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606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精编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XXX学校教学设计

(2015年春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

 

教案说明:

本教案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5年月日

个人说明:

本教案内容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xx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学导案

时间:

2015年3月4日设计:

xxx审稿:

学习内容

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

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具准备

课件、范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学设计与

学法指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1、引课:

1.回忆上学期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2.作品描绘了什么?

3.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4.它来源于什么?

板书部分课题——

源于生活

2、新授:

(1)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和创作背景)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样来的?

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2)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3、课堂小结: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善于发现,学会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提问串线

复习旧知

引出新知

 

启发引导

 

自学能力的培养

 

毕加索对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学后记(反思):

 

xxx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学导案

时间:

2015年3月11日设计:

xxx审稿:

学习内容

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

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具准备

课件、范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学设计与

学法指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改

第二课时

1、继续上节课的艺术作品分析

a.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请同学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b.师讲述《格尔尼卡》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

(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c.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

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

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从而印证本课课题——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讨论:

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怎样的影响?

3、通过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再现性美术、表现性美术的特点。

真实——再现性美术

抽象——表现性美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4、评述

请同学们谈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5、小结

任何美术创作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一些作品我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但它们都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二次创作出来的。

美术创作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性劳动,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和生活内涵。

 

启发引导

 

学生带着问题读作品,学会欣赏和分析,提高总结和表达能力

 

总结巩固

 

教学后记(反思):

 

xxx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学导案

时间:

2015年3月18日设计:

xxx审稿:

学习内容

第2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体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了解美术作品表现情趣和意境的艺术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进行的体验分析、欣赏评述,进一步探讨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快乐的向往。

教学重点

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并且能从表现方法和画家个人感情方面理解作品,同时能运用学到的方法赏析其它作品,从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方面对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

中国画尤其追求意境的表现,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和意境,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

教具准备

课件、范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学设计与

学法指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改

一、组织教学

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二、讲授新课

1.分析作品:

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

(1)出示作品《青蛙》,齐白石,水墨画。

展示作品细节。

 

教师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画的下部有三只正在鸣叫的大青蛙;上部是一只被芦草缠住脚的小青蛙,正在挣扎求助。

画家借助这充满戏剧性的画面,生动地表达出一种浓郁的自然意趣。

 

 

(2)散步(油画 法籍俄裔)夏加尔。

夏加尔常以幻想般的画面表现自己的幸福生活。

作品中他手拉着的妻子像风筝似的在空中飘浮,构思巧妙地表达出他对婚姻的喜悦心情。

教师提问:

“他们在做什么?

作品表达了什么兴趣?

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互动探讨:

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

展示齐白石作品,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作品《齐白石日相呼》中的两只小鸡在干什么?

如两个今日吵架明日和好的孩子。

 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

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提出问题:

关于齐白石,你还想了解什么?

 

3.知识拓展与延伸

展示夏加尔的作品《散步》,提出问题。

他们在做什么?

作品表达了什么兴趣?

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作品的情趣。

夏加尔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

他的作品色彩鲜艳,别具一格,追求天真纯朴的艺术效果。

 

三、教学总结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情趣和意境的表现体现了画家的思想、感情、理想,文化修养等。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但是,你必须有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它的存在;生活的情趣也处处可见,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的人就能感受得到,能捕捉到生活中情趣,通过巧妙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后记(反思):

 

xxx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学导案

时间:

2015年3月25日设计:

xxx审稿:

学习内容

第1课色彩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引导获取络相关知识信息,使学生掌握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运用的能力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色彩的学习形成一定色彩知识概念和常识,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求知欲,促进审美修养的提高。

教学重点

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及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的使用色彩表现作品。

教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范画、画纸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学设计与

学法指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

拿出一盒水彩笔,做个小调查找几个同学选出他们心中能代表春、夏、秋、冬的画笔。

教师总结丰富的颜色不仅可以愉悦我们的视觉,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本课我们将带领同学们进入色彩的世界,学习色彩的常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感受色彩的魅力。

引出今天的课题——色彩的魅力

色彩是我们进行绘画训练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绘画语言,是美术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色彩的基础知识。

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大千世界的色彩,共同感受世界的美好,领略色彩的神奇魅力。

欣赏体会两幅作品

思考,学生发表看法。

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展开

研究与讨论一:

1、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感悟它们的美。

2、赏析美术作品是如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之美和主观情感的。

播放幻灯片:

教师展示一些色彩优美的摄影作品,同时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观看和欣赏作品,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边进行讲解和启发提问,用自然界美丽的色彩、实用性的美术色彩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绚丽多彩的领域中

学生回答问题,说出各种色彩,以及感受。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色彩知识了解的程度。

了解学生欣赏的感受,让学生知道世界因为有了色彩而更加美好。

色彩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深入

播放幻灯片:

颜料中的色彩、色彩的三要素、色彩三原色与三间色,对比色,相邻色。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的实验、色彩的功能及色性。

在春、夏、秋、冬四幅图中找出:

1、互为类似色调的两幅图;

2、互为对比色调的两幅图;

3、互为冷色调、暖色调的两幅图。

四、小结

色彩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

“色彩学”是美术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色彩的魅力。

 

教学后记(反思):

 

xxx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学导案

时间:

2015年4月8日设计:

xxx审稿:

学习内容

第1课色彩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引导获取络相关知识信息,使学生掌握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运用的能力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色彩的学习形成一定色彩知识概念和常识,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求知欲,促进审美修养的提高。

教学重点

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及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的使用色彩表现作品。

教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范画、画纸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学设计与

学法指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改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

色彩常识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绿橙紫     

极色——黑白 

对比色 类似色

 

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颜色的相貌) 

明度(色的明暗深浅的程度,更亮或更暗的颜色调和提高降低明度)  

纯度(颜色调和后纯度降低)

二、学习新知

1、让学生了解色调的冷暖进退。

 

(1)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针对课本12页中表现活力、压抑、修养、遥远、寒冷、温暖的六福画,分六个组进行探究讨论合作学习,为什么画面的色彩给人这样的心理感受?

 

教师引导:

画面中有什么颜色、以什么色调为主、什么色调为辅、色调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大小,结合所学色彩常识从这几个方面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来讲解(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教师总结完善,强化学生的感受。

 

2、在春夏秋冬四幅图中招出互为类似色对比色,互为冷色调暖色调的图,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

首先看图中有什么样的颜色,根据所学色彩常识定义,学生回答问题。

 

三、体验与实践 

学习了色彩知识与分析感受了不同色色彩效果,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自己创造一幅表现情感的色彩图片呢?

(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出示作业:

根据色彩常识结合自己对色彩的分析感受,尝试创作一幅表达思想情感或心理感受的图片,如:

欢快、沉静、热烈、神秘等。

 

学生先讨论构思,然后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讲评 

学生展示,讲解自己的作品,谈创作思路。

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色彩,了解色彩与表现自我的关系,会用色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够通过色彩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提高色彩的表现力。

 

六、 课后拓展 

自主创作一幅表达思想情感或心理感受的色彩作品。

 

教学后记(反思):

 

xxx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学导案

时间:

2015年4月15日设计:

xxx审稿:

学习内容

第2课春天的畅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欣赏品味感受春天,通过欣赏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同时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创作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感受,大胆想象,构思春天,表现春天,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

掌握色彩的规律行并能够运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教具准备

春天气息的图片、画家创作的各种形式的春天题材的作品、春天气息的照片、以春为题材的音乐、朱自清的散文《春》的片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学设计与

学法指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改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作品,拓展思维

欣赏美术作品(背景音乐《春天奏鸣曲》)

①《初春》油画②《春风》雕塑③《初春的阳光》

根据对以上作品的欣赏感受完成以下问题:

a.术家是运用哪些美术语言通过作品传达(春天)信息的?

b.美术作品有哪些表现形式?

教师引导,结合学生回答总结:

艺术家运用了色彩、线条、光线等美术语言来传达信息。

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有:

油画、水彩、水粉、雕塑、中国画等。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

目的:

通过美术作品加深知识印象,学生自主学习,练习巩固知识

二、自然与艺术对照比较

屏幕展示多幅自然界的春天图片和表现春天的美术作品对照比较,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中的春天。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

艺术美——来源于自然美,是对自然美的集中概括。

以摄影《桃花》与油画《桃花谷》的对比展示,让学生展开讨论出示问题:

自然美与艺术美有哪些共同美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感受具象表现和意想表现手法的特点。

以中国画《梅石溪凫图》《春如线》与鸭群游泳、垂柳倒映湖面等多幅自然风光对照比较。

让学生展开讨论。

(具象表现、意想表现)

经过对比展示和学生的深入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具象表现注重对自然物的真实捕捉,追求真实的效果,意想表现是作者在自然物和现象的基础上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认识所表现出来的作品。

三、学生创作

根据有关春天的图片、成语、散文、歌曲等素材,并结合自身感受和收集的素材进行创作构思。

随堂辅导,可以进行单个辅导,引导学生完善作品。

四、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学生自己谈自己的创作想法,自评,他评和师评结合。

 

教学后记(反思):

 

xxx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学导案

时间:

2015年4月22日设计:

xxx审稿:

学习内容

第1课凝练的视觉符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标志的意义、特点、构成要素及表现形式等基本知识,学习标志设计设计的创意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标志的设计要素进行视觉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与评述等方法,在问题情境中初步学习并掌握标志的表现方法和构成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标志的艺术美感。

教学重点

了解标志的表现方法和构成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用自己的手绘图形,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恰当的表达。

教具准备

课件、范画、绘画工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学设计与

学法指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1、教学导入

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设计作品及其设计理念等。

首先,老师给大家展示几个标志,请大家辨认,分别是什么标志?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生活中数目繁多的各种标志是我们分别和记忆一些形象事物的重要手段,这就是标志的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标志设计的方法,并尝试着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一份创意和活力。

2、讲授新课

展示北京奥运会标志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北京奥运会标志的设计元素,并以此设问,标志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标志,是人们用来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象征性视觉符号,具有认识、象征和审美等功能。

通过案例展示,对标志进行分类。

标志的分类:

商标、徽标、公共标志

请同学们结合以下标志思考,这些标志在构思、构图以及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构思:

巧妙、新颖、独特、表意准确

构图:

凝练、美观、适形

色彩:

单纯、强烈、醒目

(课件展示上述方式及相关的分析和示意)

结合教材图例,展示并分析标志的表现形式:

具象形式;

意象形式;

抽象形式;

标志的形式组合:

图形组合、文字组合、图文组合

出示三组标志设计,学生指出其组合形式。

教师引导:

那我们如何设计出一个标志呢?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北京奥运会会标的设计过程(展示标志设计的设计流程图并讲解)

3、课堂小结

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识别和认同他们的重要原因。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教学后记(反思):

 

xxx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学导案

时间:

2015年4月29日设计:

xxx审稿:

学习内容

第1课凝练的视觉符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标志的意义、特点、构成要素及表现形式等基本知识,学习标志设计设计的创意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标志的设计要素进行视觉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与评述等方法,在问题情境中初步学习并掌握标志的表现方法和构成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标志的艺术美感。

教学重点

了解标志的表现方法和构成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用自己的手绘图形,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恰当的表达。

教具准备

课件、范画、绘画工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学设计与

学法指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改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标志,是人们用来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象征性视觉符号,具有认识、象征和审美等功能。

标志的表现形式:

具象形式、

意象形式、

抽象形式

标志的形式组合:

图形组合、

文字组合、

图文组合

2、实践设计

用所学的标志设计方法,讨论运动会或班级特色,选择相应的图案、文字,为学校运动会或班级设计一个标志。

(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教师进行巡视,帮助解决同学们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对个别同学的的设计思维进行引导,发现好的设计思路及时鼓励)

目的:

学习效果检测,教师对每组的回答进行评价并鼓励,并在探究中完善设计作品。

3、作品展评

作业展示,教师点评,生生互评。

4、课后拓展

可以为学校的音乐会、艺术节、书画比赛等活动设计一个标志;要求形象鲜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美观。

对思维进行发散,并在此基础上对标志设计作进一步理解。

5、课堂总结

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识别和认同他们的重要原因。

本节课我们通过了解和体验标志设计,对标志设计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期待同学们能够带着对创作的热情,来迎接我们以后的学习。

 

 

教学后记(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