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5782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粉虫养殖技术.docx

黄粉虫养殖技术

中文学名

黄粉虫

别称

面包虫

动物界

亚门

六足亚门

亚纲

有翅亚纲

亚目

多食亚目

粉甲属

拉丁学名

Tenebriomolitor 

二名法

Tenebriomolitor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鞘翅目

拟步甲科

黄粉虫

黄粉虫养殖技术

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 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拟步行虫属)。

原产北美洲,50年代从苏联引进中国饲养,黄粉虫干品含脂肪30%,含蛋白质高达50%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

因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40%左右、蛹含57%、成虫含60%,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1形态特征

黄粉虫为全变态昆虫,其一生(指一个生长周期),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卵:

椭圆形,乳白色,表面有斑纹。

卵长(1.72±0.27)mm,卵宽(0.91±0.09)mm。

8月份室内饲养所产卵的孵化率为88.24%。

幼虫:

身体细长,呈圆筒形,老熟幼虫体长(24~29)mm,初孵幼虫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各节背面前后缘淡褐色,节间及腹面为黄白色,各龄幼虫体长及头壳宽比较稳定,是幼虫分龄的主要依据。

蛹:

幼虫长到50天后,长约2-3厘米,开始化蛹。

蛹头大尾小,头部基本模样,两足(薄翅)向下紧贴胸部。

蛹的两侧呈锯齿状,棱角。

蛹初为白色半透明,体较软,渐变褐色后变硬。

成虫:

扁平长椭圆形,体长(13.02±0.91)mm,体(4.11±0.33)mm,刚羽化成虫的鞘翅为米黄色,前胸背板为褐色,3h后鞘翅变为红褐色,3~4d后,成虫鞘翅颜色变为黑褐色,触角念珠状,第3节长度短于第1、2节之和,末节长宽相等,且长于前一节,鞘翅表面刻点很密。

成虫的产卵前期约为3~5d,卵多为散产,既可产在饲料中,也可产在饲料底层的纸上。

成虫在经过20目筛的上层疏松麦麸饲料中产卵,有97.4%的卵都产于纸上,而在同等厚度(5cm)条件下,用面粉代替麦麸,只有21.4%卵产于纸上,没有饲料时成虫一般不产卵或产卵很少。

 [1]

2繁殖方式

卵壳表面带有粘液,因此,卵常常会十几粒粘在一起成为一团,或表面粘满了食料碎屑面难以被发现。

卵壳薄而软,极易受机械损伤。

未经触动的卵,孵化率达95%以上。

卵期5~15天。

幼虫

幼虫喜群居,常团聚于潮湿、阴暗处。

其食性与成虫相同。

据对群养的500头幼虫进行食量测定,幼虫期共消耗麸皮221g,平均每头0.442g,按8000~10000头老熟幼虫重 黄粉虫约1kg计算,养成1kg老熟幼虫约需麸皮3.5~4.5kg。

幼虫大部分为13~16龄,历期为70~156天。

老熟幼虫停食4~5天后多在食料表层化蛹,蛹期5~11天

成虫

(1)公羽:

全天均可羽化,羽化率90%以上。

(2)性比:

检查1984头成虫,雌雄比为1:

1.05。

(3)成虫寿命:

据1986一1987年间饲养的3代成虫统计,寿命最短的2天,最长的196天,平均51天。

(4)活动:

飞翔能力差,善爬行,喜群栖,常常数十头虫聚集在一处。

白天喜躲在阴暗潮湿的间隙或食料中,夜间则十分活跃。

(5)交配与产卵:

交配一般在羽化后的第3、4天后进行。

白天黑夜均有交配现象,时间为l1~5分钟。

成虫喜欢钻到饲养容器的底部产卵,产卵高峰一般在羽化后的30天内。

(6)食性:

嗜食鼓皮、黄豆粉、菜叶、瓜皮、果皮等。

人工饲养时,喂以豆渣、木薯渣、酒糟渣等,均能正常发育,但历期延长。

常咬碎落人饲养盆中的软塑料、纸张、棉布、木块等杂物。

 [2]

黄粉虫在广州地区一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

[2]

3分布范围

原产北美洲,全球广布。

4养殖技术

龄期管理

幼虫:

为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管理方法是:

(1)当肉眼能看清幼虫体形时,要进行加温、增湿,促使其生长发育。

升温可采取加大密度方法。

增湿是定时(每天6-8次)向饲养盒洒水。

但量要小,不能出现明水。

在饲料中加大水分也能增湿。

 

黄粉虫

(2)给幼虫投喂营养丰富的一、三、五号饲料,并给予大量青饲料。

(3)大小幼虫最好分开饲养,以免出现残食现象。

(4)此期适宜温度为25一32℃,湿度60%-75%,麸皮湿度10%-15%。

幼虫个体间均有差异,表现在化蛹时间的先后,个体能力的强弱。

刚化成蛹与幼虫混在一个木盘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虫在胸、腹部咬伤,吃掉内脏而成为空壳;有的蛹在化蛹过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后成为死蛹,这需要经常检查,发现这种情况可用0.310-6 漂白粉溶液喷雾空间,以消毒灭菌。

同时将死蛹及时挑出处理掉。

挑蛹时将在2天内化的蛹放在盛有饲料的同一筛盘中,坚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为成虫。

用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13厘米的木箱,放入3倍~5倍于虫重的混合饲料,将幼虫放入。

再盖以各种菜叶等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待饲料基本吃光后,将虫粪筛出,再添新料。

如需要留种,则要减少幼虫的密度,一般一箱不超过250克。

前几批幼虫化的蛹要及时拣出,以免被伤害,后期则不必拣蛹。

蛹期:

用幼虫饲养箱撒以麦麸,盖上适量菜叶,将蛹放入待羽化。

成虫期:

成虫需镶入铁丝网,网的孔以成虫不能钻入为度,箱内四侧加镶防滑材料,以防逃。

铁丝网下垫一张纸或木板,再撒入1厘米的混合料,盖菜叶保湿,最后将孵化的成虫放入,准备产卵。

之后每隔7天将产卵箱底下的板或纸连同麦麸一起抽出,放入幼虫箱内待孵化。

环境要求

温暖、通风、干燥、避光、清洁、无化学污染。

(1)成虫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在5000—8000只。

(2)幼虫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在2万只左右(约5千克)。

(3)蛹身体娇嫩,以单层平摊无重叠挤压为宜。

(4)种虫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在2000—3000条为宜。

(5)夏季高温饲养密度要小一些,冬季密度可稍大

饲料含水量15%,大气湿度70%左右。

若饲料含水量超过18%或空气湿度大于85%,黄粉虫发育减慢并容易患病。

幼虫很耐干旱,最适湿度为80~85%。

在特别干燥的情况下,黄粉虫尤其是成虫有互相残食的习性。

黄粉虫幼虫活动的适宜温度为13~32℃,最适温度为25~29℃,低于10℃极少活动,低于0℃或高于35℃有被冻死或热死的危险。

黄粉虫在0℃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0℃以上可以活动吃食。

在长江以南一年四季均可繁殖。

黄粉虫卵的孵化时间随温度高低差异很大,在10~20℃时需20~25天可孵出,25~30℃时只需4~7天便可孵出。

为了缩短卵的孵化时间,尽可能保持室内温暖。

饲料影响

不同饲料产卵量及历期有差异,人工饲料、麦麸、面粉、黄豆粉饲养的成虫,历期及产卵一分别为60-90天、人工饲料的配方为麦麸100克,葡萄糖20克,胆固醇0.5克, 氯化胆碱0.02克,核黄素0.5毫克,水40毫升。

盆养技巧

盆养黄粉虫,可采用旧脸盆等饲养用具,要求这些用具无破洞、内壁光滑。

若内壁不光滑,可贴一圈胶带,围成一个光滑带,防止虫子外逃。

另外,需要60目的筛子一个。

取得虫种后,先经过精心筛选,选择个大、活力强、色泽鲜亮的个体,普通脸盆可养幼虫0.3~0.6公斤。

在盆中放入饲料,如麦麸、玉米粉等,然后放入幼虫虫种,饲料量为虫重的10%~20%。

经3~5天,虫子将饲料吃完后,将虫粪用60目的筛子筛出。

继续投喂饲料,并适当加喂一些蔬菜及瓜皮等水分含量高的饲料。

幼虫化蛹时,及时将蛹挑出存放。

经8~15天,蛹羽化变为成虫。

在盆的底部铺一张纸,然后在纸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精细饲料,将羽化后的成虫放在饲料上。

温度为25℃时,成虫羽化约6天后开始交配产卵。

黄粉虫为群居性昆虫,交配产卵必须有一定的种群密度,每平方米养1500~3000只。

成虫产卵期需投喂较好的精饲料,除用混合饲料加复合维生素外,另加适量水分含量高的饲料。

成虫产卵时将产卵器伸至饲料下面,将卵产于纸上面,经3~5天卵纸上就粘满了虫卵,应该更换新卵纸。

取出的卵纸按相同的日期放在一个盆中,待其孵化。

温度为24℃~34℃时,经6~9天即可孵化。

刚孵化的幼虫十分细软,尽量不要用手触动,以免使其受到伤害。

将初孵化的幼虫集中放在一起饲养,幼虫经过15~20天,盆中饲料基本吃完,即可第一次筛除虫粪。

筛虫粪用60目的筛子,以后每3~5天筛除一次虫粪,同时投喂1次饲料,饲料投入量以3~5天能被幼虫食尽为准。

投喂菜叶或瓜果皮等应在筛虫粪的前一天,投喂量以1个晚上能被幼虫食尽为度,也可在投喂菜叶、瓜果皮前将虫粪筛出,第二天尽快将未食尽的菜叶、瓜果皮挑出。

病害防治

干枯病

(1)病因:

发病原因主要是空气干燥,气温偏高,饲料含水量过低,使黄粉虫体内严重缺水而发病。

一般在冬天用煤炉加温时,或者在炎夏连续数日高温(超过39℃)无雨时易于出现此类症状。

(2)症状:

先从头尾部发生干枯,再慢慢发展到整体干枯僵硬而死。

幼虫与蛹患干枯病后,根据虫体变质与否,又可分为“黄枯”与“黑枯”两种表现。

“黄枯”是死虫体色发黄而未变质的枯死(见彩图66、67);“黑枯”是死虫体色发黑已经变质的枯死(见彩图68、69)。

(3)防治:

在酷暑高温的夏季,应将饲养盒放至凉爽通风的场所,或打开门窗通风,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青饲料,并在地上洒水降温,防止此病的发生。

在冬季用煤炉加温时,要经常用温湿度表测量饲养室的空气湿度,一旦低于55%,就要向地上洒水增湿,或加大饲料中的水分,或多给青饲料,预防此病的发生。

(4)对干枯发黑而死的黄粉虫,要及时挑出扔掉,防止健康虫吞吃生病。

腐烂病(软腐病)

(1)此病多发生于湿度大、温度低的多雨季节。

因饲养场所空气潮湿,加上难筛而用力幅度过大造成虫体受伤,再加上管理不好,粪便及饲料受到污染而发病。

(2)症状:

表现为病虫行动迟缓、食欲下降、产仔少、排黑便,重者虫体变黑、变软、腐烂而死亡(见彩图68、69)。

病虫排的黑便还会污染其他虫子,如不及时处理,甚至会造成整盒虫子全部死亡。

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也是夏季主要预防的疾病。

(3)防治:

发现此状况后应立即减少或停喂青菜饲料,及时清理病虫粪便,开门窗通风排潮,及时挑出变软变黑的病虫。

若连续阴雨室内湿度大温度低时,可燃煤炉升温驱潮。

药物防治措施:

可用0.25克氯霉素或土霉素拌豆面或玉米面250克/盒投喂,等情况转好后再改为麦麸拌青料投喂。

黑头病

(1)病因:

据日常观察,发生黑头病的原因是黄粉虫吃了自己的虫粪造成的。

这与养殖户管理不当或不懂得养殖技术有关。

在虫粪未筛净时又投入了青饲料,导致虫粪与青饲料混合在一起,被黄粉虫误食而发病。

(2)症状:

先从头部发病变黑,再逐渐蔓延到整个肢体而死(见彩图72)。

有的仅头部发黑就会死亡。

虫体死亡后一般呈干枯状,也可呈腐烂状(也有人认为黑头病属于干枯病)。

(3)预防:

此病系人为造成,提高工作责任心或掌握饲养技术后就能避免。

(4)死亡的黄粉虫已经变质,要及时挑出扔掉,防止被健康虫吞吃生病

螨虫侵害

螨虫可说是动物界生命力最顽强、繁殖能力惊人的微小动物,能侵害绝大部分的动物,连人也不能幸免。

螨虫的成虫体长不到1毫米,全身柔软,成拱弧形,灰白色,半透明有光泽。

全身表面生有若干刚毛,有足4对。

幼螨具足3对,长到若螨时具足4对,若螨与成螨极相似。

高温、高湿及大量食物是螨虫生长的环境与物质条件,在这种条件下螨虫每15天左右发生一代,每头雌螨能产卵200粒,可见其繁殖力之强。

危害黄粉虫的螨虫主要是粉螨,欲称“糠虱”、“白虱”、“虱子”。

夏、秋季节,在米糠、麦麸中很容易滋生,使饲料变质。

如果把带有螨虫的米糠作饲料投喂时被带入盒内,在高温、高湿的适宜环境条件下,又有丰富的营养,螨虫繁殖力又极强,能在短时间内繁殖发展、蔓延到全部饲养盒中。

(见粉螨图)

(1)病因:

一般在7~9月份高温高湿容易发生螨虫病害。

饵料带螨卵是螨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症状:

螨虫一般生活在饲料的表面,可发现集群的白色蠕动的螨虫,寄生于已经变质的饲料和腐烂的虫体内,它们取食黄粉虫卵,叮咬或吃掉弱小幼虫和正在蜕皮的中幼虫,污染饲料。

即使不能吃掉黄粉虫,也会搅扰得虫子日夜不得安宁,使虫体受到侵害而日趋衰弱,食欲不振而陆续死亡

(3)防治:

1)选择健康种虫:

在选虫种时,应选活性强、不带病的个体。

2)防止病从口入:

对于黄粉虫饵料,应该无杂虫、无霉变,在梅雨季节要密封贮存,米糠、麦麸、土杂粮面、粗玉米面最好先爆晒消毒后再投喂。

掺在饵料中的果皮、蔬菜、野菜湿度不能太大。

还要及时清除虫粪、残食,保持食盘的清洁和干燥。

如果发现饲料带螨,可移至太阳下晒5~10分钟(饲料平摊开)即可以杀灭螨虫。

加工饲料应经日晒或膨化、消毒、灭菌处理。

或对麦麸、米糠、 豆饼等饲料炒、烫、蒸、煮熟后再投喂。

且投量要适当,不宜过多。

3)场地消毒:

饲养场地及设备要定期喷洒杀菌剂及杀螨剂。

一般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饲养室、食盘、饮水器进行喷洒消毒杀螨。

还可用40%的三氯杀螨醇1000倍溶液喷洒饲养场所,如墙角、饲养箱、喂虫器皿等,或者直接喷洒在饲料上,杀螨效果可达到80%~95%以上。

也可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稀释1000~1500倍液,喷雾地面,切不可过湿。

一般7天喷1次,连喷2~3次,效果较好。

4)诱杀螨虫:

①将油炸的鸡、鱼骨头放入饲养池,或用草绳浸米泔水,晾干后再放入池内诱杀螨类,每隔2小时取出用火焚烧。

也可用煮过的骨头或油条用纱网包缠后放在盒中,数小时将附有螨虫的骨头或油条拿出扔掉即可,能诱杀90%以上的螨虫。

②把纱布平放在池面,上放半干半湿混有鸡、鸭粪的养土,再加入一些炒香的豆饼、菜籽饼等,厚约1~2厘米,螨虫嗅到香味,会穿过纱布进入取食。

1~2天后取出,可诱到大量的螨虫。

或把麦麸泡制后捏成直径1~2厘米的小团,白天分几处放置在养土表面,螨虫会蜂拥而上吞吃。

过1~2小时内再把麸团连螨虫一起取出,连续多次可除去70%螨虫。

5开发利用

生物降解

美国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们研究出一种以塑料为食的虫子 [3] ,或为用生物降解方法治理“白色污染”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者表示,这是一个令人大吃一惊和充满希望的发现,这可能为解决全球塑料污染问题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中美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 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报告说,黄粉虫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们已在黄粉虫体内分离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细菌,并将其保存。

根据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高级研究工程师吴Wei-Min合作的两项研究,它们能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其他形式的聚苯乙烯为食,蠕虫肠道中的微生物在此过程中生物降解塑料。

对此,科学家指出,了解面包虫中的细菌如何进行这一壮举可能带来安全处理塑料废弃物的新选择。

这个发现说明黄粉虫对于塑料的降解有着积极作用,或许这个发现能够解决如何处理“白色污染”的难题。

在实验室中,100条面包虫每天吃掉34~39毫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大约是一片小药丸的重量。

这些蠕虫像处理任何食物来源一样,将约一半的塑料转变为二氧化碳。

在24小时内,他们把大部分剩余塑料以看上去像是微型兔子屎的可生物降解碎片排出。

吴说那些固定以塑料为食的面包虫和吃正常饮食的一样健康,而且它们的排泄物看来可以安全地作为种植土使用。

包括吴的研究者们在早先的研究中已经显示印度谷螟的幼虫蜡虫在它们的肠道中有能降解聚乙烯的微生物,这种塑料用于薄膜制品如垃圾袋。

然而,关于面包虫的新研究很重要,因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被认为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并且对于环境问题更大。

中国

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军教授研究组、深圳华大基因公司赵姣博士等在环境学科领域的权威期刊《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上合作发表了两篇姊妹研究论文,证明了黄粉虫(面包虫)的幼虫可降解聚苯乙烯这类最难降解的塑料。

2005年起,杨军团队开始研究塑料生物降解。

主攻最难降解的聚苯乙烯等塑料降解。

科学家此前使用几种土壤无脊椎动物实验,如蚯蚓、千足虫、蛞蝓、蜗牛等看看其能否吃掉塑料。

在饲喂14C标记的塑料如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结果显示无法降解。

杨军认为,生物降解塑料的思路要开拓,不能只局限于微生物,可以考虑鳞翅目昆虫、白蚁等,海洋中的蛀船虫和钻孔蚌能侵蚀聚乙烯和海底电缆,也可考虑从这些生物中分离并克隆能产生活性基团的关键酶及其基因。

杨军团队的2014年研究发现,蜡虫(印度谷螟幼虫)能够咀嚼和进食聚乙烯PE薄膜,幼虫肠道分离出能够降解PE薄膜的两种菌株,即肠杆菌属YT1和芽孢杆菌YP1。

随后研究团队发现,黄粉虫幼虫是一种吃掉塑料更为厉害的动物,其尺寸比蜡虫更大(通常长35毫米,宽度3毫米),其可以将泡沫塑料作为唯一食品。

黄粉虫有4个生活阶段:

卵、幼虫、蛹和成虫。

 [4]

杨军的研究团队给出了黄粉幼虫啮食降解聚苯乙烯机理:

第一步,泡沫塑料首先被黄粉幼虫嚼噬成细小碎片并摄入肠道中;

第二步,嚼噬作用增加了聚苯乙烯泡沫与微生物和胞外酶的接触面积,所摄食的碎片在肠道微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作用下,进一步解聚成小分子产物;

第三步,这些小分子产物在多种酶菌和黄粉幼虫自身酶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并同化形成幼虫自身组织;

第四步残留的泡沫碎片与部分降解中间产物,混合部分肠道微生物,以虫粪的形态排泄出体内,在虫粪中泡沫塑料可能还会进一步继续降解。

“黄粉虫可以消化最难降解的聚苯乙烯塑料,其他相对容易降解的塑料,理论上黄粉虫同样可以消化。

”杨军教授表示,目前国内已有厂商在考虑用人工培育黄粉虫或蜡虫来降解塑料废弃物。

不过他仍呼吁,应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少用或者禁用一次性的塑料产品,多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产品,才是对未来和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

 [5]

食品饮料

小食品

锅巴:

以普通方法加工锅巴,在拌米、面时加入6%汉虾粉,其他加工方法相同。

加过虫粉的锅巴有一种特殊的鲜虾风味。

饼干:

饼干原料中,加入5%的黄粉虫粉,制成的饼干不仅具有高蛋白质黄粉虫粉的风味,且营养倍增。

原形食品

黄粉虫排杂—清洗—固化—灭菌—脱水—炒拌—烘烤一调味~成品

原料可以是黄粉虫幼虫,也可以用黄粉虫蛹。

成品呈膨松状,金黄色,酥脆而香味浓郁。

可调制成五香、麻辣和甜味等多种风味。

可做成小包装方便食品,亦可上餐桌。

调味粉

黄粉虫活体排杂—清洗—固化—冷冻—脱水—烘烤—研磨—浓缩—配料—均质—成品

调味粉的加工是将黄粉虫脱水后研磨成粉状,根据需要调味,其品味纯香,后味长久不散,可作调味品,调菜或加入各种米面小食品中,可使产品营养价值成倍提高,风味独特,且成本增加也甚微。

黄粉虫粉还可制作各种方便面调料。

汉虾酱

将烘干的黄粉虫用胶体磨加工成酱状,调配适量食用油、花生粉或芝麻粉等,调味后制成系列酱类产品。

汉虾酱可单独作为产品,也可作酥糖馅、馅饼、夹心面包及各类包馅类食品。

产品营养价值高,口感好。

饮料

黄粉虫粉冲剂饮料,将排杂后的鲜虫经过研磨、过滤、均质和调配等工艺,再经干燥喷粉等工艺制成细粉状冲剂,其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十分丰富,饮料属果仁香型,是一种适含少年儿童和运动员食用的饮料。

6市场价值

饲用价值

1.蛋白质饲料宝库。

据专家测试分析,黄粉虫鲜虫脂肪含量28.20%,蛋白质含量高达61%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动物生长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每100克干品含氨基酸高达947.91微克,其各种营养成份居各类食品之首,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据饲养测定,1公斤黄粉虫的营养价值相当于25公斤麦麸,20公斤混合饲料和100公斤青饲料的营养价值。

但是黄粉虫直接烘干粉碎之后作为饲料原料使用成本会相对较高,而且价格极不稳定,在饲料当中使用比较多的是黄粉虫经过脱脂深加工之后的粉末,也就是脱脂黄粉虫粉。

2.提高经济效益。

近几十年实践证明:

用黄粉虫作饲料喂养的蝎子、蜈蚣、蛤蚧、蛇、鳖、牛蛙、热带鱼和金鱼,不仅生长快、成活率高,而且抗病力强,繁殖力也大大提高;用黄粉虫作为一般畜禽的饲料添加剂应用,可以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倍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

食用价值

1.优质的高蛋白食品。

黄粉虫不仅可作饲料,而且可以食用。

其幼虫含粗蛋白56.58%,脂肪28.20%,蛹含粗蛋白57%,成虫含粗蛋白64%,其含量大大高于鸡蛋、牛肉、羊肉等常规动物性食品,且有易于消化吸收,被誉为昆虫中的“蛋白之王”。

2.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

黄粉虫所含高蛋白、游离氨基酸为哺乳动物的50-100倍、牛奶的11倍;脂溶性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b族的含量极为丰富,维生素b1是牛奶的15倍,维生素b2是牛奶的1800倍,维生素b6是牛奶的52倍;另外,具有常量矿物质元素钙、钾、钠、镁等,微量矿物质元素铁、锌、铜、锰、钴、铬、硒、硼、碘等,营养素的含量均比牛奶和肉类丰富得多。

在“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原则下,追求绿色昆虫蛹菜现成为一种时尚,倍受人们青眯。

3.老少皆宜的美味佳肴。

黄粉虫口感好、风味独特、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可以烘烤、煎炸、加工成具有果仁味的蛋白饮品、精制蛋白粉等多种形式的食品。

现在,食用黄粉虫已经成为了现实。

随着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越来越千奇百怪,美国也出现了首家饲养昆虫的工业化农场。

美国安大略湖的新千年农场中就饲养了3000万只蟋蟀和2000万只面包虫,而由这些虫子制作的食品也已经在超市中上架了。

这家农场由赖安(Ryan)、贾罗德(Jarrod)以及达伦(Darren)兄弟三人共同建立,他们希望通过这种革新彻底改变人们的食物观念,并使他们农场中的昆虫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部分。

保健价值

《本草纲目拾遗》云:

”洋虫,出外洋,明末年始,传入中国。

有饲以茯苓屑,红花,交桂末者,人食则色红而光泽可爱,入药尤良。

”凡见此虫出没百里定有长寿老者。

医学研究证明黄粉虫的核黄素和VE含量都很高,VE有保护细胞膜中的脂类免受过氧化物损害的抗氧化作用,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和药品。

黄粉虫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含有种类齐全的必需氨基酸。

黄粉虫脂肪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提纯作为医用和化妆品用脂肪,能提高皮肤的抗皱功能,对皮肤病也有一定的治疗和缓解症状的作用,用黄粉虫为原料提取SOD作为美容养生产品原料,其抗衰老、防皱、美白、养颜效果也优于现有市场产品。

黄粉虫特有的甲壳素和抗菌肽,有降低血压、提高免疫、活化细胞、预防癌症、降血脂、降血压、调节血糖、抗衰老,调节机体环境等多种功能作用,可用于医药产品和保健产品。

另外,通过小鼠实验初步说明:

黄粉虫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益智,抗疲劳和抗组织缺氧的营养保健作用。

杨兆芬等研究指出:

黄粉虫幼虫干粉滤液具有较好的抗疲劳,延缓衰老和降低血脂及促进胆固醇代谢的功能,并能提高小鼠外周淋巴细饱转化和降低骨髓微核率;黄粉虫在活血强身、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康复治疗、老弱病人群的基本营养补充方面有着切实的辅助作用。

药用价值

在《中药大辞典》1977年版记载:

用花生仁、莲子、龙眼、红枣、杜仲、红花、槟榔、胡桃肉等饲养。

作补气养血之药用。

有活血化瘀,温中理气,还可治无名肿毒。

用红花、大枣、胡桃三种药物饲养,能增强洋虫的药性,促进人体充分吸收和利用,调解造血器官的阴阳平衡,达到补肾填精益髓、健脾益气养血、凉血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祛瘀功效。

洋虫可以治疗骨髓增生低下性贫血,续发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凝血因子缺乏症等,疗效甚佳,有效率、缓解率达到100%,治愈率达85%以上。

治疗白血病也有一定效果,它能提高白血病的缓解率,延长生存期。

洋虫的副产物,如虫粪、虫皮等杂质,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治疗挫伤、扭伤所致的皮下充血、肿胀等效果显著。

研究表明,洋虫还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

在治疗肿瘤,使用化疗药物的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