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7209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行星地球.docx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内容分析

《行星地球》主要以太阳系为核心讲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圈层结构;《宇宙中的地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教材内容安排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探究,分析清楚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

“谈天说地”可谓是对本节教材顺序的简单描述,谈“天”是为了更好的说“地”,所以本节教材涉及到的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都是围绕“地”来展开。

研讨天体系统,是为了从天体系统的层次中,引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分析九大行星.是通过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认识到地球只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因此教材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等概念只让学生把握内涵即可。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描述地球所处的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了解宇宙的物质性、天体的概念、主要类型。

理解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运用有关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

本课内容通过三个目来完成。

第一目的前半部分.呈现不同的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归纳出天体的概念,二是展现宇宙的物质性。

后半部分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得出:

1,天体系统的概念。

2,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世界。

3,地球在天体系统的位置。

至于教材中涉及的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天体不是教学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结合学生对天文知识的了解,说明其主要特征。

第二目主要是利用学生读图与“活动”,对九大行星进行运动特征的分析、结构特征的对比,展现出地球仅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第三目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体积、质量以及运动特征等方面,说明地球自身的条件可以满足生命出现和发展所需要的温度、水和大气等条件.综述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材最后运用“活动”方式,让学生从生命出现的条件着眼,给予学生“异想天开”的机会,启迪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节教材图表丰富,“活动”安排多达三处。

“读图思考”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穿插在课文之间,不隔断课文的逻辑关系;“思考”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文字内容和图像内容的进一步探究.培养其思维的开放性和拓展性.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改革等提供条件;“活动”在课文中的适时安排,主要是针对地理现象、事实或原理,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一些基本的学习地理的技能和方法。

所以,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环节,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这颗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将成为本节教材的主要教学目标。

二、教学思路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是高中地理的开篇,内容通俗易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好本课内容,对培养学生今后学习地理的兴趣至关重要。

教材中图表丰富,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资料获取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

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按高一新生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

1、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课前布置观察、搜集资料等;课始用人类对宇宙探测的发展史导人;课中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讨论、媒体演示观察等形式学习知识;课尾用“活动”让学生“异想天开”.进一步加深对宇宙的认识.等等。

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2、运用媒体加强直观性教学。

媒体主要内容:

宇宙演示、银河系状况、太阳系主要成员的绕日运行、哈雷彗星、地月系等。

3、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地理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

4、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

学生:

观察夜空中的天体;搜集人类对月球、火星探测的照片;了解人类对宇宙探测的发展史。

教师:

Flash动画课件;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

【切入生活导入新课】坐地日行八万里,遥看银河一千年。

宇宙浩瀚,奥秘无限。

1972年12月人类首次成功的登上月球;2004年3月2日人类对火星进行了成功的探测,探究宇宙奥秘人人向往,今天就让我们开始初步揭一揭她的神秘面纱。

【多维互动主题探究】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详录)

激发引导:

同学们观察大屏幕,待会儿我们看看最后有哪位同学快速准确地完成好课本第4页上面的“活动”题目。

多媒体演示:

浩瀚的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九大行星及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教师描述: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刚才我们所看到的物质存在都叫做天体。

自学探究: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内容,结合刚才的演示观察以及我们平常对宇宙知识的了解,议一议对天体、地球宇宙环境的认识。

(学生自学、讨论)

问题探究:

生l:

刚才演示中的太阳、行星、月球、彗星是天体,星云不属于天体。

生2:

星云也是由物质组成,星云应该属于天体,并且我认为在宇宙中,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也是天体。

生3:

在地球上还没有发射的呢?

应该也是吧。

生4:

天体应该是天空中被观测到的,存在于地球大气以外的物体。

没有发射的卫星,应该算是地球这个天体上的物体。

生5:

星球之间并不是真空的,还存在一些尘埃、气体,它们是不是天体呢?

生6:

我认为既然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所以,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不管怎样,都是天体。

师:

同学们刚才讨论得很热烈,你们所说的还没有发射的人造卫星不属于天体。

谁能说说地球的宇宙环境是什么样子呢?

生1:

地球就处在茫茫的宇宙中。

生2:

在茫茫的宇宙中,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呀?

生3:

在宇宙中你能分出上下左右吗?

生4:

我认为地球周围还有许多天体,它们在托着。

生5:

不对.应该是初中物理我们所学的万有引力的作用。

生6:

为什么不会吸引在一起呢?

(教室寂静)

教师介入。

总结承转:

同学们的讨论非常好。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天体有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之分;按照大小,也有宏观天体和微观天体之分。

地球就处在由许多天体组成的宇宙环境中。

刚才有同学问及“为什么不会吸引在一起呢?

”。

大家知道,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天体也不例外,天体运动有没有规律可循?

同学们继续观看媒体演示,看完后一定会有所启示。

媒体演示:

1、太阳系九大行星绕日公转动画。

2、地月系动画。

生:

老师,通过观察我发现,九大行星在绕太阳运动,月球在绕地球运动。

师:

圆周运动的物体会受到向心力的作用,从天体运动看,天体间产生的万有引力起到了天体绕转过程中产生的向心力的作用,改变天体运行方向和速度。

至于具体的圆周运动知识,我们今后将在高一物理的学习中获取。

至少两个天体间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我们可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媒体演示:

(1)总星系图以压总星系的有关资料(主要内容参见图1.2总星系)。

(2)从总星系图中心位置引出旋转着的银河系(附相关资料)。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演示了两级天体系统,通过观察,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大家共同探讨?

生1:

总星系是现阶段我们观察到的宇宙范围,半径大致是200亿光年,属于宇宙的一部分,随着观察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宇宙的范围还会增大。

生2:

宇宙确实大,在总星系里面就有10亿个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似乎有感而发)。

生3:

光年是距离单位,能算一算l光年的距离吗?

生4:

光速是每秒钟30万千米,一年是365天,一天是24小时,一小时是3600秒,这样乘起来的结果就是一光年的距离。

生5:

为什么媒体演示时银河系从总星系圈的中心闪出呀?

生6:

这说明我们是在地球上观察,地球是中心,并且地球在银河系中。

同时可以看出银河系呈漩涡状,地球在距离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

师:

地球在银河系中.但不在银河系的中心,你能从你对天空银河的观察说说这个结论的依据吗?

小组内的同学可以交流讨论,看哪一个学习小组能快速做答。

小组三:

我们没有见过像演示中出现的银河,说明地球在银河系之内。

小组一:

夏天我们看到的银河很亮,冬天看到的银河很暗,说明地球不在银河系的中心。

媒体演示:

(1)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位置(亮点闪动)引出太阳系动画(九大行星、哈雷彗星绕日公转),以及九大行星的名称和相关资料。

(2)从地球的位置闪出地月系动画。

教师引导:

我们又演示了两级天体系统,通过观察,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又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提出让大家共同探讨?

生l:

这样看来天体系统共有四个层次,地月系是最小的了。

生2:

九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排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较近,是1.5亿千米。

生3:

九大行星绕日公转都是逆时针,哈雷彗星呈顺时针绕日公转。

生4:

月亮是地球惟一的一颗卫星,距离地球38.4万千米。

生5:

我从资料上得知哈雷彗星上次回归的时间是1985~1986年,下次回归是什么时间呢?

能计算吗?

生6:

哈雷彗星是一个周期彗星呀,只要知道周期就能计算。

生7:

哈雷彗星的周期是76年。

结论认定:

天体系统是有层次划分的,总星系是最高的一级天体系统,仅代表人类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观察到的宇宙范围,地月系是最低的一级天体系统。

由于宇宙的无限性,我们在衡定距离上引用光年这个距离单位。

承转:

通过我们的自学与探究,我相信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够完成课本第4页的活动题了,并且我们还要看一看有哪位同学总结的最完善。

地月系

太阳系

总星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统(2000多亿)

河外星系(10亿个)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概录)

媒体演示:

(1)太阳系模式图——九大行星绕日公转。

(2)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教材表l.1)。

【问题呈现互动释疑】

不同意见讨论解决。

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能给行星下一个定义吗?

2.九大行星绕日公转,它们的运动方向有什么共同特点?

3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与偏心率,你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结论认定: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是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比较,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媒体演示:

(1)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参看课本图l.5)。

(2)九大行星从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周期、自转周期方面的比较数据(见教师参考用书43页)。

(3)三类行星的基本状况(资料)。

激励引导:

太阳系九大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同学们经过对媒体演示的观察,下面主要从两方面对问题进行探究:

(1)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在结构特征方面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做比较.地球在结构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互动释疑:

学习小组内自学讨论解答。

得出结论后,进行演讲。

激发引导:

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热烈,大家通过学习,还有什么问题或结论向同学们展示?

1、九大行星的公转周期与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有关。

2、九大行星的表面温度与和太阳的距离关系很大。

3、地球在九大行星中从结构特征看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激励进步:

公转周期与行星和太阳的距离的确密切相关,大家这种善于发现、积极探究的精神很是值得称赞,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学习地球的公转运动时再作探究。

信息整合:

我们已经对九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能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结论认定:

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过渡:

火星,简直就是另一个地球:

它的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自转轴的倾角为23059′。

所以.火星与地球一样.四季更替、五带分明。

2004年人类对火星进行了成功探测,3月2号,NASA宣布在火星上找到了有水的证据。

从理论上讲,如果火星上有水存在,就应该有可能存在过生物。

到目前为止,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还是一个谜。

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究竟原因何在?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概录)

激励引导:

生命起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适宜的温度、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是生命存在的三大要素。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有关的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生物知识对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条件深入探讨。

知识探究、互动释疑:

(下列问题主要由学生提出并讨论解决)

1、怎样分析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适宜温度”与地球的自转周期有没有关系?

如果温度不适中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2、在月球上声波能不能传播?

为什么?

地球上为什么会存在大气?

假如地球的大气成分一直与原始大气保持一致.现在是否会有高等生物的存在?

能说说现在大气中的主要成分吗?

3、地球上原来没有水,现在却被誉为“水的行星”,地球上的水是怎样产生的?

液态水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存在?

概括升华:

通过大家探讨可以知道,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生物在地球上必将出现和得以进化。

【延伸探究发展评价】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外星人”是否存在,一直是困惑人们的一个谜团。

如果把这项探索的任务交给你,你怎样制定一个寻找“外星人”的计划呢?

你如果觉得对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比较浓厚,你一定会写一份计划交给老师,也好让我们共同分享你的快乐。

四、教学案例评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突出了课程设计意识、课程目标意识和课程实施意识。

做到了学生在知识获取、能力发展、过程感受、思维培养、品德培养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有意识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条件,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组织与实施线索清晰单纯}教学手段上,能重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从多种载体中获取知识;教学氛围上,融洽和谐,重视学生人格因素,注重个性培养,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深入研究建议:

问题探究方式的多样化;知识结构构建的策略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这颗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从地球的诞生之日起就锲而不舍的对其产生着深刻影响。

本节正文看似内容不多,课标要求仅有“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句话,但通过读图、阅读、活动等栏目的学习,涉猎的内容也颇为丰富。

所以针对本节的内容特点,教学目标确定为:

从体验和感受中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意义。

结合太阳大气层结构,简述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

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并能用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开发利用太阳能对我们人类意义重大。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本课内容通过两个目、一个“阅读”、一个“案例”、两个“活动”来完成。

第一目“为地球提供能量”。

这段内容的开端仅用短短的几句话,说明了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其中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

之后教材结合图像举了四个例子,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宁静太阳(相对于活动太阳而言)主要是通过太阳辐射对地球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教材只能有选择地谈几点,但这几点之间没有太多的逻辑联系,逐条罗列又显得过于呆板,故而变换了一种表达方式。

这样示意性地从两个方面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重要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既有直接的作用,又有间接的影响。

直接的作用,如岩石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风化,是显而易见的;而间接的作用,是从地理环境的驱动力的角度提出。

后面的章节,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这里只是一带而过,也为今后的地理学习埋下伏笔。

(2)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人们对太阳辐射最直接的感受.来自于它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一部分太阳能是人们从自然中直接获取,并加以使用的,如教材中提到的太阳能电站等;另一部分太阳能是固定在矿物燃料中的,人们通过消耗这些矿物燃料,利用了太阳能。

煤和石油的能量都是地质时期的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辐射能。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还进一步设问:

请你谈谈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发现、探索,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阅读”部分旨在丰富和补充学生所掌握的知识。

“活动”的设计意图。

选择太阳辐射量与生物量对应关系的比较,有两方面考虑:

第一,从知识的角度考虑,用事实进一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

太阳辐射不均匀的分布,是地球上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环境。

生物量的多少是不同环境特征的明显反映。

第二,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考虑,加强学生对地理要素的比较、对应、叠加分析的能力。

第二目“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是内容的重点。

(1)重现象,轻机制。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而且有些影响现在正在研究之中,没有定论。

即便是有定论的一些太阳活动现象.其形成的物理机制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较难理解。

因此,教材把重点放在说明现象上。

在诸多的太阳活动中,教材选择了“黑子”和“耀斑”;在对地球的影响中,选择了“磁暴”、“极光”等。

(2)强调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因为大量观测资料显示,黑子数目增多的区域和时期,也是耀斑出现频繁的区域和时期,耀斑随着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

例如,太阳黑子群里的耀斑爆发,可以在一二十分钟内释放出相当于10亿颗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很难区分哪些影响是黑子所致,哪些影响是耀斑所为。

“案例”选配在此对“磁暴”现象进行实证。

最后“活动”的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足让学生通过分析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的相关性,进一步认识到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可能影响。

图1.13中三幅小图表示的站点均在北半球,图中左侧的纵坐标为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右侧纵坐标为黑子相对数.底边的横坐标为被观察点的时问跨度,共计80年。

对图中两条曲线的相关性可以这样描述:

(1)图中中纬度地区的36测站,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30年间,每当太阳黑子相对数多的年份,也就是太阳活动激烈的年份,地球上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处于最低值,两者之间是负相关;从1910年开始.太阳黑子相对数多的年份,该测点的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反而增加,两者之间出现正相关。

(2)图中22测站的两条曲线.一直呈现负相关,黑子活动频繁的年份,降水量减少,气候干旱。

(3)图中高纬度地区的12测站,从有观测资料开始,两条曲线的谷与峰的变化基本吻合,即它们呈现正相关。

从三幅图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的周期,与年平均降水量平均超额量的变化周期基本吻合,大约为11年。

这说明了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太阳活动的确对气候产生影响。

但是为什么在不同的地点或不同的时间.这种相关性时而表现为正相关.时而表现为负相关,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这个“活动”中的问题设计的比较开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

至于观察什么,能提取多少信息,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不同的学生,能看出的问题不同。

二、教学思路设计

1、设计策略

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注重联系实际。

2、情境设计

以教材上的图片、“活动”、太阳大气及太阳活动等有关资料为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探究核心。

在合作学习、个体思考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3、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搜集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5、内容处理

(1)对“为地球提供能量”的教学.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实际。

因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

可以以教材中提到的几方面影响为线索,鼓励学生针对每一个提到的方面,再进行深入的补充、引证、说明,或者拓展到其他方面。

可以分成小组,每组研讨一个主题,如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的影响等,要有论点和论据。

然后在全班交流。

“活动”可以穿插在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影响时进行。

关于太阳能量的来源,教材不作为教学要求。

为了对知识进行拓展,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太阳辐射能的特点与运用的探究。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教学.可以分两段进行。

第一段,关于太阳大气的构造,可以从“看太阳”开始。

利用媒体课件展现太阳的结构、太阳大气中太阳活动的主要表现。

第二段.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以从一些“天文事件”引入,如教材中提供的“太阳风暴袭击地球”.还可以从报刊上寻找一些相关材料,并且根据这些材料编出情境趣味同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太阳活动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然后,再“太阳黑子活动为例子,分析太阳黑子对降水量变化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摘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计算,一年中整个地球可以从太阳获得1.3×1024卡的热量。

而来自宇宙其他星体的辐射仅及来自太阳辐射能的亿分之一;从地球内部传送到地面上的热量,也仅及来自太阳的辐射能的万分之一。

2003年10月23日到11月5日,亚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通讯设施受损,日本的一颗通讯卫星出现信号中断。

这些资料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多维互动主体探究】

激发引导:

大家阅读第一自然段内容,看完后你认为有哪些比较新颖的观点向大家展现,不明白的问题一并提出。

(学生阅读自学)

百家争鸣:

生1: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氨。

为什么太阳的气体不会逃逸呢?

(教室寂静)

点拨引导:

同学们可以考虑地球能吸引住大气的原因。

生2:

这是由于太阳的质量足够大,产生的引力足以将太阳大气吸住。

生3:

太阳源源不断的烈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教材中注释又说“电磁波是自然界中的物体向外传送能量的形式”。

太阳发光,人体为什么不会发光呢?

生4:

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可能是因为人体的温度不够高。

教师介入:

很正确。

人体的温度低,电磁波的波长主要在远红外部分,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

同学们还有什么见解吗?

媒体演示:

(1)朝阳渐出,金灿灿的阳光普照人间大地。

(2)植物的花朵在渐渐开放。

(3)气旋过境,风雨交加,径流汇集,注入河流,河水滔滔。

(4)干旱地区的岩石渐渐破碎。

激发引导: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综合一下这是太阳辐射从哪一方面对地球施加影响的?

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方面的实例吗?

生1:

为地球提供了能量。

生2: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点拨引导: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表面温度有影响,对地球的水有影响、对地球的大气有影响、对地球的生物有影响,这说明……

生3:

明白了,所说这些是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介入:

谁还能列举一些实例让证据更充分呢?

生4:

演示中风也是由太阳辐射所引起,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大海中的波浪,波浪对海岸的侵蚀应该也是论据。

生5:

沙漠的形成。

承转: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对我们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除了教材中的实例外,你还能列举一些吗?

生l:

冬天晒晒太阳就觉得暖和,洗的衣服在阳光的照射下干得快。

生2:

计算器使用太阳能电池供电,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为设备的运行提供能量。

教师介入:

太阳对我们生产生活影响的实例非常多。

刚才我们讨论了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哪位同学还有什么异议或者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也希望同学们帮助解答。

生1:

煤炭、石油的能量也属于太阳能的范畴,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有点不明白。

生2:

你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固定太阳能,动物又吃植物。

生3:

煤和石油的能量是地质时期的生物所固结的太阳能。

认定结论:

太阳源源不断地为地球提供能量,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产生巨大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些是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