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384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docx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以真情服务患者,以真心善待病者,体现了人本思想;用自己朴素的语言和实际行动,感动了一大批病人,创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值得医护工作者尊敬和学习。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  **,51岁,中共党员,**市第**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

从她走上护理岗位的第一天起,就以“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宗旨,以“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生命”为己任,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个人一生做几件好事不难,但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好事,那就难能可贵了。

但是?

?

却做到了。

她对患者突出了一个“情”字,视病人为亲人,用自己的真情感动了广大病人及家属,得到了周围同事和病员的高度的赞赏。

  感人的服务卓越的声誉

  护理工作是医院最前沿的工作,也是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最频繁的岗位;服务孕妇、产妇及妇科病人,更是繁杂琐碎、具体周到的工作,不但需要高超的技艺,更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

?

同志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脏,用自己亲人般的体贴和周到,感动了大批的患者,也为医院赢得了荣誉。

记得有一次,一位产妇由于长期服用高蛋白食品,连续五天排大便困难,当时给她用开塞露效果不佳,急得产妇满头大汗。

见此情景,朱护士毫不犹豫地用手指一点一点地帮她扣大便。

产妇情绪稳定后,满脸却挂满的泪花,她呜咽着说:

“我是个孤儿,从小父母双亡。

长到快三十岁了,连自己的最亲近丈夫都没有为自己扣过大便,没有想到一个陌生的护士却做到了,你就是我的亲姐姐!

”她挣扎着起来,要给朱护士磕头,但却被阻止了。

朱护士平淡地告诉她说:

“只要能给你减轻苦痛,为你做什么都值得。

”这样的事情,在朱秀莲身上屡见不鲜,提起她,患者有的赞口不绝,有的热泪盈眶,都亲切地叫她“大姐”,以至于有慕名而来病人一进医院口就找“朱大姐”,还说:

“朱大姐不管,我们就不住院!

  在**同志的影响带动下,全科人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多次受到了院领导和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也为五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心系病人情满人间

  二十年来,她始终用爱心责任心,从事着护理工作。

护士应尽的义务,她做好了;护士不该做的,她也做了,而且一做就是二十年。

她心理时时刻刻装着病人,把自己的真情洒满了人间,其所做的所作所为,远远超越医护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显示出其无穷的人格魅力。

  **公平公正,对待病人一视,无论城市还是偏远农村的患者,无论是本地患者还是外省病人,她都倾注了满腔热血。

一位叫史敏的病人,独身一人来医院的路上手机被偷了,由于与家人联系不便,住院时病人情绪不稳,家庭条件也比较差,无力购置新手机。

看到病床上唉声叹气的患者,朱护士的心隐隐作痛,一个来自农村的孤独病人,她的心理压力有多么的大呀!

朱护士悄悄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备用的手机,并交足了两个月的花费,无偿赠给了她。

了解到病人生活拮据、胃口不好,她又给患者买来了营养品和一些换季的衣服,每天早上做好可口的饭菜给病人带来,坚持送饭一个月,一直到患者出院。

临走,她抱着朱护士留着泪,说:

“朱姐,俺是农村来的,但你比我的亲姐姐对我都好,我真舍不得离开你****俺永远不会忘记你!

以后俺也向你学习,多做好事,行善积德,做个好人”。

有个叫瑞蓝的患者,是永城人,儿子在外地上学,丈夫在外地打工,独自一个人来医院就医,手术完成后的6小时里需要平卧不动,朱秀莲一直守候在病床旁边,像亲人一样为患者端便盆。

第二天早上,她5点就起床做饭,为患者端来了热腾腾的小米粥,从此一日三餐送饭从不间断,直到半月后出院。

  **做事以人为本,关心弱势群体,急患者所急,供患者所需,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为家庭困难患者拿钱买药、垫付资金,解病人燃眉之急,是朱护士经常做的事。

一次,一位患重度妊高症的病人,全身浮肿,手术后需要输蛋白,当时家属拿不出钱来,心情非常焦急,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患者将有生命危险。

朱护士知道后,她一边安慰病人及其家属,一边到自己家取钱为病人买药,使病人得到了及时治疗。

患者六十多岁的老母亲感动的掉下了眼泪,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放,称她是“救命恩人”。

出院后患者又专程送锦旗到五院表示感。

有个产妇大出血,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一时拿不出一笔急救的医疗费用,家人着急得恨不得卖血救命。

朱秀莲了解情况后,立即让丈夫从家中拿钱,给患者垫上,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保住了性命。

病人出院一个月,医院收到了上千封表扬信,几百面锦旗,对朱护士急人所难、救死扶伤的精神大加赞赏。

  **同志工作态度端正,服务不挑对象,年龄大的、年龄小的、性格脾气古怪的等,只要是病人她都倾注自己的真情,用心服务,用自己的真心实意感化病人,用细致周到的服务温暖患者的心灵。

一次,一位私自在药店买药吃错药的病人,出现了大出血来医院治疗。

需要急诊。

由于来得匆忙,没文大全整理*有家人陪护;也没带任何生活用品,医疗费也没有带足。

无助无奈的病人泪流满面,心里很难过。

朱护士一边安慰她,一边快速与她家人取得联系,另外通知自己的丈夫尽快带钱过来,预垫医疗费用,保证了患者的及时治疗。

第二天上班,她给患者买了生活用品,甚至把沏好的红糖水亲自送到她的手中,病人感激地说:

“太你了,朱大姐!

我也到过其它医院,也护理过得病的亲人,但像你们这样服务周到,把病人当亲人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同志是个古道热肠之人,她不但对来医院的患者充满爱心,而且生活中遇到他人有难也是热心帮忙。

一次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场车祸,肇事者已经逃逸,伤者腿部受伤,鲜血汩汩地流出来,惨不忍睹。

她赶忙拦住一辆出租车,把伤员送到医院,给他挂号,安排就诊,然后通知其家人后才离开。

患者出院后,专门找到她致,说:

“要不是你热心救助,我的双腿就没了……”。

热情的心肠,真诚的态度,使她在广大医患人群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成了患者们最可信赖“大姐”。

  多年来,朱秀莲用她的耐心、爱心、诚心感动了很多患者,把自己的真情倾洒在千家万户。

据不完全统计,她亲自为病人排忧解难达320多人次。

病人及家属

  有送感信的;有送锦旗的;更有执情不过,送东西、送红包的,但都被她婉言绝。

一位患者在信中写道:

“常言道医者要有父母心,护理要有姐妹情,五院就有。

人们夸五院好,好就好在医院风气正,好就好在连诚心诚意送礼都不要。

要说文明行医、文明单位,五院当之无愧。

  忘我工作真情无悔

  **同志工作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二十多年来,她几乎把家务完全扔给了丈夫,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来。

在医院领导的眼里,她是一个恪守职责的优秀护士;在同事们眼里,她是一个拼

  搏奋斗的示榜样;在患者眼里,她是一位可亲可敬的热心大姐;可是,她是丈夫眼里不称职的妻子、女儿心中不称职的母亲。

每每想起这些,她就感到愧对孩子和丈夫,亏欠孩子和家庭。

但看到病人露出满意的表情和灿烂的笑容,她又感到欣慰,感到无怨无悔。

  冬天的一个下午,她正要下班回家,医院却迎来了一位病危的新生儿,经过紧的检查后,这位新生儿急需送设备齐全的市儿童医院治疗。

这时,手机响了起来,那头传来了女儿的哭声。

女儿连续发烧三天,迟迟不见好,正在家里休养。

女儿哭喊着:

“妈妈,你快点回家!

我头疼!

头疼!

爸爸被单位领导叫走,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

你快回来!

”听到女儿断断续续的啜泣和哀求,朱秀莲的心颤抖起来,一个12岁的正在发烧的孩子多么需要母亲的安慰和照料啊!

但看到新生儿的危机状况,她闭了闭眼睛,强迫自己把泪水咽下去,拿起氧气袋陪同新生儿到儿童医院,帮助病人挂号、拿药等,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钟病人才脱离危险。

等到气喘吁吁赶回家里的时候,孩子一个人正昏昏沉沉躺在床上,眼角挂着几滴泪水,迷迷糊糊地用哭腔在梦中呓语:

“妈妈,妈妈,?

你快回来,回来!

难受”。

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抱住孩子嚎啕大哭。

  她多么想抽出点时间来好好陪陪孩子,补偿一下亏欠的母爱啊,但只要一投入工作,又把家庭和孩子忘到一边了。

有付出就有回报。

这些年来,她多次被公司、五院评为先进个人、优秀护士,XX年,她被评为“市优秀护士标兵”荣誉称号。

“大爱无疆”,她虽然亏欠了家庭,却把自己的真情和大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广大患者,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叹,她感到无怨无悔。

  二十年的真情奉献,二十年的无悔岁月,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二十年的丰硕收获。

持之以恒二十年,倾情奉献二十年,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但更可贵的是,**同志在诸多荣誉面前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她说:

“我只是踏踏实实做好了本职工作,只是真心真意地对待患者,只要病人满意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以后的路,还很长,以后的工作,还很重,我仍然要带着感情去服务……”。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朱秀莲同志以真情服务患者,以真心善待病者,体现了人本思想;她用自己朴素的语言和实际行动,感动了一大批病人,创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值得医护工作者尊敬和学习。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  做护士就是这样,不管是不是份工作,只要有益于患者治疗康复,她都会认认真真去做。

该团五连80多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吐拉汗,由于患有脑梗、老年痴呆成了医院“常客”。

  xx---一个普通平凡的护士,她用天使之爱,播洒着人间最美的真情,无私的爱心诠释了新时期优秀护理人员的品质,赢得了团场居民群众的称赞。

  1992年底,生活在的xx投奔远在的姐姐,并考取了伊犁卫校。

1996年毕业后,分配到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七团医院工作,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

在16年的工作中她不断总结经验,多次在地方专业杂志上发表小经验、论文等。

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护理专业水平,她积极钻研业务,通过努力,XX年考取了全国中级护理职称,XX年xx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刚参加工作时,看着老护士“一针见血”为患者静脉穿刺,为了练习静脉穿刺和肌肉注射,她就拿着注射器和针头反复在自己身上练习,还拿来与人体相像的萝卜、土豆等练习。

手上、脚上都留下了无数的针眼。

一个月之后,她已能熟练地掌握静脉穿刺及肌肉注射技术,操作时能够做到手法轻巧,达到无痛注射。

在为病人服务努力做到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四心”式服务。

  xx刚干护士工作不久,在一次值中班时,紧急送来6位因突发事件而致伤的患者,看到伤痕累累、满身血迹的患者,她当时心里怕极了,但当她看见伤者痛苦的神情,她稳定自己的情绪,立即对患者采取止血包扎等抢救措施。

看着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转危为安,患者家属由衷感激之情,使她更加坚定了要做一名真正的生命守护神。

凭借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xx16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的工作着。

在医院举办的护理大比武中基本上都能独占鳌头。

多次代表医院参加师里的重大比赛。

在XX年的护士节与同事一起参加农四师卫生局的四人急救操作比赛中获得全师第三名的好成绩。

多次被评为师、团级优秀团员、团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受到院、团领导的好评。

所在的护士班被师里评为巾帼文明示岗、模巾帼文明示岗,XX年又被评为兵团三八红旗集体。

  在xx心里,有一把检验工作标准的感情尺子,那就是把病人当作亲人,病人有疑问,她耐心解答,病人有困难,她主动帮助,用无私的爱去温暖每一位病人。

1997年,该团11连孤寡老人柳生得了肺气肿住进了医院。

肺气肿对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是比较难治疗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加之老人岁数大,个人卫生差,有些护士不愿进老人的病房护理,看见老人孤苦伶仃家中又无人,xx担当起了照顾柳生老人的义务。

上班时,到病房给老人端水喂药,给老人捶背,陪他拉家常。

由于医院没有食堂,老人吃饭成了问题,她又义务地给老人做饭、送饭。

肺气肿病人的饮食宜清淡,这对于吃惯了麻辣味的xx来说,很不习惯,但为了利于老人的病情的治疗,她做清淡可口的饭菜给老人吃。

一天,老人感动地拉住她的手,并从衣兜里掏出了500多元钱,委托xx处理他的后事。

xx把钱还给老人安慰他安心治病。

这以后,老人只要住院,xx就担负起照顾他的责任,这一坚持就是两年多,直到老人去世后,她又协助单位处理了老人的后事。

  1996年,六十七团敬老院建成使用,里面住进了5位孤寡老人。

医院的团支部书记xx,得知情况后,针对老人行动不便,她每星期都会在轮休时,到敬老院为老人量血压、收拾和整理房间,和老人们拉家常,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直到敬老院的老人们相继去世。

  六十七团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团场的40%,周边的地方乡镇少数民族也到该团医院看病。

XX年的一天夜里,来了一位病情危急的哈萨克族患者,当时和她一起值班是一名汉族医生,由于语言不通,不能及时了解病情,这件事情对她触动很大,萌生了学习哈语的念头。

对一个说话都带口音的她来说,学习哈语显然是难上加难,但决心已定的她开始拜医院仅有的三位民族医护人员为老师,虚心请教学习。

有时为了学一句哈文,她在小本子上不停的记着,走路嘴里还念念有词的背词语,并经常和民族患者进行交流。

那时爱人很不理解她,可看到她用哈语与民族患者交流时,民族患者的那份亲切,丈夫最终理解并支持她学习哈语,如今的她已可以给汉族医生当翻译。

  xx做护士就是这样,不管是不是份工作,只要有益于患者治疗康复,她都会认认真真去做。

该团五连80多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吐拉汗,由于患有脑梗、老年痴呆成了医院“常客”。

XX年一名民族男医生给正在值班的xx打,吐拉汗老人大便拉在他家的床上。

xx接到立即赶到医生家,帮助老人收拾干净,把老人送到医院。

在住院期间,xx常主动给老人打开水、喂药、冲奶茶,扶老人上厕所。

xx知道老年痴呆患者心理都较孤独总想找人说话,于是她经常到老人床前陪老人聊天、拉家常,给老人讲些团场的新鲜事让老人高兴。

慢慢地老人和xx熟悉了,吐拉汗老人什么话都愿意和她讲,逐渐把她当成了亲人,每次到医院看病住院就想找她,而xx每次都会亲自带她检查、看病,直到把老人安排妥当。

xx了解民族人的习惯,就是不管谁家有事都会先找本民族的人,xx就问老人,为什么不找其他民族医生护士,老人说:

“我知道她们嫌我脏、臭,只有你不嫌弃我这个老婆子”。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增进了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得到了领导以及患者好评。

  同事们都诙谐的说:

“小是个秘书型的护士。

”护理工作本是个繁琐的工作,她又兼顾了医院的政工员一职。

写标语、办宣传栏、出板报、写稿件都是她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的。

当别人在散步、游玩的时候,而她却在“爬格子”,利用手中的笔将单位的开展的活动、好人好事通过垦区报、团电视台、广播站等宣传。

为了掌握写作技巧,她自购了写作方面的书籍。

她的护龄有多长,政工员的年限就有多长,虽然是个编外的,但却是个称职的。

xx,一位普通白衣天使,她兢兢业业、把青春和爱奉献给病人的好护士。

很多人都说她很优秀,她笑着说:

“我没有什么优秀的,我所干的都是护士应当尽的责任”。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00字  今年是踏上工作岗位整整三年余。

1996年,进入卫生学校四年制的护理专业,开始了护理工作前的理论学习。

虽然只是中专技校,但医学理论知识的复杂性,综合,广泛性仍是给了她很大的压力,刻苦、钻研、勤奋扎扎实实是她三年理论学习的写照,临床实习实践的一年。

使她真正的爱上了护理这项职业。

第一次在病人鼓励下静脉输液的成功,第一次面对病人痊愈时心的满足,第一次看到绝症患者时,他们的无奈……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善良的女孩,真正的与这些人一起共同的感受着痛与乐,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着这些人,同时,充实着她自己。

  于新世纪的开端,她带着满腔的自信,带着青春朝气,带着这份职业所给予的神圣使命来到市一院开始了职业生涯。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个大家庭中,开始了她全新的生活。

传染科、科、手外科、外科、妇产科、icu、手术室,在其中轮转的每个小家网庭中,她都努力工作着,学习着,享受着工作所带给她的丰富多彩。

在繁重琐碎的工作面前,微笑着忙碌;在连续频繁的三班倒面前,依然神采奕奕;在忍受痛苦折磨的患者面前,竭尽所能想病人所想,及病人所及,熟练各项技术操作,……以温柔体贴受到患者的赞誉“季度最佳护士”、“温馨护士”对年轻的她来说实很不简单。

  是灾难的一年,却也是幸运的一年;是纷杂的一年,也是充实的一年;四月,非典挟着盛夏的炙热朝我们侵袭而来,它带给我们的是灾难,却也带给我们团结;它带给我们死亡的威胁,却也带给我们生存的顽强。

而一直默默工作的白衣战士,义不容辞的走向最前线,站在死亡线的最边缘,拯救着挣扎的在死亡线上的人,在死亡面前,他们铸起了一道坚韧的人墙!

看着电视中坚强的同志,流泪了,她是多么的为战友自豪,为自己这份事业而自豪!

于六月“非典”肆虐最严重的时刻,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她积极请战亦踏入了那战斗的最前线与危险面对面!

没有恐惧,没有犹豫,只有必胜的信念,她和战友们,和全市人民一起,将抗击非典之战划上了圆满句号!

紧接着,七月,在非典胜利的欣喜仍存时,她接到了造血干细胞初次配对成功的通知,那一刻,惊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在组织领导的关心下,在父母亲的支持下,她义无返顾的开始了这次特殊的历程。

  的十一月,当“中华造血干细胞库分库”在建立分点的时候,她以第一批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队伍中去,不足半年的时间,就得到了初次配对成功的消息,对她及我们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礼物!

这次历程经历了约四个月,而捐献的过程只有两天,但它所带给及患者扬的却是人生中的永恒。

  从接到通知,到第二次配对采取血样,体检,术前准备,直至真正开始采集,这整个一系列的过程,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方方面面关心,省红十字会领导、市领导、局领导、院领导,以及身边的亲人、同事、朋友,还有那么许许多多的陌生人,无一不在关注着她。

给予热情的鼓励,使她更加信心百倍,让我们看到那份爱所给予人间的希望!

在医学院附属医院13楼血液科,24日上午,在这里她接受了第一针动员剂的注射,开始了造血干细胞的准备工作。

这针十分的痛、反应也很难受,她一声不吭地坚持着。

一位的哥特意赶到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门口来看。

一位外地出差的同志找到,用手机为她拍摄,说要在手机上播放的捐髓义举。

省捐髓第一人耿森来了、正在徐医附院准备捐髓,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另一位女孩程静来了、远在的白血病康复病人朱金平带着他的《我的求生传奇》也来了……他们都向竖起了大拇指。

则用象征胜利的“v”形手势回赠他们的鼓励,面对如潮的赞誉微笑地回答:

救死扶伤原本就是我——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况且捐献对自己的身体并没有任何影响,相反还多了个“亲人”。

她同时将某企业捐赠给她用于保养身体的5000元钱请红十字会转赠给不曾谋面的患者小弟弟。

她说,虽然这点钱微不足道,杯水车薪,但却代表了她的心意,衷心希望患者弟弟能早日康复。

从容的举动、充满爱心的言语博得了各大媒体的高度赞扬,一位同行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没想到一个看上去体质柔弱的小姑娘,在献髓之事上,竟如此从容,的微笑令他难忘。

而患者扬的母亲接过这5000元钱激动得热泪盈眶,情不自禁跪在了面前,对她儿子捐血又捐钱的双倍付出实在是令这位母亲感动不已。

  11月28日9点在卫生局长月林、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海人及父亲、好友的陪同下,微笑着走进徐医附院干细胞采集实验室。

两支16号针头分别扎进的左右手臂,随着干细胞单采机的启动,的鲜血从右臂流出,进入一个密封的仪器中,经过分离,采集出干细胞后,再从左手回流到体。

整个过程进行了4个小时,参与循环血量近1升,相当于全身血液体外循环二圈半!

就这样感受新生命诞生的艰难,而面对一批又一批的记者,她始终用微笑面对镜头,告诉媒体自己很好,扬也一定会很好!

后来据她爸爸讲,其实有一阵子她特别难受。

因为早饭吃的少,肠胃不适,同时由于采集造血干细胞时出现的麻木和酸痛的必然反应,让这个从来没生过病的女孩感到前所未有的难受和痛楚。

然而她坚持着、微笑地坚持着保持平躺的姿势一动不动手脚已经麻木,疲倦乏力,直至结束。

  而面对那么多的镜头,面对诸多的记者,面对外面的流言,她也曾彷徨过,也曾有所退却,不断地问自己:

你所做的仅仅是你应该做的而又力所能及的一件事情,而现在那个被大肆宣传,那个淹没在鲜花、掌声中,那个被加上诸多荣誉的你还是你吗?

那些是你应该得到的吗?

  随着造血干细胞库志愿捐献者队伍的扩大,她渐渐释然。

作为一个捐献者,将生命传递给另外一个人,把她和所有充满爱心的人所给予的爱,给予社会的希望,再次传递到身边更多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她的带动下身边的那些人会再次传递给他们身边的人,如此循环,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我们的社会将会充满着爱和希望!

而对面那些荣誉,它们是鞭策及我们大家的动力,是爱的印证,它们代表的只是过去,但他们却让我看到美好的未来!

  让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让更为自己的职业自豪,让我们看到了爱与希望无处不在。

以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加入爱心的行列,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这个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