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8087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

《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

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

作文描写气节情操常用诗词佳句汇总

1.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处:

明·于谦《咏石灰》。

原文: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释义: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用法提示:

这首诗看似是一个身经百事的老年人写的,其实,于谦当时只有十二岁。

那天,于谦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看师傅们煅烧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稍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

于谦真是一语成谶,这首诗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在公文写作中,“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的志向、气节以及爱国精神等。

比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有“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大无畏精神。

“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还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文章的题目,下面再加副标题。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处:

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释义:

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

这是在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用法提示:

孟子曾经说过:

“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他又开始辩论了,这次的对手是纵横家的景春,辩题是“何为大丈夫”。

结局毫无悬念,孟子赢了,还留下了这三句话。

这三句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古往今来,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于对青少年做人的期许,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要求。

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做到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守住心中的“道义之锚”。

3.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

出处:

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子罕第九》,实为北宋范祖禹之语。

原文:

“范氏曰:

‘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

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

’”

释义:

只有等到危急时刻、遭遇变故的时候,才可以真正见到君子的坚守之道。

比喻:

关键时刻,才知道什么是君子。

用法提示:

范祖禹是北宋史学家,曾与司马光一起编修《资治通鉴》,所以他的表述一般都带有很浓厚的史论色彩。

“厉害”“事变”指的都是严峻的情形,就像是“试金石”,往往能够试出一些平时看不见的东西。

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作事前的鼓舞,如部署大会;也可以用作事后的夸奖,如总结大会。

比如,“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

”我们要做勇于斗争的“战士”,而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这样才能在“厉害”“事变”来临时,经受得住考验。

4.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出处:

近现代·徐悲鸿语。

原文: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傲骨”一词,较早见于南宋·戴埴《鼠璞·卷上》:

“唐人言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

释义:

人不可以有傲气,看不起别人;但是不能没有高傲不屈的风骨。

用法提示:

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特别适合用来教育青少年,或者用于锤炼党员党性、提升爱国情怀,同时也可以适当征引事例。

比如,“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有了傲气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高出一头——而这可能会成为今后失败的先兆。

但人如果有傲骨,则能遇到高人不嫉妒,遭受失败不气馁。

5.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出处: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原文:

“常言道: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这般‘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的人。

释义:

人如果没有坚硬的骨头,身体就站不起来。

比喻:

人没有坚强的意志品格,就难以立身行事。

用法提示:

施耐庵知识广博,所以《水浒传》中有很多在别处很难见到的俚语俗话。

在公文写作中,类似这种“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句子,倒是可以多积累一些,很实用。

这句话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民族、国家。

比如,“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个人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学真本领、练真功夫才能有钢铁般的硬骨头。

6.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五年》。

原文:

“《前志》有之,曰:

‘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为君,非吾节也。

虽不能圣,敢失守乎?

释义:

圣人的言行都能达于节操,其次的人仅能保持节操,最下等的人只会失去节操。

可见,以节操是否高洁来区分人,的确可以分出不同的等级来。

用法提示:

这句话是春秋时期曹国公子子臧说的。

曹宣公去世后,庶子负刍杀了太子自立,成为曹成公,晋国及其他各国便想杀了曹成公改立嫡子子臧。

子臧知道后,便说了上面那一段话,然后逃往宋国。

这便是“子臧让国”的故事,子臧做到了“守节”。

在公文写作中,可以做这样的要求,应该朝着“达节”的目标去,再不济也要做到“守节”。

比如,古人云:

“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做人就要像松一样铁骨铮铮、遒劲有力,像竹一样坚韧不拔、刚正不阿,像梅一样经霜傲雪、知难而进,像菊一样高风亮节、惟吾德馨。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出处: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罕》。

原文: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释义:

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大多凋零了,只有松柏挺拔、不落。

比喻:

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

用法提示:

做人最难,难在坚守本心,难在不惧怕困难,难在不随波逐流。

只要不放弃自己的初心,终能实现本来的愿望。

所以说,孔子的这句话除了用于经受严峻考验、保持气节之外,还可用在守住初心方面。

8.凌风知劲节,负霜见直心。

出处:

南朝梁·范云《咏寒松》。

原文:

“条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霜见直心。

释义:

我在凌厉的风中知晓了松树的不屈气节,我在厚厚的积雪下见证了松树的高尚贞洁。

比喻:

环境越恶劣越显出杰出人士的坚贞节操。

用法提示:

南北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却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范云的名气不是很大,但他的堂兄非常厉害,就是那位写《神灭论》的范缜,他是我国古代少有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之一。

唐代黄蘖禅师曾经说过: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勾践饱尝卧薪尝胆之苦,诸葛亮曾躬耕南阳数载……他们没有在逆境中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在困境中积极锤炼品质、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最终实现了经邦济国的伟大抱负。

做人如此,做事也是如此。

9.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出处:

唐·骆宾王《咏蝉》。

原文: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释义: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比喻:

于患难之中,依然能够保持高洁的品行。

用法提示:

这联诗说的是一种极其糟糕的情况,用来反向激励,所以和后面的内容应该是转折关系。

患难不仅能见真情,还能见气节、见品行。

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困难和挑战,谁一辈子还没经受过几次狂风暴雨的“洗礼”?

企业也是如此,顺风顺水的时候,看不出来哪家企业好、哪家企业坏,但在疾风骤雨来临的时候,才知道谁是屹然不动摇的脊梁骨。

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栋梁,经得起打击的才是大器。

10.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处:

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释义: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

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用法提示:

文官带兵出征打仗是两宋比较有特色的一件事情,我们都知道,文天祥最后还是败了,不仅被俘,还被杀了,但是他虽败犹荣。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歌颂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烈士,并且要求今天的人以前人为学习榜样,或者直接用在相关排比句中。

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大批共产党员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不懈奋斗,杀出一条血路,开辟一条新路,走出一条大路。

中国无时无刻不需要这样的人,即使在和平年代,中国人的脊梁也要挺起来。

11.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出处:

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子罕第九》,实为北宋谢良佐之语。

原文:

“谢氏曰:

‘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欲学者必周于德。

’”

释义:

处境困难时,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气节;时局动乱时,才能看出谁是忠臣。

比喻:

困难面前才能考验人的真心。

用法提示:

谢良佐在程朱理学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因为他创立了上蔡学派,所以也被称为“谢上蔡”。

南怀瑾曾经说过:

“余谓气节者,内在修养之外在显现也。

”先是有深厚的内在修养,然后外化于行。

气节是人生的灵魂支柱和精神脊梁,这里要说的就是政治气节。

政治气节需要坚韧,以坚韧体现共产党人的坚定初心。

站稳政治立场,牢记初心使命,政治气节必然坚韧挺拔。

一般提到“政治气节”的公文不是特别多,在说到党建问题的时候,可以提一下,既符合主流意识,也很新颖。

1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处:

南宋·郑思肖《寒菊》。

原文: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释义:

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表达了诗人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

用法提示:

南宋末年,曾涌现出无数的英雄志士,郑思肖便是其中之一。

南宋灭亡之后,郑思肖一直隐居在苏州的一个寺院里,他就连坐着、躺着都朝向南方,表示不忘故国,这首诗就是那个时候写的。

气节,有时就体现在无数细微的事情上,有没有气节,不在外表,而在内心。

1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处:

元·王冕《墨梅》。

原文: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释义:

梅花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它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用法提示:

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王冕自幼家贫,却多才多艺,在元末的那个大乱世,终于留下了自己的那一抹清香。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的对象可以是青少年,希望他们从小就能树立“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品格;也可以用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业绩观,每一位干部都应该理性冷静地面对成就,坚守初心使命,做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4.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出处:

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原文: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释义:

这匹马虽然瘦骨嶙峋,轻轻敲敲它,发出的却是响亮的金属声。

这是对有志之士坚贞不屈的品格和骨气的礼赞。

用法提示:

李贺一共写有二十三首《马诗》,这和他自诩为千里马而始终不遇伯乐的人生矛盾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形容崭露头角的年轻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大器晚成的长者,总之一定要有表面和内在的强烈对比,类似“人不可貌相”。

比如,“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一直籍籍无名的某某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15.宁直见伐,无为曲全。

出处:

明·王廷陈《拟矫志篇》。

原文:

“郭生纯臣,鲁连高士。

彼乃登台,此则蹈海。

宁直见伐,无为曲全。

宁渴而死,不饮盗泉。

释义:

宁可刚正不阿而遭杀戮,也不卑躬屈节以求全。

表现了作者宁死不屈的气节。

用法提示:

王廷陈小时候也曾被称为神童,历经宦海沉浮之后,归家隐居。

民族气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中华民族五千年间历经沉浮却始终薪火相传,绵亘其中的正是这种宝贵的精神品质。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表示一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用来教育青少年:

要有“宁直见伐,无为曲全”的品质;用于爱国纪念活动:

中国不乏“宁直见伐,无为曲全”的英雄。

16.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出处:

唐·高力士《感巫州荠菜》。

原文: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释义:

长安和巫州虽然处处都不同,但是荠菜的气味却始终一致。

比喻:

虽然处境落差很大,但是气节始终不变。

用法提示:

高力士的诗本来就不多,这是最为人所称道的一首。

曾有人戏称:

就凭这首诗,高力士就配得上为李白脱靴。

高力士表面说的是荠菜,其实说的是自己。

他晚年时被流放到巫州,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唐玄宗不变的心意。

在公文写作中,“气味”一词倒不一定非指忠心,也可以指一个人的品质和气节,不会因为环境、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遇见再多的困难、再大的诱惑,也要保持本色,不忘初心。

17.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出处:

商·姬昌《周易·系辞下》。

原文:

“子曰:

‘知几其神乎。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

’”

释义:

结交上级不谄媚阿谀,结交下级不随意轻慢。

形容在人际交往中,要独立和自尊。

用法提示:

孔子从五十多岁开始研究《周易》,相传《周易》中《传》的部分就是孔子所撰。

他强调君子要文质彬彬、不亢不卑,在人际交往中不论贵贱,都要保持着既有礼又自尊的风度。

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上下级的交往中,应该怎么做,属于修身为人的范畴。

后面的内容可以是进一步解读,也可以是要求,要求形成一个“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的风气。

比如,“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一个人无论怎样发展,首先要保持自我独立,而一个独立的人必然会自尊,会一视同仁地对待上下级。

18.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出处: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卫灵公》。

原文:

“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释义:

君子即便身处逆境,也会固守内心的操守;小人遭受困厄,就会胡作非为。

形容君子能够贫贱不移,不失节操。

用法提示:

子路在拜师之前,做过一些非君子所为之事。

拜师之后,子路痛改前非,最后成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重在强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破罐子破摔”,都要保持气节。

而且,这种对比式的语句更能凸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不妨多用。

比如,“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我们要坚强地面对困难,能够扛得住失败;面对危机,要善于危中寻机;要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为下一次的跃起积蓄力量。

19.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出处:

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孟子·尽心上》。

原文: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释义:

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

比喻:

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用法提示:

孟子认为,君子一生一共有三种快乐,但是称霸天下这一条却不在其中。

这也体现了孟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倡导王道,反对霸道。

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作赞美,在祭奠、表彰等场合;也可以用作激励甚至要求,做人做事,尤其是为人民服务,更应该如此。

20.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出处:

北宋·王安石《北陂杏花》。

原文: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释义:

杏花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形容一种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

用法提示:

王安石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在半山终老。

所以他自号半山,亦称王半山。

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表现自己,也可用来鼓励他人,宁可做洁白的雪花,也不做污秽的尘土。

比如,“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高尚的气节是每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品质。

没有气节,就没有了脊梁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