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5653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0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WAT考试复习提纲.docx

WAT考试复习提纲

WAT地理复习提纲

姓名:

(一)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地图的基本要素:

1、图例和注记;

2、方向:

①有经纬网的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确定方向;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确定方向;③没有经纬网又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经验“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3、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表现形式:

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

性质:

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范围愈大,内容愈简单;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2.1认识地球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大小: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三、纬线和经线

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作用:

定位。

名称

形 状

长 度

关系

指示方向

0度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经线圈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

平行

东西方向

赤道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洋与陆地:

“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

 

 

2、七大洲: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

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

大洲分界线:

①亚、欧: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二乌里大黑土)

②亚、非: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③亚、北美:

白令海峡。

④南、北美: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

从大到小排列: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3世界的地形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等高线是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3、山地五种不同形态: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山顶:

等高线闭合,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一般用实心三角尖表示。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其上的雨水向两侧分流,又名分水线。

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其两边的雨水向此集中,又名集水线,多发育成河谷。

鞍部:

表示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

陡崖:

等高线密集或者重叠,多有瀑布发育)

4、地形图的类型: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5、陆地地形: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世界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6、地形特点: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7、海底地形:

①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②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③大洋中脊:

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④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2.4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三个主要原因:

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魏格纳(德)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①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板块之间是相互运动的(张裂拉伸--形成海洋或裂谷、碰撞挤压--形成山脉);

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火山与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两大山系: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3.1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意大利、德国、瑞典),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尼日利亚)。

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公式: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或是临海地带(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四大稠密区:

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世界的人口问题(有社会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亚、非一些国家增长速度过快(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计划生育);欧洲一些国家处于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大、国防兵员不足——鼓励生育)。

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2世界的人种:

(据体质特征所划分)

黄色人种:

分布在亚洲东部;(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

黑色人种:

非洲中部和南部。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的故乡)

白色人种:

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

§3.3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主要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的宗教:

基督教:

教堂:

高高耸立;主要分布:

欧洲、美洲、大洋洲;概述:

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经典:

《圣经》。

发源于巴勒斯坦。

伊斯兰教:

清真寺:

星月照应;主要分布: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经典:

《古兰经》。

发源地:

沙特阿拉伯。

教徒:

穆斯林。

回教或清真教。

佛教:

庙宇:

金碧辉煌;主要分布: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发源于古印度。

§3.4世界的聚落

1、聚落:

人们的集中居住地。

(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城市:

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乡村: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周围有农田。

集镇:

规模比较大的乡村居民点。

2、聚落与环境:

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如“北京的四合院”)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4.1天气和气候

天气:

短时间,多变的。

气候:

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书本58面图4-1)

§4.2气温和降水

气温:

℃。

1、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2、气温分布规律:

①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基本规律);

②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3、降水的类型

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

多发生在赤道地区以及我国夏季北方的午后。

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

锋面雨:

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梅雨)

4、世界降水的分布: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通常情况下: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气候恶化: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以上可概括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一般情况,低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少。

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自转: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周期:

一天(24小时)。

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公转:

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地理意义:

四季变化(春夏秋冬交替)和五带的形成。

(1)二分二至:

(以北半球为例,南北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①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0°)上,春季:

3、4、5;

②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上,夏季:

6、7、8;昼长夜短(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内极昼;

③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0°)上,秋季:

9、10、11;

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上,

冬季:

12、1、2;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夜。

注: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在自转或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指向始终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且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夹角不变。

(2)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3、海陆分布与气候:

同纬度的夏季:

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相反。

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少。

4、地形地势与气候: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气温低,背风坡气温高。

5、人类活动。

(利弊)

§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最低月气温在15℃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亚马逊平原)。

——热带雨林景观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最大的非洲草原)。

——热带草原景观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季雨林景观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少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中海沿岸)

3、温带的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全年温和湿润,伦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温差大。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寒带气侯和高山高原气候。

 

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

不同类型的国家:

全世界有60多亿人,分别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面积:

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

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

0.44平方千米。

世界国家面积居世界前六名: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人口:

世界国家人口居世界前十名: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3)政治体制:

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4)经济水平高低:

发展中国家(目前有150多个)与发达国家(目前有20多个)。

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北)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南)大多数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主要的发达国家:

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南北对话”: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关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

2、国际合作:

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

当代世界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导致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占有突出的位置。

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3、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

5个常任理事国:

中法俄英美;行政负责人:

秘书长。

总部:

美国纽约;主要职责:

防止战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开展国际合作,解决国际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

基本宗旨:

“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贸易组织:

缩写:

WTO;行政负责人:

总干事;总部:

瑞士日内瓦;主要职能:

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

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

(二)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要点

第一章认识大洲

1.1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

亚细亚:

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

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

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三大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主要地形区:

亚洲与欧洲的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高(950米)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度大,地面起伏大

高低悬殊小

主要地形高原、山地

主要地形平原

地形分布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复杂多样:

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北半球的寒极:

奥伊米亚康

大河众多的亚洲:

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因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内流区面积广大。

著名的内流河:

锡尔河、阿姆河、塔里木河……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有6个。

 

记住:

 

亚    洲

欧     洲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东半球,北半球

36°N—71°N,9°W—66°E

海陆位置

北冰洋

欧洲 亚 洲 太平洋

非洲 印度洋

 北冰洋

大西洋 欧 洲 亚洲

 非 洲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势特点

中部高,四周低

南北高,中间低

气候特点

①复杂多样性(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大陆性特征显著;

③季风气候显著。

①以温带气候为主;

②海洋性特征显著;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河流特征

①发源于高原山地

②呈放射状分布,流向四周海洋

③内流区面积广大

①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②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③多外流河,航运价值高

河流、湖泊

亚洲第一长河:

长江

国际河流:

湄公河(澜沧江)

著名内流河:

锡尔河、阿姆河

世界最深的湖泊:

贝加尔湖

世界最低点:

死海

世界最大的湖泊:

里海

一半咸水一半淡水:

巴尔喀什湖

国际河流:

多瑙河、莱茵河

欧洲第一长河:

伏尔加河

人口特点

人口最多,增长快

人口密度大,自然增长率最低

国家

近50个

40多个

民族

1000多个

民族众多的国家:

中国、印度等

民族单一的国家:

日本、韩国等

70多个

民族复杂的国家:

俄罗斯瑞士等

民族单一的国家:

德国、波兰等

全球可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的经度是15度,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时间早于西边时间,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东加西减】

1.2非洲

一、国家最多的大洲

1、非洲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有三条重要的纬线穿过:

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海陆位置:

欧 洲(隔地中海)  亚 洲

           大西洋      非 洲         印度洋

(“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2、国家数:

54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非洲只有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1、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海湾

非洲①最大的半岛:

索马里半岛②最大的岛屿:

马达加斯加岛③最大的海湾:

几内亚湾

2、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非洲平均高度为750米)

3、地势:

东南高、西北低。

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

4、极具特色的地形区:

中部的刚果盆地(赤道穿起的盆地)、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纵贯东部的东非裂谷带(地球的伤疤),赤道雪峰:

乞力马扎罗山

三、炎热的气候

1、气温高,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

平均气温在20C以上。

2、干旱地区广,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降水多。

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沙漠地区,降水少。

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

3、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

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是热带雨林气候类型。

非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是热带草原气候类型。

南北回归线附近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类型。

非洲最北端、最南端分布的是地中海气候类型。

【因为赤道从非洲中部穿过】

四、非洲的河流

河流名称

流向

注入地

水量

水位变化

流经的主要气候区

水力资源

国际地位

尼罗河

自南向北

地中海

热带雨林(白尼罗河)热带草原(青尼罗河)

丰富

流程最长的河

刚果河

自东向西

大西洋

热带雨林

丰富

水能最丰富的河之一

五、丰饶的资源

1、矿产资源种类多样

摩洛哥——磷酸盐  利比里亚——铬铁矿   刚果民主共和国——金刚石

南非——黄金  赞比亚——铜   尼日利亚——石油     几内亚——铝土

2、生物资源丰富

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

咖啡、枣椰、油棕、可可、花生、棉花、剑麻

粮食作物:

玉米(居民的主食)

名贵树种:

桃花心木、花梨木、檀木

热带雨林区动物:

非洲狮、河马、非洲象、猎豹、狒狒、节尾狐猴

热带草原区动物:

鸵鸟、大猩猩、长颈鹿、黑犀牛、斑马

3、水力资源丰富

六、非洲人口居世界第二位。

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

【经济为单一型经济】

1.3美洲:

“新大陆”:

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移民与经济:

(见书31页) 

一、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对比表格

运河名称

所属国家

地理位置

沟通的海洋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

南、北美洲分界线

太平洋和大西洋

苏伊士运河

埃及

亚、非分界线

地中海和红海即大西洋和印度洋

二、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自然地理要素的对比表

大陆对比

亚欧大陆

北美大陆

备注

相同点

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北极圈分别穿过大陆的南部和北部,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两大陆在植被、土壤、气候、地形结构上也存在着异同

海陆位置

大陆东、西、北三面濒临大洋

自然环境

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森林、草原广阔

不同点

东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面积

5000多万平方千米

2000多万平方千米

热带范围

广阔

狭窄

山脉走向

山脉多呈放射状走向

山脉多呈南北走向

 

三、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异同对比表

大洲项目

北美洲

南美洲

面积

2400万平方千米

1800万平方千米

五带中的位置

北温带、北寒带

热带、南温带

地形分布

西部

高大的山系

高大的山系

中部

东部

中部为平原

东部为高地

平原和高原南北相间分布

最长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最长河流

名称

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流向

自北向南

自西向东

注入地

墨西哥湾

大西洋

流经国家

美国

巴西、秘鲁

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四、学看气候图

(二)

1、利用1月、7月的温度值确定某地是位于北球还是南半球。

【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南半球相反】

2、最冷平均气温在20℃以上可以判断为热带气候类型,然后结合年降水总量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可区别出是全年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还是全年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是全年降水有明显干湿季节的热带季风气候还是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总量在1500毫米左右,较热带草原的降水量多,雨季也更为集中。

3、亚热带和温带的界线是以最冷月0℃的等温线为界。

4、苔原与冰原气候的分界线是以最热月0℃的等温线为界。

(见书28页)

五、移民与经济

1、美洲发达国家:

美国、加拿大。

发展中国家:

拉丁美洲的国家

2、南美洲主要出口商品:

农矿产品。

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第二章了解地区

2.1东南亚:

一:

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

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而分为旱季和雨季。

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农作物随时播种。

二: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马来半岛和苏门答纳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

马六甲海峡东南端有世界上著名海港新加坡。

三:

富饶的矿产:

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四: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