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5824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6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docx

教师版寒假作业生物

寒假作业生物一卷

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A、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正确;

B、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可以通过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进而使机体散热减少,B正确;

C、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下丘脑会感受到温度下降并发送信息,C正确;

D、寒冷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D错误。

故选D。

2.

【答案】C

【解析】A、激素甲为胰岛素,胰岛素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等组织细胞储存、利用葡萄糖的过程减弱,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A错误;

B、激素乙为胰高血糖素,低血糖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B错误;

C、激素甲(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激素乙(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作用,二者相互拮抗,共同参与血糖调节,C正确;

D、若激素乙的含量正在发生变化,这是由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引起,说明人体正在进行血糖平衡的调节,不能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D错误。

故选C。

3.

【答案】A

【解析】A、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A正确;

B、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

C、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D、以DNA为模板合成RNA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D错误。

故选A。

4.

【答案】B

【解析】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a代表感受器,b代表神经中枢,c代表效应器,d代表传入神经,e代表传出神经,在兴奋的传导过程中,不仅有电信号,还有化学信号,A错误;

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a分泌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分泌e促甲状腺激素具有抑制作用,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a代表DNA,b代表RNA,c代表蛋白质,d代表转录,e代表翻译,所以d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中也可发生,C错误;

D、如果a表示抗原决定簇、b表示吞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c为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只出现在体液免疫中,所以该过程为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B。

5.

【答案】C

【解析】甲图:

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女儿,说明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图:

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丙图:

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但女患者的儿子正常,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丁图:

双亲均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A、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丁图不可表示,A错误;

B、已知家系乙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有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若在X染色体上,则患病男孩的母亲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B错误;

C、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甲、丙、丁家系肯定不是,C正确;

D、家系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双亲是杂合子,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4×1/2=1/8,D错误。

故选C。

6.

【答案】B

【解析】A、分析图示可知:

a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端与效应器相连接,A错误;

B、c处为突触间隙,其中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B正确;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但刺激e点,在d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C错误;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d点,e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D错误。

故选B。

二、综合题

7.

【答案】

(1)类囊体膜        蓝紫光和红光

(2)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3)低

【解析】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是叶绿素和类胡萝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上的色素主要捕获红光和蓝紫光。

(2)由图可知:

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b时,由于群体光合速率不变,而群体呼吸速率仍在上升,导致群体净光合速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

(3)由于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阳生植物,即阴生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放出的CO2比阳生植物少,因此阴生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阳生植物低。

8.

【答案】

(1)大脑皮层        B、C

(2)胰岛素        丙        效应器

(3)反馈调节

(4)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

(5)(特异性)受体        神经递质

(6)酸性

【解析】

(1)人体所有感觉均是在大脑皮层形成,因此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也是大脑皮层;图1中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寒冷条件下两者的分泌量都会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神经调节的模式调节胰岛素分泌量,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

(3)甲模式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作用于垂体后,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作用于相应的内分泌腺,调节相应内分泌腺对相关激素的分泌,即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中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激素的分泌,则这种调节机制称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

(4)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发挥调节作用,即图2中乙模式调节;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5)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使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以适应人体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在此过程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因此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

(6)HCO3-能与相应的酸性物质反应,缓冲酸性物质对pH值的影响,冷水刺激能引起胃黏膜内的HCO3-减少,从而对酸性物质的缓冲作用减弱,引起胃黏膜损伤。

9.

【答案】

(1)自由组合

(2)6        1/6

(3)AaBB、aabb        7/16        9/64

(4)AaBB、AaBb、Aabb        24:

5:

3

【解析】

(1)根据题干描述可推出,黑颖为A_B_、A_bb,黄颖为aaB_,白颖为aabb,根据组合一的子代黑颖:

黄颖:

白颖=12:

3:

1,说明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组合一的子代黑颖:

黄颖:

白颖=12:

3:

1,说明黑颖的基因型为A_B_,A_bb,有6种,子代黑颖中纯合子占2/12=1/6。

(3)根据组合二的亲本黑颖(A_B_、A_bb)与白颖(aabb)杂交,得到子代黑颖(A_B_、A_bb):

黄颖(aaB_)=1:

1,推出杂交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从而推出子代为黑颖(1/2AaBB):

黄颖(1/2aaBb),子代随机传粉,可根据基因的平衡定律计算,A为1/4,a为3/4。

B为1/2,b为1/2。

因此产生的后代中白颖占:

aa(3/4×3/4)bb(1/2×1/2)=9/64;黄颖占:

aa(3/4×3/4)B_(1/2×1/2+2×1/2×1/2)=27/64;黑颖占:

1-9/64-27/64=7/16。

(4)杂交组合三的亲代黑颖(A_B_,A_bb)与黄颖(aaB_)杂交,得到子代白颖(aabb),推出杂交组合三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可推出子代黑颖的基因型有1/4AaBB、1/2AaBb、1/4Aabb三种;子代黑颖自交,即1/4AaBB自交,后代黑颖:

黄颖=1/4(3/4:

1/4)=3/16:

1/16;1/2AaBb自交,后代黑颖:

黄颖:

白颖=1/2(12/16:

3/16:

1/16)=12/32:

3/32:

1/32;1/4Aabb自交,后代黑颖:

白颖=1/4(3/4:

1/4)=3/16:

1/16。

合并之后可得黑颖:

黄颖:

白颖=(3/16+12/32+3/16):

(1/16+:

3/32):

(1/32+1/16)=24:

5:

3。

10.

【答案】

(1)3        竞争和捕食

(2)b=75a

(3)草        生长发育和繁殖        大于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负反馈(或反馈)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该食物网含3条食物链,分别是:

草→食草昆虫→蟾蜍→蛇→鹰、草→鼠→蛇→鹰、草→鼠→鹰。

蛇和鹰都可以捕食鼠,表明二者存在竞争关系;鹰也能以蛇为食,说明二者又存在捕食关系。

(2)蛇的同化量增加a,至少需要消耗草的同化量为b,应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

假设蛇所获得的能量中,1/2来自蟾蜍,1/2来自鼠,则a和b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b=1/2a÷20%÷20%÷20%+1/2a÷20%÷20%,解得b=75a。

(3)图乙中的A为鼠的粪便量,属于图甲中草的同化量,C为用于鼠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若该生态系统中草的同化量为E,则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食草昆虫和鼠的同化量÷草的同化量)×100%,而B为鼠的同化量,所以该能量传递效率大于B/E。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导致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负反馈(或反馈)调节。

11.

【答案】

(1)不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        材料含水会降低萃取效率

(2)富含脂肪酸(脂肪、油脂等)        增加产脂肪合成酶微生物的浓度        甲醇        选择        酶活性(酶活力)

【解析】脂肪酸与甲醇酯化合成的脂肪酸甲酯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微藻中富含脂肪酸,因此该实验是利用一定的方法从微藻中提取脂肪酸;据图分析,实验流程为藻种培养、收集藻体、烘干获得藻粉、溶剂浸提获得粗脂肪酸。

(1)①脂肪酸具有不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因此应该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进行提取。

②由于材料含水会降低萃取效率,所以溶剂浸提之前需将材料烘干。

(2)①能够产生脂肪合成酶的微生物应该生活在富含脂肪等的环境中,因此应在富含脂肪酸(脂肪、油脂等)的环境取土样,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前可先进行选择(富集)培养,以增加产脂肪酶微生物的浓度。

②根据题意分析,要得到酶活性较高的菌种,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甲醇,该培养液属于选择培养基。

③分离纯化的菌种还要发酵培养,检测酶活性(酶活力),以确定其经济价值。

12.

【答案】

(1)体外重组的质粒可以进入体细胞;真核生物基因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2)转化        外壳蛋白(噬菌体蛋白)        细菌

(3)蛋白酶缺陷型        蛋白酶

【解析】

(1)将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大肠杆细胞中进行了表达,该过程证明了体外重组的质粒可以进入体细胞,真核生物基因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等。

(2)体外重组的质粒可通过Ca2+处理,目的是以增大细胞的通透性,使重组的质粒能够导入到受体细胞内,因此体外重组的质粒可通过Ca2+参与的转化方法导入大肠杆菌细胞。

体外重组的噬菌体DNA通常需与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完整的噬菌体后,才能通过侵染的方法将重组噬菌体DNA导入受体细胞,噬菌体侵染的是细菌,而不能寄生在其它细胞中,因此可作为重组噬菌体宿主细胞的是细菌。

(3)真核生物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时,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会被降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可以选用不能产生该蛋白酶的缺陷细菌以及使用能够抑制蛋白酶活性的药物,因此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实验中应选用蛋白酶缺陷型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在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中应添加蛋白酶的抑制剂。

寒假作业生物二卷

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A、下丘脑中一些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血液联系,A错误;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正确;

C、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d]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C正确;

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既有神经细胞的参与,又有激素进行信号传递,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2.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a是T淋巴细胞,b是B淋巴细胞,c是浆细胞,d是记忆细胞。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d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D正确。

故选D。

3.

【答案】D

【解析】A、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氧气的净释放,此时A侧浮力增大,指针将向右偏转,A正确;

B、实验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c点表示O2释放量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B正确;

C、据曲线图分析可知,ce段随灯光距离的增大,O2释放量减少,C正确;

D、f点与a、b、c、d点相比,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气球内气体量减少,因此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D错误。

故选D。

4.

【答案】A

【解析】A、效应T细胞直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是靶细胞裂解死亡,A错误;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于肌肉细胞的受体,B正确;

C、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细胞上的受体,C正确;

D、传出神经元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骨胳肌细胞的受体,D正确。

故选A。

5.

【答案】D

【解析】A、鲫鱼在食物链藻类→鲫鱼→鳜鱼中是初级消费者,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鲫鱼→鳜鱼中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

B、鳜鱼的营养级高于鲢鱼,所以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

C、通气后,分解者的有氧呼吸增强,所以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故选D。

6.

【答案】D

【解析】A、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正确;

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次经过两个电极,所以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

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到最右边的神经元上,所以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

D、由于电表①能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

7.

【答案】

(1)[H]

(2)14CO2→14C3→(14CH2O)

(3)用于光合作用的14CO2减少,产生含14C的有机物的速率下降

(4)否        果实细胞呼吸会消耗部分含14C的有机物

(5)缩小

【解析】

(1)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能还原C3的物质是光反应的产物[H]。

(2)CO2进入叶绿体后在叶绿体基质中首先与C5结合形成2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被[H]还原为,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CH2O),因此14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是4CO2→14C3→(14CH2O)。

(3)t0—t1时间段,a叶片中放射性降低,而b叶片和果实连接的茎部分放射性升高,叶片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由于向小室充入的14CO2是一定的,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14CO2被不断消耗,而同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被呼吸作用消耗和运输,因此叶片放射性含量下降的原因包括:

用于光合作用的14CO2减少,产生含14C的有机物的速率下降;但呼吸速率和运输速率基本不变。

(4)由于果实细胞呼吸会消耗部分含14C的有机物,所以果实放射性含量达到的S2不能表示果实从b得到的放射性有机物总量。

(5)实验中曲线是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的,适当提高温度,光合作用减弱,则图2中的S1的值将变小。

8.

【答案】

(1)脂肪        体液        决定瘦素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或基因选择性表达)

(2)肾上腺素        胰岛素分泌含量增加(血糖浓度升高)

(3)神经-体液

(4)0        负电位

(5)否        因为该类肥胖病人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的,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

【解析】

(1)依题意并分析图1可知:

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在脂肪细胞中合成,需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作用于靶细胞。

由于决定瘦素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或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瘦素能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

   

(2)图1显示:

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使得糖原分解加强,说明a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与胰高血糖素呈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二者作用的结果都能升高血糖浓度。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而胰岛素也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如果a激素合成与分泌量减少,则最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含量增加或血糖浓度升高。

(3)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其作用的靶器官②下丘脑接受瘦素的信号后,引起②下丘脑相关神经兴奋,传至④大脑皮层,令大脑皮层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图2中缺少感受器、效应器等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图2中共有0条反射弧。

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会导致阴离子内流,使突触后膜仍然维持静息电位,此时内膜电位是负电位。

(5)由题意“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细胞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可知:

该类肥胖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该类肥胖病人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

9.【答案】

(1)非同源染色体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        一对        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2)1∶1∶1∶1

【解析】

(1)因题干说明是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故杂交的品种均为纯合子,根据表中甲的数据,可知F1的红果、二室均为显性性状,甲的两组F2的表现型之比均接近9:

3:

3:

1,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的F1的圆果、单一花序均为显性性状,F2中第一组:

圆:

长=(660+90):

(90+160)=3:

1、单:

复=(660+90):

(90+160)=3:

1;第二组:

圆:

长=(510+240):

(240+10)=3:

1、单:

复=(510+240):

(240+10)=3:

1;但两组的四种表现型之比均不是9:

3:

3:

1,说明控制每一对性状的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根据表中乙组的杂交实验得到的F1均为双显性杂合子,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

3:

3:

1,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不是1:

1:

1:

1,所以用两个F1分别与“长复”双隐性个体测交,就不会出现1:

1:

1:

1的比例。

10.

【答案】

(1)寄生,竞争,捕食

(2)第三营养级

(3)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对能量的利用率

(4)5        氧气较充足,有利于分解者的有氧呼吸(或微生物含量多也可)

【解析】

(1)玉米螟和玉米粘虫都能取食玉米,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玉米螟和玉米、玉米粘虫与玉米之间都是捕食关系;玉米黑粉菌与玉米之间是寄生关系。

(2)根据题干信息可得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为:

玉米→玉米螟→步行虫或玉米→玉米粘虫→步行虫,其中步行虫均处于第三营养级。

(3)人们将秸秆进行还田、饲喂牲畜,而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分解提供生活能源,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对能量的利用率。

(4)由表中数据看出,埋置5cm玉米秸秆分解最快,原因是此深度较浅,氧气较充足,有利于分解者的有氧呼吸(或微生物含量多)。

11.

【答案】

(1)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为大肠杆菌提供无机营养,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与细菌细胞相同        琼脂(成凝固剂)        中性或弱碱性        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2)鉴别        大于        饮用水中还有其他细菌,在伊红一美蓝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紫黑色菌落不超过3个,但形成的菌落数远大于3个

【解析】

(1)①表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大肠杆菌的培养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NaCl的作用是提供无机盐,还可以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与细菌细胞的相同,以保证细菌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为了达到纯化目的,需用用固体培养基,所以该配方中还应该加入凝固剂琼脂。

③配制培养基时如果是培养细菌的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④纯化大肠杆菌时最常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还能计数,所以该空的顺序一定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2)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溶液,这样的培养基是鉴别大肠秆菌的,会出现紫黑色菌落,属于鉴别培养基。

国家规定1000mL饮用水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3个,在鉴别培养基上每1000mL合格饮用水形成的菌落数会大于3个,因为饮用水中还有其他细菌,在伊红一美蓝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紫黑色菌落不超过3个,但形成的菌落数远大于3个。

12.【答案】

(1)BclⅠ和SmaⅠ        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T4DNA连接酶

(2)四环素

(3)Taq酶        引物甲和引物丙

(4)大肠杆菌为单细胞生物,繁殖快,遗传物质较少

【解析】

(1)用图1中的质粒和图2中的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BamHⅠ切割,因为BamHⅠ切割会切断四环素抗性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也不能用HindⅢ,因为其无法切割质粒,因此可选择BclⅠ和SmaⅠ,切割后产生的末端为黏性末端和平末端,要形成重组质粒还需用T4DNA连接酶来连接载体和目的基因。

(2)形成的重组质粒中标记基因为四环素抗性记忆,因此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四环素。

(3)运用PCR技术对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进行扩增需要用到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和引物,图2中的引物应选引物甲和引物丙。

(4)在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中,常选用大肠杆菌作受体细胞,其原因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繁殖快、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等特点,因此常作为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

寒假作业生物三卷

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过程分析:

A细胞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B细胞为杀伤性T淋巴细胞,C细胞为效应T细胞。

A、图中所有能识别抗原的细胞中,除巨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其他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正确;

B、图中A细胞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

C、B细胞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C错误;

D、图中C细胞为效应T细胞,通过识别宿主细胞上的抗原-MHC复合体,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死亡,D错误。

故选A。

2.

【答案】D

【解析】A、兴奋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为:

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

B、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是钠离子内流,与膜上②、④等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