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4159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docx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

绪论

第一节环境问题及环境管理

一、环境问题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不包括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等引发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发展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其性质和表现形式不同

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

⏹温室效应

⏹臭氧层的破坏

⏹酸雨区的扩展

⏹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固体废弃物堆弃

从性质上分有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二次污染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生态破坏问题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矿藏衰竭问题

从介质上分有

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

从产生的原因上分有

农业环境问题工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

从地理空间上分有

局地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选取不当。

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资源能力的巨大增长和自然有限的资源再生和废弃物容纳能力之间的矛盾。

环境外部性理论:

环境问题是单个生产厂商将环境成本转嫁个社会的结果。

由于将环境资源作为可以自由取用的公共物品,因此生产厂商无需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环境资源支付费用,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中没有将环境成本包括在内,而是转嫁给社会,转嫁给政府,从而使这部分成本外部化。

人类将自己异化于大自然,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尺寸和意志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随意操纵,最终是自然界走向了退化和毁灭,反过来人类那么因破坏和毁灭自然,导致了资源短缺、能量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自己的生存危机。

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最基本形态是物质流动。

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的。

工业文明物质流动:

索取→加工→流通→消费→弃置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

环境科学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学科,以环境学为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管理科学为主要分支学科(环境管理科学:

利用管理手段调整预防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

1探索自然环境演化规律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3探索环境变化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影响4揭示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及其对人类健康与生物的影响5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6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

环境管理的目的与任务

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有三个层次:

一是思想观念层次;二是社会行为层次;三是在人类社会自然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层次上

根本目的:

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之间物质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的自然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自然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任务:

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控制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方式。

一、转变环境观念

 

传统观念

理想观念

发展观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追求GDP

绿色GDP

伦理道德观

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和道德

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和道德

价值观

环境无价

环境有价、生态有价

科学观

分析的科学

综合的,整体的科学

消费观

奢侈的消费

节约型,环保型消费

二、调整环境行为

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四、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环境管理的三项任务是相互补充、构成一体的。

环境观的转变是根本的,环境文化的建设是长期的任务;行为的调整是具体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的物质基础和表现形式,对这种物质流的控制是观念转变和行为调整的具体方法和实践。

小结

环境管理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规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和固化出来。

从而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那么和新的发展方式,最终形成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类社会生存方式。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

人类社会行为的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公众(管理者)政府、企业、公众行为(管理对象)

环境管理的主体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政府:

主导性作用2、企业:

实质性推动作用3、公众和NGO(非政府组织)最终推动者和直接受益者

环境管理的对象

(一)作为环境管理的对象的政府行为

为社会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军队、警察及其他公用事业为社会提供一般性商品和服务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有权运用行政和政策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引导

作为社会行为主体的政府,其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深刻的。

既有直接的一面,又有间接的一面;既可以有重大的正面影响,又可能有巨大的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

要解决政府行为所造成和引发的环境问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XX化,法制化。

(二)作为环境管理的对象的企业行为

通过向社会提供物质性产品或服务来获得利润,其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利润。

其生产活动,特别是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系统的结构、状态和功能均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企业行为重要性体现在:

1、资源能源的主要消耗者2、污染物的主要产生者、排放者,也是主要治理者3,、经济活动的主体,保护环境工作的具体承担者

防止和减轻企业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

1.从企业调控自身行为的角度,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行清洁生产,实用清洁的原材料和能源,尽可能地使用由废弃物转化过来的能源,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等

2.从政府对企业行为调控的角度一:

形成环境保护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引导二:

严格执法,制定标准,实行有利于……的政策,创造法制环境三:

对优异的企业嘉奖

3.从公众对企业行为调控的角度,一:

积极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二:

公众作为个体或通过社会团体对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三:

作为企业员工,通过自身工作促进企业环境保护。

(三)作为环境管理的对象的公众行为

公众和公众行为是社会的基石,是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对象。

公众和公众行为涵盖和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公众行为对环境问题的影响体现在:

1、公众中的每一个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消费物品和服务,这是造成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根源2、公众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问题想重大3、公众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府和企业行为,对环境保护产生影响

要减轻个人的消费行为乎环境的不良影响

1.从公众调控自身行为的角度:

调高环境意识,购买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养成环保好习惯,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2.从政府对公众行为调控的角度加强对公众环境意识的教育和培养,通过法律法规来规X公众的行为,规X和引导非政府组织的环境保护工作。

3.从企业对公众行为调控的角度:

提供绿色的时尚环保产品引导公众的消费潮流,尽可能满足公众对绿色消费的需求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通过支持公众环保组织影响和引导公众行为。

环境管理的内容

一、按管理领域划分

要素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环境主体管理

二、按环境物质流划分

自然资源环境管理

产业环境管理

废弃物环境管理

区域环境管理(前三类在某一个特定区域的综合或集成,构成环境管理的核心)

环境质量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人类生存和健康所必须的环境质量而进行的一项管理工作

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特定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要素对人群的生活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谁污染,谁治理”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环境成本外部论”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可持续发展”

1987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我们的未来》1992《里约宣言》

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人类的发展观

二、环境管理学的内涵、特点及其形成

内涵

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综合科学;

人类行为的组织学;

研究环境管理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环境管理学应具有以下特点

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的科学

环境管理学是正在发展的科学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

由来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产生的重要根源:

对环境问题产生根源和解决途径的不断思考和反思。

(50年代,《寂静的春天》,60年代《增长的极限》,70年代《人类环境宣言》,80年代《我们共同的未来》)

定义:

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使其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主要原那么

持续性原那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公平性原那么代内公平:

本国与他国代际公平:

当代与后代

共同性原那么必须全球共同行动,这是由人类的整体性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性决定的

*主要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四个主要方向

生态学方向生态平衡、自然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合理开采与永续利用

经济学方向区域开发、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优化、物资供需平衡

社会学方向人口增长与控制、消除贫困、社会发展、分配公正、利益均衡

系统学方向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能力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资源永续利用理论流派外部性理论流派财富代际公平理论流派三种生产理论流派

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管理学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管理学是研究人类作用于环境行为的科学,所以,对人类的环境行为及其环境影响的管理是环境管理学的核心。

*从行为科学角度看,有两大特点:

1.必须以一定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作为其物质基础

2.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可以是微观的行为,也可以是宏观的。

*人与环境和谐的5种环境需要

1.适应生存2.环境安全3.环境健康4.环境舒适5.环境欣赏

理论方面:

行为科学中的许多成熟地概念理论可以应用于环境管理学,(eg.需要、人格、动机、激励、沟通、领导、组织、冲突、权变等理论),为环境管理学的发展提供路创新的源泉和活力。

研究方法方面:

可以为环境管理学提供比较规X和系统的行为研究方法,有助于环境管理学将自己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建立在更加坚实的科学和逻辑的基础上。

第四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

基本内涵

一是“环境社会系统”,人和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本质上是一个由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组成的复杂巨系统,这一系统被称为“环境社会系统”,它表示在这个世界系统中,人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联系既体现在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上,也体现在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行为上。

二是“发展”,是指环境社会系统的动态性,即这一系统是随着时间不断演化的。

而且这种演化更侧重于以人类社会为行为主体的演化过程。

主要内容

环境社会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特征,如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涌现性、目的性、综合性、对环境的适应性等。

环境社会系统强调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构成的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性。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强调环境社会系统的动态性,即从发展、演化的角度看待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应用

研究环境物质流的特征和规律,揭示人类各种活动和行为所产生的物资流和能量流。

研究环境社会系统的进化演替,揭示人类发展进程。

制定具有可操作的环境行为战略和对策。

二、共赢原理

基本内涵

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

共赢原理要求,在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冲突时,就必须去追求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案,这种经济与环境的共赢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共赢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结果。

主要内容

在环境管理中,共赢原理是环境社会系统发展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根本行为准那么。

涉及政府、企业、个人。

共赢原理要求在具体环境管理活动中能使政府、企业和公众达到共赢。

另外,从物质流动的角度,一般性的共赢原理还可以具体化为“三生共赢”原理。

“三生共赢”是指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共同发展。

它要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应该以生产能力与生态环境状况为基础;生产的发展也必须在以生活为直接目的的同时,尽量避免生产大量对生活没有直接与间接价值的产品,减少资源与环境的浪费性使用;生态的系统性与稳定性将最终反作用于生产与生活。

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

所谓共赢的内部机制,主要是指共赢的规那么、技术和资金。

在实现共赢的过程中,规那么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技术和资金。

共赢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历史的、观念的、技术的等等。

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类型

政府

企业

公众与非政府组织

命令型和控制型

法律

行政

强制性环境标准

 

 

经济型和激励型

经济手段

指导性环境标准

环境科学技术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企业可持续经营

企业节约资源和能源

 

鼓励型和自愿型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政府环境绩效评估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企业环境绩效评估

公众自我管理

节约资源能源

绿色社区、住宅

第一节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

一、法律手段

基本特征

最高权利机构制定、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体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基本内容

法律规X的构成包括三方面:

条件(特定的X畴和情形);行为规那么;法律责任

中国的资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宪法:

基础

环境保护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基本法

环境保护单行法:

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环境保护条例和部门规章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

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样品标准方法标准

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

二、行政手段

基本特征

权威性、强制性、规X性

主要内容

环境管理的主要行政手段

环境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技术标准

行政审批或许可证管理手段、有关污染者的具体规定

环境监测处罚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记录保存、环境报告、逐步加重的处罚措施:

警告、限期治理、罚款、暂时停业和关闭等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报告书、现场评价

其他手段环境、资源损害赔偿责任、保障赔偿(对特定有环境风险的活动进行强制保险)、执行保证金(预缴的执行法律的保证金)

第二节经济型和激励型的政策方法

一、经济手段

特征

运用价格、税收、补贴、押金、补偿费等手段或金融手段,引导和激励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主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

主要类型

明确产权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

建立市场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和资源配额

税收手段污染税原料税和产品税租金和资源税

收费手段排污费使用者收费管理费资源、生态、环境补偿费

财政手段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环境基金

责任制度环境、资源损害赔偿制度保障制度执行保证金

押金制度

发行债券

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包括:

1.排污收费制度

2.减免税制度

3.补贴政策

4.贷款优惠政策

主要作用

1.污染者可以选择最佳的方法达到规定的环境标准,或者是环境治理的边际成本等于排污收费水平,从而达到最低的目的

2.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持续的成绩作用,使污染水平控制在规定的环境标准以内。

3.可以政府及污染者提供技术和管理上的灵活性

4.可以为子孙后代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5.可以为政府增加一定的财政收入

二、宣传教育手段

一、意义:

1.他们的消费方式的选择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2.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的参与环境管理的能力

二、主要内容

我国应当:

1.发挥政府在环境宣传教育的主导作用

2.特别注意对我国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特殊环境宣传和教育。

3.注重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的参与

4.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5.加强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建设

三、科学技术手段

一意义和特征

主要作用

1.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开拓新的可利用的资源领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

3.开发新的材料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

4.发展新的环境污染治理急速,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技术,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技术等

5.发展新的包括环境管理科学在内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

第三节鼓励性和自愿性的政策方法

一、环境信息公开

意义和内容

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

实质是解决政府、企业、公众之间子啊环境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环境信息不仅本身是一种新环境管理手段,也是其他环境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制定和执行的信息基础。

主要方式和内容

1、政府环境信息的公开

政府在环境信息的获取、占有和发布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地位

三种类型

A、环境及各环境的因素的基本状况信息

B、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活动信息

C、政府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采取的措施和活动等

从法律上讲,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一种承认公民对国家拥有的环境信息享有知情权和公开请求权,国家对这种信息的请求有回答义务的制度。

2、企业环境信息开放

按企业对环境信息的公开程度,可将企业掌握的环境信息分为两种类型

A、企业根据政府要求公开的信息

B、企业资源公开的信息

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政府的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外部压力和企业自身追求利于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需求

3、公众和NGO(非政府组织)环境信息公开

处于天然的劣势

更多的是信息的接受者和监督者

环境信息公开的作用

对于政府而言,环境信息公开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是建立高效、责任、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建设诚信政府、信息化政府、阳光政府、亲民政府的重要内容。

成分的环境信息公开将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升政府的形象和绩效。

对于企业而言,环境信息公开一方面满足了遵纪守法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在宣传自身环境形象、环境行为和环境绩效等方面可以取得明显的成效。

对于公众而言,环境公开对于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公众的监督能力,更好地参与和影响环境政策的制定,都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第一节环境管理技术方法的基础保证

一、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的状况

目的和任务

通过长时期积累的大量环境监测数据,可以判断该地区的环境之恋现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而找出该地的主要环境问题甚至主要原因;

同时,不断发现新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掌握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启示和可靠的数据.

环境监测的特点

系统性:

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数据整理、方法标准、技术规X

综合性:

监测手段和监测对象的综合

时序性:

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分类

常规监测

环境要素监测:

大气,水体,土壤等各种环境要素的定时定点监测

污染源监测:

针对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定时监测

特殊目的监测

研究性监测:

探究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污染事故监测:

确定污染的因子、程度和X围

仲裁监测

环境监测的程序与方法

首先:

进行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各种污染源及排放规律,自然和社会的环境特征,

其次:

确定监测项目,之后是监测点布设及采样时间和方法的确定。

最后: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结果报告。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要求:

准确性精确性完整性可比性代表性

内容:

采样的质量控制样品运送和贮存中的质量控制数据处理方面的质量控制

二、环境标准

基本概念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

分类

六类: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境保护仪器设备标准

二级:

国家性标准、地方性标准

两种执行规定:

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制定的原那么

保障人体健康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那么

制定标准,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一

综合考虑各种类型的资源管理,各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的要求和目标。

贯彻高功能去用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用低标准保护的原那么。

要和国内其他标准和规划相协调,还要和国际上的有关协定和规定相协调。

应用

首先它是表述环境管理目标和衡量环境管理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还有,在各种环境保护的法规和管理办法时,也必须以环境标准为准那么。

*环境标准作为法规性的技术标准和准那么,是环境保护法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环境标准是国家进行环境管理所依靠的技术标准和准那么,它是保护工作的核心和目标。

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是环境管理的基础。

区域环境管理

第一节城市环境管理

从系统的角度看,所谓城市环境管理就是通过调整城市环境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使城市生态系统得以良性运行。

二、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和实践

生态型城市和环境管理

生态城市(eco-city)20世纪70年代提出,现已普遍接受。

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内容:

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生态景观;生态意识

三、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城市环境管理机构-

城市各级人民政府是城市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责任主体

各级城市人民政府中的环境保护局是环境管理的主管机构

二)制定环境管理规划--

制定目标

现状调查和预测

环境功能区划

制定环境规划方案

制定规划方案实施的各项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

三)城市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综合指标一般包括污染物的产生量、产生频率等。

单项指标

存在的问题

此类管理以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为控制对象,只控制了从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浓度,而忽略了污染物的流量,因此势必造成环境中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控制不住城市的环境质量。

为满足排放标准要求,各超标排污的单位或机构都会去采取一定的污染物控制措施。

但在分散治理的情况下,其规模效益难以保证,故从宏观上来看是不可取的。

四)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指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

内容

排污申报

总量审核

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制度

环境综合整治

确定综合整治目标

制定综合整治方案

改革环境管理体制,建立综合整治方案

定量考核制度

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环境管理四大类

第三节流域环境管理

三、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途经和方法

1建立新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从管理体制层面上,需要设立一个统一的有权威的流域环境管理机构

2制定全流域环境规划流域环境管理在方法上必须以全流域环境规划优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