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870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docx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

 

121教学模式

地理

七年级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谷素艳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

 

地理

“121”教学模式导学案(______科)

年月日制订

年级

七年级

教师

谷素艳

课题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达成目标

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重点

1、地球的形状

难点

2、纬线的特点

教学流程

检测预习

交代目标

1.地球是一个_____。

它的平均半径为_____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千米,表面积约_____平方千米。

新-课-标-第-一-网

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叫_____。

3.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_____,它们分别是_____和_____。

4.在地球仪上,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_____。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

5.赤道为_____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称为_____和_____,分别用_____和_____表示。

北极和南极各为___度

6.按规定,_____为低纬度地区,_____为中纬度地区,_____为高纬度地区。

合作探究

交流共享

7.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认识纬线

/

形状

长度(是否相等)

指示方向

纬线

(2)纬线可以有___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纬线的度数

(4)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____

(5)南极点的纬度为_____,北极点的纬度为_____

(6)纬度从赤道往两极在逐渐_____

 

8.读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回答问题

(1)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_________

(2)可以有多少条纬线能将地球划分南、北两个半球?

(大小相等)

 

新知检测

精设预习

1、有关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纬线都是半圆B、所有纬线长度相等

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2、“北纬45°”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

A、45°EB、45°SC、45°ND、45°W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北回归线B、赤道C、南回归线D、极圈

4、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它的四周都朝向()

A、北方B、南方C、东方D、西方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

和大小地球平均半径:

_____;最大周长____;表面积_____

纬线的形状是____;长度____;指示方向____

纬线:

赤道的纬度为____;赤道向北叫____,以____表示;赤道向南叫____,以____表示。

教学反思

课堂达标率

95%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学生读图记图能力的培养有待提高。

本课亮点

创造和谐氛围,适当运用鼓励性评价

需改进措施

在分组引入竞赛机制操作中,应引导本组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而不能只顾本组一两名主动性强的同学参加,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

 

“121”教学模式导学案(地理科)

年月日制订

年级

七年级

教师

谷素艳

课题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达成目标

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

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重点

经线的特点

难点

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流程

检测预习

交代目标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___,也叫____。

 

2._____的经度为0°,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_____°,称为东经和西经。

东经用“___”表示,西经用“___”表示。

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做_____。

3.任意两条_____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_____,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合作探究

交流共享

4.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认识经线

形状

长度(是否相等)

指示方向

经线

(2)经线可以有___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经线的度数

(4)0°经线:

往东经度在变____

往西经度在变____

180°经线:

往东经度在变____

经线:

往西经度在变____

 

5.读图1.11东西半球的划分,回答问题

(1)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_____。

(2)可以有多少条经线能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3)选择东西半球划分界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新知检测

精设预习

1..有关0°经线两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侧是东半球B、西侧是西半球

C、东侧是东经度D、西侧是东经度

2下列四组经线中,能组成经线圈的是()

A东经45°和东经135°B西经100°和西经20°

C西经150°和东经50°D东经60°和西经120°

板书设计

经线的形状是____;长度____;指示方向__0°经线又叫_____;0°向东叫____,以____表示,0°向西叫_

经线___,以____表示

东经和西经的180°是____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_________

排列方向_____

经度0°经线向东经度在_____;0°经线向西经度在_____;

 

教学反思

课堂达标率

90%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学生读图记图能力的培养有待提高。

本课亮点

创造和谐氛围,适当运用鼓励性评价

需改进措施

在分组引入竞赛机制操作中,应引导本组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而不能只顾本组一两名主动性强的同学参加,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

 

“121”教学模式导学案(地理科)

年月日制订

年级

七年级

教师

谷素艳

课题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达成目标

1、会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学会根据经纬度定位置

2、会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重点

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定位置

难点

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教学流程

检测预习

交代目标

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

2.B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

3.C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

4.A点位于__半球和__半球,C点位于__半球和__半球,B点位于南北半球的___线上

合作探究

交流共享

 

5.在上图中标出点D1(20°E,40°N),D2(20°E,40°S),D1(20°W,40°N),D1(20°W,40°S),问经度为20°,纬度为40°的点共有__个

6.在上图中标出,经度为0°,纬度为60°的点,共有__个

7.在上图中标出,经度为0°,纬度为0°的点,共有__个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丙

(1)在甲图中,A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

(2)在乙图中,B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

(3)在丙图中,C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

 

新知检测

精设预习

 

1、有关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纬线都是半圆B、所有纬线长度相等

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2、“北纬45°”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

A、45°EB、45°SC、45°ND、45°W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北回归线B、赤道C、南回归线D、极圈

4、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它的四周都朝向()

A、北方B、南方C、东方D、西方

 

板书设计

经度排列方向_____

0°经线向东经度在_____;0°经线向西经度在_____;

纬度:

排列方向_____

变化规律:

往两极逐渐_____

教学反思

课堂达标率

90%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不到位。

本课亮点

1.能联系贴近生活;

2.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能直观展示难点知识;

3.教师主导下给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利于学生理解。

需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强预习环节的功能,同时还应继续给与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

另外地球仪及多媒体等教具的直观展示作用不可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