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2650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docx

浙教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word练习题

16两块银元

一、教材分析

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通过“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曲折过程,反映军民鱼水之情。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历史上把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这一段时间称为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个大战役的巨大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力。

课文分四段。

第一段简要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

第二段写孙老汉给刘司令和邓政委沏茶不小小打碎了茶壶,邓政委给他两银元叫他再买一把。

第三段写孙老汉。

本文是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主要落实本单元阅读训练目标:

回答课后问题,再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也是本册书阅读训练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1会把课扣习题1中的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写下来。

2学会4个生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小盈眶”造句。

3感受到刘伯承司令和邓小平政委关心群众生活、严格遵守纪律的崇高品质,感受革命战年代军民鱼水深厚情谊。

4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加答课后习题的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第6自然段中孙老心中念叨的话,懂得我军纪律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做到意思完整,语句通顺。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根据课后习题1填表,初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1介绍时代背景,揭题,认识主要人物。

1948提9月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主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役的巨大胜利,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力。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

所以,历史上把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这一段称为中国解放战争时期。

两块银元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两块银元的事情是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呢?

请打开课本,在课文中划了主要人物。

指名说一说。

请看插图,这两位是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刘邓首长,请同学们恭敬地把他们名字分别写在插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2自学检查。

(1)指名读准备生字,特别是“沏”“埋”。

认读词语。

(2)比较字的音形义,利用部首区分字义:

“俯”“咐”

(3)按自然段指名轮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揭示本课阅读训练任务。

为了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得更清楚,这一单元,我们再来学习一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4带着后习题1的三个问题,阅读课文,填表:

问题

答案

所在课文章节

1为什么刘邓首长要“赔”

孙老汉两块银元?

2孙老汉怎么送回银元的?

3刘邓首长又是怎么再把银元还给孙老汉的?

5谁能用几句简要的话把上面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

教师适当概括并板书

6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教师小结:

通过回答课后问题,再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作适当概括,这是归纳课文内容的又一方法。

7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刘邓首严守纪律师的崇高品质和军民鱼水情深。

2句式训练,进一步理解中心思想。

(二)教学过程

1同桌合作读课文,交流:

读了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把学生的发言归纳成两个方面:

刘邓首长遵守革命纪律的高尚品质,革命军队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3学习课文,具体感受。

(1)是啊,人民群众多么热爱解放军,出示句子:

“孙老汉见两位首长日夜操劳,忙得连口水都顾上不喝,又是敬佩又是心疼,忙沏了一壶茶送过去。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填一填:

孙老汉见两位首长为日夜操劳,为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又是敬佩又是心疼,忙沏了一壶茶过去。

2谁来说说孙老汉因为什么“又是敬佩又是心疼”?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2)课文为什么地方能体现“民爱军”?

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1孙老汉怎么也不肯收银元;

2老伴埋怨孙老汉不该收银元;

3老两口想了好几天办法,直到把银元缝进刘司令员的衣领里才安心……

(3)是什么使人民群众这样热爱我们的解放军?

1为了这一把泥壶,刘邓首长几次送银元?

出示表格1、2两列,自读自填。

2一把泥壶真的两块银元吗?

银元是旧时使用的银质货币,价值相当一起七钱二分白银,所以两块银元在当时价值不低。

为了这一把泥壶,为什么要特意派警卫员连夜把两块银元送去呢?

出示表可知3、4两列,读一读人物语言,再填一填。

几次写送银元

是怎样送银元的

送银元时怎么说

为什么坚持送银元

3想像,警卫员见到孙老汉老两口会怎么说?

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

4小结:

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守军队纪律的崇高品质深深打动着老百姓的心。

这样的这队,百姓怎么会不热爱呢?

军民的心更加贴紧了。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这种鱼不情深。

5句式训练,进一步理解课文中心思想。

学生读完全文,出示课文最后一个句子:

“有你们这样的军队,中国就有盼头了。

”联系学到的想一想,说一说:

有你们这样的军队,中国就有盼头了。

那么,我们也可以说:

有孙老汉这样人民,军队就一定能。

6完成作业本第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

2指导完成作业本3、4、6题。

3指导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复述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按要求写词语:

1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反复——在意——叮嘱

2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晰——仰——

(2)指名说说自己归纳的课文主要内容。

2复述。

课文写了“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这一过程,赞扬了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关心群众、严守纪律的好品质。

(带着崇敬之情自由朗读全文。

(1)按把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的顺序或“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过程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评议。

3指导完成作业。

(1)第4题造句:

敬佩、再三、热泪盈眶。

1读课文中的句子,想想:

哪几个词语表示心中的感受?

分别指哪一方面的感受?

“再三”还可以与哪些词搭配?

2学生试写句子,集体语评议并修改。

(2)第3题,照样子改写句子。

①读例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②学生试着改写

3交流答案,评议做练习。

(3)第6题,读短文做练习。

1学生默读短文,轻声回答文章后面三个问题。

2把答案连起来说说短文主要内容。

3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17月光曲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贝芬谱定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贝多芬十分憎恨专权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

课文的这个“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

课文分两段。

第一段简单介绍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本课继续训练用“回答问题,再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重视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语句优美、意境优雅的段落。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券”,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秀、纯熟、霎时”等词能够运用。

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回答课后问题,能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想像第9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同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说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月光曲》和课文的录音,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了解贝多芬是位伟大的音乐家。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脉络。

(二)教学过程

1听音乐揭题。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这就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钢琴曲《月光曲》。

你在曲子里听到什么?

你听出贝多芬的心声了吗?

(2)简单介绍贝多芬及其《月光曲》。

那么,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

2学习生字词语。

(1)为生字“券”设计一个文字游戏,记住它的音、形、义。

(2)运用多种方法学习词语。

①区别意思相近的词语:

幽静、恬静;

②区别意思相近相反的词语:

陌生、纯熟、陶醉、苏醒;

③辨析意思有交叉的词语:

清幽、清秀。

④先交流方法,再理解词义:

琴键、霎时、波涛汹涌、谱写、断断续续、水天相接

3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

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月光曲》是怎么谱成的?

做上记号。

(3)交流,把课成分成两段。

(4)读第1自然段,把两句话的意思合成一句话说:

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5)四人小组合作读第2-10自然段,在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完成作业本第1题。

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题1的问题,学习全文。

2了解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对话。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学习课文。

1复习引入,学习课文。

(1)复习:

说说自己读了第二段,读懂了什么。

(2)用上“曲子”这个词语说一说。

(3)这两首曲为什么样的人而弹?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有关量词,填一填,读读:

一()茅屋一()蜡烛一()旧钢琴

2能用上这里的词语说说贝多芬为谁弹了两首曲子吗?

(4)出示课文中的语句: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1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中的“刚才”分别指什么时候?

(第一句中的“刚才”指的是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谈话之前:

第2句中的“刚才”是指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第一首曲子,盲姑娘听出他是贝多芬之后。

2为什么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谈话之后,他会为盲姑娘弹一首曲子,当盲姑娘听出他是贝多芬之后,他又弹一首,而且十分激动地飞奔回客店录曲子呢?

这也是课后习题后1提出的问题。

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把握这两个“刚才”,仔细琢磨盲姑娘说的话,了解也是一个怎样的人?

听了她的话,贝多芬心里会想些什么?

(5)再读课文,想想划划,并与附近的同学交流探讨一下。

(指名说,教师归纳)

1盲姑娘酷爱音乐:

断断续续的琴声表明她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仍然不停苦练;十分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演奏:

听到有人为自己弹琴,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贝多芬,但十分恭敬有礼地“连忙让座”。

盲姑娘懂音乐:

虽然双目失明,尽管从未听贝多芬弹奏过,却能听贝多芬弹奏过,却能听出是贝多芬在弹奏。

盲姑娘体贴兄长:

尽管十分渴望听音乐会,但体谅家境贫穷,哥哥无能为力。

2贝多芬同怀盲姑娘和她哥的贫穷家境,为姑娘双目失明仍热爱音乐且非常懂事而感动,为遇到知音而激动。

2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特别是在对话中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哥哥的体谅,读出贝多芬对盲姑娘和皮鞋匠这样的穷人的同情之怀情。

3回答课后题1的问题。

4完成作业第2、4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能把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继续学习课文,知道《月光曲》的内容,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运用第一节课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记住生字和词语。

试着默写出来。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分别读第二段的三个部分,再指名回答后习题1的三个问题。

(2)把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要求人人说完整,说清楚。

(3)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

按课文的主要内容填空。

3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月光曲》的内容。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像、画图、体会美妙意境。

(2)再听《月光曲》。

感情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如同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听到盲姑娘说的话之后,心情变得不平静一般,体会《月光曲》的感情变化,表现出乐曲旋律由平静到不平静的变化。

(3)《月光曲》太美了,以致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

引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她那恬静的脸上”“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离开了茅屋。

(4)你能把这样美妙动人的《月光曲》背诵出来吗?

背诵第9自然段。

4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传说有道理吗?

(1)故事的地点环境与《月光曲》一致。

小镇环境幽静,茅屋里月光清幽。

(2)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的确如此。

贝多芬十分憎恨专权势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

课文的这人“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

(3)故事中贝多芬的心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放律变化一致。

5完成作业第3、5题。

18五月端阳

一、教材分析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课文对我国端午习俗的记叙,反映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端午节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的节日气氛。

第二部分(第3、4、5自然段)分别写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过端午节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本文是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训练“回答问题,把问题的答案连接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应该比较放手,以学生自己尝试为主。

二、教学目标

1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8个生字,理解“流苏、流放、雕饰、比试、心灵、手巧、幽香”等20个词语的意思。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

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课后第2题,“细读课文填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有条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四、教学准备:

几枝草蒲、艾草,几只香袋,粽子、咸鸭蛋等。

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根据课文后第2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出示实物:

粽子、咸鸭蛋,这是菖蒲、艾草,看,还有漂亮的、有五彩流苏的香袋呢!

看到这些东西,你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哪一个传统节日呢?

揭题。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到五月的端阳节去看一看吧!

2学习生字词语。

(1)你仔细看看菖蒲和艾草,再细细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幽香哩!

它们都是草本植物,都有香气,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

在端午节,人们常常用它们来驱邪呢!

取粽子(未煮熟的生粽子),大家拿近了闻一闻,闻到竹叶的的清香了吗?

“幽香”和“清香”是两种不同的香,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填一填:

香香香香

(2)看插图,这龙舟酷游龙,非常逼真,请写出几个:

似似似

(3)这龙舟雕饰得果然精巧,我们还可以说:

饰饰饰

(4)自学其他词语,不懂的提出来讨论。

3初读课文,填表,尝试独立初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表格:

人物

干什么

姑娘们

妇女们

小伙子们

老人们

(2)边读课文,边填表。

要求语言简洁。

(3)尝试整理表格中的内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课文写端午节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的热闹情景和老人们讲述的为纪念屈原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4完成作业本第1、5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细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

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二)教学过程

1细读全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说说姑娘们怎样做香袋,做的香袋什么样?

围绕“心灵手巧”说,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1香袋的式样很多。

出示句子:

“香袋的式样很多,有鸡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

改写句子:

鸡心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香袋的式样很多。

2香袋的色彩鲜艳。

朗读有关语句,划出词语:

五颜六色,鲜艳夺目、五彩云霞。

3香袋做工精,巧用零碎的彩色绸布,袋口一抽就成。

(2)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妇妇们做的粽子是怎样的。

1形状多样,用料丰富。

出示句子,改写:

“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这是按形状来分的。

“白米粽、枣子粽、赤豆粽、猪肉粽、那是按用料分的。

改写成:

按形状来分,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

按用料来分,有白米粽、枣子粽、赤豆粽、猪肉粽。

2做工讲究:

糯米浸泡,竹叶手掌般宽,煮。

有声有色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3)齐读第5自然段,小伙子们又是怎样“一显身手”的呢?

1船:

精心雕饰,酷似游龙。

2装:

穿彩衣、扎彩由。

3赛:

整齐、坐、卧、划,箭一般驶去。

(4)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用深情的语气把故事讲给同桌听,

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至今还纪念屈愿。

把名说。

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2小结:

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动项目还有很多,课文只精选了最有特色的、最有中华民族文化代表性的内容写,写出了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值得我们学习。

3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传统。

4完成作业本第3、4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说说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2学习课文的写法,仿写一段话或几段话。

(二)教学过程

(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轻声准备。

(2)不看课本,完成作业本第6题:

按课文内容填空。

(3)交流并订正。

(4)依据填空练习,指名说说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

3课文写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写出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告诉我们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4你还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哪些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里有些什么风俗,又有什么动人的故事、传说呢?

说给大家听一听。

除夕:

放爆竹、发压岁钱、守岁……

元宵:

做元宵、吃元宵、看灯会、做花灯……

中秋:

团圆饭、吃月饼、赏月、嫦娥奔月的故事……

清明、重阳……

5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挑几个有代表性的内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或几段话。

(1)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端午节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的节日气氛。

第二部分(第3、4、5自然段)分别写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过端午节情景。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这是从内容这条思路整理的。

我们还可以从时间这条思路来整理,除了课文第1、2自然段,课的后面几个自然段是按“早几天——前一天——这一天——这一天”的时间顺序写的,非常有条理。

(2)选择仿写。

6全班交流,评选优秀的张贴出来。

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分析

“说说自己的看法”是指在讨论问题时,能对所要讨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讨论问题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离不开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讨论中乐于说说自己的看法,除了能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还可以提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锻炼我们的胆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

本册课文较之上册课文,在听说训练方面更注重临场发挥,对听辨能力要求高,还应加强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

本次听说训练不仅要求听清别的的意见,还要做出分析,并大胆讲清自己的看法。

教材分“听说要求”“听说内容”“听说提示”三部分。

第三部分提示基本方法,在听清别人的意见之后,明确自己的看法,再把自己的看法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

1能在讨论问题时听清别人的意见,讲清自己的看法。

2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敢于大胆发言的勇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听清楚别人的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得有条理。

教学难点:

讲清自己的意见并把语句组织好,讲行有条有理。

四、教学准备:

了解班级学生平时参与讨论的情况,一次模拟小组讨论的录音。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听录音,揭示课题。

播放模拟小组讨论的录音,仔细听,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讨论怎样帮助遭灾的同学方强克服困难的事。

讨论是我们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时经常采用的方式,遇到某些问题或某件事情,人们在一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利于问题或事情的解决。

所以在讨论问题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很重要,同时,还可以提高对事物的认识,锻炼听说能力。

今天节听说训练课,我们就要学习在讲论时,怎样对讨论的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揭题。

2指导学生明确切本次训练的要求和内容。

自学课文1-2部分,讨论两个问题。

(1)这次听说训练的要求是要求什么?

(2)这次听说训练的内容有哪些?

3指导学生掌握本次训练的基本方法。

(1)讨论问题时,怎样把自己的看法有条有理说清楚呢?

(先自学课文第3部分找答案,结合课文再听模拟讨论录音——“怎样帮助方强同学克服火灾所造成成的困难?

”)

(2)检查自学和听录音效果。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应发扬友爱精神。

然后想想可从哪几方面去帮助方强,比如开募捐活动、节省零用钱、有钱捐钱、有物捐物、帮方强补课等。

最后,把想好的内空有条有理地说出来。

(3)因为是讨论,所以光有自己的看法还不够。

如果别人先说,你就要仔细听别的意见,然后修改自己要说的内容,积极争取发言,勇于发表意见。

那么怎么修改呢?

1和别人重复的意见、看法就不必具体说了,只要表态就可以了。

2有补充的要先表示自己的看法相同,再把补充的内容具体说明。

3如有不同的思考角度,要先简要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角度,再方具体的内容。

4有相反的看法也要说明自己的态度,然后说出理由和看法。

4全班分小组,选择课文中一个问题展开讨论。

(1)明确讨论程序:

审题、讨论、评议。

(2)指名1-2组,把讨论情况向全班汇报,集体评议。

(有困难的班级,可先由老师提出几个具体问题,再让学生讨论。

5总结

讨论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讨论问题时,先要仔细听清别人的发言,再大胆地、有条理地讲清自己的看法。

积极参与讨论,除了能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事物的认识,锻炼我们的胆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

一个的人

一、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是“用一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

”本次习作的题目是“一个的人,”横线上所要求补充的词语正是反映的“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习作提示”说明了“一件事”和人的“思想品质”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