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4932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x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1节放大镜日期:

一选择

1、()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B、牛顿C、培根

2、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有关。

A、凸度B、材料C、面积

二判断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三、1,科学概念

A、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2、过程与方法

A、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B、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光线通过放大镜会发生。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琢磨而成的。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设计制造的。

等地:

日期:

第2节第二节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日期:

一、判断题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3、一般观察蚜虫在12月份比较合适。

()

4、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5、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6、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7、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8、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10、昆虫的触角能够辨别各种气味。

()

11、蚜虫靠吸食植物的汁液存活。

()

二、选择题

1、蟋蟀的耳朵在()。

A、头部B、足内侧C、腹部

2、蝇眼是()。

A.单眼B.复眼

3、一般来讲,观察蚜虫是在()月份。

A、2月份B、6月份C、12月份

4、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他()构造有关。

A、翅膀B、脚C、眼睛

等地:

日期:

第三节放大镜下的晶体日期: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

2、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

看到。

()

3、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

()

4、地质学工作者,常常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中的晶体,判断它的矿物成分,以鉴别岩石。

()

5、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

6、装水的容器中的水垢就不是晶体。

()

7、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也不是晶体。

()

8、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

9、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

10、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二、选择题

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

A、固体B、晶体C、立体

2、海水蒸发得到盐的()

A、晶体B、液体C、气体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的()组成。

A、粒子B、晶体C、矿体

4、白糖的晶体形状是()

A、立方体B、圆柱体C、伞状

等地:

日期:

第四节怎样放得更大

日期:

一、判断题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放大倍数增大。

()

2、在雨水、河水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

4、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的更加丰富的微观世界。

()

5、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

6、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工具。

()

7、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

8、使用显微镜时,调节载物台下面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

二、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下面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A、放大镜B、电子显微镜C、望远镜

2、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在镜固定②准备两个放大镜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④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②④③①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

3、下列仪器中,()适合观察细菌。

A、显微镜B、放大镜C、望远镜

4、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倍。

A、200    B、2000   C、200万

5、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6、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应该()

A、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B、先用高倍镜观察,再用低倍镜观察

C、低倍镜高倍镜哪个先用都一样

等地:

日期:

第5节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日期:

一、判断题

1、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

2、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3、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的亮度。

()

4、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而不能用手直接擦。

()

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标本必须又薄又透明。

()

6、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视野更大。

()

7、使用显微镜时,调节载物台下面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

二、选择题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A、越大B、不变C、越小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图像偏上,使图像居中的方法是()

A、将玻片上移B、将玻片下移C、移动物镜调节

3、使用显微镜,调节粗准焦螺旋时,眼睛必须看着()

A.目镜B.物镜C.反光镜

4、制作洋葱表皮标本时,取下洋葱表皮后,要经过以下步骤,其中错误的一处是()

A.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B.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C.将盖玻片从上面直接盖到标本上

D.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液,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正确的观察方法是()

A、左眼观察,右眼看画图B、右眼观察,左眼看画图

C、闭上左眼右眼观察D、闭上右眼左眼观察

等地:

日期:

第6节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日期:

一、判断题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

()

2、叶表皮上的气孔也是一种细胞。

()

3、血液中的红细胞好像是运输兵负责运输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

4、有些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

5、我们的外表和父母长得像也是和细胞有关的()

6、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氧气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来。

()

二、选择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气孔B、叶脉C、叶绿体

2、使用滴管的正确方法是。

()

A先用手捏住滴管的皮囊,再把滴管放进药瓶吸取药水

B先把滴管放进药瓶,再用手捏住滴管的橡皮囊,然后松开

C直接把滴管放进药瓶再拿出来即可

3、(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

4、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整(  )的距离。

A、物镜与切片B、目镜与眼睛C、物镜与目镜

5、下列物体的内部,不存在细胞的是()

A、松树B、蝗虫C、花岗岩

6、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达尔文

等地:

日期:

第七节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日期:

一、判断题

1、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微生物。

()

2、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因此也会新陈代谢。

()

3、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

4、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

5、池塘里的一滴水中含有许多微小生物。

()

6、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发绿。

()

7、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

8、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行动迟缓,蠕动前进。

()

9、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所以没有消化、呼吸、繁殖等生命活动。

()

10、眼虫是水中常见的微生物,它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

11、池塘水中的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无法用显微镜观察它。

()

二、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察时,限制草履虫快速移动的方法是()

A、吸取多余的水分B、放几丝脱棉纸C、两种方法都行

2、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的是()

A、鼓藻B、草履虫C、水蚤D、青霉菌

3、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下面的描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形状像草鞋,体表有纤毛。

B体型很小,单细胞构成。

C行动迟缓,蠕动前进。

4、动物的卵()。

A是一个细胞B是一组细胞C是一块脂肪

5、草履虫喜欢生活在()。

A空气中B淡水中C土壤中

6、夏天鱼缸里的水时常发绿,这是因为()

A鱼缸里的水中生长了绿藻B雨水中含有绿色物质C鱼在生活中排泄的绿色废物引起的。

7、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B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无害的C微生物对人类并不都是有害的

等地:

日期:

第8节微小世界和我们

日期:

一、判断题

1、细菌和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2、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

3、池塘水中的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无法用显微镜观察它。

()

4、微生物不仅会让新鲜的食物腐败发霉,还是引起伤寒、鼠疫、霍乱的元凶,所以我们要努力清除所有的微生物。

()

5、微生物和动植物一样也能进行呼吸、消化、排泄、繁殖等生命活动。

()

二、选择题

1、既能观察到细菌,又能观察到病毒的仪器是()

A、电子显微镜B、光学显微镜C、放大镜

2、馒头发霉的条件是()

A.温暖、干燥B.寒冷、干燥

C.寒冷、潮湿D.温暖、潮湿

3、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里面揉入了()。

A、糖B、二氧化碳C、酵母菌D、酵母

等地:

日期: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10分)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放大,能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5、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随着观察()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能力的是()。

A、老花镜B、一滴水珠C、近视镜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4、蟋蟀的耳朵在 (    )。

 A、头部        B、足的内侧      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7、下面的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 

 B、

8、科学家选择()来观察SARS病毒。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

9、放大镜的镜面直径越大,它的放大倍数 (    ) 。

  A、越大  B、越小    C、不一定

1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就 (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  )

2、 在放大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依靠感觉器官来观察世界。

…………(  )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  )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

……………………( )

7、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 )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

9、  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 )

四、连线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羽状

蝴蝶棒状

天牛丝状

蚂蚁鞭状

蝗虫膝状

2、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培  根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列文虎克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罗伯特.胡克       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

3、把下列水中微生物的图片和名称连起来。

变形虫

草履虫

鼓藻

船形硅藻

 

 

 

五、科学探究。

(共38分)

1、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10分)

()

()

()

()

()

2、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7分)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3、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就碰到2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

(8分)

(1)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错误:

改正:

(2标本片已经放在载物台上,可从目镜里却只能看到亮圈,却看不到洋葱内表皮的细胞。

错误:

改正:

4、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完成下面题目。

(13分)

(1)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放置切片标本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烧杯盛放液体

碘酒染色

裁纸刀吸取多余的水分

吸水纸切割洋葱

(2)利用以上材料,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标本的制作过程写下来:

制作步骤:

可参考的句子(请自行调整先后顺序,写到上面空格内):

●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

●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

●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用镊子取下洋葱表皮

●用滴管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作业

第1节我们身边的物质日期:

1、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

2、火焰和声音都是物质。

()

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

4、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

5、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

6、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

7、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

8、世界上存在着不变的物质。

()

9、空气、水、火、电、声音等也是物质()

二、选择题

1、在下面几种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火柴燃烧B、粉笔磨成粉末C、铁钉生锈D、在马铃薯片上滴碘酒

2、下列变化中,产生新物质的是()

A、粉笔写字变小了B、铁生锈C、易拉罐被压扁

3、在下面几种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汽油燃烧B铁皮做成铁桶C铁炼成钢

4、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是(   )。

A、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B、产生新的物质

5、世界是由()构成的。

A、细胞B、物质C、金木水火土

等地:

日期:

第2节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日期:

一、判断题

1、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会发生物理变化,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

()

3、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

4、物质变化的速度基本一样。

()

5、物质形状、状态、体积和位置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二、选择题

1、冰融化成水属于()。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

C、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2、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会发生()。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烛油。

这种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只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5、沙子和豆子混合后再分离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豆子上沾有沙子,豆子发生了变化

B、豆子和沙子都发生了变化

C、豆子和沙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等地:

日期。

第3节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日期。

1、馒头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因为馒头含淀粉。

()

2、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用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

3、遇到碘酒变蓝的食物中含有淀粉。

()

4、在嘴里咀嚼时有甜味的食物一定含有淀粉。

()

二、选择题

1、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

A、糖B、淀粉C、甜蜜素

2、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

A、是马铃薯B、是碘酒C、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

3、将碘酒滴在下列物质中,能呈现蓝色的是()。

4、A、鸡蛋清B、面包C、酱油

4、在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A、土豆B、胡萝卜C、大豆D、玉米

5、使用滴管的正确方法是。

()

A.先用手捏住滴管的皮囊,再把滴管放进药瓶吸取药水

B.先把滴管放进药瓶,再用手捏住滴管的橡皮囊,然后松开

C.直接把滴管放进药瓶再拿出来即可

等地:

日期。

第四节。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日期。

一、判断题√

1、能让火柴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2、二氧化碳气体能帮助蜡烛燃烧,使蜡烛的火焰越烧越旺。

()

3、制作橙汁饮料和柠檬汽水都要加入适量的小苏打。

()

4、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必须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反应速度。

()

5、我们使用的小苏打是蓝色块状的漂亮晶体。

()

二、选择题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A、氧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

2、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A、马上熄灭B、继续燃烧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了

3、下列选项,属于小苏打的特点的是()。

A、白色大颗粒B、都是立方体颗粒C、粉末状颗粒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A、全部是白醋B、全部是水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

5、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倒向蜡烛的火焰,火焰()。

A、会立即熄灭B、不会熄灭C、半分钟后熄灭

6、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的液体是()

A、黄绿色的B、无色的C、蓝色的

7、在研究“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试验中,错误的说法是()

A、实验后杯中的物质是没用完的小苏打和白醋B、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有新的气体产生C、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新的气体比空气重、能灭火

等地:

日期。

第五节铁生锈了

日期。

一、判断题

1、把铁钉放在真空中就不会生锈。

()

2、铁锈很脆,一砸就碎。

()

3、探索铁生锈的原因的实验在一节课里是能完成的。

()

4、铁锈中不能有电流通过。

()

5、铁生锈变成铁锈是物理变化。

()

6、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5倍。

()

二、选择题

1、影响铁生锈的因素()

A、只是空气B、只是水分C、是空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

2、铁生锈是一种()变化。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和化学变化

3、下面三种情况,铁钉最不容易生锈的是()

A、空气中B、浸在自来水中C、浸在食用油中

等地:

日期。

第六节,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日期。

一、判断题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

3、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

4、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

5、蜡烛燃烧与电灯亮了,它们都在发光发热,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

6、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许多气泡,热开水杯子上方冒出大量的热气。

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

7、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中冒出气体,这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

8、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9、硫酸铜溶液在没有放入铁钉之前是无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