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500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docx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中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一)鉴赏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是古诗词常考考点之一。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一般指作者自己,常常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变化而显示出来。

而作者在诗歌中塑造、刻画的形象,往往是作者的“代言人”,是“诗化了的作者自我”,从作者对诗歌中人物或隐或显的态度倾向、理解评价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志向。

【设问方式】

1.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3.有人认为,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为什么?

4.比较两首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异同。

【答题技巧】

1.在回答人物形象类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区分诗中的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环境,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等。

(3)要抓住周围的景物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

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

(4)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即写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清高脱俗等。

第二步,分析文本,即阐述为什么是这种特点,从诗中的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第三步,指明作用,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

3.作答模式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的形象。

诗歌通过()(如语言、手法、内容等),抒发(或“体现”“表现”等)了诗人(或“主人公”)()的情感(或“态度”“情操”等)。

(二)鉴赏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节、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情感一旦激活,其触目所见之物之景,均会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这种客观之物景(山川、草木等)与诗人主观情感结合在一起便是意象。

可以说,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鉴赏这类抒情诗,要善于体会诗歌由意象所创设的生活画面而呈现的艺术境界,即意境。

一般说来,诗歌意境或雄浑壮丽,或清幽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设问方式】

1.某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试分析诗中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该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4.简要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

(简要赏析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题技巧】

1.做鉴赏景物形象题,要注意的是,景物形象在写景诗和抒情诗中都是借以表现主观感情的,诗中的景物形象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读这类诗,要善于由景及情,由各类景象触摸诗人的内在的情感脉动。

一要注意捕捉景物的色彩色调,把握住意象特征。

具体有两方面:

(1)关注时令色彩,即不同季节的景物,诗人所投射的不同的感情色彩,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以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

如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

(2)关注冷暖色调。

古诗中的景物有冷暖之分。

暖色调景物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的景物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苦。

二要关注虚实,把握住画面内涵。

古诗中的景,分实景与虚景。

有的诗,既有实景,又有虚景。

由实到虚,可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畜了画面的内涵。

三要关注动静,把握抒情方向。

古诗中景象、画面常常有静有动,静动结合。

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四要关注传统审美心理,把握住意象的特殊含义。

古诗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诸如此类审美心理与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

就拿“悲愁”这一情感来说,在古诗中就有这样一些表现:

“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等。

明白这一些,我们就能抓住诗歌的常见意象的特殊含义,进而把握住诗歌的思想感情。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出并用简洁的语言描摹诗歌形象(意境)。

第二步,概括出这种形象(意境)的特点。

第三步,分析形象(意境)的作用,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

3.作答模式

这首诗描写了()的景象,构成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从而抒发(或“体现”“表现”等)了诗人(或“主人公”)()的情感(或“态度”“情操”等)。

(三)鉴赏事物形象

诗人经常把具有某种内涵的事物作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针对其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分析形象所寄托的诗人的情志或者思想感情。

【设问方式】

1.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形象。

2.诗中的某事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3.诗中塑造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答题技巧】

1.事物形象题的解答,要注意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不仅要知道事物形象的特点,还要知道事物形象所包蕴的(与人有关的)精神品质。

事物形象题的解答,有如下两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一要熟知一些常见物象的象征义。

如“善鸟香草”喻的是忠贞,“恶禽臭物”比的是“谗佞”。

“青松”示高洁,“竹”表气节,“琴”代隐士、知音等。

二要知人论世,尤要关注诗人的精神与品质。

我们除了要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征,还要注意了解诗人的政治、文学主张,诗歌的创作背景。

从精神上贴近诗人。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

①提炼表现特征的语句,观其形、色、味、声;②分析修辞及表达技巧:

比喻、拟人、象征、托物言志等;③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3.作答模式

这首诗中的()具有()的特点,诗人借此形象表达(或“抒发”)了()的情感(或“追求”)。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鉴赏诗歌语言,一是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思,进而把握诗人的真实情感;二是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炼字、炼句、语言风格。

(一)鉴赏“炼字”

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鉴赏“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要炼的字是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设问方式】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3.请简要分析某字的妙处。

4.这首诗中的“诗眼”是什么?

为什么?

5.这个字与另一个字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

【答题技巧】

1.鉴赏炼字有四看:

一看字词是否传神。

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

特别要注重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

在鉴字赏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生动形象、凝练传神的特点,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

二看字词是否表情。

所谓“表情”就是分析词语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

诗歌语言既注重凝练生动、形象传神,更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

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愿。

三看字词是否造境。

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

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

四看字词是否显性。

所谓“显性”就是词语能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答题步骤

第一步,释词义,即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明手法,即点明该字词或该字词所在的诗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第三步,绘景象,即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诗句中,再现作者描绘的景象。

第四步,点作用,即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作答模式

某字在这首诗中的意思是(),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二)鉴赏“炼句”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炼句,有时是出于格律上的需要,突破常规语序而收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有时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借助于一些艺术手法,使诗句变得更凝练,更精美,更生动,更深刻,产生赏心悦目、意境深远的艺术魅力。

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浅层面上对句义的理解,二是较深层面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析。

【设问方式】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句(某联)的妙处。

2.某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3.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4.某版本将某句写作“………”,请结合全诗,比较哪句更好,并说明理由。

【答题技巧】

1.首先要遵循“句不离篇”的原则,从整体上着眼把握诗句的内涵;其次要能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正确辨识诗句的艺术手法,进而对此加以破解;最后用准确的语言、规范的步骤组织出答案。

2.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读诗句的内涵。

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第二步,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

第三步,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3.作答模式

这句诗运用()的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或“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或“情操”)。

(三)品味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

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设问方式】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2.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作简要分析。

3.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4.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

为什么?

【答题技巧】

1.理解掌握诗歌语言风格的常见类型,注意比较他们的区别:

(1)朴素与绮丽。

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

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

朴素诗风的语言特点:

清淡质朴、洗练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

(2)直白与含蓄。

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更显朴素、平淡。

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的语言,并且有的诗还融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所以这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乎打油诗)。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

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

含蓄诗风中所惯用的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等手法。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

委婉、蕴藉、精练、耐人寻味,但也不失朴素之风。

(3)沉郁与豪迈

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作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

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

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和对话)。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唐代的边塞诗),这类诗歌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

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心怀满腔热情;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效死疆场。

所以在他们所写的诗歌中充满豪言壮语,显示一种豪情。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

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特色,即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诗歌的语言风格,如清新明丽、雄浑豪放、婉约细腻、幽默活泼等。

第二步,析文本,即用诗歌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析感情,即指出这样的语言特色对表现诗歌的内容或感情有怎样的效果。

3.作答模式

本诗的语言具有()的特点,本诗通过()的描写(或“刻画”“运用”),写出了()(分析效果、作用),表达(或“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选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设问方式】

1.请结合诗句,对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3.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4.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技巧】

1.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从表现手法、篇章结构角度,还是兼而有之进行鉴赏,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衬托、渲染、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比喻、比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互文、双关等)、谋篇布局的技巧(铺垫、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古代诗歌中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白描等。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表达感情,而是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移情于物、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等方式来抒发感情。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使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概念判断要准确。

第二步,指出诗中哪些诗句使用了这种表达技巧,并阐释为什么是这种表达技巧。

第三步,指明作用,要从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主旨的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3.作答模式

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通过()的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写出了()(分析作用、效果),表达(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指诗歌的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作者寄托的情感等。

在高考中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设题较多,有时就整首诗歌设题,有时只要求概括诗歌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的思想内容,真正评价性的题目较少。

【答题技巧】

1.解答思想感情类试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答案:

(1)学会看类别,了解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及其常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

我们将诗词分为山水田园、咏物、咏怀、送别、羁旅思乡、怀人、边塞、民生、怀古等不同类别,每种类别的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有区别。

羁旅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2)学会知人论世。

命题者之所以给出注释,就是为了从作者、诗歌的主旨等方面给考生一些提示:

介绍写作背景,用以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作者,用以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等。

(3)解读形象。

解读形象,从诗歌表现的人、景、物等生活图景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

(4)品析暗示感情的关键词。

从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角度看,品味语言的重点是:

一是抓题目。

抓住题目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眼,如《春夜喜雨》中的“喜”。

②抓诗眼。

特别是那些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词语和诗句,

(5)借助表达技巧,揣摩诗歌内容和情感。

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

(6)熟悉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评价情感和主旨,可先用一两个词表明自己的立场,再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的这种感情、态度或自己的看法等。

2.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

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

3.作答模式

这首诗通过()的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表达(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

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

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观点是什么?

你是如何评价的?

2.……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请谈谈你的看法。

3.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答题技巧】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总是与作者对特定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联系诗歌背景,再结合作者在诗中给我们创设的意境,不难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2.把握诗歌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准确地领悟作者的态度观点。

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是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前提。

3.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作者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

4.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解义,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

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此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5.从涵咏诗的意境着手,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6.解答评价观点态度类型题的四个注意点。

(1)体悟要深入。

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情感、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

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2)分析要细致。

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

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能脱离原诗泛泛而谈。

第二,注意点面结合。

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剖析,避免架空分析。

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分析表达了什么,也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3)归纳要全面。

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能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4)评价要恰当。

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

二要避免失去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有失公允的。

7.答题步骤

第一步,通过分析诗歌和某人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要注意历史地辩证地进行评析。

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说明提出自己观点的依据。

8.作答模式:

这首诗描写了()(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写出了()(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某人的评价分析作用)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表解

术语

解释

言近旨远

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

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

二、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表解

第一组(按诗体分类)

(一)咏史类

思想情感

示例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

(二)边塞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

(三)山水田园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

(四)离别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一)忧国伤时

分类

示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二)建功报国

分类

示例

1.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分类

示例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分类

示例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