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582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4 大小:16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4页
亲,该文档总共1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1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全册精品

1从百蕈园到三畴书屋

课前自学

(一)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并记住加点字的读音。

攒(cuán):

凑在一块儿。

拗(ǎo):

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确凿(zá0):

非常确实。

菜畦(qí):

菜地。

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

桑葚(shèn):

桑树的果实。

轻捷:

轻快。

蟋蟀(xīshuài):

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

臃肿(yōngzhǒng):

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脑髓(suǐ):

人体中管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的器官,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前脑、中脑和后脑构成。

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喧闹。

相宜:

适宜。

书塾:

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方正:

正派。

博学(bó):

学问广博精深。

蝉蜕(tuì):

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

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

(二)查资料,了解作者鲁迅的情况。

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

(一)知识积累

本文选自《》,作者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家、

家、家。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答:

从标题可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和两部分内容,且的句式告诉我们文章是按的变换为记叙顺序的。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

段。

(在课文上标注)

2.句段品读。

(1)自由读1~8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文中哪一句话可以表明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的感受?

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

感情?

答:

②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百草园的?

答:

A.

B、

C、

(2)精读第2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作者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

②写景常用的顺序有三种:

方位顺序——按景物的远近、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空间方位顺序,有条不紊地加以描述;时间顺序——按春夏秋冬,过去、现在和将来,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景;逻辑顺序——如从整体到局部,从植物到动物,从静景到动景等等。

请你说说作者描绘百草园的景貌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答:

③在这段话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举例。

答:

④下面这句话中的加点词用得准确而生动,品味这些词语,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答:

3.探究质疑。

对这节课的内容你还有疑问吗?

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答:

(三)应用迁移

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一组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

阅读《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回答下列各题。

说几旬爱海的孩子气的话

冰心

山也是可爱的,但和海比,的确比不起,我有我的理由!

人常常说“海阔天空”。

只有在海上的时候,才觉得天空阔远到了尽量处。

在山上的时候,走到岩壁中间,有时只见一线天光。

即或是到了山顶,而因为天边是山,天与地的界线便起伏不平,不如水平线齐整。

海是蓝色的。

山是黄色绿色的。

拿颜色来比,山也比海不过。

蓝色含着庄严淡远的意味,黄色绿色却未免浅显小气一些。

固然我们常以黄色为至尊,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但皇帝称为“天子”,天比皇帝还尊贵,而天却是蓝色的。

海是动的,山是静的。

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

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1)

(凝神、凝视、凝望、凝聚)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

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从天边微波粼粼地直卷到岸边,触到崖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四周是大海,与四周是乱山,两者相较,是如何滋味,看古诗便可知道。

比如说海上山上看月出,古诗说: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细细咀嚼,这两句形容乱山,形容得极好,而光景何等臃肿、崎岖、僵冷?

读了不使人生快感。

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月出,光景却何等妩媚、遥远、璀璨!

原也是的,海上没有红、白、紫、黄的野花,没有蓝雀、红襟等美丽的小鸟。

然而野花到秋冬之间,便都萎谢,反予人以凋落的凄凉。

海上的朝霞晚霞,天上水里反映到不止红白紫黄这几个颜色。

这一片花,却是四时不断的。

说到飞鸟,蓝雀、红襟自然也可爱。

而海上的沙鸥,白胸翠羽,轻盈的

(2)(飘移、飘逝、飘零、飘浮)在浪花之上,“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看见蓝雀、红襟,只使我联忆到“山禽自唤名”。

而海鸥,却使我联忆到千古颂赞美人,颂赞到绝顶的句子,是“婉若游龙,翩若惊鸿”!

在海上又使人有透视的能力,这句话自然是真的!

倚栏俯视,你不由自主的要想起这万

倾碧琉璃之下,有什么明珠,什么珊瑚,什么龙女,什么鲛纱。

在山上呢,很少使人想到山石黄泉以下,有什么金银铜铁。

因为海水透明,天然的有引人们思想往深里去的趋向。

简直越说越没有完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以为海比山强得多,说句极端的话,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

争论真有意思!

对于山和海的品评,小朋友们愈和我辩驳愈好。

“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这样世界上才有个不同的变换。

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脸,我必不愿见人。

假如天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嗜好,穿衣服的颜色式样都是一般的,则世界成了一个大学校,男女老幼都穿一样的制服,想至此不但好笑,而且无味!

再一说,如大家都爱海呢,大家都搬到海上去,我又不得清静了1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1)

(2)

2.作者从六个方面说明爱海的理由,请按文章内容填空。

①→②→③→④四周的环境→⑤反映的海霞与沙鸥→⑥海使人有透视能力

3.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喜欢海的蓝色?

答:

4.第5段中作者两处引用古诗,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

5.作者爱海有充分的理由,世间万物,你喜爱什么,写出来说说理由。

(50字左右)

答:

第二课时

(一)积累知识

听写生字词,同桌互改。

(二)研习课文

1.句段品读。

(1)仔细研读第9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一段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答:

②本段说三味书屋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这里的先生真的很“严厉”吗?

少年鲁迅的感受如何?

答:

③这一段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④这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末尾用了两个德语单词“Ade(别了)”有何用处?

答:

(2)阅读10~24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这几段详写了四件事,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②三味书屋中的读书生活在作者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记忆?

答:

③你是如何看待文中的教书老先生的?

答:

(3)通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

答:

2.探究质疑。

(1)文中引用三味书屋中学生朗读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

(2)对这篇课文的内容你还有疑问吗?

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答:

(三)应用迁移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震悚:

粗拙:

2.概括选文的内容。

答: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全体”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答:

4.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答:

5.从选文中你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朝花夕拾周树人文学思想革命

(二)1.

(1)“百草园”“三味书屋”“从……到……”空间

(2)第①~⑧自然段是写“百草园”的部分;第⑨自然段是过渡段;第⑩自然段到末尾是

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2.

(1)①“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怀念之情。

②A.夏秋季百草园的景色及情趣。

B.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话般的色彩。

C.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的乐趣。

(2)①作者写的景物有: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蝉、黄蜂、叫天

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等。

这些景物有不同的颜色、声音、形状和味道等,在作者眼里都是有趣的。

②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先写静物,再写动物;写静物,由低到高,写动物,由高到低。

所以可以说是空间顺序。

③在这段话中,运用了对偶、拟人、比喻。

举例略。

④“肥胖”、“轻捷”生动地写出了黄蜂、叫天子各自的形体特征,“伏”、“窜”准确地描绘了黄蜂、叫天子各自的动作,两个动词与两个形容词搭配极佳。

3.略

(三)应用迁移。

1.空旷煎熬

2.提示:

内容上,应是写外界的严酷条件而不屈服;格式上,应都有“把它们”。

3.提示:

这道题并不难,但它的好处是,打击平时答题追求“精练”者。

没有文采的考生在这里少拿点分是应该的。

可能会有个别考生耍个性,把原文段稍作改动以作答案,对这类考生,建议评分员不必留情面。

’提醒一下,下面的答案不得分:

寂寥、肆虐、凝聚这几个词我都不懂。

课后作业

lI

(1)凝望

(2)飘浮

2.海是开阔的海是蓝色的海是活泼的

3.海的蓝色包含着庄严淡远的意味;和天一样是蓝色的。

4.“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是说山上看月出不使人产生美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说海上看月出光景妩媚、遥远、璀璨。

5.略。

提示:

列出所爱之物,理由充分,表述清楚。

第二课时

(二)1.

(1)①从全文结构上看,这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反复猜测去书塾的原因,较好地体现了“我”对百草园深深的依恋之情。

②并不是真的很严厉;感受:

严而不厉,可亲,可敬。

③三个“也许”表达了“我”对家中让“我”去书塾的无奈和对百草园的依恋,突出了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

若删掉“也许是”则改变了原意,又与“都无从知道”相矛盾,且无法把“我”对百草园的深深依恋之情表现出来。

④省略了其他关于离开百草园的原因的列举,耐人寻味。

两个德语单词,读起来新颖、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和失望的心情。

(2)①我向先生询问“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到屋后小园里玩的情况先生读书入神时我们在“指甲上做戏”“画画”的事师生共同诵书的场面。

②三味书屋中的读书生活在作者心目中是充满趣味、难以忘怀的,因为除了上生书、对课以外,可以“捉苍蝇喂蚂蚁”,还可以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描画绣像。

③他质朴、方正、博学;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和蔼又严格。

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陈旧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天真幼稚、快乐无忧的心理。

2.

(1)作用有三点:

一是具体写出了私塾教育的方法是死记硬背;二是教学内容生僻难懂;三是先生用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不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2)略。

(三)应用迁移

1.心里很震惊。

粗糙不细致。

2.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3.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更具体形象,写出“我”当时震惊的心情。

“全体”是全身的意思。

4.表达“我”对阿长的敬意、感激及对这四本书的喜爱之情。

5.善良、心细、乐于助人。

2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课前自学

(一)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并记住加点字的读音。

肿胀(zhǒngzhàng):

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叮嘱(zhǔ):

再三嘱咐。

恐惧(jù):

惧怕。

骊歌(1í):

告别的歌。

花圃(pǔ):

种花草的园地。

(二)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

散文集《窗》《芸窗夜读》;短篇小说《烛心》《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

(三)《城南旧事》写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找出眼前事和回忆过去的事,回忆之事如何引起,从而弄清文章脉络。

2、理解文中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3.了解记叙、伏笔写作手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

(一)积累知识

1.本文选自小说《》,作者林海音,(地名)作家。

2.题目的含义:

爸爸的花儿落了(语带双关)

一是指爸爸种的夹竹桃花的垂落;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文中哪些是写眼前的事,哪些是写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来的?

眼前:

(1)衣襟上的夹竹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爱花的情景

眼前: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毕业典礼回来,看见垂落的花儿意识到

回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毕业典礼前

(---)爸爸没有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想起昨天在医院看望爸爸的情景。

(--)“我”想起爸爸逼我上学的事。

(--)“我”想起阳台的花今年都没有上肥,而爸爸平时最喜欢花。

毕业典礼后

(--)毕业典礼上“我”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想起过去爸爸让自己单独去汇钱的事。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

3、文章中有两条线索,双线并行,交相生辉,一条是爸爸爱花(主线);另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副线)。

(三)课内阅读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

我的衣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

她说:

“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声音是低哑的。

我告诉爸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将代表全体

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

我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

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

快回家去!

快回家去!

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

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

“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

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

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

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

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回家去!

快回家去!

”两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的原因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积累知识

听写生词,同桌互改。

(二)研习课文

1.句段品读。

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习探究

从全文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爸爸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

插叙

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

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伏笔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三)课外阅读

忆儿时

林海音

①我的生活兴趣很广泛,也很平凡。

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

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一个夏天的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

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

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然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②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

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

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

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儿的”又过来了。

他背着一个匣子,里面是新新旧旧的电灯泡。

拿家里断了丝的旧灯泡,贴几个钱,跟他换新的。

我一直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

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

他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叫电唱机了),提着大喇叭。

我看见了,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

母亲搅不过我,总会依了我。

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

“唱话匣子的!

别走!

别走!

③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

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邻居小朋友,他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

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就会挨挨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叫做“听蹭儿”,就是不花钱听戏的意思。

④“唱话匣子的”,把那大喇叭装在话匣子上,然后摆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把弦摇紧,唱片转动了,先是那句开场白:

“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

”金刚钻的针头在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刺刺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

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

因为是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张《洋人大笑》的唱片,还没开转呢,大家就笑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笑得更凶了,乱哄哄的,唱片里,唱片外,笑成一片了。

⑤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在不同,比如,母亲那时候交给张妈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儿到“城南游艺园”去,就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

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不太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说法。

⑥游艺园里面什么娱乐都有,你可以听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你可以听京戏《梅玉配》《狸猫换太子》,也可以去看穿着燕尾服的魔术师“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大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场正演着的《空谷兰》《火烧红莲寺》。

大戏场里是男女分座的,有时观众忽然叫“好”,原来“扔手巾把儿的”,正把一束热腾腾的湿毛巾扔到楼上去,扔得美,接得准,难怪要叫“好”了。

⑦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倒在大人的膝头上睡着了。

可是那时候大人真怪,总是推摇着你,不许你睡觉,而且说:

“别睡!

快到家了!

”后来,我问母亲:

“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儿睡觉?

”母亲说:

“一来怕着凉,二来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啊!

⑧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

1、按顺序概括文中所写的“我”的儿时乐事。

(每件事不超过五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