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61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docx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教案doc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教学设计

课题

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

单元

第九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近代教育变革的情况,了解教育变革的原因,记住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科举制废除的时间;了解鲁迅、茅盾及其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知道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近代艺术家的特点和成果,以及他们的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资料和播放歌曲,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中国近代教育变迁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比较、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对近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学习和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对文艺作品等的辨识、鉴赏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填写近代思想文化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清朝后期的教育状况、教育变革的背景和取得的成就,学习这些变化与成就中所体现的“发展”和“创新”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勇于改革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民族,鼓励学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务实求新,敢于开拓创新,积极追求进步。

(2)通过学习文学家和艺术家怀着爱国热情,积极吸收中西优秀文化成果,努力反映社会现实,勇于探索,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变,而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报国情怀和创新意识,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

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的废除;鲁迅和茅盾作品的时代精神。

难点

中国科举制废除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

中国近代,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他们在教育改革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呢?

文学家和艺术家是怎样用文学和艺术的方式,来唤醒和激励民众进行抗争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些问题。

观看课件,进入探究新知阶段。

通过问题探讨法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师:

我国的教育发展到近代,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先学习第一篇章。

第一篇章新式教育打破旧制

师:

我国近代的新式教育是怎样发展的呢?

一、新式教育的发展

师:

我国近代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呢?

1.教育改革的背景:

教师明确: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大量涌入中国,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传统教育与科举制度的危害。

师:

新式教育的发展情况社会怎样的呢?

2.新式教育改革的表现:

(1)洋务运动时期:

师:

洋务运动时期我国的教育情况是怎样的呢?

①措施:

 

②表现:

 

师:

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呢?

③意义:

教师明确:

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师:

我们去看看京师同文馆的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

京师同文馆,见第5张PPT。

教师补充:

京师同文馆,1862年8月由恭亲王奕䜣等奏设,在北京成立,它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学员除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同时学习天文、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和传播,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师:

维新变法运动运动时期我国的教育改革是怎样的呢?

(2)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①表现:

 

②方针:

③宗旨:

④地位:

 

师:

我们去看看京师大学堂的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

京师大学堂成立时的门匾和京师大学堂毕业文凭,见第7张PPT。

教师补充:

1898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教师组织学生议一议:

新旧学堂有什么不同?

教师明确:

1.课程、教学内容不同:

旧的学堂课程是四书五经;新的学堂课程是外语、军事、科技等自然科学。

2.学习目的不同:

旧的学堂培养的是做官成名;新的学堂是生存生活能力的培养。

3.学习结果不同:

旧的学堂思维受限,知识面小,培养奴才式人才;新的学堂思维开放,能创新,有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

师:

辛亥革命后我国的教育改革又是怎样的呢?

(3)辛亥革命后:

①表现:

 

②方针:

 

③影响:

 

师:

我们去看看北京大学的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

北京大学,见第10张PPT。

教师补充: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

师:

科举制是怎样废除的呢?

3.科举制的废除:

①原因:

教师明确:

a.科举考试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

b.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废除科举制度。

教师补充:

近代,科举制度的各种弊端愈发严重。

明朝开始实行八股取士,在明初到清末的五百多年里,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应试者都向酸腐迂拙、不学无术方向发展。

舞弊现象也时有发生,科举制走入了死胡同。

师:

兴办了新式学堂后,他们学习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而当时的考试却还是要考四书五经,所以科举考试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

许多的有识之士猛烈地抨击科举之弊,呼吁废除科举制度。

②时间:

③意义:

教师明确:

②时间:

1905年,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③意义:

由封建王朝扶持的旧式教育体系的彻底崩溃,中国近代教育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师: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科举制的兴衰过程。

课件展示:

科举制度的兴衰,见第13张PPT。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教师明确:

1.1862年,洋务派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揭开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2.1898年,随着京师大学堂的设立,现代新式教育已成不可阻挡之势。

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旧式教育宣告正式结束,近代新式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4.新式学堂的培养目标不再是各级官吏,而是通晓专业技术的人才;学习内容不再是原来的四书五经,而是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方式和学习期限都具有了新式教育的特征。

过渡:

我国的新闻出版业在近代有哪些发展呢?

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

第二篇章新闻出版传播文明

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师:

我国近代新闻出版业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展的呢?

1.背景:

教师明确:

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西方大众传播媒体进入中国。

师:

西方大众传播媒体有什么影响呢?

2.西方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

教师明确:

客观上对传播西学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产生和发展。

师:

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

3.发展表现:

(1)中国近代自办的第一份报纸出现时间和名称:

(2)当时最为著名的报刊名称和特点:

教师明确:

《申报》;除刊登新闻,还发表对时事政治的评论,改变了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

(3)近代民营出版业出现的时间和著名的出版社:

教师明确: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

师:

我们去看看新闻出版业的相关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

《申报》,见第18张PPT。

教师明确:

1872年诞生的《申报》,在当时影响较大。

除了刊登新闻,还发表对时事政治的评论,改变了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竭力宣传西方新闻自由的思想。

课件展示图片:

20世纪初的商务印书馆,见第19张PPT。

教师补充: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主要编印新式教科书,出版自然科学书籍,印行西方学术著作译本,翻译英语读本和编辑英汉词典等教科书,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出版企业。

师:

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国近代各时期的报纸名称。

课件展示图表:

近代各时期创办的报纸名称,见第20张PPT。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

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教师明确:

近代出版业在广泛传播西方先进思想与科学文化,保存传统文化和促进近代教育发展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过渡: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以“文以载道”为己任的文学家、艺术家们,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方式来挽救民族危机的?

让我们进入第三篇章。

第三篇章文学艺术百花齐放

 

三、文学艺术的成就

我们先学习鲁迅的文学成就。

1.鲁迅的文学成就:

(1)作品:

 

(2)称号:

(3)影响:

 

师:

我们一起去看看鲁迅的相关图片吧!

课件展示图片:

中年时代的鲁迅和《狂人日记》封面,见第24张PPT。

教师补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1881—1936),浙江省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伟大的革命文学家,现代杂文的开拓者。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师:

我们再看看鲁迅的小说集的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

《呐喊》(封面)和《彷徨》(封面),见第25张PPT。

教师补充: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充满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也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师:

我们一起学习茅盾的文学成就。

2.茅盾的文学成就:

(1)作品:

 

(2)称号:

(3)影响:

 

师:

我们去认识一下茅盾吧!

课件展示图片:

茅盾(1896—1981),见第27张PPT。

教师补充:

茅盾,原名沈德鸿,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他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

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师:

告别鲁迅和茅盾的文学成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激昂的音乐。

课件播放:

《义勇军进行曲》,见第28张PPT。

 

师:

你们知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吗?

师:

你们回答的很准确,下面就学习聂耳的艺术成就。

3.聂耳的艺术成就:

师:

聂耳有哪些作品呢?

(1)作品:

教师补充:

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当时血与火的斗争现实,对唤起民族觉悟,鼓舞人们投入抗日战争起重要作用,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2)影响:

 

师:

另外一位艺术家是谁呢?

4.冼星海的艺术成就:

(1)作品:

教师强调“冼”的读法和写法。

(2)称号:

(3)影响:

 

师:

我们去认识一下两位艺术家的相关图片吧!

课件展示图片:

聂耳(1912—1935),见第30张PPT。

课件补充:

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

生于昆明,溺水逝世于日本,享年23岁。

主要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毕业歌》、等救亡歌曲。

师:

我们再认识一下冼星海的图片吧!

课件展示图片:

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完整版,见第31张PPT。

教师补充:

冼星海(1905—1945),祖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

中国现代作曲家、钢琴家。

师:

我们一起学习画家齐白石的艺术成就。

5.齐白石的艺术成就:

(1)作品:

 

(2)称号:

(3)影响:

 

师:

我们去看看齐白石的相关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

齐白石,见第33张PPT。

教师明确:

齐白石(1864─1957),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师:

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他的作品。

课件展示图片:

齐白石的虾,见第34张PPT。

教师补充:

齐白石喜欢画花鸟虫鱼,尤其是画虾技术极为精湛,堪称一绝。

他北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师:

我们去认识一下艺术家徐悲鸿的作品吧!

6.徐悲鸿的艺术成就:

(1)作品:

 

(2)称号:

(3)影响:

 

师:

我们去看看徐悲鸿的相关图片吧!

课件展示图片:

徐悲鸿,见第36张PPT。

教师补充:

徐悲鸿,中国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

他把中国画和西洋画融为一体,创造了中西结合的独特风格。

师:

我们去欣赏一下徐悲鸿的作品。

课件展示图片:

徐悲鸿笔下的马,见第37张PPT。

教师补充:

徐悲鸿画的马千姿百态,形神兼备,奔腾跨跃,蕴含对国家民族能早日强盛的希望。

课件展示图片:

《愚公移山》和《田横五百士》,见第38张PPT。

师:

这些作品反映了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组织

课件展示图表:

文学艺术的成就一览表,见第39张PPT。

教师组织学生想一想:

为什么说20世纪以来中国绘画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教师明确:

20世纪以来,在社会变革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绘画经历了激烈的分化与融合,出现了齐白石、徐悲鸿等富有革新精神的画家。

教师学生进入巩固提升。

1.从19世纪60年代起,学习西学、兴办新式学堂成为下列哪一项运动的主要内容(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A

2.下列作品中属于徐悲鸿作品的是(  )

①《奔马》②《愚公移山》③《子夜》

④《田横五百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3.请看右图,和此图相关的历史事件()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4.下列选项中,他的杂文成为抨击反动派思想武器的文学家是()

A.鲁迅B.茅盾C.齐白石D.聂耳

答案:

A

5.1905年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代,因为一系列大事发生于这一年,下列发生在1905年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②京师同文馆的创办③京师大学堂创办④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6.读图说史题:

观看右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此报刊创办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此报刊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1872年;上海。

(2)发表对时事政治的评论。

 

齐读第一篇章名称。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生:

学习西学,兴办新式学堂。

生:

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学生观看图片。

 

生:

维新派设立新学堂19所;1898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

生:

中西并用。

生:

广育人才,讲求时务。

生:

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相互讨论。

 

生:

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为首任校长。

生:

蔡元培任校长时,奉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生: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

 

齐读第二篇章名。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生:

1858年,《中外新报》在香港出版。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观看图表。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齐读第三篇章名称。

 

生: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

生:

中国文坛巨匠。

生:

他的杂文成为抨击反动派的重要武器。

学生仔细观看图片。

学生朗读资料。

 

学生观看图片。

 

生:

《子夜》

《林家铺子》《白杨礼赞》。

生: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生:

提倡文学作品要反映社会现实。

学生观看图片,朗读资料。

 

学生观看视频。

生: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生:

《大陆歌》《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等。

生:

唤起民族觉悟,鼓舞人们投入抗日战争。

生:

冼星海。

生:

《黄河大合唱》等。

生:

人民音乐家。

生:

唤起民族觉悟,鼓舞人们投入抗日战争。

 

学生观看图片,朗读资料。

 

学生观看图表。

 

生:

《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集》。

生:

中国人民艺术家。

生:

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手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

 

生:

《奔马》

《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

生:

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生:

中国画与西洋画融为一体,创造中西结合的独特风格。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学生结合所学回答。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学生互相讨论。

 

 

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感知。

 

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能力。

 

通过问题探讨法,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情况。

 

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力。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培养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能了解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我国的教育改革情况。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能了解辛亥革命后,我国的教育改革情况。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知道科举制废除的知识。

 

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能了解科举制的兴衰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感知。

 

学生能了解我国近代新闻出版业的情况。

学生能了解西方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的情况。

 

学生能了解我国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情况。

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的兴趣。

 

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生能对第三篇章形成整体感知。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能知道鲁迅的文学成就。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能了解鲁迅的相关知识。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能知道茅盾的文学成就。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能力。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能了解冼星海的艺术成就。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了解齐白石的成就。

 

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了解徐悲鸿的艺术成就。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有利于学生归纳和记忆。

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

 

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课堂小结

师:

中国近代,我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改变现状,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废除科举制。

文学家们用战斗的檄文抨击封建制度,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艺术家们则用画笔、音乐呐喊抗争,唤醒、激励民众。

他们奏响了时代的主旋律,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坚韧卓绝的民族精神。

观看课堂小结内容。

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板书

1.教育改革的背景

新式教育的发展2.教育改革的表现

3.科举制的废除

1.背景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2.西方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

3.发展表现

1.文学成就

文学艺术的成就2.艺术成就

 

学生默记板书内容。

有利于学生记住所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