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405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docx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2005

4、《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7、施工设计图纸和沿线地质调查资料

二、编制目的

通过本计划指导本项目部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围岩、地表变形以及支护结构应力、围岩与支护结构、支护与支护之间接触压力等量测,了解围岩稳定状态和支护结构、衬砌的可靠程度。

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积累测量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采用喷锚构筑法修建的隧道及浅埋隧道施工中的监控量测工序,使其处于受控状态,本计划适用于我项目部所有的隧道监控量测施工。

四、职责:

物资部负责量测仪器设备的采购。

工程部负责提供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编制监控量测设计。

技术主管负责量测计划安排、量测资料的整理,并根据量测结果及时向施工负责人汇报洞内围岩的稳定状态,指导现场施工。

量测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负责测点的埋设和日常的量测工作,并作好量测记录。

五、工程概况

新建向塘至莆田铁路位于赣东和闽中地区,西起江西省南昌市,自乐化东站(不含)引出,经江西抚州、南城、南丰,福建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至永泰分岔,同时引入到外福铁路福州站和福厦铁路莆田站。

我项目部管段内有音头隧道、后洋隧道、大坪隧道三座隧道,其中音头隧道最长,起止里程DK387+437~DK390+043,全长2606m,在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线路交点里程DK389+800处设置一斜井,斜井采用无轨运输,为双车道断面,斜井长235米;后洋隧道起止里程DK390+430~DK391+380,全长950m,大坪隧道长190m。

线路设计时速200km,预留250km,为双线电气化铁路有碴轨道隧道。

四、监控量测

1、监控量测流程图见附图

监控量测流程图

2、监控量测的主要项目

本标段隧道以洞内外观察、净空水平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及地表下沉量测等四项为施工监测项目。

必要时,隧道施工中遇断层带增设隧底上鼓量测项目。

1)洞内、洞外观察

隧道内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内容包括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涌水情况及底板是否隆起等,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

观察后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

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的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以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观察。

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2)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及拱项下沉量测

(1)测点布设

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及拱项下沉量测在同一断面进行,拱顶下沉点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具体结合开挖工法设置。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测点布置见下图。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测点布置示意图

(2)量测断面间距及量测频率

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要求,结合本标段隧道具体情况,普通单线地段各级围岩量测断面间距如下表。

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量测断面间距表

围岩级别

量测断面间距(m)

50

30

20

10

在各级围岩起始地段增设量测断面,用来掌握各级围岩位移变化规律。

净空水平收敛量测与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

如位移出现异常情况,则加大量测频率。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频率见下表。

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变形速度(mm/d)

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

量测频率

≥5

(0~1)B

2次/d

1~5

(1~2)B

1次/d

0.2~1

(2~5)B

1次/2d

<0.2

>5B

1次/周

注:

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3)地表下沉量测

地表下沉量测在隧道洞口浅埋地段进行,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其测点的布置与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测量的测点在同一断面内,地表下沉量测在开挖面前方(h+隧道开挖高度)m处开始(h为隧道埋深),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其量测频率同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变化的量测频率。

地表下沉量测点布置见下图:

注:

图中β为预计破裂角,其值应根据不同的围岩类别计算确定,n值根据h及β值计算确定。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见下表:

洞口段及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

隧道埋深H(m)

量测断面间距(m)

H>2B

20~50

B<H<2B

10~20

H<B

10

4)沉降监测

在隧道洞口里程、不良地质、围岩变化处和变形缝处进行沉降观测,Ⅱ、Ⅲ级围岩每400米一个断面,Ⅳ级围岩每300米一个断面,Ⅴ级围岩每200米一个断面。

在遂底填充或底板施工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设置2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4.6米处,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4个观测点,分别设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4.6米和变形缝前后0.5米。

在遂底施工完成后至少一周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以后可以停止观测。

5)量测工具及测点设置要求

(1)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挂尺或全站仪等进行量测,测点与隧道外监控量测基准点进行联测。

(2)周边收敛采用收敛计或全站仪进行量测。

其测点的安设应能保证在开挖后12小时(最迟不超过24小时)内和下一循环开挖前测到初次读数,并安设在距开挖面2m范围内。

(3)地表下沉和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平仪进行量测,其测点采用地表钻孔埋设,测点四周用水泥砂浆固定,基点设置在预计破裂面以外30m左右设。

(4)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观测期间对测点进行有效地保护,防止施工机械碰撞人为因素破坏。

初期支护有拱架必须焊接在拱架上,无拱架按照锚杆施工要求进行钻孔预埋,埋设的粘结力大于测量拉力的10倍且长度不少于30cm,混凝土喷射后露出混凝土面,并用油漆做好标记。

3、监控量测项目的管理基准

1)监测项目位移管理等级

监测项目位移管理等级见下表

位移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U0<Un/3

可正常施工

(UN/3)≤U0≤(2Un/3)

应加强支护

U0>2Un/3

应采取特殊措施

注:

UO-实测位移值;Un-允许位移值

根据既有成功经验,拟采用《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的三级监测管理并配合位移速率作为监测管理基准。

即将允许值的三分之二作为警告值,允许值的三分之一作为基准值,将警告值和允许值之间称为警告范围,实测值落在此范围,应提出警告,说明需商讨和采取施工对策,预防最终位移值超限,警告值和基准值之间称为注意范围,实测值落在基准值以下,说明围岩是稳定的。

2)监测资料的反馈

具体监测资料的反馈程序见下图:

 

监测资料的反馈程序图

现场监测时,可根据监测结果所处的管理阶段来选择监测频率:

一般Ⅲ级管理阶段监测频率可放宽些;Ⅱ级管理阶段则注意加密监测次数;Ⅰ级管理阶段则应加强监测,通常监测频率为1-2次/天或更多。

3)量测数据的处理及应用

(1)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阶段分析。

实时分析:

每天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安全隐患应分析原因并提交异常报告;阶段分析:

按周、月进行阶段分析,总结监控量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价,提交阶段分析报告,指导后续施工。

(2)根据现场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或散点图,在位移——时间曲线趋平缓时应进行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当最终收敛值大于允许收敛值的80%且无明显减缓趋势,或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反常的急骤增加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应及时加强支护,必要时应停止掘进,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状况,当变化速率大于10~20mm/d时,需加强支护系统;当变化速率小于0.2mm/d时,认为围岩达到基本稳定;

(4)衬砌(混凝土)施作时间:

各测试项目显示位移速度明显减缓并已基本稳定;

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位移量的80~90%(预计位移量可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位移速度小于0.10~0.2mm/天;

(5)测量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提出,以便修改支护参数;

(6)测点埋设情况和量测资料纳入竣工文件,以备运营中查考或继续观察。

4)量测数据发生突变的处理对策

(1)立即停止开挖掘进,对掘进面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2)立即上报项目部,由项目总工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制定相关措施,并将情况及时上报业主和监理、设计单位。

(3)对突变发生地表道路和建筑物等实施24小时监控。

(4)如涉及地表安全,立即请相关部门协助,采取疏解交通等有效措施。

(5)请业主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共同制定应对措施。

六、监控量测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成立监控量测小组

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建立专业组织机构,组成监控量测小组,成员由工程技术部和测量站人员组成。

设组长一名,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较高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计划、外协工作以及监测资料的质量审核。

具体监测小组如下:

组长:

李雷明

副组长:

骆洪斌、卜世万

组员:

张亮、王后强、李磊、秦涛、于文涛、马法强

音头隧道出口负责人:

王厚强、秦涛

后洋隧道和大坪隧道负责人:

卜世万、李磊

2、质量保证措施:

监测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

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

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量测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校的管理。

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应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

量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复核后方可上报。

量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

各量测项目从设备的管理、使用及资料的整理均设专人负责。

针对施工各关键问题开展相应的QC小组活动,及时分析、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七、质料记录

1、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

2、隧道净空变化量测记录表

3、拱顶下沉量测记录表

 

隧道净空收敛及拱顶下沉测点布置表

隧道名称

测点里程

围岩级别

开挖施工方法

备注

音头隧道

DK387+437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7+457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7+477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7+497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7+517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7+530

台阶法

 

DK387+560

台阶法

 

DK387+590

全断面法

 

DK387+640

全断面法

 

DK387+690

全断面法

 

DK387+740

全断面法

 

DK387+790

全断面法

 

DK387+830

全断面法

 

DK387+850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7+870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7+890

全断面法

 

DK387+940

全断面法

 

DK387+990

全断面法

 

DK388+040

全断面法

 

DK388+090

全断面法

 

DK388+140

全断面法

 

DK388+190

全断面法

 

DK388+240

全断面法

 

DK388+290

全断面法

 

DK388+325

全断面法

 

DK388+345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8+365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8+385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8+405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8+425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8+445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8+465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8+495

台阶法

 

DK389+025

台阶法

 

DK389+055

台阶法

 

DK389+085

台阶法

 

DK389+115

台阶法

 

DK389+145

台阶法

 

DK389+175

台阶法

 

DK389+205

台阶法

 

DK389+235

台阶法

 

DK389+265

台阶法

 

DK389+295

台阶法

 

DK389+325

台阶法

 

DK389+355

台阶法

 

DK389+385

台阶法

 

DK389+415

台阶法

 

DK389+445

台阶法

 

DK389+475

台阶法

 

DK389+505

台阶法

 

DK389+535

台阶法

 

DK389+565

台阶法

 

DK389+600

台阶法

 

DK389+620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9+640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9+660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9+680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9+700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9+720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9+740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9+760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9+770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9+800

台阶法

 

DK389+830

台阶法

 

DK389+860

台阶法

 

DK389+890

台阶法

 

DK389+920

台阶法

 

DK389+940

台阶法

 

DK389+960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9+980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89+99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0+00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0+01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0+02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0+03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0+043

双侧壁导坑法

 

 

后洋隧道

 

DK391+34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33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32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31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30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29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28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27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26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25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24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23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22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21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200

双侧壁导坑法

 

DK391+196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91+176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91+156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91+136

台阶法

 

DK391+105

台阶法

 

DK391+085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91+055

台阶法

 

DK391+025

台阶法

 

DK390+995

台阶法

 

DK390+965

台阶法

 

DK390+935

台阶法

 

DK390+905

台阶法

 

DK390+875

台阶法

 

DK390+845

台阶法

 

DK390+815

台阶法

 

DK390+785

台阶法

 

DK390+755

台阶法

 

DK390+725

台阶法

 

DK390+713

台阶法

 

DK390+663

全断面法

 

DK390+613

全断面法

 

DK390+588

全断面法

 

DK390+568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90+545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DK390+520

全断面法

 

DK390+505

台阶法

 

DK390+497

双侧壁导坑法

 

DK390+487

双侧壁导坑法

 

DK390+477

双侧壁导坑法

 

DK390+467

双侧壁导坑法

 

DK390+457

双侧壁导坑法

 

DK390+447

双侧壁导坑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