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718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docx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

指导思想:

减少盲目性,突出实效性;屏弃定局论,强调有所为。

不将时间全花在练习与讲评上,力争有所突破。

建议如下:

一、回归课本。

1、读课本附录。

如各册《词语表》、《异读字审音表》(二册)、《标点符号用法》(三册)、

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一览表”(四册)等。

2、背名句名篇。

主要是大纲规定的10篇文言文、30首古诗词。

并注意:

背名句名篇

要缩小范围,要注意名段。

圈点重点语段,记住语言环境,以利学生记忆。

二、注意规范操作。

重点是答题规范:

1、审题规范:

明确要求,慢审快答。

2、表达规范:

问什么,答什么,有些题干要求,同时又是相关提示。

3、书写规范。

三、总结技巧规律。

1、注意知识迁移,恰当联系比较。

2、弄清题干要点(知识、术语)。

如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手法等。

3、理清答题思路。

①字数限制或空白限定;②赋分与答题点;③文体特征与要求等。

四、练习新的题型。

主要是试卷中第五大题文学作品阅读。

对那些体现“新课标”精神,主体性突出、实用性高、应用性强的典范题目,要让学生练一练,并帮助学生在得体、符合要求上下夫。

五、准备素材范文。

考前训练一周一作不能少,要落实到笔头上,避免止于口头,而形成动笔生疏感。

在材料的准备上应重视指导学生从头脑中调动积累的思维方法,同时可提供一些素材给学生;在文体式样上,可提供一些不同体裁的例文给学生,以资借鉴。

以上建议,各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明确的到课时的最后阶段复习计划,真正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好的效果。

附录

一、古诗文默写

(一)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1、《季氏将伐颛臾》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荀子·劝学》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贾谊《过秦论》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王羲之《兰亭集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阔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7、《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於明哲乎?

8.王勃《滕王阁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9、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0.杜牧《阿房宫赋》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悲夫!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2、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13、欧阳修《伶官传序》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4.苏轼《石钟山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5.姚鼐《登泰山记》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6、李密《陈情表》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7.韩愈《祭十二郎文》

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18、苏轼《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9.袁宏道《虎丘记》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而中秋为尤胜。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一夫登场,……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20.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二)古诗词名句名篇默写

1.屈原《离骚》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孔雀东南飞》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挡。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3.陶潜《归园田居》(之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李白《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8.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9.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0.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12.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13.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流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4.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6、李贺《李凭箜篌引》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17.自居易们差琶行》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8、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胡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9.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1、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3.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4.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5.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2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7.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8、关汉卿《窦娥冤》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29.王实甫《长亭送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30.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三)小练习

补写出下列各题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二小题)

1、《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

的优秀传统。

《卫风·氓》中有名句“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离骚》中有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

2、唐代王勃《》中的著名句子有“时运不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精,”等。

3、南唐后主《虞美人》中的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抒发了他的忘国之恨。

答案: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夙兴夜寐虽九死其犹未悔

(2)腾王阁序命运多舛不坠青云之志(3)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古诗词鉴赏

(一)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l。

这首涛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

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

2.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

(二)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本词的主题是什么?

简要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

2.有人认为本词“结语暗寓身世,大有佳人空谷,自伤幽独之感”,但从全词看,这种说法显然跟主题不合。

试解说一下不合的原因。

(三)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对时事浓重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四)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五)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诗歌前两句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全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试作分析。

(六)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呜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这首田园涛的前两句,用哪些意象写出了山村的哪些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2.“闲着中庭栀子花”的“闲”字,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七)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眦,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包含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八)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悴,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幂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试解释“送春春去几时回”一句中,两个“春”的含义。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

“‘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弄”字的妙处。

(九)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其二)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汴河:

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隋家:

隋王朝。

水殿龙舟:

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坐的船只。

不较多:

差不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各有侧重,抒发的情感也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答案:

(一)l、“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

这就使整首诗笼罩在了—种惆怅伤感的情绪之中。

2.登楼的时间,去年的另—“望月人”到底是什么人,“同来”到底是干什么,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二)1.主题是惜春。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于是借对春的追寻表现春天的可爱、春去的可惜以及因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惆怅。

2.本词上片写的是惜春,下片写的是寻春不见,同样是惜春。

使全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如果认为“自伤幽独”,则下片的意思就不是“惜春”,而成了“自惜”,前后内容就被割裂开来。

(三)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2.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四)1.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五)1.表现了一种凄凉的意境。

全诗表现了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

2.撇开自己,不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却从家乡亲人人手,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更突出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六)1.“夜如何”写出诗人内心的担忧;“试卷”刻画出诗人既抱希望又疑虑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