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5282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docx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人人分享

1、孔子曰(yuē):

学而时习之,不亦(yì)说乎?

注解:

曰——说;时——时常;习——温习;亦——也;说——高兴;乎——吗。

【译文】孔子说:

学过的知识,再常常地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注释】ls的译文是小时候语文课本上的字面翻译,感觉孔老先生怎么净说实话、大白话。

但是近日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感觉他的翻译更有新意、更有深度:

“习”译

  “习”,是古语,繁体字为上面一个羽翼的“羽”下面一个“白”,表示鸟要长用羽才能飞。

现一般译为,“学习而经常实践并养成习惯,不是很愉快吗?

”  实际上,这句话是说“把学到得东西加以应用,岂不令人愉悦么?

”是学以致用的意思。

“时”的含义是“时而”

  最好的方法是用《论语》来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找一找“时”字出现在《论语》中其他地方所具备的含义。

就在同一章,三个段落之后,孔子再一次使用了“时”字: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而那个时的解释是时节,时机!

如此一来,问题就明了了,这个“学而时习之”的“时”也应该也解释成时机!

由此,它的解释就变成了:

“学习到的东西,在适当的时机,被用上了,不是很快乐吗?

”当我第一次体会到这个理解的时候,其震惊程度是不可言喻的。

回顾自己人生中的快乐之事时,都是学习,时机,实践三者遇到一起时产生的,孔子的人生体验一霎那间与我们接得如此之近。

不仅如此,“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一下就变得不那么平常了。

它不仅在描述学习,时机,实践与快乐的关系,而且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真谛,孔子用最简单的话阐述了“快乐人生”这一个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主题,“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实际上是人生观。

如此一来,它出现在《论语》的最开始就完全合理了;如此一来,《论语》给我们的感觉就完全改变了。

学问从哪里来呢?

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

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

所以孔子在下面说“观过而知仁”,我们看见人家犯了这个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随时随地有思想,随时随地有见习,随时随地有体验,随时随地能够反省,就是学问。

开始做反省时并不容易,慢慢的有了一些进步,便会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

2、孔子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孔子说:

好朋友从远方来看我,不也高兴吗?

【注释】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中解释为:

做学问,就要准备一生寂寞,孔子当年也是非常寂寞的,到处给他吃冷猪头。

承前所说,做学问是要忍受寂寞、凄凉之苦的,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说,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

因此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个人在为天下国家,千秋后代思想着眼的时候,正是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远”字不一定是空间的远,也可能是时间的远。

3、孔子曰: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注解:

愠——怒,怨恨。

【译文】①.人家不了解自己,却不怨恨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译文】②.人家不聪明不明智,与这样的人相处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注释】《论语别裁》解释为:

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不怨天尤人。

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

“如何是独乐乐?

曰:

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

如何是与人乐乐?

曰: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如何是众乐乐?

曰:

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有此胸襟,有此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

不然,知识愈多,地位愈高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为“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4、孔子曰:

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孔子说:

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5、孔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解:

则——就;罔——蒙蔽,迷惑不解;殆——危险,陷入困境。

【译文】孔子说: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6、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译文】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知识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

8、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改变的力量。

9、毛主席说: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10、很多人都愿意学习,但是不愿意复习,更不愿意练习,所以没出息。

1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yǐ)。

注解:

过——过错;谓——称为;矣——文言助词。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2、亚心为“恶”,只要处在亚心状态,即心态稍(shāo)微(wēi)不好,你就可能恶语伤人,你就可能有恶的念头产生。

13、境由心造,所以,世间本无事,庸(yōng)人自扰(rǎo)之。

注解:

境——环境的好坏;造——造成,决定;庸人——指见识浅陋、没有作为以及平常的人;扰——打扰,扰乱;【译文】环境的好与坏是由心情造成的,所以,世间本来就没事,是庸人自己打扰自己。

14、孔子曰:

小不忍(rěn)则乱大谋(móu)。

容忍是成功者必备的心态。

注解:

忍——容忍;谋——计谋,计策。

【译文】孔子说:

小事情不能容忍,就会坏了大事。

容忍是成功者的必备心态。

15、孔子曰:

君子求诸(zhū)己,小人求诸人。

注解:

求诸——要求,依靠。

另注:

求——求责,责备追究。

【译文】①孔子说:

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译文】②孔子说:

君子依靠自己,小人依靠别人。

20、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但是,人的胸(xiōng)怀(huái)、人的境界、人的智慧、人的德性是修出来的。

21、毛主席说:

雄关漫(màn)道(dào)真如铁,而今迈(mài)步(bù)从头越!

注解:

漫道——慢说,别说,漫长;迈步——提脚向前走。

【译文】毛主席说:

雄伟的娄山关漫长得真的象铁一样坚固,今天我们迈步又要从头越过去!

22、毋(wú)意,毋必,毋固,毋我。

注解:

毋——不要,不可以;意——猜测;必——专断,任性;固——死板;我——自以为是。

【详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共同完成任务。

【简译】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不死板;凡事不自以为是。

23、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解:

焉——文言助词。

【译文】孔子说: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4、人才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个人才。

25、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注解:

藏——隐藏;器——比喻才能;于——在;待时——等待时机;动——行动。

【译文】君子要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在必要的时刻施展出来。

26、孔子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注解:

泰——安宁,镇定,毫不在意。

【译文】孔子说:

君子泰然自若没有娇气;而小人处处骄傲,少了一种镇定。

27、孔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解:

周——合群,团结;比——勾结,搞帮派。

【译文】①孔子说: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译文】②孔子说:

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28、孔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解:

己——自己;欲——想;勿——不要;施于——给,给(jǐ)予(yǔ)。

【译文】孔子说: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2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注解:

讷——木讷的,少言寡语。

【译文】①孔子说:

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译文】②孔子说:

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30、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注解:

淡泊——看淡名利;明志——明确的志向;宁静——平静下来做事做人;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译文】一个人要看淡名利,明确自己的志向;只有平静下来做人做事,就能实现远大目标。

31、孔子曰:

不二过,不迁怒。

注解:

二——二次;过——错误;迁怒——对别人发脾气。

【译文】孔子说:

不重复犯错误,不对别人发脾气。

32、孟子曰: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注解:

不为——放弃一些事情;也——文言助词;有为——做一些大事。

【译文】孟子说:

人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去做,才会有工夫去做一些大事。

33、孟子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注解:

老——赡养;吾——我的;老——长辈;以及——从而推广到;人——别人;之——的;幼——爱护;幼——晚辈。

【译文】孟子说:

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34、不以一眚掩大德。

注解:

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

【译文】①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译文】②不会因为别人有一点小错误就看不到他的大功劳。

35、多行不义必自毙。

注解:

多行——做得太多;不义——坏事;自毙——自取灭亡。

【译文】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36、什么叫做佛(fó),就是觉(jué)者(zhě),智者,通(tōng)俗(sú)的讲就是觉(jué)悟(wù)了的人就叫佛。

3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注解:

人——别人;一——一次;能之——学会它;己——自己;百之——学它一百次。

【译文】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

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

就学他一千次。

38、三思而后行。

注解:

三思——多次思考;后行——然后才行动。

【译文】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39、孔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注解:

敏——灵敏;好学——喜爱学习;耻——可耻;下问——向学识浅陋的人请教。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形容谦虚好学。

40、孔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解:

喻——懂得;义——义气;利——利益。

【译文】孔子说:

君子懂得是义,小人懂得是利。

41、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注解:

傲气——骄傲、自大;傲骨——自尊、尊严。

【译文】人不可以骄傲自大,但也不可以失去尊严。

42、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

注解:

谓——称为。

【译文】读书有三到:

称为心到,眼到,口到。

43、子夏曰: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注解:

敬——敬业,认真工作;无失——不犯错误;恭——恭敬;皆——都是。

【译文】子夏说:

君子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四海之内,都是兄弟。

44、孔子曰: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注解:

以——因为;言——话说得好;举——提拔;不以人——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废言——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译文】孔子说:

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指在选拔人才时要考察他的品德和实际才能,不能仅凭听他的言谈就提拔他;在听取意见时,不管他的人品、地位如何,只要是正确的意见都要采纳。

45、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注解:

莫——不要;向——朝着、对着;前——面前;满——骄傲自满;自夸——夸奖自己。

【译文】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6、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注解:

皆——都;取之——获取别人的东西;为取——才是收获;莫知——不知道;与之——给予别人。

【译文】人们都知道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47.老子曰:

修之以身,其德乃真。

注解:

修——修养、修炼;之——他(她);以——用,把;其——他,他们;乃——才。

【译文】老子说:

修养人的心身,他的道德才是真实的。

48、人要做大事就记住:

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注解:

偕——一同;俱——全,都。

【译文】人要做大事就记住:

当着时机,得到最新的、正确的情况;当着时机,作出正确的行动;当着时机,达成合理目标。

49、孔子曰: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注解:

取之——获取它;道——合理的途径。

【译文】孔子说:

君子爱财,获取它们要有合理的途径。

50.孟子语录: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注解:

规——圆规;矩——曲尺;方——方形;圆——圆形。

【译文】孟子说: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5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注解:

谁——哪个;过——过错;改——改正;善莫大焉——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译文】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

注解:

预——准备;则——就;立——成功;废——失败。

【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5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注解:

锲——用刀子刻;舍——停止;金石——金块和石头;镂——雕刻。

【译文】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

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5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注解:

士——一个人;别——分别后;当——应当;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译文】与一个人分别三天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55、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注解:

轻——看轻;怨——怨恨;何——怎么、无从;生——生起;忿——怨恨;泯——消除。

【详译】把财物看轻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

说话相互忍让了,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除了。

【简译】把财物看轻了,怨恨就无从生起;说话相互忍让了,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除了。

56、孔子曰: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注解:

力——能力;足——足够;中——中途、半途;道——道路;废——停止、放弃。

【译文】孔子说:

能力不够的人,就会半途而废。

57、孔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注解:

工——工匠;欲——想;善——做好;其——他的;必——必定;利——锋利;器——用具。

【译文】孔子说: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58、毛主席说: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注解:

立志——立下志向;出——走出;乡关——家乡;誓——发誓;还——回来。

【译文】毛主席说: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不成名发誓不回来。

59、孔子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

注解:

琢——雕琢、雕刻;器——玉器;才——人才。

【译文】孔子说:

玉石不雕琢不能成器,人不学不能成才。

60、孔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注解:

与——跟,和;言——说;而——连词;之——他(她);失——失去;失言——说错话;知者——聪明的人。

【译文】孔子说:

该说话的时候而你却没有说,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不适合说话的时候,你却说了,就是你话多余了。

聪明的人不失人,也不失言。

61、予人方便,予己方便。

注解:

予——给予;人——他人;己——自己。

【译文】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62、孔子曰: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注解:

性——性情,本性;相近——指既不是完全相同,又不完全相异;习——习俗;相远——相差很远。

【译文】孔子说:

人的本性、性情是很相近,但每个人的习俗有很大的差异。

63、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注解:

差——相差;之——这件事;缪——错误;以——用;千里——形容相差很远。

【译文】做任何事情,如果开始时差错虽很微小,但结果会相差很远。

64、孔子曰: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注解:

众——大家;恶——憎恨;必——一定;察——审察;好——喜欢。

【译文】孔子说:

大家都憎恨的东西,必须审察;大家都喜欢的东西,也必须审察。

65、孔子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注解:

远——长远;虑——打算;必有——一定会有;近忧——眼前的忧患。

【译文】孔子说: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66、孔子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解:

不义——干不义的事情;而富且贵——得到了财富与地位;于我——对我来说。

【译文】孔子说:

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67、孔子曰: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注解:

道——路上;途——在路上;说——加以传播;弃——所不许。

【译文】孔子说:

从路上听到传言,就在路上加以传播,这种人是为道德所不容的。

68、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注解:

以——因为;变节——改变气节;贱——地位卑(bēi)下;易——改变。

【译文】不因为不得志而改变气节,不因为地位卑下而改变志向。

69、人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

7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

注解:

其义——它的含义;见——(通假字)显现。

【详译】如果多次阅读,就能全面透彻地理解一本书的全部含义。

【简译】书读多几遍,它的含义自然就会出现。

7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注解:

同心——心意相同;其——他的;利——锋利;断金——截(jié)断金属;同心之言——发表的意见一致;臭——气味;兰——兰花。

【详译】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的来,发表的意见一致,说服力强,说出话来像兰花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没有污秽的语言。

【简译】两个人同一条心,他们一致的力量像锋利的刀一样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的来,就像兰花草那样芬芳。

72、见侮而不斗,辱也。

注解:

侮——侮辱,欺凌;不斗——不挺身而出;辱——耻辱。

【译文】当正义遭到侮辱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7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注解:

尽——全、都;信——相信。

【详译】要是只相信书上说的,不结合实践,死读书,读死书,就会越读越蠢,那还不如没念过书的聪明。

【简译】全相信书本,还不如没有书本。

74、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注解:

爱人——爱别人;亲——亲近;反——反过来检讨;其——自己;仁——仁爱;治——管理;智——明智;礼人——对别人礼貌;答——答应;敬——恭敬。

【译文】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那就反过来检讨自己是否够仁爱;管理别人,却管理不好,那就反过来检讨自己是否够明智;对别人有礼,别人却不回应,那就反过来检讨自己是否够恭敬。

7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解:

淫——迷惑,使昏乱;移——改变心志;威武——强暴武力;屈——屈服;此之谓——这就是所谓。

【详译】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他的心志,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简译】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改变不了他的心志,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7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注解:

从善——学好;如登——像登山一样艰难;从恶——学坏;如崩——如山崩一样容易。

【译文】学好像登山一样艰难,学坏如山崩一样容易。

7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解:

知——知道;之——这件事;为——是;也——文言助词,没意义。

【译文】我们知道的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是知道。

7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解:

知——懂得;之——它的;好——爱好;乐——以它为乐。

【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7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解:

温——复习;故——旧;知——获得;新——新的知识;为——做、当;师——老师;矣——文言助词,无意义。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

80、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注解:

礼尚往来——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亦——也。

【译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去了却不来,是失礼的行为,来了而不去,也是失礼的行为。

81、人必先自爱而后人爱之,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

【译文】人若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要懂得自己尊重自己;人若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必须自己先努力。

8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注解:

良言——有益的话;三冬——在三冬严寒中;恶语——恶毒的语言。

【详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简译】一句良善的话,让人听了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恶毒的语言伤害别人,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83、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注解:

一张——有时紧张;一驰——有时松弛。

【译文】有时紧张,有时松弛,这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办法。

现在多指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劳逸结合。

8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注解:

知——认识;智——机智;自知——认识自己;明——高明;胜人——战胜;力——有力;自胜——克制自己;强——刚强。

【译文】能认识别人的人,才算是机智;能认识自己的人,才算得高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才是有力量;能克制自己的人才算刚强。

85、孔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注解:

中——中等水平;以上——以上的人;语上——谈论高深的东西。

【译文】孔子说:

与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谈论高深的东西,与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谈论高深的东西。

86、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

87、有的人忙忙碌碌穷算计,算来算去算自己。

注解:

算计——暗中谋划损害别人。

88、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现在的能力,但决不能过低的估计自己未来的能力。

89、孔子曰: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注解:

交——交往,来往;言——说话;信——信用。

【译文】孔子说:

与朋友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90、孔子曰:

听其言而观其行。

注解:

其——他的;言——话;观——看;行——行动。

【译文】孔子说: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91、孔子曰: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解:

攻——专心钻研;异端——不正确的观点;斯——这,就。

【译文】孔子说:

专心钻研不正确的观点,就会有害了。

92、入则孝(xiào),出则悌(tì)。

百善,孝为先。

注解:

入——在家;孝——孝顺父母;出——在外;悌——孝顺兄长;百善——各种美德。

【译文】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孝顺兄长。

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93、民有三患:

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注解:

患——忧患;饥——饥饿;衣——衣服;休——休息。

【译文】民众有三种忧患,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受冻的人得不到衣服,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9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