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681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概述

1.1设计依据

1.1.1相关批文及文件

(1)某某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书,2010年2月12日

(2)某某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某某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3月

(3)某某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某某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4月

(4)某某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量图,某某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3月

(5)关于某某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某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8月18日

(6)关于某某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批复,某某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10年7月20日

1.1.2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排水工程》(91SB4-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含2003年局部修改版)》(01S305)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0)《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S97:

97)

(11)《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BB/T14529-93)

(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1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5)《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16)《港口工程测量规范》(JTJ203-98)

(17)《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18)《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1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

(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2)《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2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

(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97-94)(2000版)

(2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

(27)《防洪标准》(GB50201—94)

以及国家其他有关的现行规范、标准等。

1.2设计范围和主要内容

工程区东起某某市南海子自然保护区东界,西到210国道某某黄河大桥,北至南绕城公路,南至黄河,建设规模约12000亩。

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

污染河水强化处理系统、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排水渠整治建设工程和湿地景观建设工程等。

1.3设计概要

某某市黄河湿地经黄河改道而成,位于某某市东河区南侧。

由于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污染物大量排入湿地,农业围垦严重,造成湿地局部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破坏了湿地景观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湿地功能的不健全,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迫在眉睫。

通过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改善通过湿地进入黄河的水的水质,为下游的水源地提供安全保障,工程将修复湿地的原生态景观,有利于改善某某市的人居条件和整体景观,还通过实现河水资源化利用,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

1.3.1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

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的第一部分为河滨旁通式强化处理工程,第二部分为接触氧化+潜流湿地净化处理工程,目的是通过该工程最大限度的净化来自二道沙河的污染河水,保护黄河湿地,同时为后续工程提供低污染的水源。

1.3.2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

本工程是对经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后的来水进行进一步净化,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使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B排放标准,满足东华第三热电厂中水回用的要求。

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由浮叶植物区、表面流湿地、草滤带工程、贮水系统和输水系统五部分组成。

1.3.3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

根据湿地生态环境和植物分布现状,因地制宜对工程范围进行分区,设计分为3个区:

保护区、修复区与重建区。

并对各区设计实施原生态保育、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等方案措施。

保护区内乔、灌、草植被保存较好、生长旺盛的,只有局部区域存在一定生态退化。

设计对其以保护为主,局部区域辅以人工干预与扶持,进行生态恢复。

修复区有一定的乔灌林地和草地,部分区域植被退化。

设计对其在维护保育现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区域草地植被生态修复。

重建区内湿地生态结构破坏较严重,部分土地被开垦耕种,植被覆盖率及生物多样性较低。

设计对其实施生态重建,恢复湿地植被与生态系统。

根据其现状,将其分为3个亚区:

盐化草甸区、半固定风沙区、低洼地重建区,并分别对其实施灌草重建、沼泽重建、挺水植物重建工程措施。

1.3.4排水渠整治建设工程

排水渠北端与二道沙河相连,南端与黄河相连,东邻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区,西靠湿地生态重建区,主要功能是导流二道沙河富余的来水,同时有利于暴雨期间从二道沙河来的山洪水漫流到较缺水的工程区的西部地区和降低山洪水对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和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的冲击。

1.3.5湿地景观建设工程

本工程在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持自然景观生态功能的基础上,遵循以自然为本,以天然景观为主的设计理念,采取具有针对性、可持续性、多样性的技术手段与生态修复措施,使黄河湿地恢复为功能健全、物种丰富的良性稳定的生态系统。

主要建设内容为:

污染河水强化处理、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区景观设计、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区景观设计与排水渠两侧景观设计。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1主要技术指标

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占地面积为332.2亩;

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占地面积为1888亩;

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占地面积为9280亩;

排水渠长1463米,挖方11446m³,填方5668m³;

湿地景观建设工程是在黄河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实施保护与修复的基础上,兼顾湿地的景观效果,形成大范围的自然湿地生态景观。

1.4.2主要经济指标

本项目设计概算为12478.56万元,第一部分工程费用10818.16万元,其中:

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费3544.97万元;

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费1529.25万元;

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费5541.32万元;

排水渠整治建设工程费41.40万元;

湿地景观建设工程费161.21万元。

2某某市黄河湿地工程区概况

2.1地理位置

某某市黄河湿地工程区南临黄河,北靠某某市黄河大坝和南绕城公路,东起某某南海子自然保护区芦苇塘,西到210国道黄河大桥。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º59′2″-110º2′26″,北纬40º30′8″-40º33′32″9。

工程区地理位置图见图2-1。

图2-1工程区地理位置图

2.2气候

某某市黄河湿地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长而寒,少雨雪,夏短炎热,多雷雨,秋高气爽,气温续降,昼夜温差大,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温差大。

全年光照充足,降水少面集中,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变化明显,历年平均气温6.4℃,1月平均气温-12.6℃,极端最低气温-31.4℃(1971年1月27日)。

7月平均气温22.8℃,极端最高气温38.4℃(1953年7月8日)。

全年日照时效149.7小时,无霜期平均151天。

年平均降水310毫米左右。

7~8月雨水集中,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多雨年678毫米,少雨年131毫米。

年均蒸发量为2342.2mm。

地面封冻期一般10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平均最大冻深1.6m,积雪厚90mm。

平均风速3.4m/s,主导风向NNW,最大风速23.3m/s。

2.3土壤

某某市黄河湿地是经河流改道形成的冲积平原,由黄河河道南移后留下的河漫滩地,河流阶地组成,地形起伏不大。

平均海拔1020米,地势呈阶梯形,北高南低,从南到北分为河滩与阶地,其中河漫滩高出黄河水面0.5-1米,宽约1km,阶地高出黄河水面2-4米,宽约2-3km。

主要土壤类型为森林草甸土、草塘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沙化草甸土、沼泽土、半固定风沙土和分散分布的盐碱土,其中草甸土类型较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低洼,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地带,分布面积最大;沼泽土分布在湿地的沼泽地带,面积最小;风沙土是近几年由于农民开垦湿地,破坏植被后在风的吹蚀下堆积而成,但风沙土的颗粒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属于风沙土初期阶段的半固定风沙土,主要分布在黄河岸边的沙滩和沙堤上;盐碱土分布较为分散,呈斑块状零星散布在阶地上。

湿地土壤的含盐量普通较高,大部分土壤在1%以上,盐碱土含盐量表层可达2-3%,但盐分的化学成分以中性盐为主,Na2SO4占80%以上,pH值为8.5-8.8,这种盐分对植物危害性不大,可以通过水洗解决问题。

湿地土壤的养分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含量均大于1%,其中草甸土含量最高,平均达到3%以上。

土壤养分齐全,全氮全磷亦可达到0.2%左右,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各类型土壤物理性质良好,上层大多以粉沙为主,下层则以粘粒-粉粒为主,通气性好,但下层透水性较差,适合于侧根,须根性植物生长。

总的来看,土地平坦,养分含量较高,物理性状良好,属肥沃土壤。

但近几年的围垦引起土壤大面积的退化、物理性状趋于板结、盐化碱化作用增强,尤以土壤沙化最为突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并且有明显加快的趋势,应尽早尽快采取保护措施。

2.4河流水文

黄河从湿地南面东流,流经保护区约7.2km,其水面宽约130-458m,平均300m左右,水深约1.4-9.3m,平均流速1.04m/s,最大流速3.13m/s,最大流量6115m³/s,最小流量48m3/s,年均径流量259.56×108m³。

每年11月下旬开始流凌,12月上旬封冻,至次年3月下旬开河,常伴有凌汛,河水可淹没整个湿地,大约持续1周左右。

二道沙河防洪体系由二道沙河、西河、西河道、头道沙河构成,二道沙河防洪体系总流域面积95.0k㎡。

二道沙河位于某某市市区以北,河道出山口以上称为大庙沟和本坝沟,流域面积83k㎡,发源于包郊的乌兰胡同,出山口以上纵坡1/30,市区部分纵坡1/95,河道流向从出山口以后向南沿低洼地形流经二道沙河村西,过京包铁路、经同官村东入黄河,全长18.6公里,为黄河干流的一级支流。

二道沙河平时干涸,大雨过后方有流水通过,现为泄洪、排污水通道。

二道沙河及二道沙河以上各支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

由于本地区的暴雨大,流域及河道的比降又较陡,降雨历史短,所以形成的洪水具有峰高量小,历时短、陡涨陡落、来势比较凶猛的特点。

该地区洪水发生在汛期6~9月份,其中7~8月份为主汛期,百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915m³/s。

二道沙河下游除接受九原区沙河镇的工业及生活污水外,还汇集了二道沙河和四道沙河改道渠的全部污水。

二道沙河与南绕城公路交汇处的实测水量为10.96万吨/天。

根据某某市环境监测站2007年全年监测数据,水质指标为:

来水水温为13.0℃至23.0℃之间,平均16.8℃;含盐量为1010-1580mg/L之间,平均1260mg/L;氨氮为79.78mg/L、总磷为4.58mg/L、COD为142.5mg/L、BOD5为30.8mg/L、SS为300mg/L、pH为6-9。

地下水为潜水,埋深1-3.8m,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某某市城市尾水和黄河水,人工开采和蒸发为主要排泄途径。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潜水变化幅度为0.5-1.0m,枯水季节地下水补给黄河水,洪水季节黄河水补给地下水。

南海子公园的补水主要在每年凌期通过从黄河人工抽水补充。

2.5生物资源

某某市黄河湿地工程区植被大部分是草甸草原植被,在河滩草地及林地中,采集、鉴定已了解到现有野生植物36科93属137种,其中草本有121种,灌木和半灌木有16种,树木主要以乌柳、榆树、柽柳为主,在园林植物中优势种有5种,分别为乌柳、旱柳、红柳、枸杞和罗布麻。

工程区陆生脊椎动物共101种,以鸟类为多,达77种,占脊椎动物的76.2%。

鸟类是工程区最丰富的动物类群,也是主要保护对象,经调查并参照有关资料,工程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二级保护鸟类10种。

2.6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

某某黄河湿地所处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断裂,断陷盆地反复升降运动沉积形成了阶梯状地貌。

本地区的地形是北高南低、西北向东南倾斜,黄河沿南境边从西向东蜿蜒而过,属阴山和黄河之间的冲积平原。

从景观上,湿地呈现出水域、沼泽、灌丛、草地等类型,其中以林灌、沼泽、草甸为主要类型。

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单元层,6个工程地质亚层,揭示勘察地层有: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ml)。

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为: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1素填土(Q4ml):

褐黄色,中密,潮湿,2.1m以下饱和,主要成分为细砂,卵石及粗砂,只在H19#孔(保护站)揭露。

其层顶高程为1004.4m。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1粘土(Q4al):

黄褐色,软塑~可塑,含粉土及粉质粘土薄层,切面较粗糙,干强度高,韧性高,中~高等压缩性,表层分布,层顶标高介于997.63~1003.69m之间,层底标高991.43~1001.69m之间。

其中排水渠附近表层分布有0.4~0.5m左右的淤泥质粉质粘土,黑灰色。

平均标贯击数11.1击。

2粉土(Q4al):

灰黄色,密实,湿,含粘土团块。

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该层成层分布,层顶标高介于994.29~1001.69m之间。

平均标贯击数10.1击。

3粘土(Q4al):

黄灰色,可塑,夹薄层粉土,干强度搞,韧性高,高压缩性。

层顶标高介于993.69~994.72之间。

仅在H10#,H18#钻孔处揭露。

3.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1粉砂(Q4al):

黄灰色~灰黄色,中密,饱和,主要成分石英长石,局部有粉土夹层。

层顶标高介于990.49~1000.4m之间。

平均标贯击数26.4击。

2细砂(Q4al):

灰褐色,密实,饱和,主要成分石英长石,仅在H16#钻孔处揭露,层顶标高介于974.8~991.4m之间。

平均标贯击数45.7击。

2.7地震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0.4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

2.8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某某市水利勘察设计院实地勘察测量,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电子地图,统计出目前湿地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草地、林地、明水域和农耕地等。

2.9交通条件

湿地交通便利,地理环境较为优越。

西接210国道(包东高速公路),北临某某南绕城公路,距某某东火车站6公里,某某机场仅3公里。

2.10工程区主要环境问题

由于人们对湿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农业围垦),而忽略了湿地的其它功能,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湿地功能的不健全,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具体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0.1污染物大量排放,湿地局部污染严重

根据2007年监测结果,进入某某黄河湿地的污染物数量较大。

其中经过二道沙河(西河)等四条排污沟,污染物年入湿地量BOD、CODCr、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903吨、4181吨、2431吨与134吨,通过降水和面源等还有一些污染物要进入湿地,这些污染物在二道沙河入湿地的低洼地段聚集起来,致使该区域约300亩的区域污染严重,造成明水区恶臭难闻,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生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种群减少。

而且这些污染物大多直接进入黄河,对黄河水质以及黄河流域的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无疑是严重的威胁。

2.10.2人为干扰强烈,湿地原生态景观遭到破坏

某某黄河湿地是典型的半干旱地区的湿地景观,以鹅绒委陵菜、蒲公英、车前草与黄花补血草等典型的半干旱草本植被为主。

某某黄河湿地季节性的淹水,原本应该物种丰富、景色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价值。

但由于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管理,致使人为干扰强烈,农业围垦严重,大量污染物排放,导致土壤退化,植被破环严重,生物多样性受损,而且污染严重,污水在低洼地积存,典型的半干旱地区的原生态景观严重破坏,景观美学和观赏价值大为降低。

2.10.3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

某某市黄河湿地已出现严重生态退化,由于开荒耕种和污染物排放,对这块宝贵的湿地已构成严重破坏。

目前盲目无序开垦面积已占湿地总面积的50%,造成湿地生态退化。

某某市黄河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基因库与生物资源库。

本应在景观上呈现出明水区、沼泽区、湿草地和干草地等类型,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考察仅高等动植物就有238种,未被记录的低等生物种类更是巨大,湿地的退化也导致物种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植被数量减少和生物量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一些草本、半灌木、灌木、甚至乔木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

栖息的动物数量迅速下降,特别是鸟类。

2.10.4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加剧

某某市黄河湿地由于污染物排放和无序的围垦耕种,再加上农民对已垦湿地的耕作管理粗放,基本上采取掠夺式的经营方式,目前湿地土壤已经出现板结、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严重,并产生扬沙的现象。

2.10.5管理措施严重不足

湿地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理想栖息场所,而且也是人类的生态屏障,也是客观存在的最重要的“天然绿色生态工程”。

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和美化环境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目前由于人们对湿地价值的认识仍很模糊,对湿地的建设和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资金投入不足,保护力度小,保护意识淡薄。

人们非常重视修复损毁的生态环境,而现存湿地的建设和管理却重视不够,投入较少。

目前某某黄河湿地由于污水排放、开荒耕种等破坏活动,不但湿地应有的多种功能未能体现,而且出现了污染黄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物种数量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等不良表现。

应充分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认识到湿地对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作用,应该把湿地的保护、建设和管理纳入到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范围,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尽早实现生态补偿机制。

保护湿地不应只引起科学家和专业人士的注意,更应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

 

3总平面布置

3.1总平面布置原则

针对某某市黄河湿地受污染河水和开垦等不合理人类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严重影响黄河某某段水质。

以保护黄河某某段水质、修复湿地生态环境和实现湿地来水资源化为目标,拟建设污染河水强化处理、湿地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排水渠整治和湿地景观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某某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贯彻“污染负荷削减-生态修复-原生态保育-资源化利用”为治理的主线,修复湿地生态环境。

(1)坚持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相结合,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目前某某市黄河湿地虽然已经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但是在湿地保护区的部分仍然保护较好,基本为原生态湿地,对这一部分应以保育为主,而针对其他受到破坏较为严重的区域,则主要采取生态修复措施。

在保护区内,务必提倡并实施原生态理念,这是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得以保障和提升的重要指导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持生态系统的延续性、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同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为紧张工作的人民提供一个休闲、再教育和娱乐的场所。

(2)污染负荷削减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兼顾景观建设

黄河某某段的保护,要和其它流域保护一样,贯彻污染负荷削减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理念,通过系列措施从源头控制污染的产生,到末端工程措施有效削减污染负荷,从而实现污染负荷的有效削减。

重视污染河水的强化净化和资源化,削减污染负荷,保护黄河某某段水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在污染河水治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建设某某市黄河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修复湿地生态环境,兼顾恢复和建设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景观。

(3)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修复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

对某某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应进行综合的系统考虑,需要实施多技术多手段的综合治理,但又要突出重点。

本项目以污染河水治理、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来水的资源化和景观建设为重点。

某某市黄河湿地原本有湖泊、沼泽、草甸、草地、灌丛和林地多种生境,但由于受到破坏,沼泽和草甸面积日益减少,许多草地和林地变成了农田。

在湿地生态修复中,各修复区的设计一定要体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修复沼泽、草甸、草地、灌丛和林地多种生境。

(4)污染河水高效低耗净化与资源化相结合

要贯彻污水资源化的理念,将污染河水适度处理后,结合周围企业和环境对各类水质的需水量要求,结合经济收益情况,实现湿地来水资源化;同时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适度利用湿地植物,创造效益以维持湿地系统的正常运行,将污染河水高效低耗净化与资源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5)坚持因地制宜与技术创新并重,选择针对性强的技术

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选择适用于当地情况的最佳治理工艺和治理技术,取得投资少、效益高的治理效果。

同时引进新技术与新工艺,坚持因地制宜与技术创新并重。

不同污染程度的水,需要采取不同的污染控制技术;不同破坏程度的天然湿地,需要采取不同的生态保育与修复措施,在污染控制系统及生态修复系统的设计时需要做出针对性的考虑和采取针对性的手段。

3.2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

为了保护黄河湿地,最大限度的降低二道沙河来水中污染物浓度,对来水实施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

该工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河滨旁通式强化处理工程,第二部分为接触氧化+潜流湿地净化处理工程,总面积332.2亩。

河滨旁通式强化处理工程

占地面积25.24亩,包括沉砂池(0.24亩)和厌氧塘(25亩)两部分。

②接触氧化+潜流湿地处理工程

占地面积307亩,包括接触氧化系统(11亩)和潜流湿地(296亩)两部分。

3.3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

本工程来水为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的出水,由浮叶植物区、表面流湿地、草滤带工程、贮水系统和输水系统五部分组成,占地面积为1888亩。

浮叶植物区(202亩):

可保证来水均匀分配到表面流湿地I,使水流不产生短路和死角,保证表面流湿地布水均匀。

表面流湿地(1416亩):

由表面流湿地I、表面流湿地II两部分组成,表面流湿地I是根据湿地现状地形配置水生植物,对来水进行第一级生物处理。

表面流湿地II通过营造微地形,形成挺水植物区与湿生植物区,对来水进行第二级生物处理。

草滤带工程(9亩):

草滤带由草本植物组成,拦截经过二级表面流湿地排水中的植物残体,需进行定期打捞,避免植物残体进入下一级的资源化工程区。

贮水系统:

占地261亩,主要用于调节出水量,系统内布设浮叶植物对存水进行进一步生物净化。

输水系统:

包括出水泵房与输水管线两部分,输水管线长4624m。

3.4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也兼有一定的水质净化的功能。

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导致黄河湿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