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4955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

中考化学易错题:

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

一、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

1.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都是混合物

C.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t1℃时,100ga、c两物质的溶液中,含a、c的质量相等

D.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0℃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溶液降温至tl℃均有固体析出时,所得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提纯乙

C.tl℃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D.t2℃时,用210g甲的饱和溶液加水可以配制成500g20%的甲溶液

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在t1℃

B.t1℃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6.已知:

Na2O+H2O=2NaOH,向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多,溶液的质量减少

B.溶质质量增多,溶液的质量增加

C.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7.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

B.70℃时,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70℃时,B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8.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甲>乙=丙

B.t1℃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

甲=乙

C.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

丙>甲=乙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

9.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S/g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A.甲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

B.温度t1℃应在20~30℃之间

C.40℃时,10gKC1加入20g水中,可得到33.3%的溶液

D.50℃时,30gKNO3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晶体析出

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70g水中,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g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11.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t1℃时,Y的溶解度大于Z的溶解度

C.t3℃时,X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D.t2℃时,X的溶解度和Y的溶解度相等

12.NaOH、Na2CO3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结合图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OH

Na2CO3

20℃

40℃

20℃

40℃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A.图表示Na2CO3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

B.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40℃时,将50gNaOH投入到100g酒精中,形成饱和溶液

D.20℃升到40℃时,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大于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14.(2012年山东烟台,4题,1分)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融雪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15.下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B.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有晶体析出

C.40℃时,75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gNa2SO4

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

1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17.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

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是102.5g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

D.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得到30%的甲溶液

B.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C.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t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19.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A.氯化钠B.氢氧化钠C.硝酸铵D.硝酸钾

20.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80

B.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C.升温可使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将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A析出固体最多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

1.B

【解析】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错误;

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

解析:

B

【解析】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错误;

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正确;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交点表示的意义,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B

【解析】

【详解】

A项,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错误;

B项,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C项,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错误;

D项,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项,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错误;

B项,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C项,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错误;

D项,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

解析:

D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A、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不正确;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溶解度不变,溶质不变,溶剂不变,所以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故B不正确;

C、t1℃时,100ga、c两物质的溶液中,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含a、c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不正确;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c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最大,所以温度降低到0℃时,溶剂质量不变,还是t2℃时的溶剂质量,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4.A

【解析】

【详解】

A、t2℃时,甲、乙两种溶液降温至tl℃均有固体析出时,都属于饱和溶液,tl℃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所得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B、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解析:

A

【解析】

【详解】

A、t2℃时,甲、乙两种溶液降温至tl℃均有固体析出时,都属于饱和溶液,tl℃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所得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B、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错误;

C、tl℃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不能确定,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110g,用210g甲的饱和溶液加水可以配制成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2%的甲溶液,错误。

故选A。

5.B

【解析】

【详解】

A、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相等则质量分数也相等,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应该在此温度,正确;

B、t1℃时甲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即溶解度相等则质量分数也相等,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应该在此温度,正确;

B、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的甲,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10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16.7%,故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

D、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剂或降温的方法,正确;

故选B。

6.C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Na2O+H2O═2NaOH知,向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由于反应消耗了水,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减少,由于生成了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可能增加,由于原氢氧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Na2O+H2O═2NaOH知,向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由于反应消耗了水,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减少,由于生成了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可能增加,由于原氢氧化钠溶液是饱和的,溶剂又减少了,加入Na2O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溶液仍饱和,且会出现剩余固体不能溶解.

【详解】

A、原氢氧化钠溶液是饱和的,反应消耗了水,生成了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不能溶解,溶液中溶质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由于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都减少了,溶液的质量也减少,前错后对,所以错误;

B、原氢氧化钠溶液是饱和的,反应消耗了水,生成了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不能溶解,溶液中溶质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由于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都减少了,溶液的质量也减少,前后都错,所以错误;

C、原氢氧化钠溶液是饱和的,反应消耗了水,生成了氢氧化钠,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溶液仍饱和,且会析出剩余固体,但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定值,所以正确;

D、原氢氧化钠溶液是饱和的,反应消耗了水,生成了氢氧化钠,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溶液仍饱和,且会析出剩余固体,但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定值,前对后错,所以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44g,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C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上面,应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

解析:

D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44g,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C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上面,应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B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面,应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C两点对应溶液的都是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定值,所以,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8.B

【解析】

【分析】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t2℃时,乙丙溶解度相等。

【详解】

A、t2℃

解析:

B

【解析】

【分析】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t2℃时,乙丙溶解度相等。

【详解】

A、t2℃时,甲的溶解度最大,乙丙相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甲>乙=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才相等,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甲乙相等小于丙,升温到t2℃,甲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减小,但仍然大于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

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

丙>甲=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20~30℃,氯化钾的溶解度从34g增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20~30℃,氯化钾的溶解度从34g增大到37g,硝酸钾的溶解度从31.6g增大到45.8g,所以温度t1℃应在20~30℃之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0g,所以10gKCl加入20g水中,有固体剩余,形成的是该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故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所以50℃时,30gKNO3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晶体析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固体溶解度曲线是解题关键。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不知温度,则无法比较,故错误;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S/(100+S)×100%.甲、乙物质的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不知温度,则无法比较,故错误;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S/(100+S)×100%.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C、t2℃时,甲的溶解度是30g,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30g甲溶解在7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21g+70g=91g,不是100g溶液;故错误;D、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从t2℃降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确定,故错误;

考点:

溶解度曲线。

11.C

【解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Z的溶解

解析:

C

【解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正确;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1℃时,Y的溶解度大于Z的溶解度,B正确;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3℃时,X的溶解度是100g,所以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50%,故C错误;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时,X的溶解度和Y的溶解度相交于一点,说明二者的溶解度在此温度下相等,D正确。

12.C

【解析】

【详解】

A.根据NaOH、Na2CO3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数据可知,图表示NaOH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此选项错误;

B.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溶液中,2NaO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根据NaOH、Na2CO3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数据可知,图表示NaOH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此选项错误;

B.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溶液中,2NaOH+CO2=Na2CO3+H2O,由于碳酸钠在酒精中不能溶解,所以会有白色晶体析出,此选项错误;

C.40℃时,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则将50gNaOH投入到100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D.20℃升到40℃时,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是129g-109g=20g,20℃升到40℃时,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是49g-21.8g=27.2g,所以Na2CO3的溶解度变化较大,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正确;

B.微观上看,物质溶解时都有扩散过程(吸热)和水合(放热)两个过程,物质的溶解过程通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正确;

B.微观上看,物质溶解时都有扩散过程(吸热)和水合(放热)两个过程,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正确;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相互混合的微粒间以几乎相同的速度远动着,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错误;

D.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因此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溶质、溶剂、温度的影响,所以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正确;

选C。

14.D

【解析】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水属于均一稳定但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A错;B、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剂不一定是水,例如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

解析:

D

【解析】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水属于均一稳定但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A错;B、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剂不一定是水,例如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B错;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再溶解某一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是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故C错;D、水中加入融雪剂后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所以凝固点要比水的凝固点低,即凝固点低于0℃,故D正确。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B选项是错误的的叙述,在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溶解度的数值增大,没有晶体析出;C选项根据溶解度

解析:

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B选项是错误的的叙述,在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溶解度的数值增大,没有晶体析出;C选项根据溶解度的数值,可知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故选C

考点:

溶解度曲线

16.C

【解析】

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错误;B、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

解析:

C

【解析】

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错误;B、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无法确定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溶质的析出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17.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是102.5g没有指明是在70℃时,选项A不正确;

B.甲的溶解度在0℃到70℃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大于70℃时,其溶解度随温度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是102.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