及到炔烃等)

由单体判断加聚反应产物;

由加聚反应产物判断单体结构。

缩聚反应

酚醛缩合、二元酸跟二元醇的缩聚、氨基酸成肽等

酚、醛、多元酸和多元醇、氨基酸等

加聚反应跟缩聚反应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网络

1、

烃、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其中重要的“有机金三角”有两组:

(1)烯烃、卤代烃、醇之间的“三角关系”

(2)醇、醛、羧酸、酯之间的“三角关系”

2.代表物质的转化关系:

 

3.延伸转化关系举例

 

4.多糖、二糖、单糖间的转化关系

 

四、反应现象

利用特征的反应现象,可以确定物质中含有什么样的官能团,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

1)使溴水褪色-----含____、____、____基。

2)遇FeCl3显色或遇Br2产生白色沉淀----含____基。

遇FeCl3显紫色为____。

3)遇I2水变蓝-----____

4)新制Cu(OH)2、加热,能产生砖红色沉淀(Cu2O)或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产生银镜------____基

(含有醛基的物质有:

____类;____酸,____酸某酯,____酸盐;____糖,____糖,____糖。

5)加Na放出H2-----含____或____

6)加NaHCO3产生气体----含____

7)加NaOH,再加____酸化的____产生____(____、____)色沉淀-----含Cl(Br、I)的卤代烃。

8)水果香味的物质-------____;芳香族化合物------含____环。

9)遇浓硝酸变____-------蛋白质

10)两性:

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有机物-----蛋白质、氨基酸。

五、分子量及其差值

利用特殊物质的分子量及其差值来推断物质中可能存在的基团。

1)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16.____、____18____M=28.____、、____、____

M=44.____、____、____、____M=46.____、____、____

M=60.____、____、____M=78.____

2)

A+C2H5OH→B(MB=118)+H2O(酯化)

则MA=118+18-46=90

A(一元醇)+CH3COOH→B(酯)+H2O

则MA+60=MB+18,MB-MA=42

六.有机反应中的数据  

①根据与H2加成时所消耗H2的物质的量进行突破:

1mol—C=C—加成时需____H2,1mol—C≡C—完全加成时需____H2,1mol—CHO加成时需____H2,而1mol苯环加成时需____H2。

②1mol—CHO完全反应时生成____Ag↓或____Cu2O↓。

  ③____—OH或____—COOH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1molH2。

  ④1mol—COOH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____CO2↑,或与少量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____CO2↑。

  ⑤1mol一元醇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____酯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加____,1mol二元醇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酯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加____。

  ⑥1mol某酯A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和乙酸时,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____,则生成1mol乙酸,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____时,则生成2mol乙酸。

七.分子式及C原子个数

利用通式来确定物质的种类及可能结构(同分异构体);各物质间碳原子个数的差异又能确定其转化关系或类型。

11)分子通式及同分异构体

12)

____

烷烃

______

酚、芳香醇、烷基醚

____

单烯烃、环烷烃

_______

醛、酮、烯醇、环醇、环醚

____

二烯烃、炔烃、环烯烃

_______

羧酸、酯、羟基醛、羟基酮

________

醇、烷基醚

_______

羟基酸(乳酸)

13)①已知1mol有机物中C、H、O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可确定其化学式。

②已知有机物的质量,燃烧后生成CO2、H2O的量及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化学式。

③已知有机物化学式中C原子个数,则可确定反应物中C原子个数(明确通过何种反应得到的)

八.物质的特殊结构

利用物质结构某一方面的特殊性,来确定这种物质的存在。

 ①具有4原子共线的可能含____键。

  ②具有4原子共面的可能含____基。

  ③具有6原子共面的可能含____双键。

  ④具有12原子共面的应含有____环。

2.高聚物、单体的判断规律

A)加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