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4297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研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

遨辩汉字王国

教学目标:

1.学会制订活动计划。

2.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有趣的资料。

3.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并对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通过活动,能够很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并对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制订活动计划,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汉字真有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字谜、谐音;集汉字相关资料。

(重点)

2.了解并体会汉字文化的有趣,提高对汉字的理解能力。

(难点)

教具准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平时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

但是,你了解汉

字吗?

2.学生发言,教师评议并引导。

⑴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2)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曾对周边一些国家的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3)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3.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以上的交流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

你一定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吧!

让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起遨游汉字王国,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并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板书汉字真有趣)

4.学生齐读课题。

5.布置阅读:

请同学们一起走进课本,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感受汉字的趣味。

二展示交流,汇报成果

(一)《字谜七则》

1.谈话激趣:

同学们,这次活动,我们首先从猜字谜开始。

你们在课外搜集了不少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就举行字谜擂台赛活动。

(板书字谜擂台赛)

2.老师出示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

冬时短,夏时长。

(2)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

(3)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

(4)右边有,左边无。

后面有,前面无。

哥哥有,弟弟无。

周家有,李家无。

(5)一个人靠在大树上。

(6)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

(7)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

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

唐伯虎对人们说:

“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

”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

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

“我猜中了。

"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

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

“猜中了!

他猜中了!

”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

3.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猜字的理由,交流并积累猜字谜的方法。

4.拓展交流。

(1)教师拓展字谜。

(2)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

(二)《门内添““活”字》

1.学生自.由阅读《门内添“活”字》,思考并交流从故事中感受到汉字的什么特点。

2.指名发言,教师小结:

有的汉字是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合而成的。

3.交流自己积累的这样的汉字:

闹、闪、闭、困、囚。

4.类似故事:

曹操收到一盒酥,在盒上写了“一盒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分着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

“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抗?

(三)《有意思的谐音》

1.谈话过渡:

我们刚刚通过猜字谜和阅读小故事《门内添“活”字》积累了许多有关汉字的知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

下面就让我们,走上谐音大舞台,再次感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板书有意思的谐音)

读一读材料中的歇后语,指出其中的谐音字。

①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②梁山泊的军师一无(吴)用

③四月的冰河一开动(冻)了

④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⑤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2.教师小结:

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

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

歇后语可以分为逻辑推理式歇后语和谐音式歇后语两类。

教材中出现的是谐音式歇后语,其特点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风趣的表达效果。

如,“孔夫子搬家”让我们想到他有很多书,而“书”跟“输”同音,所以隐含“净是输”的意思。

这个歇后语常用来形容比赛或战斗老是失败,幽默诙谐。

古诗中有时也运用i皆音达到一语双关的表达效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字谜,谐音,形声字等资料。

(重点)

2.理解材料内容,设计活动计划。

教具准备

一复习所学,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字谜、谐音,读了有趣的小故事。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感受汉字的有趣。

二展示交流,汇报成果

(一)《枇杷”和"琵琶”》

古时候,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

县官笑道: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

”有个客人应声道: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读一读:

这则笑话中是什么字》皆音?

(“枇杷”和“琵琶”)

2.交流:

读了这则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

汉语同音字很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4.拓展交流:

读下面的TWW小故事,交流其中的谐音及其妙用。

纪晓岚任侍郎,和珅任尚书。

有一次,两人同一个御史一起喝酒。

席间,和珅指着一只狗问纪晓岚:

“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非常机敏,听出和珅在借谐音辱骂自己,立刻泰然自若地回答:

“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

”想讨好和珅的御史也听出了此中意思,却故意接道:

“是狼(侍郎)是狗我是明白了。

”纪晓岚一听,知道了御史的用意,又从容不迫地说:

“还有区别呢,狼的习性是吃肉,狗

的习性是遇啥吃啥,遇屎(御史)吃屎。

"搞得和珅与御史狼狈不堪。

参胃中信: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

广泛用于谜语之中。

不过,谐音也易引起听讲者之间的误会。

为了避免歧义,我们要注意分场合使用。

(二)《有趣的形声字》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有趣的形声字》,交流自己的感受。

(板书有趣的形声字)

2.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有些形声字原来都是象形字,有着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

由于汉字毕竟不是绘画,而是文字符号,象形的特征一旦简化,就不容易辨认出来了。

因此,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了形声字。

还有一种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

三总结拓展,激发探究

字谜、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形声字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地继承和发扬。

通过字谜、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形声字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文化的丰富和有趣。

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订活动计划,搜集资料,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合作讨论,搜集资料,整理活动建议。

(重点)

2.投票选定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准备。

(重点)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活动建议。

(1)搜集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2)搜集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资料,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2.指名读活动建议。

3.互相交流: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有关资料?

4.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1)查找图书

①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可以按类别找书。

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架上去找。

②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等,能帮助我们大致判断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2)网络搜索

①在网上搜集资料,关键词很重要。

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检索关键词“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故事“

②检索后的条目很多,可以根据题目、显示的内容等,判断哪些是需要的资料。

⑶请教别人

①想想谁可能会有自己需要的资料。

②想好问题,请教合适的人。

5.围绕汉字的有趣,初步制订活动计划。

6.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

讨论时要做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形成完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完善活动计划

学生根据制订的计划,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并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活动计划。

我爱你,汉字

1.能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2.能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或者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相关课件。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活动任务,选择研究内容

1.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交流上一板块“汉字真有趣”的活动过程。

交流中梳理小结:

(1)阅读“活动建议”,大致了解活动任务。

(2)参考“阅读材料”,打开活动思路。

(3)结合“活动建议”,选择活动任务并制订活动计划。

(4)按照计划搜集、整理资料,开展活动。

(5)评价总结。

2.引导学生阅读“活动建议”,大致了解活动内容。

(1)学生自读“活动建议”。

(2)交流: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是什么?

要完成什么任务?

预设:

本次活动的任务是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研究的方向二选一:

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

3.参考“阅读材料”,打开活动思路,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方向和研究主题。

(1)学生自学五篇“阅读材料”。

(2)交流中引导,明确以下几点:

◇材料介绍了汉字哪些方面的历史?

◇通过什么方式呈现了汉字书法艺术?

◇为什么要调查用字不规范的情况?

◇研究报告可以怎么写?

(3)引导学生找到研究主题。

提问:

读了这些材料后,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4)学生交流,提示活动内容。

①延续上一板块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不明白的问题——形声字的演变过程、字谜的?

由来。

②插图、“阅读材料”——汉字篆刻艺术、汉字剪纸艺术、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的起源、汉字书法艺术、汉字与姓氏。

③自己感兴趣的——汉字造字的规律、汉字简化的历史、汉字与色彩的关系、汉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

④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或是调查校园公告栏,街头的各类电子屏,乡村的横幅、标语或者宣传栏……

4.学生选择确定研究内容。

二、讨论研究,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1.学生根据研究内容自.由组建小组。

2.学习开展研究的方法。

(1)明确这次活动的最终任务是——研究报告。

(2)自学“阅读材料”中《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

①这份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等内容。

②我们首先要确定研究的方向,想清楚研究的方法,还要把查找的资料整理出来,最后形成结论。

……

(4)小结:

结合《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本次活动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研究报告一般需要经历的大致流程是:

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

(1)回顾“汉字真有趣”板块,制订活动计划具体有哪些内容。

(2)教师小结。

(3)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4)提示学生注意整个活动过程中操作的细节。

①调查同学作业本上用字不规范的情况之前,思考:

调查哪些人、哪些学科的作业本?

作业本上的哪些字属于不规范用字?

调查的结果可以怎样记录下来?

遇到同学不同意调查的情况怎么应对?

调查中每一位小组成员分别承担哪些具体任务?

如何汇总调查情况?

②走出学校调查时,若遇到安全问题和突发.情况,预案是什么?

4.发放活动参与互评表,引领活动开展。

活动参与互评表

项目

评价标准

同学评价

小组活动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和同学密切配合

☆☆☆

搜集、撰写

乐于使用学到的方法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

展示交流

积极进行展示交流,与其他同学互动良好

☆☆☆

◎教学过程

一、各小组开展研究、调查

1.针对研究汉字历史或汉字书法的活动进行指导。

(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板块中学习到的搜集资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汉字历史和汉字书法包含的内容很多,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搜集资料,比如了解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产生的过程,搜集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名作的资料,或是调查了解书法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搜集名人学习书法的故事等。

(3)选择这一活动的小组围绕研究主题搜集资料。

2.针对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情况的活动进行指导。

(1)课件出示一些用字不规范的图片和正确广告用字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哪些属于不规范用字,哪些是艺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帮助学生打开调查思路,交流调查中遇到困难该如何处理。

①关于“可以到哪里去查找不规范用字”的问题,可以提示学生:

校园的宣传栏,城市街头的手写招牌、公告以及各类电子屏,乡村路边的横幅、标语或宣传栏,这些地方比较容易出现不规范用字的情况,可以重点调查。

②要重点提示选择外出调查的小组:

外出调查要注意安全,最好在家长带领下结伴外出,避免发生事故。

调查时要注意分工合作,要带上手机、照相机等设备拍照记录。

二、整理研究或调查成果,为写研究报告作准备

1.组织学生交流资料搜集和不规范用字调查的情况。

2.按照研究报告的框架整理搜集的资料和调查到的情况。

(1)教师提示整理资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要注意筛选,对于内容上有冲突的资料,要以专业书籍或正规网站为准;二要注意归类,对于同一类型的资料,可根据需要进行归类。

搜集的资料不够丰富、调查内容过于简单的,要进一步搜集资料或开展调查,为写研究报告作准备。

(2)学生根据提示,初步整理资料。

按照撰写研究报告的思路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在梳理内容的同时也渗透了研究报告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研究报告的内容

小结:

一般来说,研究报告反映的是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问题或话题的由来、研究方法、资料整理以及最后的研究结论。

二、学习研究报告的写法

1.结合《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交流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四部分。

研究报告在罗列方法、结论时,可以梳理成若干条目,还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整理资料,看上去更清楚。

研究报告的语言有点像说明文,最后的结论和开始提出的问题要对应。

  小结:

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四部分。

其中,“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资料整理”不一定每篇都要有,可以视情况而定。

2.引导学生交流研究报告各部分的写作要求。

  预设:

“问题的提出”部分要描述清楚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意义等;“研究方法”部分要描述此项研究中用到的主要方法;“资料整理”部分要把经过筛选、梳理后的资料恰当地呈现出来;“研究结论”部分要把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呈现出来。

  点拨:

研究报告一般用说明性的文字来陈述,语言比较平实。

写的时候,对资料要加以分析和概括;要注意“问题的提出”和“结论”两部分的紧密关联;结论是在认真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应带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文中还可以根据需要插入表格、图示等,让读者一目了然。

三、撰写研究报告

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调查的情况,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小组的资料可以共享,但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展示、交流研究报告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研究报告,从研究报告的内容、体例、语言等方面展开自评、互评,并完善自己的研究报告。

2.学生讨论交流、展示研究报告的形式。

预设:

可以进行研究报告展览,也可以举办一场现场报告会。

3.全班展示交流。

形式一:

开展研究报告展览。

可以让学生先在组内评议,推选出一篇优秀的研究报告,张贴在教室宣传栏进行展示,也可以选择一个集中的时间,每个小组一个展台,展出所有同学的研究报告以及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访谈记录、照片等。

形式二:

举办一场汇报会。

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进行现场汇报,其他同学可以针对报告的内容发表观点、评价互动。

4.教师组织学生评议。

二、总结、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1.结合“成长记录评价表”,总结本阶段学习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这一阶段开展活动的过程,交流自己的收获。

(2)学生自.由交流对汉字的看法和感受。

(3)小结:

这一段时间,大家围绕汉字展开了综合性学习,对汉字的文化和历史有了一定了解,增进了对汉字的情感,而且还实践运用了搜集资料的方法,并且学会了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在班级内评选“优秀信息员”“优秀研究员”“互助好搭档”等,激励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某一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

成长记录评价表

项目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

活动计划

要点齐全,时间、分工安排明确

☆☆☆

搜集的资料、调查

的结果

资料丰富,与研究内容关系密切;调查记录清晰,内容翔实

☆☆☆

研究报告

格式正确,阐述清楚,分析得当,语言严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