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860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4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学年贵州省麻江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贵州省麻江县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Zn+2HCl===ZnCl2+H2↑

B.Ca(ClO)2+2HCl===CaCl2+2HClO

C.Pb3O4+8HCl(浓)===3PbCl2+Cl2↑+4H2O

D.3Cl2+6KOH(浓)

5KCl+KClO3+3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应过程中不存在电子转移,说明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

【详解】A.反应Zn+2HCl=ZnCl2+H2↑中锌失去电子,氢元素得到电子,是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电子转移,A不符合;

B.反应Ca(ClO)2+2HCl=CaCl2+2HClO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存在电子转移,B符合;

C.反应Pb3O4+8HCl(浓)=3PbCl2+Cl2↑+4H2O中氯元素失去电子,铅元素得到电子,是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电子转移,C不符合;

D.反应3Cl2+6KOH(浓)

5KCl+KClO3+3H2O中氯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电子转移,D不符合。

答案选B。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

2Ag+2H+===2Ag++H2↑

B.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

Fe2O3+6H+===2Fe3++3H2O

C.碳酸钙溶于醋酸溶液中:

CaCO3+2H+===Ca2++CO2↑+H2O

D.澄清石灰水与稀硝酸反应:

Ca(OH)2+2H+===Ca2++2H2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银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无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A错误;B.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O3+6H+=2Fe3++3H2O,故B正确;C.碳酸钙为难溶物,需要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aCO3+2CH3COOH=Ca2++H2O+CO2↑+2CH3COO-,故C错误;D.饱和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氢氧化钙应该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OH-+H+=H2O,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该题是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如:

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

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

3.下列有关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合物都是电解质B.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

C.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D.溶于水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有些化合物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此种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如蔗糖、酒精等,A错误;

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单质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正确;

C.如CaCO3是电解质,但是难溶于水,由于溶于水的完全电离变为自由移动的离子,仍为强电解质,所以判断物质是否是电解质、非电解质,不能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判断,C错误;

D.氯水可导电,但是Cl2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4.对四种无色溶液进行离子检验,实验结果如下,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A.K+、Na+、Cl-、NO3-B.K+、NO3-、OH-、HCO3-

C.Na+、OH-、Cl-、NO3-D.MnO4-、K+、S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中的离子都是无色的,不存在明显错误,A不符合题意;

B.选项离子中OH-、HCO3-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但由于都是无色离子,不存在明显错误,B不符合题意;

C.选项离子都是无色,不存在明显错误,C不符合题意;

D.MnO4-是紫色离子,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存在明显错误,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5.实验室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关于该实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碘水和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塞紧上口部的塞子,一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B.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准备放出液体)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全部下层液体沿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

D.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承接并保存上层液体

【答案】D

【解析】

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须从上口倒出。

6.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A.2KMnO4

K2MnO4+MnO2+O2↑B.2Na+Cl2

2NaCl

C.Fe+CuSO4===Cu+FeSO4D.Fe2O3+3CO

2Fe+3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中锰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分解反应,故A错误;

B.反应中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反应中铁和铜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反应中铁和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和化合反应中,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

7.在制蒸馏水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

C.冷水从冷凝管上口入,下口出

D.收集蒸馏水时,应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为避免加热时出现暴沸现象,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正确;B、冷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即冷水从冷凝管下口进入,上口流出,这样冷凝效果好,正确;C、冷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即冷水从冷凝管下口进入,上口流出,这样冷凝效果好,错误;D、收集蒸馏水时,应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蒸馏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离子

B.0.012kg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分子

C.1mol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

D.1molNe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质的构成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等,因此不能说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离子,A错误;

B.0.012kg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不含碳分子,B错误;

C.H2O是由分子构成,1mol水分子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使用摩尔时要指明什么微粒,题目未指明微粒种类,B错误;

D.Ne是10号元素,1个Ne原子中含有10个电子,由于Ne是单原子分子,所以1molNe原子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9.下列关于实验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并迅速离开现场

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D.金属钠着火时,可立即用沾水的毛巾覆盖

【答案】B

【解析】

A、浓硫酸溅到手上,应用干抹布擦去,冲洗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也有很强的腐蚀性,故A错误;

B、氯气有毒,能够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所以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并迅速离开现场,故B正确;

C、少量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应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由于酒精密度小于水,则不能够用大量水扑灭,故B错误;

D、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都反应,则不能用二氧化碳、水灭火,加入沙土可掩盖钠,隔绝空气,可起到灭火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要了解常见的实验操作,能对错误操作的后果做出判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0.根据反应式:

①Fe+Cu2+===Fe2++Cu②2Fe3++Cu===2Fe2++Cu2+可判断离子的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Fe2+、Fe3+、Cu2+B.Fe2+、Cu2+、Fe3+

C.Cu2+、Fe2+、Fe3+D.Fe3+、Cu2+、Fe2+

【答案】D

【解析】

由反应①Fe+Cu2+═Fe2++Cu可知,氧化性Cu2+>Fe2+,由反应②2Fe3++Cu═2Fe2++Cu2+可知,氧化性Fe3+>Cu2+,则氧化性Fe3+>Cu2+>Fe2+,故选D。

11.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NH3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O2的混合气体。

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不可能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B.分子数C.质量D.电子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再结合m=nM、分子构成分析解答。

【详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

A.NH3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H2和O2为双原子分子,物质的量相等时含有原子数一定不相等,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B.根据N=nNA可以知道,气体物质的量相等时含有分子数一定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NH3的摩尔质量为17g/mol;H2的摩尔质量为2g/mol,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当H2和O2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7g/mol时,两个容器中盛有气体的质量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NH3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H2分子中含有2个电子,O2分子中含有16个电子,当H2和O2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电子数为10时,两个容器中含有电子数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

B.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OH-+H+===H2O

C.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SO42-===BaSO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铁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故A错误;氢氧化钠与盐酸为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正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写成分子式的形式,故C正确;氯化钡和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

13.有NO、CO2、N2O4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0.5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2B.1∶1∶1C.4∶2∶1D.1∶2∶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结合分子的构成及都含有0.5mol氧原子进行计算,以此来解答。

【详解】NO、CO2、N2O4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0.5mol氧原子,即氧原子数相同,设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则x×1:

y×2:

z×4;计算得出x:

y:

z=4∶2∶1,C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4.一定条件下,氨气与一氧化氮发生反应4NH3+6NO=5N2+6H2O。

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

A.NH3中的NB.NO中的OC.NO中的ND.NH3中的H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反应中NH3的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反应后N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NO中N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N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所以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NO中的N,选项C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

15.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下列关于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NH3的摩尔质量小于HCl和HNO3,所以NH3应甲处产生,HCl和HNO3气体应在乙处产生。

16.常温下单质硫主要以S8形式存在。

加热时,S8会转化为S6、S4、S2等。

当温度达到750℃时,硫蒸气主要以S2形式存在(占9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8转化为S6、S4、S2属于物理变化

B.不论哪种硫分子,完全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硫

C.S2、S4、S6、S8都是硫元素形成的单质,为同种物质

D.把硫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到750℃即得S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S8、S6、S4、S2是不同的物质微粒,S8转化为S6、S4、S2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不论哪种硫分子,由于组成元素都是只有硫元素,所以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硫,B正确;

C.S2、S4、S6、S8是硫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由于每一个分子中含有的S原子个数不同,所以它们为同素异形体,不是同种物质,C错误;

D.硫单质在空气中加热时,硫单质会和氧气之间发生反应,不会得到纯净的硫单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7.关于地壳中含量占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不活泼B.可溶于水且显酸性

C.熔沸点较低,物理性质与CO2相似D.是酸性氧化物,不溶于任何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壳中含量居第一位的元素是氧元素,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为SiO2。

SiO2是原子晶体,直接由原子构成,熔沸点高,不溶于水,而CO2熔沸点较低,溶于水,所以SiO2的物理性质与CO2有很大差异;SiO2化学性质不活泼,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其有特性,可与氢氟酸反应,进而溶于氢氟酸,综上分析,可知A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均为氧化物,但是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熔沸点高,硬度大,而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熔沸点低,硬度小;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均属于酸性氧化物,都不与强酸反应,但是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氟酸反应,这是二氧化硅的特性。

18.向下列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沉淀溶解的是

A.Na2SiO3B.BaCl2C.FeCl3D.NaAlO2

【答案】D

【解析】

19.100mL2mol/L的稀盐酸与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00mL,则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A.1.5mol/LB.1mol/LC.0.5mol/LD.0.25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金属锌和盐酸反应生成1.12L,其物质的量为n(H2)=

;根据氢元素守恒,剩余H+物质的量为0.1L×2mol/L-0.05mol×2=0.1mol,则反应后溶液中H+物质的量浓度为c(H+)=

,故合理选项是B。

20.下列关于水泥和普通玻璃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产品都是硅酸盐 ②反应条件都是高温 ③都用含有硅的物质作原料 ④反应原理都是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分析水泥、玻璃的原料、生产条件和产品的组成可知D正确。

考点: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21.把二氧化硫通入硝酸铁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此时若滴入氯化钡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

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A.SO2B.NO3-C.Fe3+D.Fe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将适量的SO2通过入Fe(NO3)3溶液中,溶液呈酸性,Fe3+具有氧化性,能将SO2氧化成硫酸,自身被还原为Fe2+,故溶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说明又被氧化为Fe3+,则可知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把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起氧化性的是硝酸,被还原的是硝酸根,答案选B。

考点: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22.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A.熔点:

金属钠<钠钾合金B.导电性:

银<铜

C.硬度:

硬铝<铝D.延展性:

生铁<纯金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所以钠的熔点比钠钾合金的高,A错误;

B.银的导电性强于铜的导电性,B错误;

C.合金的硬度大于其成分金属,故硬铝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大,C错误;

D.金的延展性比生铁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3.关于氨的喷泉实验形成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氨水呈碱性B.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

C.氨气易液化D.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易挥发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氨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产生极大的压强差导致水进入烧瓶。

【详解】A.氨水呈碱性与能否形成喷泉无关系,故A错误;

B.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形成压强差而产生喷泉实验,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能形成喷泉实验,故B正确;

C.氨气易液化说明氨气的沸点低,氨气易液化与能否形成喷泉无关系,故C错误;

D.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易挥发是氨水的性质,与能否形成喷泉无关系,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以喷泉实验的原理为载体考查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以及喷泉实验的原理,注意并不是只有氨气才能形成喷泉实验,只要气体极易溶于某液体就能形成喷泉实验。

24.对于下列金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点燃镁、铝之前,应先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B.用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会滴落下来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D.金属单质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因为它们大多有较强的还原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A.金属镁和铝易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B.金属铝在氧气中加热,会在表面形成氧化膜,氧化铝的熔点很高;

C.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大多数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详解】A.金属镁和铝易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所以在点燃Mg、Al之前,应先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A正确;

B.用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这样金属铝在氧气中加热,继续会在表面形成氧化膜,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所以不会滴落,B错误;

C.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C正确;

D.大多数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了镁、铝、铁的性质,把握常见金属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25.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则图③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A.无明显现象,因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

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稀硝酸中加铜发生的反应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图②溶液的溶质是Cu(NO3)2,图③溶液中的Cu(NO3)2在H2SO4的酸性条件下相当于又有了稀HNO3,发生的离子反应:

3Cu+8H++2NO3-=3Cu2++2NO↑+4H2O,所以铜片会继续溶解产生无色NO气体,在试管口NO遇到空气,又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NO2气体:

2NO+O2=2NO2,答案选D。

26.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

该金属块能被磁铁所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

A.银B.铁C.铝D.锌

【答案】B

【解析】

【详解】铁、钴、镍等物质容易被磁铁吸引。

而银、铝和锌都不会被磁铁吸引。

因此只有铁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B。

27.在炼钢、制玻璃、制水泥三种工业生产中,都需要的原料是

A.纯碱B.石灰石C.石英D.黏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可以用于建筑材料和硅酸盐工业,用于生成水泥和玻璃等,同时,石灰石还是炼铁的一种造渣材料;选B。

考点:

考查工业炼铁、制玻璃、制水泥的原料。

2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甲是碳,丁是氧气,则乙是CO,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CO,A正确;B、甲是二氧化硫,丁是氨水,则乙是亚硫酸氢铵,丙是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B正确;C、甲是铁,丁若是盐酸,则乙只能是氯化亚铁,而氯化亚铁与盐酸不再反应,C错误;D、甲是氢氧化钠,丁是二氧化碳,则乙是碳酸钠,丙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D正确,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的判断

 

29.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配制25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6mol/L的硫酸。

(1)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2)现有下列几种规格的量筒,应选用______(填序号)。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100mL量筒

(3)实验需要以下步骤:

①定容②量取③摇匀④洗涤⑤转移⑥冷却⑦计算⑧装瓶⑨稀释进行顺序为_______。

(4)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

A.往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B.未洗涤稀释浓H2SO4的小烧杯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洗净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E.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

(1).18.4mol/L

(2).②(3).⑦②⑨⑥⑤④①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