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677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docx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

2009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语文试卷

(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蜇伏(zhé)掉书袋(diào)呶呶不休(náo)疾风劲草(jìng)

B.襁褓(qiáng)泊来品(bó)平心而论(píng)蛛丝马迹(mǎ)

C.抬杠(gàng)挖墙脚(jiǎo)惹是生非(shì)徇私舞弊(xún)

D.菲薄(fěi)水龙头(lóng)拐弯抹角(mò)鞭辟入里(lǐ)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监管机构的某些强制执行,亟需加以规范。

②因为需要对举证再进行科学论证,为罹患“海湾战争综合症”的退役士兵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团希望原告暂时诉讼。

③我认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定能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和经济有多大的改变,城市标志性建筑及其周围的交通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人文美学特征。

A.权限撤销不但/而且B.权限撤回不是/但是

C.权利撤回不是/但是D.权利撤销不但/而且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投资做生意者,也许今天身无长物,明天却摇身一变而成为暴发户,但商场失意、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者也不乏其人。

B.贪官们在贪污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半遮半掩;趟惯了浑水,很快就厚颜无耻了。

C.每次返校前,父母总要给够一周用的零花钱,可他并不是一个能够从长计议的人,常常不到周四钱就花完了。

D.中国在渤海湾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喜讯传来,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B.在戏曲艺术不景气的形势下,作为全国著名的艺术院团要带头演好戏,赢得观众,占领市场,弘扬民族文化。

C.在奥运会举办期间限制机动车出行,是许多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一致做法,北京为兑现绿色奥运的承诺而采取限行措施并非没有先例。

D.据市房地产开发协会在房交会上的统计,约有85%的被调查者两年内有买房计划,但如何让这些购房者变成买房行动,是让开发商们最头疼的问题。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基因大战

由于基因巨大的经济利益,它立刻引来了许多贪婪的目光。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第一仗就是专利战争。

专利对近代科学的发展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对科学家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保证了公众对发明的了解和运用。

但是,人类基因组为每个人所共同拥有,不是哪一个人的专利,因此著名人类遗传学家福格尔谴责“基因专利”是全人类的一场噩梦。

由于基因研究投入巨大,克隆一个疾病基因就要投入上亿美元。

其潜在的商业利润也惊人,按照有投入就有回报的商业逻辑,对功能明确的基因有人申请专利,但是更有人对功能尚不明确的基因也要实行专利。

现在已经颁布了1200个人类基因的专利,已经造成了既成事实。

只能在转让费和专利期限上讨论问题。

因为人类基因是有限的,发现一个就少一个,因此,基因资源的争夺是残酷的争夺。

失败者只有用别人的专利进行生产。

而没有专利,就无权进行生产。

如果基因序列也被允许专利,其后果是严重的。

信息垄断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几家大公司主宰,谁要是享用这些信息,都要向他申请许可。

尽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资助者、所有参与的实验室,都一致同意并许诺: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数据,应该“平等、免费”分享,并签订了“百慕大原则”:

所有数据都应在24小时内公布,但“赛里拉”等公司肯定不会就此罢休,因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意义与经济意义实在太重大了,争持不会停止。

  人类基因分离与研究的最终价值是人类疾病的预测、诊断与治疗,基因功能的鉴定,关键是与疾病等表型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基因分离——应用这两头都需要与疾病挂钩。

疾病家系、人群、患者的遗传材料,成了具有科学、经济意义的基因资源。

而拥有这一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成了争夺基因的“狩猎场”。

  印度科学家首先挺身而出,给印度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以行政措施保护印度的基因资源。

我国基因资源外流情况,比起印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今日生物世界》报道,美国西夸纳公司已取得中国一个很大的哮喘家系,随后多次宣扬这一家系的价值,以配合宣传他们的工作。

中国这一家系的外流,国内学术界至今仍蒙在鼓里。

  要说基因资源,中国是首富。

一是中国的人多,病也最多;二是中国人几代同堂,没有天灾人祸不动窝,少数族群多生活在偏远的大山里,形成的家系最多最纯。

一些基因资源掠夺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中国与美国合作,在中国收集相关资料,但由于在这一商业活动中,中方并未投资,因此在知识产权方面不可能要求平等。

印度政府正计划通过立法,来限制外国研究者与药物公司获取该国的生物资源。

冰岛国会为制止掠夺遗传资源的“生物海盗”,反对“直升飞机式研究”或“取了血样便跑”的研究,立法制止人类组织样品出口。

5.下列关于“专利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因为必须对科学家知识产权的保护而由利益集团之间产生的纷争。

B.因为人类基因的有限而导致的对基因资源的残酷争夺,所以被称为战争。

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参与者认为基因数据应予公布和一些商业公司之间因立场不同而产生的争持。

D.发达国家对基因资源的掠夺和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的基因资源而进行的斗争。

6.对引起基因大战的原因,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基因研究投入巨大,动辄就以亿计,高投入就应该取得高回报的商业逻辑驱使。

B.基因产品的商业利润非常大,其中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C.人类基因的数量有限,对基因信息的垄断也就意味着对基因产品的垄断。

D.某些国家人多,病也最多,且形成的家系最多最纯。

7.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成为争夺基因的“狩猎场”,是因为这些国家科学、经济意义的基因资源较多。

B.根据“平等、免费”分享的“百慕大原则”,所有基因数据都会在24小时内公布。

C.人类基因组计划把成果医学化,体现了人类基因分离与研究的最终价值。

D.一些国家已经立法保护本国的人类基因资源,或使自己能够免费享受所有基因研究成果。

三、(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

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

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

申公巫臣问曰:

“王何为有忧也?

”庄王曰:

“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

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

”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

“吾知所以亡矣。

”御者曰:

“何哉?

”昭公曰:

“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

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

吾君,圣者也。

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

”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

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

此其后生者也。

昔者郭君出郭,谓其御曰:

“吾渴,欲饮。

”御者进清酒。

曰:

“吾饥,欲食。

”御者进干脯梁糗。

曰:

“何备也?

”御者曰:

“臣储之。

”曰:

“奚储之?

”御者曰:

“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

”曰:

“子知吾且亡乎?

”御者曰:

“然。

”曰:

“何以不谏也?

”御者曰:

“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

”郭君作色而怒曰:

“吾所以亡者诚何哉?

”御者转其辞曰:

“君之所以亡者太贤。

”曰:

“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

”御曰:

“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

”伏轼而叹曰:

“嗟乎!

夫贤人如此苦乎?

”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

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

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

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释】本节选的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问者曰:

“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

”曰:

“犹言

‘先醒'也。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当:

适合,恰当

B.宋人迎而复之复:

使……复位

C.曰:

“何备也!

”备:

准备

D.御自易以块易:

替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昔者宋昭公出亡

侍御者数十人

C.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

君喜谀而恶至言

D.子知吾且亡乎

若属皆且为所虏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世主属于“生者”的一组是

①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

②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

③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

④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

⑤御者转其辞曰:

“君之所以亡者太贤。

⑥伏轼而叹曰:

“磋乎!

夫贤人如此苦乎?

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德行威望都很高,但还忧心忡仲,其最根本的原因是诸大夫的见解不如自己高明。

B.宋昭公在悟出自己出亡的原因之后,改操易行,安义行道,得以扬美名于宋。

C.郭君终未被御者点醒,穷途末路还陶醉在“独贤”的光环中,慨叹作贤者的不易。

D.本文用三个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先生者”“后生者”“不生者”的区别,令人警醒。

2009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

(一)

语文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8页,用蓝、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总分

分数

得分

评卷人

四、(22分)

12.翻译与断句: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

(3分)

②谓其御曰:

“吾知所以亡矣。

”(2分)

③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

(3分)

(2)用“/”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1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6分)

野步野步

(宋)周密(清)赵翼

麦陇风来翠浪斜,峭寒催换木棉裘,

草根肥水噪新蛙。

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最是秋风管闲事,

烂醉东风野草花。

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野步者形象?

(3分)

(2)比较两诗结尾二句,说说两者写作手法有着什么样的相通之处。

(3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两组任选一组。

(1)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一句描写了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②,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作者)的《醉花阴》中写到“,帘卷西风,”,借此表达她独守空闺、度日如年之感。

(2)

屈原在《离骚》中用“民生各有所乐兮,”向世人大声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独立不倚的高洁品行。

曹操《短歌行》中的“,忧思难忘”。

气韵沉雄,体现了“建安风骨”的诗歌风格。

(作者)的《望海潮》中写到“,风帘翠幕,”,此句描绘出北宋时期杭州繁荣承平的气象。

得分

评卷人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

人肉搜索,请先搜索理性

关飞

“人肉搜索”是时下中国的时髦词汇,指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身份,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行为。

这个在中国“方兴未艾”的网络新现象也吸引了关注中国互联网论坛的西方新闻界和研究者,甚至影响到了中国人的形象。

11月初的英国《卫报》发表了题为《人肉搜索引擎?

牛!

》的文章,对这个网络现象作了评价。

作者认为“人肉搜索”引擎的参与者的愚昧是不能被忽视和原谅的。

文章在介绍了去年发生的一起著名的“人肉搜索”事件之后,得出结论,认为:

这种暴民效应在中国的网络上一再出现,它显示出网民们是何等容易被诱导,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目标。

幸运的是,迄今为止人肉搜索引擎尚未造成真正严重的伤害。

中国目前大约有2.53亿网民,是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其中70%年龄不足30岁。

尽管网民人数仅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9%,但西方新闻工作者、学者,甚至外国公关公司都很关注中国的互联网论坛,从中寻找对从时政到股市到企业并购的所有事件的评论和反应。

“人肉搜索引擎”这一奇特现象被密切关注中国网络发展的外界视为“愚昧与无知”其实并不为过。

“人肉搜索”本来是网络发展的一种未来趋势,即“人工智能搜索”,你来问、我来答,搜索过程跟聊天一样,这是为了弥补搜索结果“不人性化”的缺憾。

但遗憾总是有的,人工智能搜索在集体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了“暴力倾向”。

由于扛起了道德诉求的大旗,“人肉搜索”极富攻击性。

无论是惩戒“非道德的婚外情”,还是教训对地震大灾毫无人道主义情怀的无知女生,以及在前前后后的“铜须门”、“虐猫案”等事件中,在每一件“人肉搜索”事件的背后,人肉搜索客都认为自己是监督当下社会道德现状的“警察”,“道德饥渴”直接导致了人肉搜索客滥用“纠察职权”,乃至“暴力倾向”。

但与挺起腰杆打假的王海不同,至今无人敢出面宣称自己“人肉”过谁,造成什么后果。

人数众多、身份隐秘的人肉搜索客与“被人肉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性,搜索客们借着实施“道德正义”之名,实际上满足的是人人皆有的好奇心,在曝光他人隐私之时,虚拟网络中的匿名快感如火山一般喷发而出。

对于搜索客们而言,“人肉搜索”的过程更像是网络游戏,而非真正的道德辩论,而对于“被人肉者”来说,所承受的却是超出了法律惩罚的正常生活的中断和被干扰。

“人肉搜索”的触角已经伸向国外。

今年8月,某网友在著名的“战斗在法国”论坛中发起人肉搜索贴,名为帮助某位在法留学的中国女孩认清“感情骗子”,实则为了声讨一个据说骗了很多中国女人感情的“法国知名摄影师”。

这在极为重视隐私的西方国家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其实,从道德立场出发的人肉搜索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善良的初衷并不能为演变为近似于“私刑”的网络暴力进行辩护。

道德缺憾与社会顽疾始终会存在,但以鞭挞非道德、揭露丑恶为己任的“人肉搜索”却应该首先搜索自己的底线和理智。

(《环球时报》2008年11月24日)

15.根据全文内容,以下有关“人肉搜索”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是指某些暴民联合起来追捕现实生活中的人,然后在网上公开这些受害者个人隐私资料的行为。

B.是指那些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情况,然后用言语对其进行攻击,并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行为。

C.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如同聊天一样的你问我答的人性化搜索活动。

D.是指在网上提出一个问题,由网民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

16.文章中哪些内容表现出“人肉搜索”有暴力倾向?

请分条陈述(3分)

17.你如何评价“人肉搜索”现象?

请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8—21题。

(18分)

琴王游睿

他很会拉琴。

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

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

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

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

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

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

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

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

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

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

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

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

天渐渐黑下来。

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

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

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

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

人们再一次醉了。

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

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

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

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

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

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

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

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

有人忽然回过神来。

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

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

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

一个老人突然想起。

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

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原载《小小说月刊》2004年第13期)

18.小说为什么要以“琴王”为题?

请简要分析。

(3分)

19.悠扬的琴声对村民们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请你分点概括。

(6分)

20.小说中的“琴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简要说明。

(5分)

21.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请解释作品中划线的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4分)

(1)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2分)

(2)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2分)

得分

评卷人

六、语言运用(9分)

22.在下面语段的序号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4分)

所谓“诗言志”,实际即是①载道②参阅朱自清《诗言志辨》③记事④参阅《学术月

刊》1962年第八期⑤就是说⑥诗⑦本来是一种民族、部落、国家的历史性、政治性、宗教性的文献⑧而非个人的抒情作品。

23.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写出其寓意(3分)

寓意:

24.将①-⑥六个句子的序号分别填在题中六处横线上,使题干句连贯通畅。

(2分)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

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①他们只会穷兵黩武 ②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的见识 ③他们只会浅尝辄止 ④贪欲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⑤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⑥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的进取

得分

评卷人

七、作文(60分)

25.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穿合脚的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得抄袭或套作。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2009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

(一)

语文试卷答案

一、

1.D

2.B[“权限”指职权范围,“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撤销”意为“取消”,“撤回”指“使人回来”或“收回(文件等)”]

3.A[“身无长物”:

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

B.“心有余悸”与“贪污之初”矛盾;C.“从长计议”指慢慢儿地商量。

D.“拍手称快”指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4.C[A项三重否定使表意错误,应删去最后一个“不”;B项表意不明,“演好戏”有“演/好戏”和“演好/戏”两种理解;D.“购房者”与“买房行动”搭配不当]

二、5.A[这是对普遍的“专利”意义的解释,范围过大。

]

6.D[这是产生基因资源被掠夺的原因]

7.B[将“或然”当做“必然”。

这只是人们的主观希望,不一定能实现。

]

8.C[备:

完备、齐备]

9.D[两个“且”都是副词,“将、将要”。

A均作介词,前者表凭借,后者表原因。

B前者为助词在时间词后,补足音节;后者指示代词,“……的人”。

C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于是、就”,后者表并列。

]

10.B[⑤⑥都是谈郭君,属“不生者”故排除。

]

11.A[楚庄王之忧是亡国之忧。

]

12.

(1)翻译(8分)

①庄公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还每天担惊害怕的,想要寻求贤能的人来辅佐他。

(3分)(意思对即可)

[“君人”(做人们的君主),“服”(使……顺服),“思索”(想要寻求)三处,一处1分。

]

②对他的车夫说:

“我现在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

”(2分)(意思对即可)

[“御”(车夫),“所以亡”(我逃亡的原因:

补出省略成分)两处,一处1分。

]

③您喜欢听谄媚逢迎的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话。

我要是劝告您的话,恐怕在郭国灭亡以前就死了,因此我没有劝告您。

(3分)(意思对即可)

[“谀”(谄媚逢迎的话),“恶至言”(厌恶真实的话),“先郭亡”“是以”(译出省略句、宾语前置句)三处,一处1分]

(2)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三处1分,满九处即可得3分。

/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

]

13.答案(6分)

(1)周诗描绘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绘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仗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周诗写闲适的蝴蝶陶醉于东风野花之中,表现自己的惬意之情;赵诗埋怨秋风使万物包括人老去,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中表现自己的感情。

14.(5分,一处1分)

(1)

楚天千里清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李清照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

(2)

余独好修以为常

慨当以慷

柳永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

15.(2分)A(A项错在“某些暴民联合起来追捕现实生活中的人”)

16.(3分,写出3条即可,每条1分)

1)让“被人肉者”承受超出法律的惩罚。

2)教训一个丧失了人道主义情怀的女生。

3)声讨一个骗取感情的法国知名摄影师。

4)暴露“铜须门”、“虐猫案”等事件。

5)搜索客们借实施“道德正义”之名,曝光他人隐私。

17.(3分)(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18.(3分)答:

暗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