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450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doc

序章分析题

材料1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摘自恩格斯:

《恩格斯致威•桑巴特》

材料2

从马克思的理论是客观真理这一为马克思主义者所同意的见解出发,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

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越来越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荒谬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

——摘自列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材料3

《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摘自胡锦涛: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坚持这一理论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如何总体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哪里?

答: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进一步概括就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当今世界,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

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因此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上述经典论述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分析题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请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摘自逢锦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

材料2

毕达哥拉斯认为:

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

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摘自逢锦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

材料3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体的广延、形状、运动完全是相对的,是随着感觉器官的结构和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摘自[英]乔治·贝克莱著:

《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4

东汉王充认为,万物之生,皆禀元气。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摘自逢锦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

材料5

“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的种属,化学的化合和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仍永远还是物质,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不会丧失”。

——摘自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1~4反映了什么观点

(2)材料5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是什么?

答:

(1)材料1~4的观点在世界的本原上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

但存在不同之处:

材料1、4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材料3表现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感觉。

(2)材料5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

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过去)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

——摘自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材料2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储存水分的中心。

——摘自恩格斯: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材料3

在我国突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

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储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

实践充分证明,物质文明建设,不仅同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而且同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2006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二产业占48.7%,其中工业占43.1%,分别比1991年提高6.9和6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几年一些消耗资源多、污染大的行业发展过快,这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消耗资源较少、污染较轻的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2006年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5%,只比1991年提高5.8个百分点。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比重和水平;并且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技术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发展。

同时,要立足我国国情,正确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城乡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

应当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是建立在索取全球资源基础上的。

据全球生态足迹网估计,如果在全球维持一个像美国社会这样的物质社会,将需要五个地球的资源,而维持一个像英国这样的社会也需要将近三个地球的资源。

当今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旧式工业化道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应当也不可能模仿一些发达国家以挥霍资源为特征的消费模式。

比如,城市应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适度发展私家车;建筑应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的,限制建设占地多的别墅、高尔夫球场,等等。

——摘自《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光明日报》2007年11月24日

材料4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结合材料回答:

(1)分析材料1、2,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

(2)分析材料3、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以及如何理解生态文明。

答: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指出,人与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自然界的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人们可以运用已经获得自然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对自然界的改造。

但如果人们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而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包括自然资源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终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因而这种对自然界的胜利是一种暂时的胜利,最终将对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因而,恩格斯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2)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一方面,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要充分认真研究、掌握自然规律,并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治理大气污染等严重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总之,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辩证地处理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反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型发展,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曾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文明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从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现在在“三个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3.下列是关于中美关系的材料:

材料1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11日表示,中美双边贸易发展快、规模大,出现一些问题和摩擦是正常的。

对待这些问题,中美双方应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通过平等磋商和扩大合作加以解决。

“如果对正常贸易进行限制或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只能损害双方的利益,且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吴仪在第18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开幕式上说。

她表示,今年以来,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美国会涉华经贸议案激增,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日益明显,发起对华贸易救济和争端解决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扩大对华出口管制商品范围,媒体炒作中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中国的出口产品声誉和国家形象。

吴仪强调,近年来,中美双方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等机制,妥善解决了双方关注的诸多问题。

“事实证明,从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的大局出发,双方通过对话和平等协商,是可以解决经贸问题的。

”吴仪说,中美两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利益交汇面不断扩大。

从目前趋势上看,2007年全年中国有望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

—摘自吴仪:

“中美贸易摩擦应通过磋商和合作加以解决”新华网北京2007年11日电

材料2

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消息,美国当地时间4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联邦纪事上公告启动对中国轮胎产品的特保调查。

这是时隔三年多之后,美国又一次对中国产品发起特保调查,而且涉案金额巨大。

当天,美国商务部还对外宣布其已于4月28日决定对中国油井管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针对美国这两起明显具有贸易保护主义信号的举措,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针对美方启动的对中国轮胎产品的特保调查,姚坚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的特别保障措施条款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专门针对中国产品进口采取的限制措施,缺乏客观标准和公正性,在程序上缺乏透明度。

中国政府早已表达过对援引此条款开展特保调查的严重关注。

援引并实施该条款不但会伤害中国产业界的正当权益,也会给稳定发展的中美经贸关系带来消极影响。

 

姚坚还表示,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轮胎市场需求下降,是造成美国内产业经营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限制中国产品进口并不能解决美国内产业面临的问题。

此外,申请书在国内产业代表性,证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对于美国商务部对中国油井管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姚坚说,油井管产品是中国出口美国最为主要的钢铁产品。

美国行政当局对该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将严重影响中美钢铁贸易的健康发展,也会对美国内相关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不仅如此,该做法还将向美国内及国际社会发出错误的贸易保护主义信号,引发的不利后果,中方表示坚决反对。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已就此于4月21日在美国向有关方面进行了交涉,商务部部领导也已于4月27日约见美国驻华使馆官员严正交涉。

 

姚坚表示,希望美国恪守20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的共识,在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方面保持谨慎克制的态度,而不应言行不一。

同时,中方将保留将该案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权利,以及采取进一步对应措施的权利。

——摘自“美国再次挑起中美贸易摩擦涉案金额巨大”,《环球时报》2009年5月4日

结合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原理并分析中美贸易摩擦。

(2)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答:

(1)中美贸易摩擦反映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首先,矛盾是指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中美关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方面承认中美双方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需要不断地加以巩固和加强;另一方面中美双方也有很多差异和斗争,如双方在经济基础、国体与政体、意识形态、人权与民主观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对于这些差别我们也应当能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应当充满信心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次,在每一对矛盾中既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有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统一体中居于支配地位的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则指据与被支配地位的一方。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表现在:

一方面二者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另一方面二者的区别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中美双方的矛盾方面中,也存在着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

在当前合作是主要方面,对抗是次要方面。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与美国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我国生产和社会的发展,尽可能减少对抗;同时也要注意到我国的确与美国还存在着差别和对抗,不可能完全一致,反对趋同论,该斗争的还要斗争,充满信心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上述资料启示我们应该利用内因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知道社会主义建设。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

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者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内因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指导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必须利用内因与外因两大条件来加快发展。

既然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根据,主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来加快发展;既然外因是条件,我们就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加强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和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加快我国的发展;既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在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时候,就要努力结合我国的国情,防止照搬照抄和教条主义。

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党的十六大指出: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完善、科技更加进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

材料2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精辟的概括,这就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材料3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团结一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摘自伍绍祖,“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何谓“和谐”,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2)运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意义。

答:

(1)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进最有利用事物发展的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2)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务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也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把握这一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逐一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大的,是现实的可能的;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后,始创国际企划公司就全力准备创作奥运会会徽。

公司成立的创作班子实地考察了澳大利亚悉尼、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日本东京、韩国汉城等奥运会举办城市和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实地研究、分析、提炼奥运会会徽的创作思路和理念,并从中国灿烂文化中吸取营养,最终选择了“中国印”作为表达设计理念的创作载体,创作出了北京奥运会会徽。

——摘自: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政治教研网,2009年6月1日

材料2

 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

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

当着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于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

——摘自毛泽东:

《矛盾论》

材料3

铜锣湾集团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在全国拥有30家连锁摩尔的商业集团,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经成功的实践及强势的传播,一跃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最大摩尔连锁品牌的最大专业运营商,然而这一颇为令人惊叹的成功理念和模式在开拓东北铜锣湾市场第一站——大连铜锣湾百货的过程中意外落败。

同样出身于南方并有龙头地位的银泰百货也遇到同样的遭遇——本意以大连为进军北方市场桥头堡,却因经营不善纷纷折戟。

一个问题很轻易地提出来,为何始自南方的商业旋风刮到大连就不够炫了?

几个大品牌进军大连时,他们带来了“成功的经验”并抱有自豪感地全盘运用。

然而“成功经验”不服北方水土,而更多的是副作用。

最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成功模式绝不可完全复制!

——摘自宋伟:

《追问铜锣湾》,《新商报》2006年3月2日

结合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共同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请阐述其内容

(2)材料1如何体现这一原理的?

(3)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何指导意义?

答:

(1)材料中的观点揭示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