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591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docx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

材料试验工复习题

§1砂石材料

1.集料是指在混合料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料。

2.在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是指粒径2.36的天然砂,人工砂;在水泥混凝土中细集料是指粒径4.75的天然砂,人工砂。

2.集料的空隙率可通过测出其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的数值计算得到。

3.反映材料工艺性质的指是………………………………………………(A)。

(A)石料磨耗值、(B)水泥凝结时间、(C)砼坍落度值。

4.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单位体积(不包括孔隙和空隙体积)的质量是比重。

5、粗集料筛分时,集料最大粒径不同,筛分所用试样总量不同。

6.粗集料表观密度的试验方法是网篮法。

7.同一种集料所测得的密度值最大的是………………………………(A)。

(A)视密度、(B)毛体积密度、(C)堆积密度。

8.为增强矿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尽量选用………………(A)。

(A)碱性石料、(B)中性石料、(C)酸性石料。

9.石料的孔隙率是指开口孔隙和开口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X)

10.路面用石料除要满足抗压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磨耗度的要求。

(对)

11.石料抗压强度是以标准试件在干燥状态下,单轴受压时极限抗压强度表示的。

(x)

12.集料的表观密度是干燥集料质量与矿质实体积之比。

………………(对)

13.粗集料的压碎值与其强度的关系。

§2石灰、水泥和稳定土

1.胶凝材料按其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为有机胶凝材料和无机胶凝材料。

无机胶凝材料分为_水硬性______胶凝材料和_气硬性_______胶凝材料。

2.为了消除_过火____石灰的危害,可在消化后__陈伏____半月左右再使用。

3.石灰的硬化有两种作用过程,它们是凝结作用和硬化作用。

4.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组成是__硅酸三钙___,__硅酸二钙___,铝酸三钙____,_铁铝酸四钙__。

5.决定水泥强度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

6.硅酸盐水泥矿物组分中,水化反应最快、水化热最高的是铝酸三钙。

7.硅酸盐水泥矿物组分中,强度最高的是硅酸三钙。

8.下列材料中,属于有机胶凝材料的是……………………(D)。

(A)钢材和木材(B)砂石材料、(C)石灰和水泥、(D)沥青

9.在水泥中掺入适量石膏所起的作用是…………………(B)。

(A)速凝、(B)缓凝、(C)减水、(D)加气。

10.水泥中掺入石膏量愈大,成本愈高,质量愈好。

…………(X)

11、用雷氏夹法测水泥的安定性,沸煮时指针朝向正确的是(C)

A、朝下B、水平悬空C、朝上D、以夹子能稳定放置为准

12、用试杆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以标准试杆沉入净浆,并距离底板(C)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A、28±2B、6±2C、4±1D、0.5

13、水泥剂量为水泥质量与(BB)质量的比值,并以百分率计

A、湿土B、干土C、湿混合土D、干混合土

14、水泥胶砂强度检验(ISO法)水灰比为(A)。

A、0.50B、0.60C、0.65D、0.40

15、水泥胶砂抗折强度试验取三条试件的平均值,如三个值中有超过平均值±(B)%时应将此值剔除。

A、5B、10C、15D、20

17、水泥胶砂强度检验(ISO法)灰砂比为(C)。

A、1:

2B、1:

2.5C、1:

3D、1:

4

18、水泥胶砂抗压强度试验时,试件受压面积为(B)。

A、40㎜×62.5㎜B、40㎜×40㎜C、40㎜×50㎜

19、在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这两项技术性质时,必须采用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

20、在施工中,要求水泥初凝不宜过45min,终凝不宜过390min。

21、目前我国标准规定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的试件尺寸是……(A)。

A、40×40×160(mm)B、150×150×150(mm)C、150×150×550(mm)。

22、我国标准规定硅配盐水泥的初凝不得早于……………(A)。

(A)45min、(B)390min、(C)、10h。

23、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的目的是使(B)有可比性。

(A)强度、(B)安定性和凝结时间、(C)和易性、(D)耐久性。

25、下列试件中需用标准砂拌制而成的试件是…(B)。

(A)、水泥砼抗压强度、(B)水泥胶砂强度、(C)沥青混合料。

26、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道路硅酸盐水泥含有较多的(C)。

(A)硅酸钙、(B)铝酸钙、(C)铁铝酸钙。

27、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掺入6%—15%混合材料的水泥是(B)。

(A)硅酸盐水泥、(B)普通硅酸盐水泥、(C)矿渣硅酸盐水泥、(D)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8、水泥颗粒愈细,水化愈快,早期强度愈高。

……………(T)

29、不同水泥得到相同稠度所需的用水量是不相同的。

………(T)

30、根据规范规定,普通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大于45分钟。

…(X)

31、水泥的初凝要求早于45min,终凝大于12h。

……………(X)

32、掺混合材硅酸盐水泥比硅酸盐水泥的抗冻性好。

…………(T)

§3水泥混凝土和砂浆

1.针状颗粒是指长度大于其平均粒径的_____2.4_倍,片状颗粒是指厚度小于其平均粒径__0.4____倍。

2.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包括_流动性_____,_保水性______和_黏聚性______等三方面含义。

3.混凝土是一种弹-塑性体,在持续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可以恢复的_弹性变形_____和不可恢复的__塑性弹性___。

4.若砼混合料的坍落度愈大,则流动性愈大;若维勃稠度愈大,则流动性愈小。

5.在水泥砼的技术性质中,卵石砼的和易性比碎石砼的大,而碎石砼的强度比卵石砼的大。

6.在砼中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或钢筋网最小间距的3/4。

7.对一组三根标准砼抗折试件进行抗折强度试验的极限破坏荷载分别为35.7、

37.5、43.2KN,则该组砼的抗折强度试验结果为…………………(A)

A、试验作废;B、5.00MPa;C、4.88MPa;D、5.17Mpa

8.坍落度试验过程中,判断混凝土粘聚性的方法是…………………(B)。

A、坍落度的大小;B、金属棒侧向敲击;

C、插捣时的难易程度;D、镘刀在拌和物表面的抹平过程

10.砼中由于水泥水化引起的体积变形称为砼的干缩变形。

…………()

11.粗集料理想的颗粒形状是接近圆柱体,而针状、片状颗粒不宜太多。

()

12.砼的徐变是指水泥混凝土在固定荷载作用下的瞬时变形。

…………()

13.能使砼混合料获得最大流动性的砂率叫最佳砂率。

………………()

14.砼中集料总用量确定后,如砂率过小,则混合料流动性小。

………()

15.砼的流动性大,说明其和易性好。

……………………………………()

16.水泥砼的坍落度随温度升高、时间延长而增大。

……………………()

18.砼配合比设计应满足____的要求,_____的要求,_____的要求,_____的要求。

19.砼初步配合比确定后,主要检验砼的和能否满足要求。

20.在水泥砼配合比组成中,若采用粗砂,则比细砂相应要减少,增大。

21.砂浆的流动性以、保水性以指标表示。

22.建筑砂浆按其用途可分为砂浆和砂浆。

23.在确定砼基准配合比时,若砼的坍落度不能满足要求,再测试时,应保持不变的是()。

(A)水灰比、(B)用水量、(C)水泥用量、(D)砂率。

24.能反映砼强度总体平均值,但不能评定其质量均匀性的指标是……()。

(A)平均强度(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强度保证率。

25.在砼施工配合比换算过程中,其材料称量不变的是………………()。

(A)水泥、(B)砂、(C)石、(D)水。

26.试拌砼时,如砼拌和物的和易性不符合要求,最常采用的方法是调整()。

A、拌和用水量;B、砂率;C、水泥用量;D、水泥浆用量(W/C不变)

27.砼的砂石比为0.59,那么其砂率为…………………………………………()

A、2.69B、1.69C、0.73D、0.37

28.水泥砼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校核,是对()校核。

A.配制强度B.粗集料的最大粒经

C.最大W/C和最小水泥用量D.以上三项

29.砼中集料的粒径愈小,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也愈多。

……………………()

30.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水灰比愈大,水泥浆用量愈多,砼的干缩性愈大。

()

31.在已选定水泥及集料的情况下,若水灰比愈小,则28天龄期的水泥混凝土的强度愈高。

()

32.砼试拌时测得坍落度小于设计值,可以保持水泥用量不变,增加用水量,减少砂率。

()

33.水灰比影响着砼的强度。

………………………………………………()

34.砼配合比设计时,选用水泥强度等级越高越好。

………………………()

§4沥青材料

1.石油沥青的三组分分析法是将石油沥青分离为_____,_____,_____三个组分。

2.粘稠石油沥青的三大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沥青胶体结构类型可分为结构、结构和溶凝胶结构。

4.提高沥青粘结力的主要组分是和。

5.在应用中,总希望沥青有较的软化点和较的脆点。

6.液体沥青的粘滞性用表示,粘稠沥青的粘滞性用表示。

7.水温的增温速度过快,测得沥青软化点则偏。

水温过高,测得沥青针入度则偏。

8.反映沥青温度敏感性的技术指标有和。

9.乳化沥青的组成材料由沥青、、和组成。

10.煤沥青比石油沥青性能较好的是。

11.沥青施工加热不超过…………………………………………………()。

(A)软化点、(B)脆点、(C)闪点、(D)燃点。

A.12.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中,其粘结性和感温性都较好的是。

13.在乳化沥青中,乳化剂极性的一端吸附于沥青微滴。

………………()

14.沥青针入度越大,表示粘度越,粘结力越,稠度越。

15.沥青“老化”的组分转化为:

树脂→油分→沥青质。

………………()

16.沥青的延度愈大,反映沥青的塑性愈好。

……………………………()

17.沥青随暴露在大气中的时间延长而产生“老化”,使其粘结力增加,软化点升高,脆性增大。

…………………………………………………………()

18.粘稠石油沥青针入度越大,延度也越大,软化点越高。

………………()

§5沥青混合料

1.热拌沥青混合料是经________的矿质混合料,与______在专门设备中加热拌和而成,在热态下进行摊铺和___________的混合料。

2.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后,沥青在矿料表面形成一层扩散结构膜,在此结构膜以内的沥青称为_____,在结构膜以外的沥青为______。

4.在马歇尔试验中,表示沥青混合料强度的指标是,表示其变形的指标是。

5.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和这两个参数。

6.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确定,二是确定。

7.下述几件材料中抗拉强度最大的是………………………………()。

(A)水泥、(B)水泥砼、(C)沥青、(D)钢筋、(E)木材。

8.下述指标中反映材料耐久性的指标是………………………………()。

(A)沥青延度值、(B)石灰钙镁含量值、(C)石料坚固性值。

9.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用(A)表示。

(A)抗车辙能力、(B)软化点、(C)抗拉强度、(D)空隙率。

10.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随沥青用量增加而增加的是…()。

(A)密度、(B)空隙率、(C)稳定度、(D)流值。

11.沥青混合料中采用的矿粉应采用碱性石料磨制而成。

……………(T)

12.选用道路沥青材料,较热地区宜用针入度小,软化点高的沥青。

…()

13.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愈多愈好。

……………………………(X)

14.密实悬浮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其C值较大,φ值较小。

…………()

15.碱性矿料与沥青粘附性不好,所以要加抗剥落剂。

………………()

16.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越小,抵抗浸水的能力越好。

…………()

17.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是随沥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X)

18.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愈小,愈密实,路用性能愈好。

………………(X)

§6、高分子聚合物材料,7、建筑钢材

1.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通常包括_塑料______,_橡胶______,纤维___三类。

2.土工布在道路工程中的作用有_排水__作用,反虑__作用,_分隔作用,_加筋_作用。

3.冷加工能使钢筋的屈服强度和硬度提高,塑su性和韧性降低。

4.热轨钢筋按外形可分为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

5.钢材在抗拉试验中可分为__弹性___,__屈服___,强化_,紧缩断裂____四个阶段。

6.当使用的冷加工钢筋需焊接时,应在冷拉后再焊接。

…(X)

7.钢材的屈强比愈小,延缓结构损坏过程的潜力越大。

………()

二、计算题

1、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通过百分率三者间的关系。

P15,P22表1-3

2、P27习题1-1,计算级配参数、计算细度模数并评价其粗细程度,绘制级配曲图,以判定该砂的工程适应性。

3、混合料用粗集料进行压碎值测定,试验前的质量为A㎏,经压碎试验后,通过2.36mm筛孔筛去碎屑,再秤其存留量为B㎏,求其压碎值。

若该集料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是否符合要求?

P14,

4、洛杉矶式磨耗试验计算粗集料磨耗率的方法。

试验前的质量为A㎏,经磨耗试验后,通过1.7mm筛孔筛去碎屑,再秤其存留量为B㎏,求其磨耗率(平行试验,误差评定--两次试验之差不得大于2%,)P10。

若该集料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是否符合要求?

P148,

4、已知实验室配合比为1:

S:

G:

W,选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为W●Kg,

求每立方米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

如工地用砂的含水量为a%,石子含水量b%,求该水泥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解:

(1)求每立方米混凝土各材料的用量:

∵C●:

S●:

G●=1:

S:

G;W=W●/C●

∴C●=W●/W,S●=C●×S,G●=C●×G;

(2)求施工配合比:

c=C●,

s=S●(1+a%),

g=G●(1+b%),

w=W●-(S●×a%+G●×b%)。

5、已知混凝土初步配合比1:

S:

G:

W(相对用量法),通过试验室试配、调整工作性(增减了水泥浆用量a%),求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见P87);若已知1m3混凝土中某一材料的用量,求1m3混凝土中其它材料的用量。

解:

水泥为1(1+a%),水为W(1+a%),

则调整后的基准配合比为1(1+a%):

S:

G:

W(1+a%)

例:

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1:

2.36:

4.43,水灰比为0.52,试拌调整时,增加了5%的水泥浆用量。

试求:

(1)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不能用假定密度法)

(2)若已知以试验室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每立方需用水泥320Kg,求1m3混凝土中其他材料的用量。

(3)如施工工地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1%,试求现场拌制400L混凝土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1Kg)

解:

(1)增加了5%的水泥浆用量后,

水泥为1(1+0.05)=1.05,水为0.52(1+0.05)=0.55,

则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为1.05∶2.36∶4.43;0.55=1∶2.25∶4.22;0.52。

(2)1m3混凝土中,C=320kg/m3,其它材料的用量为

W=320×0.52=166kg/m3,S=320×2.25=720kg/m3,G=320×4.22=1350kg/m3。

(3)施工现场砂石材料实际含水率换算

6、今有一组水泥砼试件(150mm×150mm×150mm),测得28d的破坏荷重分别为A、B、CKN,试确定其抗压强度值。

P235

解:

(1)误差判断:

计算中间值的15%,再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误差值为a%、b%、是否小于中间值的15%,判断该组试验是否有效。

(2)用平均值或中间值计算其抗压强度值

7、某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凝结时间测定,共测定两次。

第一次,开始加水时间是A1,初凝时间是A2,终凝时间是A3;

第二次,开始加水时间是B1,初凝时间是B2,终凝时间是B3。

计算这两次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并加以评价。

解:

第一次测定的初凝时间=A2-A1,

第一次测定的终凝时间=A3-A1,

第二次测定的初凝时间=B2—B1。

第二次测定的终凝时间=B3—B1

普通水泥的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0h。

该水泥二次测定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三、问答题

1、粗集料表观密度和毛体积密度是如何通过试验方法求得?

1、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的最大粒径有何规定?

P67

2、水泥胶砂抗压强度试验P224。

测得某水泥28天6个胶砂抗压强度试件的测值,如何计算和评定其抗压强度。

3、水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P234

4、试验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P75

5、我国现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评定有哪几项指标?

P145

6、进行沥青三大指标测定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针入度:

规定的温度、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和规定的贯入时间下进行;

延度:

规定的形状试样、规定的温度和拉伸速度下进行;

软化点:

规定质量的钢球和规定加热速度下进行。

7、比较下列两种水泥砼的新拌工作性和硬化后的强度及耐久性。

水泥砼

砼甲

砼乙

水泥品种

硅酸盐水泥

水泥强度等级

62.5

水泥用量(kg)

350

275

用水量(kg)

170

195

砂用量(kg)

560

560

碎石(dmax=40mm)用量(kg)

1340

1340

⑴工作性:

a:

由于砼甲W/C<砼乙,而W/C也是影响和易性的因素(水泥浆的稠度)。

b:

水泥浆的数量:

从单位用水量可看出砼甲为170,砼乙为195,所以,砼乙的水泥浆数量多,稠度稀,因此砼乙的流动性比砼甲要好.

⑵强度:

其他条件相同,但砼甲W/C较小,强度大。

⑶.耐久性:

耐久性的控制指标为最大W/C和最小C(这两个指标都未超过但可以从这2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可以这样认为:

W/C越大对耐久性不利,C越小,对耐久性不利,砼甲W/C较小,水泥用量较多,砼乙W/C较大,水泥用量较少.所以,砼甲的耐久性比砼乙好。

8、加强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对工程质量控制有何意义?

试验检测工作的依据是什么?

工程试验检测人员应在哪几个关键环节做好把关工作?

答:

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推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进步,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工程试验检测结果,是工程设计参数、施工质量控制、施工验收评定、养护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

试验检测工作的依据是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及试验检测规程,特殊情况下可由用户提供检测要求。

工程试验检测人员在整个施工期间,应在吃透并领会设计文件,熟悉现行施工技术规范和试验检测规程的前提下,严格做好路用材料质量、施工控制参数、现场施工过程质量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这四个关键环节做好把关工作。

四、试验题

1、细集料筛分试验

①筛分试验,②记录数据,③计算三个级配参数,④计算细度模数,⑤评价其粗细程度,⑥绘制级配曲线图和级配范围曲线图,⑦根据规范要求判定该砂的工程适应性。

2、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试验

①表观密度试验,②堆积密度试验,③紧装密度试验,④空隙率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