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486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docx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六册(五下年级)教材简析及教学思路参考

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韩永平

教材特点:

《品德与社会》第六册教材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板块内容要求编写的。

本册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自我、认识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家乡(社区)的基础上,将视野进一步扩大到对祖国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走近世界——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村中去发现、去了解。

通过对有关祖国历史文化、民族、国情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也是多方面地认识和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通过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新问题的了解,提高辨析能力,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通过对“地球村”的了解,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感知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作用,以增强自己作为地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册教材由4个单元共11篇课文组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社会发展”的编写主线

2、“厚今薄古”的内容呈现

3、“情理交融”的价值取向

4、“开放学习”的思辨空间

单元浅析及简要的教学思路:

第一单元文明古国的荣辱

一、单元概要:

本单元内容是根据内容标准“我是中国人”板块“第3点:

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4点:

知道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而编写的。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打开这浩瀚的历史长卷,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古代无数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和灿烂的文学艺术,勾画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引以为自豪。

但从1840年开始,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也使中国人民饱受了巨大的灾难和屈辱。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

“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而告终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辰国条约而告终”。

中华民族是伟大英勇的民族,从来不屈于任何外来势力的欺压。

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抗和艰苦卓绝的斗争……。

因此,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对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树立振兴中华的爱国志向是十分重要的。

本单元由《从四大发明说起》《圆明园在哭泣》《悲愤的吼声》3篇课文组成。

单元导语: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我们为古代中国有着众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和闻名于世的杰出人物而自豪;我们为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蹂躏而愤慨,我们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而歌唱;我们更为现在中国的崛起而感奋……”是本单元编写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1课《从四大发明说起》,通过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京杭大运河、赵州桥、都江堰、地动仪等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与创造,重点是认识我国古代文化和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第2课《圆明园在哭泣》和第3课《悲愤的吼声》意在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不忘屈辱。

重点应了解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

教材选用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典型的事例——八国联军掠夺、焚烧圆明园和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暴行。

同时,教材中也穿插了中国人民不屈抗争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正确地了解我国的近代历史。

二、各课教学思路参考

 

1、从四大发明说起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许多像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和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等等领先于世界的伟大发明和创造。

2、感知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想:

本课安排共2课时,建议从“伟大的发明”“伟大的创造”二个层面安排课时,开展教学。

第1课时的教学中对“四大发明”要逐项展开,让学生了解这些发明的时间、作用(在历史上曾经改变了什么)和对世界的贡献;

第2课时重点讲“伟大的创造”,要围绕京杭大运河展开,了解大运河开凿的时间、长度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要不断设问,用“对此你还有哪些更多的了解”来拓展教学内容,用“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来升华学生的感情,用课文中最后一段文字,作为课堂小结。

2、圆明园在哭泣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迹,激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的使命感。

,。

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想:

本课安排共3课时,建议从“圆明园被焚烧”“不屈的抗争”“小小辩论会”三个层面开展教学。

第1课时“圆明园被焚烧”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图片入手,运用被焚烧前后的对比方法,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

《火烧圆明园》录像片断,最好能播放,它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情景,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震憾力。

第2课时“不屈的抗争”可从电影《林则徐》或《甲午风云》的片断播放入手,通过他们的言行,感受“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迹,激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

第3课时安排一个“圆明园要不要重建”的辩论会,意在通过人人的参与,来巩固已有的认识和情感,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悲愤的吼声

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屈辱;我们永远牢记这段历史。

2、知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

3、初步培养热爱革命先辈,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思想感情,树立奋发图强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志向。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围绕“南京大屠杀”展开。

让学生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的累累暴行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激起对侵略者的愤恨;

第2课时围绕“救亡图存”展开。

让学生通过收集、介绍抗日英雄的故事来了解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重点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功绩。

第3课时可围绕“发展中的中日关系”展开。

让学生明白战争的硝烟已经过去,追求和平、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当前在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上存在着的不协调音符——日本政府首脑不顾世界人民的反对,一意孤行地参拜靖国神社,甚至要否定这段历史,这是我们所不允许的。

教学注意点

1、 揭露日寇暴行,不要过于渲染血腥场面,出示过于血腥的照片;

2、牢记这段历史,但不加深民族仇恨。

 

第二单元富国强民之路

一、单元概要:

本单元内容是根据内容标准“我是中国人”板块“第5点:

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

”而编写的。

中华民族是伟大英勇的民族,从来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势力的欺压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反动统治。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不少仁人志士进行了苦苦求索,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并带领民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这些救国方案和救国运动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

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人民军队的建立,才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一个繁荣昌盛、民主富强的国家开始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所以对当代中国的认识,离不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

本单元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3篇课文组成。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要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建立的来之不易,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第2课《春天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的人民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第3课《走进新时代》则进一步告诉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济持续腾飞,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总之,这3篇课文,概要地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三个历史转折点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了解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体会其中的发展变化的原因,必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党的感情。

二、各课教学思路参考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建立的曲折历程,知道革命先辈为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敬仰革命先辈;

2、初步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所取得的成就,培养热爱党的感情。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

第1课时,通过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党的诞生、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让学生了解新中国诞生的来之不易,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第2课时,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例,重点讲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激发学生对今天生活珍惜和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

第3课时,通过录像、照片、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新中国诞生后,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着祖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教学注意点:

课时的教学内容要避免交叉。

第一课时侧重于事件描述;第二课时侧重于人物、故事讲述;第三课时的内容,最好控制1978年之前所取得的成就。

2、春天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同志,敬仰并怀念他。

2、 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拥护改革开放好政策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

第1课时,着重从反映学生自己家庭的生活的图片、实物或从父辈们的回忆中体会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可通过诸如衣、食、住、行的某一点展开,达到以小见大,就事论理的目的。

第2课时,介绍改革开放政策的由来。

介绍特区城市的变化和全国城乡地区由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介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敬仰并怀念他。

第3课时安排为活动课。

通过收集到的相关图片,出一期纪念“世纪伟人”

的板报或反映“家庭生活变化”“家乡变化”的板报,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拥护改革开放好政策的情感。

3走进新时代

教学目标:

1、 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

激发学生为我国

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骄傲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2课时。

第1课时,从总体上认识今日中国,经济持续腾飞,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对何谓“小康”有一个大概了解。

第2课时,了解家乡人民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实现小康而辛勤劳动,顽强拼搏;同时,从学生家庭生活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感受巨大的变化,并对明天的美好生活进行畅想,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热爱。

 

第三单元巨龙腾飞

一、单元概要:

本单元内容是根据内容标准“我是中国人”板块“第5点:

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第11点:

了解交通发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而编写的。

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着祖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上一单元“富国强民之路”的基础上,把视野聚焦于“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日新月异的交通变化”三个板块上,让学生通过对三个具体事例的学习,感受到我们的祖国,犹如东方的巨龙,正在昂首腾飞。

本单元由《高峡出平湖》《西部大开发》《日新月异的交通》3篇课文组成。

第1课《高峡出平湖》,通过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说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同时,通过对长江——母亲河的回顾与展望,说明了三峡工程造福于人类的伟大意义。

第2课《西部大开发》重在让学生了解西部地区,认识开发西部地区的重要意义,懂得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实现全中国共同富裕的伟大举措。

第3课《日新月异的交通》则告诉我们,交通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是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认识身边交通的发展并将交通的学习进一步向更多样的交通工具以及古今交通变化等方面拓展,从而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理解交通与人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关系。

二、各课教学思路参考

1、高峡出平湖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认识三峡工程建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重点让学生了解建设中的三峡工程和它的功能,并通过“船过三峡”的过程展示,认识工程的伟大;通过“母亲河”的回望,认识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三峡工程虽是几代人的富国强民之梦,但只有到共产党领导的今天,才得以真正实现。

第2课时的重点是在第1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对三峡工程前景的展望。

让学生通过对三峡电力、航运所产生效益和库区经济发展的描述,感受到三峡工程直接造福于人类,也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条巨龙,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2、西部大开发

教学目标

1、知道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西部地区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懂得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的平衡发展,使东西部获得双赢,其最终目的是真正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3、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重在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

西部地区是我国较东南沿海地区而言的在经济上相对欠发达的地区。

因为各种原因,我国东西部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但西部地区也有其独特优势:

区域辽阔,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党中央做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有助于东西部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教学时,教师可用中国版图让学生了解西部所指的12个省、市、自治区;用风景名胜照片来说明西部的秀丽风光;用“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以及各种生产基地的介绍来说明西部的发展潜力,增强学生对西部的感情。

第2课时,应重点通过具体人、事的介绍来说明党中央开发西部的战略决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大批有识之士纷纷进军西部,西部的明天是美好的,西部人民必将和全国人民一起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同时让学生思考:

我们能为西部开发做点什么?

以培养学生祖国之上的志向。

教学注意点:

1、西部地区并非是指地图上的西边省份,而是指我国较东南沿海地区而言的在经济上相对欠发达的地区。

2、开发西部,并非出于对西部地区人民的怜悯,也不是为了西部地区的资源,而是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双赢”的意义。

3、日新月异的交通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我国交通发展上的巨大变化,感知交通与经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家乡四小时公路交通圈。

2、感受祖国交通迅速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能看懂简单的交通图。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

第1课时,通过图片、录像等方法,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飞速发展的现状,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环境的交通特点和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通过举例或现身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交通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的作用。

第2课时,了解家乡的交通变化,认识浙江省的“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说说交通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并畅想美好的明天。

第3课时,学看简单的交通图,能正确使用交通图。

 

第四单元生活在地球村

一、单元概要:

本单元是根据内容标准“走近世界”板块“第4点:

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第8点:

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而编写的。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

全球一体化经济似乎离小学生十分遥远,难以理解,但实际上,这种发展势态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生活。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从具体的生活用品(包括食物、服装、鞋帽等)流通开始,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这种变化和影响;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各种国际组织相继成立,这些组织有效地协调着国家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这些相关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意识,理解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本单元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际组织》2课组成。

第1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学生从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和我国的许多产品出口到国外的现象中,体会到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同时,从对“丝绸之路”的回顾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产生的巨大变化中,体会到“对外开放”的曲折路程和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第2课《国际组织》,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一些比较重要的国际组织,初步了解它们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了解我国加入了这些国际组织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初步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意识。

二、各课教学思路参考

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道路、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

2、知道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

3、感受经济全球化给国家建设、人们生活带来的发展与变化。

4、关心祖国建设与发展,初步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与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

第1课时,让学生从自己的衣、食、住、行中感受到我们已生活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中,但能走到这一步,道路是十分曲折的,由此引出“丝绸之路”及旧中国及建国初期难以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状;而只有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之后,才真正实现了经济的全球化,同时,对外开放的政策,又促使我国更快地发展

第2课时,从镇乡扩展到县、市、省直至全国,重点介绍我国的进出口情况,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全球合作”与改革开放的意义,证明当今世界各国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3课时,重在让学生了解交流有关外资企业的情况,正确认识外资企业这种现象,它的开设对于企业本身和我国而言,双方都非常有利。

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各国的货币及与人民币的兑率常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国际组织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比较重要的国际组织,初步了解它们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

2、了解我国加入了这些国际组织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初步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

第1课时,通过课前调查了解,课堂分块交流的形式知道一些国际组织的名称,认识这些组织的标志,初步了解这些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第2课时,了解一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知道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感受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

第3课时,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及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了解APEC会议,其活动下属的十个工作组,情景模拟部长会议,讨论国际问题并达成“协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