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7678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苏教版

八下期末复习讲义(古诗词鉴赏)

一、★《渔家傲》(范仲淹)P62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

2.上片以“异”字统领,描写了“衡阳雁去”、“四面边声”、“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幅边塞特有的景色,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4.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P206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诗人因被贬谪,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朝廷弃用。

2.请找出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并作简要分析。

诗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分析:

“闻笛赋”指晋代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对已故朋友怀念的感情。

“烂柯人”指晋代人王质,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被贬太久,恍如隔世,人世沧桑之感的感情。

3.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千帆、万木”比喻朝廷新贵,”“沉舟侧畔”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有“万木”争春,说明他对未来并不失望,表现了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无题》(李商隐)P208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两个难字词义不同,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连用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沉痛苦。

2.请赏析诗中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并说说这一诗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1)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2)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四、★《夜雨寄北》(李商隐)P249

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请分别写出它们的表达作用。

第2句中的“巴山夜雨”写现实之景,是实写;第4句中的写想象之景,是虚写。

前者凄清愁苦,后者温暖宽心,首尾呼应,形成对比,构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第二句中的“秋”字历来为人称道,这个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凉之情.

3.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五、《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P62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可以用诗中的一个字:

“愁”来概括。

2.说说首句中“弃”“留”二字之妙。

“弃”字,刻画出了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

3.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其作用。

(示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的另一首诗《行路难》中的诗句,试将它与本诗中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舟”进行比较,说说表达情感的不同。

“长风破浪……”一句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乐观豪迈;“人生在世……”一句是诗人怀才不遇、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显得无奈而有消沉。

六、《论诗》(赵翼)P251

1.“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这里指在诗歌(文学)创作上的地位和影响。

2、流传万古的李杜诗篇至今无人可及,为什么诗人却说“至今已觉不新鲜”?

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或“尽管李杜诗篇成就伟大,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

3.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4.对作者的思想观点,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李杜诗歌是有永恒价值的,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

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P67

1.“天净沙”是散曲的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

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人家”。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断肠人在天涯”

3.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人。

4.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萧瑟、苍凉的秋郊夕照图

5.“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令人神往的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

今湖北江陵县。

②掩映:

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

“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2.三、四两句充满真情,为后人传诵,请作以赏析。

用江水之永不停止,比相思之永无休歇,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深。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

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九上古诗词答案

答案:

1.追求、思慕、迎娶  2.“关关睢鸠,在河之洲”3.窈窕淑女、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等4.辗转反侧 采之、友之、芼之、乐之5、A

答案略

答案:

“离愁”是抽象的感情,李煜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确是千古妙笔。

六朝民歌中“丝”谐音思念的“思”。

此词也用丝缕来比喻愁思,他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

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难以摆脱。

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的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

结尾一句写离愁的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最真切的感受。

答案:

1、夕阳落花归燕2、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

答案:

(1) (C)

(2)答: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他说,有志赶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不会停息。

(3)答:

这里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答案:

1、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3

 

九下古诗词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