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630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诘问(jí)赢弱(1éi)烧灼(zhú)屏息凝神(bǐng)

B.露宿(1ù)忏悔(chàn)矜持(jīn)鲜为人知(xiǎn)

C.炽热(zhì)拖沓(tà)毋宁(wù)千钧重负(jūn)

D.角逐(jiǎo)疮疤(chuāng)弧形(hū)潜心贯注(q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告罄互联网大庭广众语无论次

B.妥帖摄相头诲人不倦如释重负

C.闲暇合家欢不可思议姗姗来迟

D.肯切大无畏以身作则心有灵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我们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B.《草房子》这部小说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让人毛骨悚然。

C.面对不期而至的期末考试,同学们积极准备,认真复习。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会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日渐成为人们生活必备的工具。

B.世界环境日前夕,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C.央视热播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广泛地引起了文艺界、学术界的讨论。

D.有没有远大的志向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济阳指的是济水的北面。

B.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折杨柳》是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C.“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寻”,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寻为三十斤。

D.“丁卯年”“戊戌年”“己玄年”都是干支纪年法的表述。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圮:

倒塌B.阅十余岁阅:

经过,经历

C.尔辈不能究物理究:

研究、探求D.遂反溯流逆上矣溯流:

顺流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求之于上流何陋之有

B.必于石下迎水处尝射于家圃

C.以为顺流下矣徐以杓酌油沥之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自以为大有所益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全过程,说明了应该“据理臆断”的道理。

B.第一段写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等动词,简述事情经过,语言简洁生动。

C.人物塑造各具特色,寺僧盲目行动,讲学家空谈事理,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D.本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情节波澜起伏,平而不板。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争雁

昔①人有赌雁翔者,将援弓射之。

曰:

“获则烹②”。

其弟争曰:

“舒雁烹宜,翔雁燔③宜。

”竟斗而讼④于社伯⑤。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选自《应谐录》)

(注)①营:

以前,昔日。

②烹:

烧煮。

③燔(fán):

烤。

④讼(sòng):

裁决。

⑤社伯: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

9.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

11.这则小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首联道染出丰收之年农村的_____________气氛,一个“足”字,表现出农家的______________。

13.请解颔联(第二联)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五、句子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7)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现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

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旋涡都要把我打翻了。

我很想跑去接应A。

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

我两眼发直地注视着。

我看见战斗的形势改变了……A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排在水底地下。

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A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忽然,尼德·兰手拿鱼叉,转念之间,迅速向鲨鱼冲去,他投出可怕的利叉,打中了鲨鱼。

……意外得救的人,转瞬间,都到了采珠人的小艇上。

A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不幸的采珠人。

以上语段出自《海底两万里》,语段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个语段中能感受到A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七、语言表达

16.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济南城的角角落落,精彩对联比比皆是。

下面有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选择以下短语组成下联。

一雨洗秋四时长吼山色清半空雷

趵突泉:

平地忽堆三尺雪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水亭:

万荷倒影月痕绿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

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

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乙)阅读那几天的日记是可怕的。

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寒季比平常来得更早。

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他们往往一连几天畏缩不前,走错路,每当他们到达一个贮藏点时,就稍稍高兴一阵,日记的字里行间重新闪现出信心的火焰。

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

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丙)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

……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

"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

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

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

劳伦斯·奥茨——这个美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17.结合选段内容,仿照下面的例子,概括悲剧背后的伟大之处。

(甲)斯科特在失败后,坦然接受了为战胜自己的对手作证的任务,体现了他勇敢面对失败,守信的品格。

18.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甲)段中画线句。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19.(丙)段中画线句是自然环境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悬崖边的树

林清玄

①我读初中的时候,由于对课外书及美术的热爱,我的初中生活一直过得迷迷糊糊,好像一转眼就升上初三了。

②就在初三刚开始不久,父亲把我叫去,说:

“像你这样的成绩,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我看你初中毕业不要去高雄参加联考了,你去台南考。

③我当场怔在那里,因为在我居住的乡镇,所有的孩子都是参加高雄联考,去台南考试,无异就是放逐,连在乡镇里的旗美高中也不能考了。

④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自己一个人跑到台南去考高中,放榜的时候发现考上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高中“私立瀛海高中”。

⑤瀛海高中刚成立不久,是超迷你的学校,每一年级只有三个班,整个高中加起来只有三百多人。

学校在盐分地带,几乎可以用“寸草不生”来形容,土地因为盐分过高,一篇灰白色。

学校独立于郊野,四面都是蔗田和稻田。

⑥记得注册时是爸爸陪我去的,他看到那么简陋的校舍和荒凉的景色,大吃一惊,非常讶异地问我:

“你怎么会考上这种学校?

⑦由于学生很少,大部分的学生都住校,我也开始了离家的生活。

⑧住在学校认识了许多死党,加上无人管教,我的心就像鸟飞出笼子一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用来读课外书、画画和写文章。

每到假日,就跑到台南市去看电影、逛书店。

⑨我的高中生活大致是快乐的,除了功课以外。

学校的功课日渐令我厌烦,赤字一天一天增加,到高一结束时,有一大半的功课都是补考才通过的。

⑩这时,我默默地准备辍学或转学,当我把这想法告诉爸爸,他气得好几天不和我说话,有一天他终于开口了:

“你再多一学期,真的不行,再转回来吧!

⑪升入高二,我换了导师,是一位七十岁的老头,听说是早年北京大学毕业的,因为在省中退休,转到私校来教。

他就是后来彻底改造我的王雨苍老师。

⑫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然后告诉我:

“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看过,写得真不错。

”这是第一位确定那些文章是我写的老师,以前的老师都以为只是同名同姓的人。

⑬然后,王老师告诉我,他从事教育工作快五十年了,差不多学生的素质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他之所以退而不休,转到私立学校教书,不只是为了兴趣,也是为了寻找沧海遗珠。

⑭吃完师母的饺子告辞的时候,王老师搂着我的肩膀说:

“你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

”我从未被老师如此感性地对待,当场就红了眼睛。

⑮接下来就像变魔术一样,我把一部分的心力用在课业上,功课虽然不好,都还在不及格边缘。

⑯由于王老师的鼓励,我把大部分心力用在写作上,不仅作品陆续发表在报章杂志上,还连续两次得到全台南市中学作文比赛的第一名,使我加强了对自己的信心,也更确定日后的写作之路。

⑰不管是学作文或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使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还有喘息的空间,渴望成为作家的梦想是我在高中生活中,犹如大海里的浮木,使我不致没顶,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的并为我导航的人。

⑱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再对前途畏惧了,虽然大学的考试一直不顺利,我知道,我的写作不会再被动摇了。

⑲一直到现在,我只要想起中学生活,王雨苍老师那高大的身影、红润的双颊就会在眼前浮现,想到他最常对我说的:

“你一定会成功的,不要自暴自弃呀!

⑳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王老师寻找的沧海遗珠,但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

㉑现在时空远隔了,老师的灵魂已远,但我反复看到最陡峭的悬崖边,还长着翠绿的的大树。

20.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悬崖边的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⑭段画线句。

王老师搂着我的肩膀说:

“你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⑰段加点的词语。

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并为我导航的人。

2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王雨苍老师的形象特点。

23.文章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九、作文

24.按要求作文

请以“收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驱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诘问(jí)——诘问(jié),烧灼(zhú)——烧灼(zhuó);

C.炽热(zhì)——炽热(chì),毋宁(wù)——毋宁(wú);

D.角逐(jiǎo)——角逐(jué),弧形(hū)——弧形(hú);

故选B。

2.C

【详解】

A.语无论次——语无伦次;

B.摄相头——摄像头;

D.肯切——恳切;

故选C。

3.D

【详解】

A.不耻下问:

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适用对象错误;

B.毛骨悚然:

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恐惧惊骇的样子。

与“小说充满童真童趣”的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C.不期而至:

意思是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D.孜孜不倦:

意思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故选D。

4.B

【详解】

A.缺少主语,可以去掉“随着”或“使”;

C.语序不当,把“广泛地”移到“学术界”的后面;

D.两面对一面,可以删去“有没有”或在“一个人”后面加上“能否”;

故选B。

5.C

【详解】

C.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故选C。

6.D

7.B

8.A

【分析】

6.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D.“遂反溯流逆上矣”意思为:

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溯流,逆流;

故选D。

7.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之:

代词,代石兽/宾语前置的标志;

B.于:

介词,在/介词,在;

C.以:

动词,认为/介词,用;

D.为:

介词,被/动词,认为;

故选B。

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A.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全过程,说明了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说明了应该‘据理臆断’的道理”理解错误;

故选A。

【点睛】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

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最后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冲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

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9.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0.从前,有个看到大雁飞翔的人,拿起弓箭打算把它射下来。

11.示例一:

不要一味无休止去争论做一件事的方法,而错过完成它的机会。

示例二:

做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否则一事无成。

示例三:

做一切事情都应该抓住时机,当机立断,说干就干。

【分析】

9.

这道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应该看语句有无标志性词语,如也、乎、矣、哉、耳等常出现在句子末尾,夫、盖、故(是故)、岂常位于句首作发语词;其次看称谓,对人物的称谓常作主语或宾语常位于句首或句尾,感叹词如“呜呼”、“嗟夫”、“嘻”、“噫”等感叹词都独立使用。

另外在文言文中,排比、对偶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讲究对称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这些特征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依据。

原句大意:

等到他们再去找雁,大雁已经凌空高飞了。

故停顿应该是: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0.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句关键词有:

昔:

从前。

者:

……的人。

援:

拿起。

11.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启示的理解。

启示类的题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中兄弟二人争吵如何吃这只大雁,等他们商量完大雁却已经飞走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做事情要果断,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能够拖拖拉拉,导致错失机会。

围绕“把握机会”、“做事果断”、“犹豫导致失败”来回答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看到大雁飞翔的人,拿起弓箭打算把它射下来,说:

“射下来后就煮着吃。

”他的弟弟说:

“行动舒缓的雁应该煮着吃,善于飞翔的雁应该烤着吃。

”兄弟俩争吵不休,就一同到社伯那里去分辨是非曲直。

社伯要他们将雁一分为二:

一半煮,一半烤。

等到他们再去找雁,大雁已经凌空高飞了。

12.宁静、欢悦、喜悦;热情好客、盛情款待

13.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这句诗富含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分析】

1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这两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足鸡豚”的“足”,有足够,丰盛的意思,它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表现出农家人的热情好客。

13.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诗中的原意是: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这句话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来的衍生义: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

于是顿生茫茫之感。

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启发人们在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14.会当凌绝顶隔江犹唱后庭花闲敲棋子落灯花独怆然而涕下苔痕上阶绿自缘身在最高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详解】

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的“凌、绝顶、隔、敲、怆然、涕、苔痕、自缘、化作”等字词容易写错。

15.

(1)A.尼摩船长勇敢、沉着、富有爱心

勇敢:

在印度人遇到危险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鲨鱼搏斗

沉着:

在与鲨鱼的搏斗中,毫不慌乱,而是冷静地选择进攻的时机

富有爱心:

“尼摩船长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不幸的采珠人”,关爱被压迫国家的人民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相关常识和人物形象。

从选段中“尼德·兰手拿鱼叉,转念之间,迅速向鲨鱼冲去,他投出可怕的利叉,打中了鲨鱼”“……意外得救的人,转瞬间,都到了采珠人的小艇上”可知,这个情节是《海底两万里》中搏斗鲨鱼的情节,A是尼摩船长。

由“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可知,在印度人遇到危险时,尼摩船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鲨鱼搏斗,可见他是一个勇敢的人;由“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A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忽然,尼德·兰手拿鱼叉,转念之间,迅速向鲨鱼冲去,他投出可怕的利叉,打中了鲨鱼”可知,尼摩船长在与鲨鱼的搏斗中,毫不慌乱,而是冷静地选择进攻的时机,可见他是一个沉着的人;由“A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不幸的采珠人”可知,尼摩船长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16.①四时长吼半空雷②一雨洗秋山色清

【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知识。

首先要认真分析上联的内容和结构,然后结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分析作答。

根据对联的对仗要求可知,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性对、仄起平收。

趵突泉:

平地忽堆三尺雪。

上联可以分成两部分,“平地忽堆”和“三尺雪”,“平地忽堆”是主谓结构,“堆”为平声,由此可知,“平地忽堆”可对“四时长吼”,这个词组为主谓结构,“吼”为平声;“三尺雪”是偏正结构,可对“半空雷”;所以下联是“四时长吼半空雷”。

曲水亭:

万荷倒影月痕绿。

上联可以分成两部分,“万荷倒影”和“月痕绿”,“万荷倒影”是主谓结构,“影”为仄声,由此可知,“万荷倒影”可对“一雨洗秋”,这个词组为主谓结构,“秋”为平声;“月痕绿”是主谓结构,可对“山色清”;所以下联是“一雨洗秋山色清”。

17.【乙】威尔逊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依然拖着16公斤重的岩石样品,继续进行着科学观察。

体现了他热爱科学、敬业负责、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丙】奥茨为了给同伴减轻负担,不拖累他们,毅然决然地向死神走去。

体现了他团结协作,不惧牺牲,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18.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代表阿蒙森等人胜利的挪威国旗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挪威国旗迎风飘展的样子以及斯科特他们心中的感受。

表现了斯科特登顶失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