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4227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开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局部,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阶级根底是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思想渊源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渊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指导提出了强烈要求。

4.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

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整治经济学代表人物

英国空想主义代表:

欧文

法国空想主义代表:

傅里叶、圣西门

5.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是根本立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6.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7.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8.马克思主义创立来源的三大思潮: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9.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1.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两某某论成果:

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阶级性和实践性

1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最根本本质〕:

科学性

1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

16.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要坚持和开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理论实践和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17.哲学的概念:

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提供了对于世界以与人去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18.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19.唯物主义的开展历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0.唯心主义有哪几类?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1.物质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列宁

22.什么叫一元论?

认为世界的本质只有一个

23.二元论是什么?

代表人物是谁?

认为世界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

笛卡尔

24.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5.什么叫做可知论?

什么叫做不可知论?

但凡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与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

但凡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与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

26.物质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是:

运动

27.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一种特殊形式的运动〕:

相对静止

28.时间的特点:

一维性空间的特点:

三维性

29.意识的产生表现在:

起源上:

自然界长期开展的产物内容上: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本质上: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30.意识的反作用表现在哪?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要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32.怎样看待世界统一于物质?

意识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33.唯物辩证的总观点:

联系的观点和开展的观点〔表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开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34.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

35.开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认之否认规律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

原因: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开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开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认之否认规律以与唯物辩证法根本X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X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6.唯物辩证三大规律分别从哪些方面揭示事物的开展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开展的状态和过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开展的内在动力

否认之否认规律揭示了事物开展的趋势和方向

37.矛盾又叫对立统一

38.和谐是什么?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3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性即个性,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40.为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社会模式有什么特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根本国情、革命和建设等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真理化和大众化。

4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在依存中开展

第二,相互吸收和借鉴

第三,规定着事物开展的趋势

42.事物的联系和开展采取的两种状态和形式是:

量变和质变

43.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44.事物开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认与其相互转化P44

45.两次否认,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肯定—否认—否认之否认P45

46.矛盾分析法的重要性〔两点论和重点论〕P48

两点论: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重点论:

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47.量变到质变的例子:

小树变成大树

石墨变成金刚石

鸡蛋变小鸡

男变女,女变男

凉水变温水

48.怎样理解辩证否认观?

第一,否认是事物的自我否认。

第二,否认是事物开展的环节

第三,否认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否认的实质是“扬弃〞

第二章

1.实践包括三个要素:

主体〔人〕,容体〔客观世界〕,中介P59

2.主体和容体相互作用关系?

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

3.从内容上看,实践可分为三种根本类型: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

4.一个人的知识一般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5.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实践

第二,实践是认识开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响。

认识的实质是反响论

7.宏观社会:

人类社会、自然界和思维开展。

8.认识运动的根本规律:

⑴认识不但来源于实践,而且在实践根底上不断深化开展的过程。

⑵认识是在实践根底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开展过程

9.从实践到认识,是认识运动的第一个辩证过程,即在实践根底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10.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过程,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一方面,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既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又是理论实现自身的过程。

另一方面,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开展。

只有将已经获得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理论才能得到证实,错误的理论才能被发现、纠正或推翻,并在指导实践、实现自身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开展。

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开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1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官对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性认识的特点:

具体、生动、形象、直接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对事物的本质与自身规律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

理性认识的特点:

抽象性、间接性

12.真理是对客观事物与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实用主义真理的代表人物皮尔士、杜威、胡克、胡适

1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认识世界就是为了通过实践获得知识,改造世界。

14.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真理的本质属性是:

客观性实践标准确实定性与不确定性:

15.实践标准确实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条件性。

(1)真理原如此是客观的,价值原如此是主观的。

(2)真理原如此表现了人类活动的统一性,

价值原如此表现了人类活动的多样性。

(3)真理原如此明确人类活动受客观制约,

价值原如此表现了目的性。

 

第三章

1.哲学又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社会存在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最重要〕、物质生产方式

4.社会意识形态包括什么?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某某、哲学

非意识形态包括什么?

自然科学以与一局部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5.社会历史开展中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分别对应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私有制按什么来区分?

按照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区分

8.如何理解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开展的决定力量P104

(1)是生产资料的取得方式。

(2)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3)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开展。

9.政治法律思想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根底的意识形态,在形态意识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

1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开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2)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开展的不平衡性

(3)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11.生产力包括哪几个方面?

实体性因素: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智力因素:

科学技术和管理

1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与其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开展的根本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的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地两个方面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3.国家分为哪两个方面:

国体和政体

我国国体:

人民某某专政

我国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社会形态是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5.社会会变革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开展。

〔社会革命实质是积极斗争最高形式,又叫革命〕P131

16.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17.依据生产关系的不同,社会历史经历了哪五种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18.社会开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任何社会开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9.阶级的定义是谁提出的:

列宁

20.阶级社会开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21.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社会革命

22.改革是量变,革命是质变。

23.由科技革命产生的变化: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4.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

25.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技术?

科学技术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

P134

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与其相关活动。

技术是指生产技术。

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对生活方式有巨大影响,人们走入了信息时代。

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26.如何理解中国的改革?

P133

〔革命是质变,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从社会形态看是量变,从生产力的开展上看是质变。

 

27.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观点之一。

(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根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

(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8.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工作路线和优良传统〕

29.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是正确的吗?

(1)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2)前者唯物史观,后者唯心史观。

(3)前者历史唯物主义,后者历史唯心主义。

 

第四章

1.商品经济的开展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与兴旺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根底,才提出了进展交换的要求,也才有了进展交换的可能。

所有权的不同,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才发生了交换行为。

3.商品经济最早出现于:

原始社会末期。

4.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

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价值。

5.什么创造了使用价值?

什么创造了价值?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6.什么叫货币?

什么叫纸币?

货币的职能?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纸币是由国家强制发行并投入流通的货币符号

货币的职能是:

价值尺度〔根本的〕、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7.价值规律的作用:

积极作用:

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社会不同生产部门的分配,即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开展,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良技术,最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实现优胜略汰

消极作用:

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阻碍技术的进步

8.私有制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是什么?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9.商品的本质因素:

商品的价值。

10.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1.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12.劳动具有二重性

13.货币的五种根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4.货币最根本的职能是: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5.货币转化为资本前提条件是什么?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P170

16.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17.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最重要的观点:

劳动二重性。

18.资本原始积累实质:

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别离

19.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

一,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权利;二,暴力手段剥夺货币财富。

20.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

2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生产剩余价值

22.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23.什么叫资本?

什么叫剩余价值?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局部价值。

24.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根本方法:

劳动时间绝对延长;相对性价值是必要劳动时间的相对缩短

25.资本的分类: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26.剩余价值理论形成的根底是什么?

 

27.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根本方式: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8.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扩大再生产

29.过剩人口的三种形式:

流动的过剩人口、潜伏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30.W=c+v+m

C:

不变资本

v:

可变资本

m:

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

3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2.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有两种: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工资是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

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生产相对过剩

3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对内职能:

政治统治功能、社会管理机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对外职能: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35.三权分立的最典型国家:

美国

36.两党制起源于英国,最典型的是美国

3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

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38.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

宪法

39.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购置;生产;售卖

40.按价值转移方式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41.资本主义开展经历的两个阶段: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

42.最简单、最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

短期价格协定

43.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44.资本输出的影响:

(1)巨额利润

(2)商品输出

(3)原材料市场

(4)霸权地位

4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投资进一步加大

(2)跨国公司为主体

(3)国际贸易

(4)国际金融

46.二战完毕以后跨国公司壮大的原因:

生产力的开展国际竞争

资本输出国际垄断

47.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多项选择〕:

(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2)资本追求剩余价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开展

(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开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48.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

(1)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包含着现代一切冲突的萌芽〞

(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根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认资本主义自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第五章

1.资本主义的开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2.最简单的、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是短期价格协定

3.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4.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开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表现:

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开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开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这么说。

重点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终究谁是世界的根源。

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开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社会性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性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物质外壳形成和完善的根底,是由动物心理开展到人类意识的决定性力量。

4、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指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穿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别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属于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开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的、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与其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开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

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的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开展过程和开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第三: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与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底;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它们是用辩证统一的:

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底。

7、矛盾开展的不平衡性

矛盾开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

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实践是认识的根底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开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是指一个阶级与其政党作为指导思想并用以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开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充分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如此。

10、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能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明确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人心向背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仍然要坚持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根本前提出发,相信和依靠群众,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任务。

11、五种社会形态划分

是根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划分社会形态。

即原始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