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611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docx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卷(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图6-36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值为10Ω,R2=18Ω,灯丝电阻RE<R2.当滑片P置于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27A;滑片P在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可能是()

图6-36

A.0.34AB.0.38AC.0.42AD.0.45A

答案:

B当P置于a端时,R1两端电压U1=I1R1=0.27A×10Ω=2.7V;当P置于b端时,R1未接入,原先R1分得的电压2.7V由R2和RE来分担,由分压思想可知,2.7V不可能被R2独吞,即R2上增加的电压△U2<2.7V;又因为R2>RE,所以△U2>△UE,即△U2>

V;R2上增加的电压的范围1.35V<△U2<2.7V,∴△I2=

,R2上增加的电流

<△I2<

,即0.075A<△I2<0.15A,所以R2上的电流范围0.27A+0.075A<I2<0.27A+0.15A,即0.345A<I2<0.42A,故选B.

2.如图6-37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0—20Ω的滑动变阻器,R0为防止电源短路而接入的定值电阻.当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为10Ω时,接通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0.40A,在改变变阻器R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值的过程中,记录到电流的示数分别为0.37A、0.48A、0.50A、0.52A.在上述数据中,有可能是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R=8Ω的电流值是()

图6-37

A.0.37AB.0.48AC.0.50AD.0.52A

答案:

B根据U总=I总·R总,可知,当R=8Ω时,R总减小,U总不变,则I总增大,即I>0.40A,至此仅可排除0.37A,运用分压思想:

R=10Ω时,R两端的电压U=IR=0.40A×10Ω=4V,后来接入R′=8Ω,因为R′<R,所以U′<U,即I′R′<4V,所以I′<

=0.5A,故应选B.

3.如图6-38所示,R0已知,不能测出未知电阻Rx值的电路是()

图6-38

答案:

DA电路:

Rx=

;B电路:

Rx=

·R0、U2是S接2点时V的示数,U1是S接1点时V的示数;C电路:

当P在左端,R变=0Ω时,A的示数为I1,P在右端,R变=20Ω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I2,则Rx=

·20Ω;D电路:

仅知Rx两端的电压,不知电流,故不可测Rx.

4.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6-39所示的调光电路,若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a端的过程中,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是()

图6-39

A.逐渐变亮B.逐渐变暗,直至熄灭

C.先变暗,然后变亮D.先变亮,后变暗,直至熄灭

答案:

C其等效电路如图6-62所示,滑片P将滑动变阻器分为Pa和Pb两部分并联后再与灯L串联.设变阻器的最大值为R0,RaP=x,

图6-62

则Rpb=(R0-x)R变=

[-x2+R0x)=-

[x2-R0x+

]=-

即当P在中点,x=

时,R变max=

即只有当P在中点时,R变最大=R0/4,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灯最暗,故P从b向a滑动过程中,灯先变暗后变亮.

5.如图6-40所示电路中,R3的阻值不等于0,R2的阻值为20Ω,R1的阻值为10Ω,当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当开关S闭合时,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压表的示数可能是()

图6-40

A.11VB.10VC.9VD.8V

答案:

D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中的电流I1=

=0.3A

电源电压U=I1,(R1+R2+R3)=9V+I1R3……①

当开关S闭合时,凡被短路,总电阻减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2>I1

U2=I2R2>I1R2即U2>6V

电源电压U=I2(R2+R3)=I2R2+I2R3=U2+I2·R3……②

电源电压不变,∴U2=9V+(I1-I2)R3……③

又∵I1<I2,∴(I1-I2)R3<0

∴U2<9V,即6V<U2<9V,故选D.

6.小旋同学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是否有关.他保持电路两端电压不变,把下表中合金线分别接入该电路中测出通过合金线的电流,进行比较研究,则()

序号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材料

1

1

0.1

镍铬

2

0.5

0.1

镍铬

3

1

0.2

镍铬

4

1

0.1

锰铜

A.采用序号1与2对比,是研究电阻大小是否与材料有关

B.采用序号1与3对比,是研究电阻大小是否与横截面积有关

C.采用序号2与4对比,是研究电阻大小是否与长度有关

D.采用序号3与4对比,是研究电阻大小是否与横截面积有关

答案:

B1与3对比,导体的长度、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分别为0.1mm2和0.2mm2.由控制变量的思想可知,这是研究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关系的实验,故选B.

7.如图6-41所示,设电源电压不变,R2=9R3.当开关S断开时,通过R2的电流为I;欲使S闭合时通过R2的电流近似为I/10,则R1与R2的关系应满足()

图6-41

A.R1=R2B.R1>>R2C.R1<<R2D.R2=1/10R1

答案:

B当开关S闭合时,R2与R3并联,由并联电路电流分配关系可知:

I3=9I2=

I,即干路电流I′≈I几乎不变,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开关闭合前后总电流几乎不变,故应有关系R1>>R2.选项B正确.

8.如图6-42所示的电路较为复杂,但采用合理的估算就可以计算出A与mA表的示数分别为()

图6-42

A.0.13,30B.0.11,10C.0.33,30D.0.31,10

答案:

A因为(R1+R2)>>R3,所以R1、R2串联后再与R3,并联的电阻R井≈R3=1Ω,(实际比R3略小)又∵R4>>R井,必然有R并与R4串联后的总电阻R串≈R4=1000Ω,因此整个电路可近似简化为如图6-63所示,电路的总电阻R总=R4·R5/(R4+R5)=230Ω,A表的示数I=U/R总=30V/230Ω=0.13A,mA表的示数I′=U/R4=30V/1000Ω=0.03A=30mA,故选A.

图6-63

9.如图6-4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4.5V且保持不变,电阻R1为5Ω,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20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是0—3V,为了保护电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图6-43

A.2.5Ω—10ΩB.0—20ΩC.2.5Ω—20ΩD.0—10Ω

答案:

A定值电阻R1和变阻器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

(1)电流最大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R=

=7.5Ω,R2的最小值为:

R2=R-R1=7.5Ω-5Ω=2.5Ω

(2)由串联分压特点,变阻器R2上的电压随R2的增大而增大,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R2连入的电阻值为最大,此时U1:

U2=R1:

R2∴(4.5V-3V):

3V=5Ω:

R2,R2=10Ω,所以R2的取值范围是:

2.5Ω≤R2≤10Ω,故选A

10.如图6-44所示,表示阻值不同的两个电阻的电流强度随电压变化的I-U图线,从图可知()

图6-64

A.R1>R2

B.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在区域Ⅱ

C.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在区域Ⅲ

D.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在区域I

答案:

C、D由图6-64可知R2的电阻比R1大,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R2的电流比R1的小.即在相同的电压下,Ⅰ区的电阻比R1的小,Ⅲ区的电阻比R2的大,Ⅱ区的在R1与R2之间.若R1与R2串联,电阻变大,故在Ⅲ区,R1与R2并联,电阻变小,比R1还小,故电阻在I区,因此C、D选项正确.

图6-64

11.如图6-4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也为6V,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图6-45

A.小灯泡的灯丝断了B.电阻只与导线接触不良

C.小灯泡短路D.以上可能性都有

答案:

B、C若灯丝断,,电压表的示数应为零.

12.如图6-46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时,关于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46

A.两表示数均增大B.两表示数均减小

C.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D.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答案:

C当P向左移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测左边变阻器电阻的电压,固定值电阻只阻值不变,电流减小,其两端的电压降低,故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升高,故选C.

13.如图6-47所示电路,A灯标有“6V6Ω”,B灯标有“6V12Ω”,“6V”表示灯正常发光的电压为6V.把它们接入12V的电路中,有可能使两灯正常发光的电路是()

图6-47

答案:

B、CA图A灯与R1并联,电阻越并越小,由串联电路电压分配规律A灯分得的电压一定比6V低,故A低不能正常发光,B灯因电压超过6V而烧坏;若假设A灯正常发光,A灯的电流为1A,B灯的电流一定大于A灯的电流,而B灯最多只能通过0.5A的电流,因此A灯正常发光,B灯一定烧坏,故A不可能正确.D图中B灯因电压为12V而烧坏,D不正确.B图中A、B两灯电压为6V,都正常发光.R2分6V的电压,R2的电流为1.5A;C图中,B灯与R3并联后的电阻为6Ω,与A灯电阻相等,各分6V的电压,A、B两灯均正常发光,故B、C正确.

14.某段金属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时,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度为v,如果把这段导体均匀拉长1倍后仍保持它两端的电压为U,则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度为()

A.v/4B.v/2C.vD.2v

答案:

B每种金属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目是一定的,设为n,电荷量为q,由甲图可知I=nqvS,t时间内电荷定向移动的距离l=vt,v·t·S体积内的电荷量Q=v·t·S·n·q∴I=

=nqvS若导体均匀拉长1倍,则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电压不变,电流I′=

I同理I′=nqv′·

S,∴nqv′·

S=

nqvSv′=

v,即选B.

图6-65

15.在电学实验中,必须做到()

(1)在接线的过程中,开关是断开的

(2)接线时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开关靠近电源正极一端

(3).若把电流表、电压表连在电路中,应选最大量程

(4)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放在电阻最大处

(5)不准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

A.

(1)

(2)(3)(4)(5)B.

(1)(4)(5)C.

(1)

(2)(4)(5)D.

(1)(5)

答案: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20小题2分,共23分)

16.在图6-48所示的一部分电路中,已知I1=2A、R1=12Ω、I2=1.5A、R2=8Ω、R3=3Ω.那么,导线AB中通过的电流是______________A,电流方向是______________;导线CD中通过的电流是______________A,电流方向是__________.

图6-48

答案:

2.5B向A6C向D.

I1=2A、R1=12Ω∴UEC=I1R1=2A×12Ω=24V,I2=1.5A,R2=8Ω,∴UEA=1.5A×8Ω=12V∴UAC=12V则R3中的电流I3=

=4A,A点的电压比C点高,电流从A流向C,从R2过来的电流仅I2=1.5A,故从B流向A的电流为2.5A,则AC中的电流才为4A;CD中的电流应为R1与R3的电流之和,ICD=I1+I3=2A+4A=6A,方向从C流向D.

17.小明在做“组成串联电路”的实验时,电路连好后,闭合开关,两灯均不亮.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老师告诉他是一个小灯泡坏了.请你帮助小明在导体、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这些器材中,任选一种连入电路,检测出哪一只灯泡坏了,请按下表格的要求填入实验的内容.

选用器材

检测电路图

实验现象

结论

导线

电流表

电压表

小灯泡

答案:

选用器材

检测电路图

实验现象

结论

导线

(1)L2发光

(2)L2不发光

(1)L1断路

(2)L2断路

电流表

(1)L2发光

(2)L2不发光

(1)L1断路

(2)L2断路

电压表

(1)

有示数

(2)

无示数

(1)L1断路

(2)L2断路

小灯泡

(1)L、L2发光

(2)L、L1、L2都不发光

(1)L1断路

(2)L2断路

18.如图6-49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10Ω.当滑动变阻器R2滑片P由a点移到b点时,电压表的示数由2V增大到5V,问在这一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将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电路中电流的变化量为__________A.

图6-49

答案:

变小0.3

由题意得:

②-①得Ia-Ib=0.3A,即电路中的电流减小了0.3A.

19.如图6-50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0=10Ω.当滑片P在a点时,

的示数为2V,R0

两端的电压为U1;当P在b点时,

的示数为9.5V,R0两端的电压为U2,若U1:

U2=4:

1,则电源电压U=__________V.P在a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_______Ω;P在b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_______Ω.

图6-50

答案:

12238

20.如图6-51所示,R2两端的电压为U2,通过的电流为I2;R3两端的电压为U3,通过的电流为I3.若U3I3=U2I2,则R3=___________Ω.(R3≠R2)

图6-51

答案:

2由题意I2U2=I3U3∴=

=

-10R3+16=0R31=2Ω,R32=8Ω(舍)

三、实验题(8分)

21.有一只0—9999Ω的电阻箱、一只电流表(或者一只电压表)、一只待测电阻Rx、一只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适当但不知),你能否设计一个电路,不需计算就可直接知道未知电阻Rx的电阻值?

若能,请你写出你的实验过程及理由并画出电路图.

答案:

(1)电路如图6-66所示

图6-66

(2)步骤①按图6-66连好电路

②闭合S2,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A的示数为I0

③断开S2,闭合S1,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再次为I0

(3)被测电阻Rx=R箱

若用电压表,电路图如图6-67所示,办法与电流表类似.

图6-67

四、作图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一暗盒内由若干定值电阻连接而成,暗盒外有A、B、C、D四个接线柱,如图6-52所示.若在AB间加18V的电压,用导线连接CD,测得I1=I2=3A;若在CD间加某一电压,用导线连接AB,测得I3=1.5A、I4=1A.试由上述条件画出盒内能满足上述要求且盒内电阻最少的电路图,并标出各电阻的阻值.

图6-52

答案:

电路如图6-68所示.

图6-68

23.如图6-53所示,暗箱内有三个电阻R1、R2、R3,外有三个接线柱A、B、C.当AB间加20V电压时,用电压表测得AC间的电压为8V;当BC间加20V的电压时,用电压表测得AB间的电压为15V.画出盒内的电路图,并标明R1、R2、R3,根据所画电路图计算R1:

R2:

R3=_____________.

图6-53

答案:

电路如图6-69所示.

图6-69

五、计算题(12分)

24.AB与CD是两条相同的带有绝缘皮的低压输电线,两导线绞合在一起架设在相距2km的甲、乙两地之间,如图6-54所示.由于两导线之间的绝缘皮磨损裸露而发生短路,为检测出短路处距甲地的确切位置,检测在AC端接入电压恒为6V的电源,并用电流表测得电路中的电流为1.25A,输电线每千米(km)的电阻为2Ω,试求短路处距甲地多远?

若绝缘皮破损而发生漏电现象,为测定漏电处的确切位置及漏电电阻值,检测员在甲地将电压恒为21V的电源接在两导线的端点,此时在乙地测得两条导线之间的电压为12V;若在乙地的BD端加上21V的电源,测得甲地两条导线之间的电压为14V.测量时不计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求

(1)漏电处距甲地多远?

(2)漏电电阻值多大?

图6-54

答案:

(1)EF间短路,电路如图6-70所示

由I=

得R=

4.8Ω

∴l=

2.4km

AE=CF=1.2km

即短路发生在距A点1.2km处

图6-70

(2)若E、F间发生漏电,漏电电阻为R漏,电路如图6-71所示

图6-71

UAC=21VUBD=12V

=4.5V

UBD=21VUAC=14V

=3.5V,

由①、②得

∴SAE=

×2km=1.2km

R1=2.4Ω,∴R漏=6.4Ω

25.(附加题)设有一海底电缆连接A、B两地,如图6-55所示.电缆每千米的阻值为1.9Ω,电流由A地经电缆流向B地,循BA之间的海水流回A地,这段电路的总电阻为2000Ω,今电缆的P处绝缘层损坏,测得电路的总电阻为900Ω.为了确定P点的位置,可在B处将连入海水中的电缆切断,造成断路(即电流经A—电缆—P处—海水回到A).再测电路的电阻,其阻值为1000Ω,求AP.段电缆的长度?

(已知方程x2-1.8x+0.7=0的两根x1=1.23、x2=0.57)

图6-55

答案:

(附加题)电路如图6-72所示:

R1为AP间电缆的电阻,R2为PB段电缆的电阻,AB间海水的电阻为R3,AP间海水的电阻为R4

依题意有:

R1+R2+R3=2000Ω①

R1+

R1+R4=1000Ω③

解之得:

+0.7=0

=x则x2-1.8x+0.7=0

R1=1230Ω(舍)R1=570Ω

∴AP段电缆长l=

=300km

图6-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