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5869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

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发言材料汇编

 

突出重点强化管理

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延安市老区扶贫开发局

(2011年3月28日)

延安是革命老区,也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

2010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面完成了扶贫重点村建设任务。

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扶持,整村推进”和“三个确保”的要求,全市共投入6013万元,全面完成了123个重点贫困村建设任务,新修改造乡村道路1330公里,新修基本农田6500亩,新建维修加固淤地坝60座,新打水窖600眼,解决了7000人的饮水困难。

新建沼气池1500眼,发展经济林果3万亩,舍饲养羊1.2万只,发蔬菜大棚3000座。

扶贫重点村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齐全,初步建立起了稳定的增收产业。

——千村贫困人口搬迁稳步推进。

全市移民搬迁共投入资金2.7亿元,其中,中省财政资金0.45亿元,市财政资金0.22亿元,县财政资金0.15亿元,整合捆绑资金0.56亿元,群众自筹资金1.3亿元。

新建移民新村38个,计划搬迁安置2235户9247人。

已有4个村完工入住,34个村完成了主体工程,今年5月底可全部建成入住。

——扶贫互助资金规模继续扩大。

按照“巩固提高、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则,在继续搞好167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新启动了55个互助资金项目村。

目前,我市222个项目村入会会员达1.14万户、覆盖4.68万人,其中贫困户会员3454户、1.3万人,资金总量达到4613.34万元,共发放借款5472户,2304.3万元。

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贷款难的问题。

——社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全市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参扶企业243个,帮扶276个贫困村,其中,省上安排企业127个,结对帮扶150个低收入村;各县区积极挖掘、吸收县域内的企业116个,结对帮扶126个低收入村。

52个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单位,积极开展了联县联乡包村工作。

两项活动共投入资金1702.49万元,引进资金1693万元,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主导产业、劳务输出、实用技术培训、资助贫困学生等方面对贫困村进行了大力扶持,为贫困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超额完成了扶贫“雨露计划”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

2010年,我市贫困户劳动力输出技能培训3400人,超省上下达计划400人,并实现了全部就业,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按照“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举办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700多期,培训贫困群众3.5万人次,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有技能、善经营、能致富的农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了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按时完成了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识别、录入和数据上传工作。

去年省政府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和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我市及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两项制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子长县省级试点,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规程,加强了各县区业务人员培训,加大了宣传力度,保证了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目前,全市已完成31.5万低收入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和资料录入工作,按时完成上传任务。

——完成了小额信贷投放任务。

2010年,省上分三批下达我市小额财政贴息资金570万,通过农行、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共投放小额信贷资金1.1亿元。

扶持了922个行政村7570户发展林果业,养殖业,棚栽业,种植业等农村主导产业。

有效地缓解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矛盾。

——世行五期扶贫项目全面实施。

经过3年的前期准备和先导工程的实施,于去年10月份全面启动世行五期扶贫项目。

共安排4县21个乡镇35个项目村,覆盖贫困人口1.68万人。

目前,正在按照省外资办的批复计划组织实施。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2010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调整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调整后的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副书记和副市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全面负责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和验收工作。

二是召开全市扶贫领导小组会,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和扶贫办主任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2010年扶贫开发工作,明确了各县区的工作任务,落实了目标责任。

各县区扶贫办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作为乡镇年度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保证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去年8月4日召开了全市扶贫办主任会议,在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半年工作的要点和主要措施,从组织上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整合资金,加大投入。

扶贫开发涉及的范围广,工作量大,任务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为了保证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稳步推进,市县政府在争取中省扶贫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

一是突出市县财政投入主体。

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扶贫资金1.1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0.54亿元,县级财政投入0.56亿元,确保了移民搬迁、产业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是整合捆绑各项涉农资金。

各县区把以工代赈、农电改造、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和乡村道路建设等专项资金向扶贫开发项目倾斜,提高了扶贫项目整体水平。

三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

省级“两联一包”共投入我市扶贫资金625.7万元,千企千村扶助行动投入我市扶贫资金1076.79万元,为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机制,加强管理。

一是在项目的实施上,实行了项目公示制、法人制、监理制、竣工验收制等管理办法,规范了项目的运作程序。

二是在资金的管理上,推行了县级财政报账制,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和专款专用,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项目建设进度核拨资金,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在审计监督上,推行了扶贫项目跟踪检查制。

在认真做好扶贫项目年度检查、审计工作的同时,我局还配合财政局、监察局、纠风办、审计局等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2007—2009年中省市县各级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强化了资金监管,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是在档案资料管理上,各县区都做到了资料齐全、管理规范,全面真实反映了每个项目实施全过程,为项目的竣工验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调研,当好参谋。

2010年是我市“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的收官之年,在确保各项计划任务全面完成情况下,我们早谋划、早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扶贫调研活动,摸清了全市贫困人口数量、区域分布和致贫返贫原因,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及时编制了《延安市“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及十年的扶贫开发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为了贯彻赵正永省长去年8月11日在榆林视察工作时的讲话精神和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我局根据省扶贫办安排部署,组织白于山区、黄河沿岸九县(区)扶贫办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延安市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和《延安市黄河沿岸扶贫移民搬迁规划》。

《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已被纳入了陕西省区域板块连片开发规划之中。

同时,在全系统开展扶贫工作大调研活动,形成各类调研报告、论文20余篇,有的被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刊登,为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宣传力度的通知》要求,我局与延安电视台合作,历时4个月,制作“回望家园——重走黄河流过的村庄”、“再访白于山区”专题系列报道50多集,在延安电视台播放;与延安日报社合作,在《延安日报》开辟延安扶贫专栏,专题报道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和扶贫协会联合创刊《延安扶贫》,同时,还在《陕西日报》上专门介绍了延安扶贫移民搬迁工作。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宣传,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氛围。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一是准确定位、真抓苦干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前提。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

这给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和强农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一些部门甚至一些领导在思想上出现了轻视和放松扶贫工作的现象,认为扶贫部门的工作其它行业都在干,扶贫部门可有可无,面对这种被动局面。

我们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全市十年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调研,摸清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现状。

目前全市仍有31.5万低收入贫困人口,有20万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偏远山区急需搬迁,不彻底解决这些贫困问题,将严重影响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制约着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目标的顺利实施。

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只有化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真抓实干,扎实工作,才能确保扶贫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有为争位,壮大队伍,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

扶贫开发关注的是社会弱势群体,面对的是广大贫困农村,扶持的是重点贫困区域,必须真抓实干,干出实效,才能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去年来,我们坚持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收入为目标,以“两区”扶贫开发为重点,大力实施了移民搬迁、产业开发和贫困户能力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全市60万贫困人口中累计有52万人脱了贫,其中28.1万绝对贫困人口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

有为才能有位,在市级机构改革中,我们一方面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争取各级领导对扶贫工作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组织相关部门到外地考察学习,使他们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终将我局由原省上批复的挂靠农业局机构变更为市政府具有行政职能的直属事业机构。

在机构、职能、人员编制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

同时,我们积极与各县区政府、市机构改革办协调,妥善解决了县区扶贫办机构设置问题,进一步壮大了扶贫开发工作队伍,为搞好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是超前谋划,当好参谋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

各级党委、政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主体。

扶贫部门是扶贫开发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我们在提前完成“十一五”扶贫规划和2010年各项工作的同时,根据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要求,立足延安实际,超前谋划,及时编制了《延安市“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同时,就今年及“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重点、目标任务提出完整的想法,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得到了肯定,为党委、政府指导扶贫工作提供了可行依据。

四是抓纵联横,争取支持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必备要件。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中省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是不行的。

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新时期扶贫开发政策的基础上,紧抓国家支持西部、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机遇,结合我市实际,及时规划编制了一批关注民生,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重点项目,由副市长彭祖佑同志带队,政府办、扶贫局等有关部门参加,专题向国务院扶贫办进行了汇报,我局由局长、副局长带队先后四次赴中省专题汇报,得到了中省扶贫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同时,我们还组织各县区扶贫办主任和业务骨干人员先后赴重庆、湖南、安徽和安康等地考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

并与市财政局、发改委、人社局、水利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建立广泛联系,多次召开座谈会,通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进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为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赢得了各级各部门的广泛支持。

2011年,我们将紧紧抓住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白于山区大搬迁的机遇,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新突破。

积极主动多措并举

全力推动千企千村扶助行动有效开展

榆林市扶贫办

(2011年3月28日)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千企千村扶助行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政策,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重大部署。

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根据全市实际,及时组织动员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1120个中、省、市、县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结对帮扶1205个低收入村,启动实施了榆林市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参扶企业数量、规模居全省之最。

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层层发动,强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实际对接企业782家,结对帮扶795个村,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对接任务,已达成意向帮扶资金2.05亿元,已到位资金5248万元,其中帮扶资金5106万元,捐赠物资折价130.8万元,爱心捐款11.2万元。

实施产业化项目3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9个,其他项目17个,资助贫困学生21人,举办培训办22期,培训745人次,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

省上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后,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制定出台了《榆林市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实施意见》,成立了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副市长王长安任组长,成员单位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建设局、国土局、国资委、能源局、税务局、工商局、中小企业局、工商联、榆林日报社、榆林电视台等部门组成,并成立联合办公室,设在市扶贫办,分管领导王市长经常深入有关企业检查指导工作,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我办制定了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管理办法,明确了市级党政部门包村扶贫牵头单位同时也是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的牵头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每年至少召开三次联席会议,安排部署本县区扶贫团的工作,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

各参扶企业都把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工作组,企业法人担任组长,选派得力人员进村开展包扶工作,研究制定帮扶村三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各县区都迅速行动,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召开了动员会议,安排部署本县区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工作。

府谷县及时召开了全县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工作会,把千企千村扶助行动与“双百帮扶”工程结合,同安排、同部署,全面铺开了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工作。

米脂县在省上会议结束的当天,县委、县政府即组织召开了米脂县村企结对帮扶工作会议,出台了《米脂县百企百村扶助行动实施意见》,责成县级包乡镇领导同时也是百企百村扶助行动的领导,为顺利开展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协调,搞好对接。

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工作的关键是搞好村企对接,我市帮扶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市、县区都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搞好村企对接。

首先是多渠道联系企业,有的通过114电话查询台,查到企业的联系电话找到企业,有的通过网上查询,按企业注册名称“同族”查找,顺藤摸瓜找到企业,有些无法找到联系电话的企业,通过注册地址直接登门拜访找到企业;其次是感情联络企业。

对于联系到的企业,主动上门耐心宣传,使企业了解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

绥德县主管副县长带队,由政府办、扶贫办有关人员组成村企对接工作组,对驻地在神木、府谷等地的企业逐一上门进行对接,与企业召开座谈会,介绍县上和包扶村的具体情况,表达对帮扶企业的殷切期望和热忱欢迎。

在2010年国庆和春节期间,市扶贫办与绥德县政府组织慰问演出队,专程到驻地在神木、府谷的陕煤集团柠条塔矿业集团公司、陕西德源府谷能源公司等企业去慰问演出,演员们冒着严寒,为企业职工表演了精彩的节目,使企业职工深受感动,联络了感情,增进了友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些企业明确表示要加大投入,强化措施,从各方面帮助帮扶村群众增加收入,不少企业已到村开展工作,实施了项目;佳县帮扶企业数量多,县委、县政府将与帮扶企业对接工作落实到有关乡镇,由乡镇领导带队上门走访联系企业,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对接情况;榆阳区扶贫办带领乡镇、村负责人到西安,通过牵头单位省建设厅联系,对驻地在西安市的包扶企业进行联系对接。

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措施的联络沟通,使大多数企业都到村开展了帮扶工作。

(三)搭建平台,搞好服务。

针对企业大多数对农村情况了解不多,对扶贫工作比较陌生,又忙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市、县扶贫部门积极为村企帮扶工作搭建平台,成为千企千村扶助行动中企业与帮扶村之间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我们先后与省建设厅在榆阳区、省国资委在子洲县,市发改委在清涧等县区召开座谈会,组织参扶企业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

县乡两级向帮扶村派出联络干部1510名,帮助企业开展工作,立足各村实际,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实地勘察等形式,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和帮扶措施。

榆神煤炭榆树湾煤矿有限公司安排在榆阳区包扶,区政府、扶贫办热情接待,与企业共同研究、探讨,根据企业和帮扶村的实际,提出了帮扶工作重点:

一是将包扶村建成公司的副食品基地,公司所需的肉类、小杂粮、蔬菜等,由包扶村通过农民合作组织提供。

二是将包扶村作为劳务输出基地,将包扶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后,在公司就业搞运输,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帮扶村群众收入,实现村企共赢。

清涧县积极为企业提供包扶村信息,主动联系企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少企业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包扶村了解村情,落实了扶助项目。

市县扶贫部门帮助企业落实项目,监督项目和资金管理,对于企业落实的资金,实行专人专账管理,项目实施中由村委会负责施工,乡政府负责监督,扶贫部门严格把关,验收合格后再兑付资金,确保帮扶资金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效益。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的重大意义,帮扶措施、帮扶方式。

全市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动员会后,我们将《榆林市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实施意见》印发2000多份,发放到各参扶企业、各有关乡镇和被包扶村,使这项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市、县两级都注重培育典型,通过示范带动,推动面上工作。

目前,市上确定了10个、每县区确定3个企业作为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典型企业,通过陕西日报、陕西联县扶贫、榆林日报、榆林电视台、榆林信息、榆林扶贫开发简报等,及时报道和总结推广各县区、各企业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现已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发表新闻、信息80篇次。

2010年10月25日-30日,市扶贫办与榆林电视台“记者观察”栏目记者奔赴有关县区、企业、乡村,就千企千村扶助行动进行实地采访,制作的节目《新模式大成效——聚焦榆林市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在榆林电视台播放,11月份组织参扶企业参加了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先进事迹宣讲活动。

通过宣传,大力弘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他们更大的帮扶热情,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的良好工作氛围。

一年来,随着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工作的开展,企业参与扶贫已经成为我市社会扶贫新亮点,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企业。

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已为高庄则村建成整洁的居民楼,宽阔的街道,豪华的音乐喷泉广场,现代化的养殖基地和蔬菜种植大棚,成为全国、全省社会扶贫的典范。

榆林市文昌集团为黄家圪劳村实施了基本农田改造、水利设施建设、农网改造、绿化工程等项目,已建成3000多亩的马铃薯种植基地,百亩示范葡萄园。

陕煤集团柠条塔矿业集团公司、神木红柳林矿业公司、中电国华神木发电有限公司等参扶企业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积极在包扶村实施了道路项目、饮水工程、红枣烤炉等项目,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北元化工集团公司积极开展“一基两业”帮扶工程,在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一方面增加就业,公司优先安置本村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就业,优先录用本村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另一方面积极扶助产业项目,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

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1、领导重视是搞好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的重要前提。

为了促进全市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的顺利开展,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声势浩大的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动员大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员之多,在我市扶贫历史上前所未有,各县区主要领导都亲自组织动员,安排部署本县区的村企帮扶工作。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唤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力地推进了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主动协调是搞好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的关键环节。

市县区扶贫部门干部充分发挥协调服务职能,积极奔走于企业和贫困村,绥德、清涧、米脂、吴堡、子洲等县扶贫办,通过熟人介绍等各种途径,千方百计主动到县内、县外的企业上门联系,多次进行宣传对接,陕西红旗民爆集团榆林鸿泰有限公司、榆林榆川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神木汇森凉水井矿业有限公司等不少企业,被扶贫办干部不辞劳苦的作风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所感动,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不扶到想扶,由应付到真扶,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3、广泛宣传是推动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的有效措施。

宣传工作是搞好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的平台和窗口,宣传企业能扩大影响,赢得企业更大的支持;宣传典型能传经送宝,交流学习,推广经验;宣传扶贫工作,更能接受全社会的共同监督,让全社会了解扶贫,认识扶贫,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舆论氛围。

4、加强管理是搞好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工作的根本保障。

参加千企千村扶助行动企业数量大,行业多,企业属性多样,分布地域广泛,组织协调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加强管理,制定科学可操作的工作联络制度、检查督导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等,特别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并真正落实到位,加大对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的表彰奖励力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进行表彰奖励,并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充分调动企业和企业家参与扶贫的积极性,确保千企千村扶助行动顺利健康持续地开展。

总之,我市在千企千村扶助行动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上级的要求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虚心学习,借鉴兄弟市县的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在社会扶贫工作中做出新的更大成绩。

两项制度瞄准贫困农户

两轮驱动加快减贫步伐

商洛市扶贫开发局

(2011年3月28日)

去年以来,我市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省扶贫办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围绕“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目标,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两项制度有效衔阶段任务。

全市共识别农村低收入人口18.8万户、61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7.3%。

在低收入人口中,识别确认扶贫对象及扶贫低保交叉对象13.8万户、49.6万人,低保对象11.1万户、30.9万人。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安排部署,政府强力推动。

坚持把“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中省完善扶贫政策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提高强农惠农政策效能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未来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精心组织,强力推进。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

市县成立了由主管市、县长任组长,扶贫、民政、财政、统计、残联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乡镇各村组都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

二是扎实安排部署。

市县区党委、政府坚持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召开常委会、常务会、电视电话会、专项工作会议等形式,听取工作汇报,审定工作方案,统筹协调推进。

三是科学制定方案。

市县区分别制定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范围对象、操作程序、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

四是加强督促检查。

建立了工作信息专报制度和专项督查制度,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开展了督查督办和年终考核。

二、密切协作配合,上下左右联动。

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