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5855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九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docx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第九章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第一节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九章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了解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原则;了解旅游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理解旅游景区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掌握旅游突发危机事件处理方法

案例——游客溜索时受伤,景区经营管理者应担责

“没有安全,没有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不是仅仅制定制度,配置设施,更重要的是景区管理人员应具有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加强防范,加强对游客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引导,以尽到景区权限范围内的安全义务。

案例导入:

广西发生热气球燃坠事故4死3伤

2009年10月14日上午,桂林市发生一起热气球事故,导致4名荷兰游客死亡。

14日一大早,热气球经营者李某按事先商定,派车到阳朔漓江酒店接出14名荷兰游客。

14人分乘三个热气球,于6时30分在阳朔镇骥马村矮山门屯起飞,往荔浦方向飞行。

据幸存者及目击者称,当事故热气球降至离地面约2米时,由于球体被山体的树枝牵挂,导致热气球倾斜、燃料泄漏,致使乘坐筐着火,3人(2名操作员及一名游客)当即被抛出乘坐筐。

由于重量减轻,加上无人操控,热气球急剧上升,上升约20米后,4名游客先后掉下坠亡。

思考:

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一、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概念P135傅

景区安全管理是指为了确保游客、员工和景区的安全,消除安全问题发生的各种潜在因素,确保景区秩序井然,保持良好运营状态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

景区安全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旅游者的人生、财产等,还包括旅游景观的安全与保护等。

二、旅游景区事故类型P187

(一)安全管理对象:

针对景区的安全管理和针对旅游者的安全管理;

(二)安全事故的表现形态:

自然灾害管理、人为灾害管理、治安管理和安全事故管理;

(三)旅游者在景区的活动:

住宿安全管理、饮食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游览安全管理和娱乐安全管理;

(四)景区类型:

自然资源类景区的安全管理、人文与社会资源类景区的安全管理(包括人造主题公园和游乐园);

从旅游资源分类角度来划分。

自然资源类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类型

目的地类型

旅游活动

安全事故类型

事故举例

地文景观

越野活动、登山、攀岩、山地自行车、滑翔、沙漠探险、滑雪等

机动机械类、活动类、自行车活动类、飞行活动类、跳跃类、撞击类、自然灾害类

外部创伤,机械事故,雪崩和洪水,泥石流等

水域风光

冲浪,滑水,帆板,游泳,潜水,跳水等

机动机械类,水域活动类,跳跃活动类,自然灾害,动植物伤害类

溺水,外部创伤,水生动物伤害等

生物景观

原始森林探险,观鸟,野生动物观赏,草原骑马

动物、植物伤害类,花草过敏类,野生水果中毒类

大型动物袭击(大象、非洲豹),花卉过敏,植物对皮肤的伤害,蘑菇中毒等

其他

特殊天象、气候现象,极光,雪松,海市蜃楼,动物活动观赏

身体不适(由于海拔高度、气候变化、其他类等引起)

高原病,极温伤害等

(注:

在自然旅游类的旅游景区,社会环境原因造成的偷盗、抢劫、杀人等的旅游安全事故较少。

但也不能完全忽略)

人文旅游资源类型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类型

目的地类型

旅游活动

安全事故类型

安全事故举例

大型主题公园

刺激型娱乐活动,如海盗船、蹦极、家庭娱乐活动

设施、设备事故类,游客健康突变类,游客走失类

停电,撞伤,心脏病突发,儿童走失等

度假区

休闲、疗养、会议、冲浪、滑水、一般性观光

食物中毒类,欺骗,盗窃类;水域设备类;火灾类,恐怖事件类等

酒店食物中毒,游客财务被盗,炸弹爆炸等

首都城市

购物,会展,参观(博物馆,植物园,古建筑)等

购物欺骗类,市内交通事故,暴力抢劫,迷路,盗窃,食物中毒,健康突变,恐怖活动类,火灾类等

儿童走失,饭店食物中毒或摔伤,购买到假货

成熟的旅游中心地

一般观光;美食,刺激型娱乐活动;参加节庆活动;家庭渡假,疗养,购物

盗窃,暴力,抢劫类,物中毒,健康突变,欺骗,恐怖活动类,设施设备事故类等

撞伤,摔伤,食物中毒,购买到假货等

(注:

人文旅游资源类型目的地旅游活动以观光,购物,饮食,娱乐等为主,以人为造成的安全事故为主)

(五)安全事故的牵涉面:

还可分为国内安全管理和涉外安全管理;

(六)安全事故造成损失的大小:

轻微安全事故管理、一般安全事故管理、重大安全事故和特大安全事故管理。

1.轻微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轻伤或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者;

2.一般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重伤或经济损失在1万~10万(含1万)元以下者;

3.重大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死亡或旅游者重伤致残,或经济损失在10万100万(含10万)元以下者;

4.特大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死亡多名,或经济损失在100万(含100万)元以上者,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者。

三、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P148常

为加强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应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在旅游全过程中,无论是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是旅游企业和经营单位,或旅游从业人员,都必须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

因为安全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十分敏感的问题。

安全,不仅影响到旅游业的形象和信誉,还关系到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

“预防为主”,在旅游全过程中,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景区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要会同有关管理部门、旅游相关行业或旅游相关从业人员,采取积极的安全防范措施,从源头上清除不安全隐患。

四、旅游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一)国家旅游局在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主要职责

(二)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职责

(三)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

旅游景区经营单位是旅游安全工作的基层单位。

其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是:

1.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2.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3.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职工;

4.接受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行业管理和检查、监督;

5.把安全教育、职工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技能;对新招聘的职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6.新开业的旅游景区企事业单位,在开业前必须向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对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安全规章制度的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不合格者,不得开业。

7.坚持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和安全管理漏洞,及时消除不安全稳患;

8.对用于接待旅游者的汽车、旅船和其他设施,要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状况,在运营前进行全面的检查,严禁带故障运行;

9.对旅游者的行李要有完备的交接手续,明确责任,防止损坏或丢失;

10.在安排旅游团队的游览活动时,要认真考虑可能影响安全的诸项因素,制定周密的行程计划,并注意避免司机处于过分疲劳状态;

11.负责为旅游者投保;

12.直接参与处理事故单位的旅游安全事故,包括事故处理:

善后处理及赔偿事项等;

13.开展登山、汽车、狩猎、探险等特殊旅游项目时;要事先制定周密的安全保护预案和急救措施,重要团队需要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审批。

五、旅游景区安全表现形态P152常

1.景区犯罪

在旅游景区中存在的犯罪行为,具有特定的规律和特点,可分为侵犯公司财产类犯罪,危害人生安全犯罪,性犯罪及毒品、赌博、淫秽有关的犯罪三大类。

景区犯罪会给旅游者带来严重的伤害,给景区带来恶劣的影响,因此,犯罪在景区安全问题中显得最为突出。

此外,价值观和文化冲突也是景区犯罪的一个诱因。

近些年来,恐怖主义猖獗。

为了造成更大的破坏和影响,恐怖组织将目光转向了旅游胜地和旅游设施。

神秘失踪的新婚夫——杀害新婚夫妇的导游李长元

2003年7月上旬在张家界旅游离奇失踪的3婚夫妇的家人透露,警方认定黄智勇夫妇系由导游李长元谋杀致死,死者家属获得赔偿补助金52万元。

死者黄智勇的父亲黄洪民向记者出示了《关于解决7.6抢劫杀人案相关问题调解协议书》。

该协议书日前由黄智勇、谢英梅夫妇的亲友代表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政府共同签订,并通过了张家界市公证处公证。

该协议书上面明确写道:

“犯罪嫌疑人李长元抢劫并杀害了黄智勇、谢英梅夫妇。

”该协议书还写道,张家界某中国旅行社营业部与受害方家属就该案民事赔偿达成协议,赔款42万元,已履行完毕;根据人道主义精神,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政府同意一次性补助死者父母10万元。

2.火灾与爆炸

在景区,火灾的起因通常有:

乱扔烟头、焚香燃蜡、使用炭火、漏电短路、违规操作、纵火等。

一般来说,景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或有大量的木构建筑。

在旅游旺季,人流如织,十分拥挤,一旦发生火灾,较容易造成旅游者的伤亡和景区的重大损失。

2006年5月1日晚8点半,密云县新城子镇遥桥峪村内一停车场发生一起火灾,市内游客停在车场的7辆轿车被烧,其中5辆完全烧毁。

有村民称,一群城里游客在停车场下方的道路上燃放烟花,飞溅的火星引燃停车场旁的柴禾垛造成火灾。

云南大理苍山风景区突发森林火灾。

2006年4月14日14时许,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风景区发生不明原因森林大火,当地组织军警民3000多人上山扑火。

由于起火位置位于悬崖,人很难攀爬,因此只有动用直升机、水泵等设备灭火。

3.旅游设施安全事故

设施设备安全事故是指因空中(航空热气球事故)、陆地、水面游览交通(水难事故)、景区交通事故(缆车)、娱乐、服务设施设备问题而发生的安全事故。

例如,2007年5月1日下午,武汉中山公园“峡谷漂流”中两艘漂流筏相撞导致翻船,造成2人重伤,4人轻伤。

兰州黄河索道发生事故28名游客被困

2005年6月25日下午1时55分,兰州黄河索道发生一机械事故,因电路突然跳闸,对开的缆车同时停止悬在空中,乘坐该索道缆车游玩观光的28名游客被困其中。

经全力抢修,下午2时30分,游客平安着陆。

杭州临安浙西大峡谷景区浮桥侧翻88游客落水5人死亡

浮桥全长245米,底部为浮于水面的油桶,上铺宽约1米的木材,桥面离水面仅十多厘米。

景区游客接待部一负责人透露,当时88位游客中有一部分正准备过桥乘坐皮划艇,而一些游客则从桥的另一头走过来,双方在桥上互相避让时重心偏向一边。

同时有部分游客又在桥上集体摇晃戏耍,才导致浮桥侧翻。

河南洛阳栾川县龙峪湾景区2006年8月12日晚7时15分许,一辆载有36人的旅游大客车坠入20多米深的树林密布的深沟。

载有36人的旅游大客车碰撞右侧山体后右门坠落在山道后坠入深沟。

由于缆索失灵,水泥构件砸落处的前后2辆缆车也随之失控,一些乘客被从缆车中抛出,造成6死3伤。

这起事故中共造成9人死亡、10多人受伤,是奥地利历史上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起缆车事故。

2005年9月5日,奥地利西部的蒂罗尔州发生一起严重的缆车事故,一架直升机吊起的一个重达750公斤的水泥构件在缆道上方200米处突然脱落,并砸在一辆缆车上,致使缆车坠落,车内5人当场3死2伤。

湖北神农溪景区接连在1995年4月23日发生漂流翻船事故,8名台湾游客和3名船工全部死亡;1997年3月12日的翻船事故造成死1人,失踪3人。

1996年3月,广东飞图游乐城一热气球失控,导致一名17岁香港女游客坠地死亡;四川成都开展锦江河漂流,一对母子翻船溺水死亡;北京也曾发生过滑翔中游客被摔死的事件。

1999年10月,上海锦江乐园一台湾游客跳蹦极死亡。

2000年4月16日,天津两少年跳蹦极严重受伤。

1999年10月,贵州马岭和风景区发生令人震惊缆车坠毁事故,死亡14人,受伤22人。

2001年1月,安徽阜阳一超轻型飞机载客游览市容时坠毁,4死。

4.旅游活动安全

游览活动安全事故是指旅游者在景区游览过程中由于麻痹大意、拥挤等原因而发生的走失、摔伤、踩踏、坠崖、探险等事故。

例如,2004年2月5日晚7时45分,密云县在密虹公园举办迎春灯展过程中,由于领导管理责任不落实,导致彩虹桥上游人拥挤、踩踏,造成37人死亡、多人受伤。

5.疾病(或中毒)中暑

这里的疾病是指因水土不服、旅途劳累、饮食禁忌、食品卫生等问题引发的疾病或食物中毒,或由于景区特殊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而引发的疾病,也包括传染性疾病。

北京22名游客在白洋淀风景区发生食物中毒(2006-07-24北京娱乐信报)

2010年5月22号,湖南旅客在香港旅游,被导游带到珠宝店购物,死者不想购物准备离开时,遭导游阻止,双方发生争执,其后死者心脏病发,送医不治。

平山旅游景区游客因中暑晕倒

夏季旅游中暑预防及措施

夏季出游易中暑,轻者头晕眼花,恶心呕吐,重者突然晕倒,四肢痉挛,甚至虚脱而死亡。

那么在夏季外出旅游时应怎样预防中暑呢?

(1)穿浅色衣服。

因为白色、浅色衣服吸热慢,散热快,穿着凉爽;而黑色或蓝色衣服吸热快,散热慢,穿着闷热,容易中暑。

(2)戴隔热草帽。

编织草帽的原料多为空心,里面储存有一定数量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另外草帽对阳光辐射还有一定的遮挡作用。

(3)中午要休息。

早晨天气凉爽,出发时间应该早些。

到了中午就休息,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再活动。

(4)多喝淡盐开水。

多喝些淡盐开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

夏季旅游出汗多,体内盐分减少,而多喝些淡盐开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

喝淡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有作用。

(5)带防暑药物。

夏季外出旅游时应带些人丹、风油精、十滴水等药物。

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处躺下,并让病人服用些人丹或十滴水。

如果病人昏倒,可用手指掐压病人的人中穴,当病人好转时再送往附近医院治疗

中暑后的急救措施:

(1)出游中一旦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

同时,将其衣服用冷水浸湿,裹住身体,并保持潮湿。

或者不停扇风散热,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体温降到38°C以下。

(2)如果中暑者意识清醒,应让其以坐姿休息,并在头与肩部给予支撑。

(3)如果中暑者已失去意识,则应让其平躺。

通过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体温如已经下降,则改以干衣物覆盖,让其充分休息。

如果以上救治措施无效,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6.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景区特别是自然资源类景区常见的一种安全事故,它的发生主要与自然因素有关,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根据产生灾害的自然因素不同,大致可分为气象气候灾害、地质地貌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三大类。

2004年“6·22”黄河小浪底特大沉船事故

6月22日20时左右,一艘“明珠号”客轮在小浪底水库库区因风大浪急侧翻,瞬间沉没,船上69人全部落水。

经全力抢救,26人被救上岸,其余43人失踪。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发生的强烈地震,在东南亚、南亚海域引发海啸。

高达近10米的巨浪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泰国等国沿海地区,造成几十万游客的伤亡。

2007年5月2日下午15点左右,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梅里乡雪崩村至神瀑山路上,突然发生雪崩,将正在山路上徒步探险的10余名游客掩埋,虽经当地政府积极救援,仍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6人轻伤。

六、旅游景区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旅游景区安全防范不足

虽然安全工作是景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许多景区工作做得不够细致。

一是一些景区重生产轻安全,追求经济利润,没有处理好生产与安全、效益与安全、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二是许多景区应急求援体系不健全,机制不完善。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要么没有,要么不可行,要么没有组织演练,滞后于旅游发展。

三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不够普及、深入、细致和实用,对教育和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有待加强。

2.旅游者重视不够

许多旅游者对自己的旅游活动场所的安全隐患了解不足,又在旅游活动中麻痹大意,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盲目活动,冒险行动,以致于酿成灾害事故。

案例分析:

上海三名“驴友”浙江遇难

据新华社电2009年8月15日,18名上海“驴友”自发组成的探险队在徒步穿越浙江景宁的炉西峡时发生意外,3位“驴友”和1位当地向导被山洪冲走失踪。

经过全力搜救,向导获救,三名上海“驴友”张林、刘宇杰、刘诺遇难。

思考:

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事故原因:

管理上不到位留下隐患;事前基本无规范培训;跟风追时髦忽视安全。

大学生旅游事故频发:

2001年7月21日,20岁的天津南开大学学生张某等人,从未向游人开放的南坡攀登太白山,结果迷路后张某坠崖身亡

2002年五一期间,上海大学生华某攀登太白山时,在海拔3400多米处遇难

2004年7月,成都6名在校大学生骑自行车出游在川藏线失踪

……

3.部门监管不力

有些地区对景区的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人员、经费和设备不足,技术手段落后,以致监管工作不能及时和到位,监管手段有待创新。

还有的地方由于监管机构太多而导致集体不作为的弊端。

4.存在法律盲区

近年来,随着旅游大众化的到来,旅游景区安全事故和相应的法律纠纷也大量出现,不少纠纷解决过程中出现了适用法律不明确和安全责任不好界定的问题,这与我国目前旅游法制还不购健全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说在处理景区与旅游者旅游安全的问题方面存在着法律盲区,相关法律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七、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分析P153常

1.旅游景区要加强安全防范

2.旅游者要增强安全意识

(1)注意景区游览安全

旅游出发前要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选择适合的衣着和装备(防滑、防晒、防中暑、防叮咬)。

要注意景区设立的安全警示标志,不要到景区规划的安全游览路线以外游玩,不要进入有危险的地方。

(2)注意涉水安全

参加漂流、潜水、帆船、水上滑翔等风险较高的旅游项目,要选择有资证齐全的经营单位,同时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配合做好各项安全防范。

(3)注意饮食安全要

选择在质量有保证的餐馆就餐,尽量选择高温加工的新鲜事物,特别不要食用无证摊贩贩卖的生冷食品。

食用水产品要选择鲜活产品,最好加工成熟后食用,尽量不要冒险食用生冷海鲜、河鲜。

可随身携带一些治疗腹泻的非处方药物。

3.行政部门要做好监管

对景区旅游安全工作开展定期性、经常性、季节性、专门性、综合性的检查,从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制定、从业人员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安全用电管理、消防安全管理、活动场所安全设施、安全生产投入、应急预案及演练、安全生产检查、隐患整改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考核。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景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八、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措施P154常

1.建立旅游景区安全法规体系

旅游安全是旅游景区经营的生命线。

没有安全,就无法使旅游活动顺利开展起来。

国家旅游局、与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各景区相关主管管理部门历来都十分重视旅游安全工作。

在1990年和1994年先后颁布了《旅游安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重大特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与旅游景区活动直接有关的安全范围:

交通安全、治安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建筑物安全、设备安全、地质安全、生物安全等。

2.加强旅游景区游乐安全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一些颇受旅游者欢迎的对安全需求较高的参与型、探险型特殊旅游项目如蹦极、漂流、空中滑翔、热气球观光等迅速兴起,给景区安全带来了隐患,对景区的旅游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要求。

虽然国家旅游局于1998年10月1日颁布了《漂流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但是至今商务类似的蹦极、空中滑翔、热气球安全管理办法,景区难以操作。

3.建立社会联动系统

旅游安全涉及旅游业各部门和社会各环节。

建立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旅游地居民、旅游景区、旅游从业人员、治安管理、社区医院、消防、保险、交通灯多部门、多人员参与的社会联动系统,形成资源共享、社会关注旅游安全的局面,一方面能够有效抑制旅游安全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解决安全问题,把安全问题造成的破坏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加强旅游安全统计并张榜公布

目前旅游安全统计比较薄弱。

一方面可建立专门的旅游安全统计资料可;另一方面可以与公安部门、交通部门、医院、保险部门联合,建立安全信息网络。

统计资料即是做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性资料,又是寻找症结、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安全管理的先导。

同时,旅游安全统计还应向社会公开,以引起旅游者注意、提高旅游者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以加强安全管理,尽可能控制安全问题的发生。

5.进行旅游安全宣传与教育

确保旅游安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公众教育。

宣传既要面向旅游者,又要面向旅游社区和旅游从业人员。

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包括两部分,一为旅游安全问题的危害性及其与旅游业的关系,二为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

6.设立专门的旅游安全管理机构

设立专门的旅游安全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能保证各项安全工作的贯彻实施、有效控制安全问题。

7.完善旅游保险

目前,我国的旅游保险尚不完善,仍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改善旅游保险制度、制定便于各种旅游者投保的险种是旅游保险的发展方向之一。

8.提高景区安全监测的技术水平

建立旅游景区安全监测网络,提高旅游景区的安全监测的技术含量,例如在森林旅游景区和山岳景区运用全球定位技术进行安全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