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育体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924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教育体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试论教育体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试论教育体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试论教育体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试论教育体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试论教育体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试论教育体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试论教育体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试论教育体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试论教育体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教育体罚.docx

《试论教育体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教育体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论教育体罚.docx

试论教育体罚

试论教育体罚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体罚的概念与分类2

(一)体罚的概念2

(二)体罚的分类2

1、直接体罚3

2、变相体罚3

3、“心罚”3

二、体罚对学生可能造成的伤害4

(一)学生的人身自由权受到侵害4

(二)学生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4

(三)学生的身体健康权受到侵害4

(四)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5

(五)学生的聪明才智被扼杀5

三、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分析5

(一)教师体罚学生心理成因——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5

(二)造成心理不健康的根本原因分析6

1、教育政策与行政管理的偏差是造成教师负担的重大原因6

2、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一直是教师精神负担的最大来源6

3、难、重的教育教学负担另教师身心疲惫6

4、当前社会、家长对教师职业的理解程度还不够7

(三)缓解教师职业压力以减少体罚7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7

2、要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7

3、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7

4、乐于交往,融洽人际关系8

5、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教育行政的评价体系8

参考文献:

8

试论教育体罚

摘要:

近年来,体罚问题成为中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它深刻地反映出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教育在改革进程中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以及转变,体罚在现今的大多数国家里都被宣布为非法行为,近、现代许多国家的法律、法令多禁止体罚。

但有些地方的体罚现象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更有“变相体罚”、“心罚”等种种折磨学生的手段登台亮相。

似乎“体罚”在教育中倒成了重要角色。

于是,一边是强调民主强调爱,一边还是有人坚持“不打不成器”,甚至呼吁将体罚合法化!

可是体罚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方法。

法律都明文规定不能对学生实行体罚,但体罚在学校的表现却触目惊心,就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进行分析。

它体罚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方法,它阻碍着人自身的健全发展,也影响着以育人为宗旨的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因而禁止体罚,势在必行。

关键词:

体罚;直接体罚;变相体罚;心罚

Theproblemofcorporalpunishmentonstudentsofteachers

Abstract:

Inrecentyears,theChineseeducationalproblemsbecomecorporalfocusproblem,whichprofoundlyreflectsChineseeducationinChinesesociety,especiallyintheprocessofreformofnewideasandchange,theconflictinmostofthecountriesnowcorporalpunishmentinwasdeclaredillegal,modernmanycountriesofthelaws,decrees,andmanyforbiddencorporalpunishment.Butsomeplacesofcorporalpunishment,butratherphenomenaarecalled-are,more"in","heheartpunishes"waitforavarietyofharassmentbymeansofstudentshasappearedonthestage."Education"inthecorporalpunishmentinbecameimportantrole.Hence,itisemphasized,ordemocraticemphasizessomeinsist"sparetherodandspoilthechild",evenappealedtolegalizethecorporalpunishmentwillLawsareexpresslytocorporalpunishmentstudentatschool,butcorporalpunishment,buttheexpressionofthecorporalpunishmentstudentteacherswereanalyzed.Itisnotwhatweneededucationcorporalpunishmentmethod,itishinderingthesounddevelopmentofthepeoplethemselves,alsoinfluenceoneducationforthepurposeofeducationmodernization,andbannedthecorporalpunishment,imperative.

Keywords:

corporalpunishment,Directcorporalpunishment;Formcorporalpunishment;Heartpunishes.

附件(0个)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到处充满竞争。

竞争,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改革。

竞争潜伏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教师和学生的心理

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

在大力大力提倡师生做人格平等朋友的今天,学校的体罚现象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更有“变相体罚”、“心罚”等种种折磨学生的手段登台亮相。

似乎“体罚”在教育中倒成了重要角色。

一、体罚的概念与分类

(一)体罚的概念

体罚学生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它强制性的手段,侵害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体罚和落后的教育观相联系。

在目前我国的教育工作中,“片追”的恶性膨胀、拜金主义的泛滥,吞噬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老师对分数的极端追求,各种考试的逼迫,造成学生在极大压力下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并渐渐成为一架考试的机器,连人世间最亲密、最丰富、最复杂的亲子之情、师生之情也被扭曲成一种最简单、最粗暴、最干巴、最没有感情的功利――分数上去。

以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特殊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分数、考卷的奴役、什么“有教无类”、什么“因材施教”都一切可以忽略,由于落后的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中依然潜藏着旧制度、旧观念的因素,所以才导制教师中出现简单粗暴的教育行为,体罚现象在中小城市比在大城市中更为严重,在农村又比城市更为严重。

(二)体罚的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得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但体罚在学校中的暴力事件触目惊心。

教育体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直接体罚

直接的肉体打击是体罚,罚站、罚跑、罚跪、罚面壁、罚体力劳动、用东西故意砸学生等。

例如:

河南省汝阳县一小学生张某因上课精力不够集中,被老师随手掷来的小竹棍刺中左眼球,经鉴定为七级伤残。

辽宁省昌图县学生梁某因为作业字迹稍为潦草,右手桡骨远端被老师打成骨折。

2010年3月27日,有媒体报道:

西安市莲湖区二府庄小学英语老师刘晓明手持粗约2厘米的铁棍,向三年级13名孩子的屁股上反复抡去,造成其中5名孩子的屁股蛋儿时隔多日依然像“茄子”一样

2、变相体罚

变相体罚是指用上述体罚方式以外的其他形式来体罚学生。

变相体罚同样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心灵。

其形式归纳有以下几种:

①罚抄:

非正常作业,强制性罚抄过量作业。

  ②罚钱:

不论数目多少,不论形式如何。

③罚做值日或罚其打扫卫生并连续几天。

④逐出教室而不及时处理。

⑤辱骂学生,讽刺挖苦学生。

⑥敲教鞭,甩东西。

⑦未经领导同意,随意停课或停止学生参加一切活动⑧威胁、呵斥、讽刺、挖苦、辱骂、刁难等心理攻击也是变相体罚。

北京顺义区某校的30多名学生因在课上交头接耳受到了班主任的责罚,学生们称班主任让他们集体互扇耳光。

 3、“心罚”

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对学生施行“体罚是众人皆知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就有明确的规定。

然而,不能对学生施行“心罚”也许有部分教师就没有注意到了。

“心罚”通常指教师用不适当的语文或行为方式对学生施行的心灵惩罚。

通常有以下四种表现:

①对学生冷嘲热讽,过多的指责

表现为挖苦学生在学习、纪律、活动等方面的不尽如人意。

比如对好动的学生说:

“简直是长了猴子屁股,一刻也坐不住。

②对学生置之不理,视若无物

表现为把有过错的学生当作“透明人”,视若无物,用冷漠的态度告诉他:

“我已经放弃你了。

再也不管你了。

随你怎么样。

与此类“心罚”相伴的常常是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些成绩、进步,不闻不问,或者轻视这些成绩、进步。

③隔离学生,不让其它同学与之交往。

 对有不良习性的学生,有的教师断然采取“隔离”的方法。

在班级中制造舆论,不让其它同学与之交往。

若有发现与之交往较密的,则找和他交往的同学作思想工作:

“不要受他影响,不要被他带坏了、不要和那种人混在一起。

“和他玩在一起,你还想学好吗?

”想办法孤立有不良习性的学生。

④粗暴的威吓学生

一般表现为用“严重后果”来威吓学生。

比如对不够努力用功的学生说。

“再这样下去,你就完蛋了。

”“以后准备干什么?

在家给父母养着吗?

”等等。

二、体罚对学生可能造成的伤害

(一)学生的人身自由权受到侵害

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人身自由是宪法规定的每个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学生也享有此项权利,教育教学中对违犯纪律学生关禁闭或者放学后长时间留学生补作业、面壁、罚站,以及为了没收玩具而搜身等,它不仅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而且还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更是在某一时间内限制学生的人生自由,这种体罚或变相体罚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二)学生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

人格尊严是每一个公民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宪法》第38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诬告和陷害”,在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为了达到所谓的教学目的,所实施的一些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如扯头发、打耳光、罚站立、罚劳动等,表面上出于对学生的惩戒,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其实质上教师已经将自身人格凌驾于学生人格之上,借用“教育者”这一名义进行的违法行为,尽管每一次体罚都触及学生的皮肉,但这种伤害却是心灵上永久的痛楚。

(三)学生的身体健康权受到侵害

健康权是有生命的主体,依法享有的保障其自身肌体生理功能的健康的权力,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采用暴力的方式体罚学生极易造成学生身体器官的损伤,严重者造成终身残疾,如陕西省商州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李某,就因课后与同学们吵闹,被气极败坏的老师打成脑振荡,并拌有听力减退等症状。

(四)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

受教育是每一个公民基本的权利,《宪法》第46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4条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4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学生的受教育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因违犯校规、班规或劳动纪律,被教师逐出教室,罚站或以劳代学等不让学生进入课堂听讲的行为,剥夺了这些学生在教室听课的机会,致使他们不能享有和其他学生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其实质就是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五)学生的聪明才智被扼杀

体罚压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

学生畏于教师的体罚,只得囿于教师规定的框框之中,学生的智慧难以萌发出来,学生的聪明才智不敢发挥,久而久之,学生自甘于平庸听话,我们的教育便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瓦特、牛顿、爱迪生们如整天处于教鞭的威慑之下,他们的聪明才智怎样去发挥?

又怎能发挥?

三、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分析

教师体罚学生的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文规定教师不能体罚学生,那教师为什么还要体罚学生呢?

不体罚学生难道就不行?

,就体罚学生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教师体罚学生心理成因——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

"这就是说,德育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等的发展必须以个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并且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

不言而喻,通过心理教育,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其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这一作用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据WHO估计,世界上2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在美国至少有6~8%的教师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良适应。

一项心理测验调查显示,约有50%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障碍,远远高于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的水平。

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

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的几率大大增加。

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当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患有其他症状。

(二)造成心理不健康的根本原因分析

1、教育政策与行政管理的偏差是造成教师负担的重大原因

在许多地方。

通常把教师所带的班级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与教师的聘用、职称、工资等挂钩,并要求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成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疲于奔命,或忙于听课、通过考核,或忙于写论文,有时甚至耽误了“正业”。

2、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一直是教师精神负担的最大来源

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前提下。

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虽说国家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以高考论学校的现象相当普遍,以至于不少教师是“学生考试,我比学生还紧张”,不少教师连做梦都在挖空心思地想高考模拟题有几种解法。

3、难、重的教育教学负担另教师身心疲惫

目前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许多教师超负荷地工作着,工作负担过重在教师中是一普遍现象。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有人调查过,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与8小时工作制相比高出1.67小时。

应该说,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9.67还只个保守数字。

事实上,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日是无法用小时来计算的,许多教师在回家之后甚至吃饭、休息与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都仍在思考学生的教育问题与教学问题。

4、当前社会、家长对教师职业的理解程度还不够

一方面,不少家长认为教师是孩子学习成绩好坏、能否考上理想学校的主要责任者,另一方面一旦学生在学校或校外组织活动中发生闪失,常常归咎于学校、教师,有个别家长甚至不问青红皂白将学校、教师告上法庭,这无疑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

特别是一些媒体在个别教师发生了有违师德的现象后,不恰当地大肆渲染,而对绝大多数兢兢业业、关爱学生的教师则相对宣传不够,也在客观上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缓解教师职业压力以减少体罚

现今的教师面临的如此大的心理压力,那又应该如何缓解教师的压力了?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

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2、要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

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及优势,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和评价,相信自己的能力,明确教师工作的价值。

乐观、积极、自尊而不自卑,要把自己看成是命运的主人,不悲观厌世,也不随波逐流。

当教育工作遇到挫折时,一方面能进行反思及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又能客观地分析学生、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挫折感。

3、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角色要求教师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

以暂时去掉"教师"这个标签,随意挥洒一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如与亲朋好友交谈,到户外运动,听听音乐等进行渲泄或转移情绪。

还可以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情绪发生迁移。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爱好是心理保健的维生素,通过它可以解除心理疲劳,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4、乐于交往,融洽人际关系

优秀的教师往往是乐于交往的,他们不仅善于与校园之外的社会交往,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而且还善于与同事、家长,特别是学生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

成功的教师往往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这又使得他们有了宽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这也大大降低了繁重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5、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教育行政的评价体系

在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成中,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的评价标准,将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与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有机结合;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排释教师精神与工作负担,为辛勤工作的教师提供多种体验成功、实现价值的机会。

无论是从中小学生最基本的人性及其身心发展的规律,还是从教育的本质及教育学生的规律来看,体罚都是不正当的,是严重的病理行为,是落后教育的产物,是对人性的摧残,是对人格的扭曲,所以,做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教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当前的社会竞争、压力下,要充分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体罚学生的问题。

让全社会来关注教师,关注学生吧!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调查显示:

超半数孩子在家偶尔“挨打”“挨骂”》

[2]郭齐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1995年4月.

[3]陈玉安主编.中小学管理规范[M].郑州大象出版社出版,2003年6月.

[4]北京大学主编.刑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

[5]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年.

[6]王树彬主编.学生伤害处理办法实用手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