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245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docx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写作第二节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六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新人教版

突破六 议论文之六——宽泛文论,感知析理

对应学生用书p350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将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导析】本题使用了逻辑学当中著名的“幸存者偏差”的案例,但是又有所改编和简省,充分突出了材料的重点。

英美军方从最初的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到后来转而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实际上是注意到了被忽略的、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而这一因素恰恰是所谓的“沉默的数据”。

它们不仅是重要的,甚至是致命的。

这就催生出了第一个审题立意的角度,考生可以从“生活中重要的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或是“我们应当注重被忽略的部分”来切入强调被忽略部分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从本质上来说,英美军方的错误出在没能从问题的本质去考察,始终停留在问题的表层来探讨问题的发生机制。

从表层来看,机体上弹痕多的地方才应该被加强,以保证这些部位今后再被打击也不出问题。

但如果从整体上进行考察,这些飞机正是因为没被打到致命的部位才得以幸存,致命之处不言而喻,这就提醒考生,可以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发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例文]

那些重要却不紧急的事儿

听老师说,他和朋友曾经去过一个边远的山村实践,那里的人们日子过得很苦,连温饱都成问题。

他们为此给每一户送去了猪苗,希望当地的人们能通过养猪挣些钱。

可没过几天,当地人就纷纷把猪苗宰了,吃了顿好的。

当时我们对此感到既惊讶又有些鄙夷,觉得村里人目光短浅,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却断了发财致富的路,为了解当下的馋却忽视了猪苗未来更大的作用。

我们觉得,我们绝不会像他们那样傻。

可事实上,这样的错误我们经常犯。

上中学时,我们为了应对考试背了许许多多的诗词,却从未真正细细品味过字里行间的韵味;我们为了提高成绩而迷信于各种速成班、经验分享会,却不肯真正踏踏实实地努力。

我们总是最先看到那些明显的东西——一顿美餐、一次分数、一个弹痕,我们总是最先处理那些紧急的事情——一场考试、一次任务、一个应酬,却总是忽略那些真正重要却不紧急的事儿,譬如读一本书,学一种乐器……

可是,真正能让生命更加绚烂、更有意义的,恰恰是这些重要却不紧急的事儿。

当我回忆起我的童年,我会感激每个午后读《儿童文学》的日子,它让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写字;我会感激闲时画的画儿,它让我至今仍然能有心之所向。

可是,那些在当时看来更要紧的事儿,比如伙伴间闹的别扭、老师给予的表扬,它们却早已被我淡忘了。

当我回忆起我的中学,我会感激一直以来的努力,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它们让我拥有了更强的毅力;我会感激我记过的日记,它让我在一次次迷惘中变得坚定、变得稳重。

可是,那些在当时看来更紧要的事儿,比如某次测试的成绩、某天繁重的作业,在今天看来却早已无关紧要了。

我想,多年以后,当我回忆起我的大学、回忆起我的工作生涯时,我真正感激的、真正让我获益匪浅的,或许也都是在当时看来并没有那么紧急的事儿。

林清玄说:

“生命中有许多非常重要却一点也不紧急的事。

”忽略了这些事,你会失去很多;抓住这些事,你的生命才会足够精彩。

[点评]这是一篇散文味十分浓厚的议论文。

文章先列举了一个十分可笑的事例,正是材料中村民的愚蠢和犯的显而易见的错误,衬托了也经常犯类似错误的我们的愚蠢,从而证明了“紧急的事情并不一定是重要的”。

这样的分析论证,让我们在嬉笑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文章的观点。

尤其是后面用较多的篇幅从反面和正面列举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事情时,不蔓不枝的叙述、平和朴素的语言,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我们的思考。

在正面举例时,文章按时间顺序从童年到中学,很好地照应了“真正能让生命更加绚烂、更有意义的,恰恰是这些重要却不紧急的事儿”的看法。

文章以林清玄的名言作结,既照应了标题,也深化了中心(抓住这些事,你的生命才会足够精彩)。

对应学生用书p351一、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怎样写好议论性散文?

首先要辨识它与同学们已熟悉的规范议论文有什么区别。

1.规范议论文重理性,议论散文重知觉

从立意而言,议论文立足于以具有逻辑思辨力量的论证来说理,它强调的是被公认的理性价值。

“公认”,即对公众的说服力是文章的基点。

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的规范使用是人们衡量议论文高下的最重要的标准,因此它也是立意、谋篇缺一不可的核心内容;而议论性散文立意的亮点,是作者对话题的个人认识。

对三要素不如议论文严格,同时叙述事例的作用、技法也不同,议论文要求叙述事例概括简约,而议论性散文可以更为生动、形象地叙述事例,让事例在文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从结构而言,议论文的主论点、分论点的设置及论证的层级性要求严格,强调规整严正,全文是以逻辑思维的推进为线索。

议论散文也有议论层级,但不必像议论文那样严格,而是更为重视表述个人的体验,全文以包括情感因素在内的心理感受作为行文线索。

[例文]

长天一笑

在失败面前,换个思维方式——失败是成功之母,便长天一笑,是自信。

在困难面前,换个思维方式——困难更能厚实、健壮你,便长天一笑,是勇气。

在漂泊中,大风巨浪迎面扑来,好似被荆轲刺到的秦王般无法躲闪,于是撑好帆,准备好迎接它的到来并用看不起它的语言大声地喊:

来吧,你有本事就来得更猛点,我已准备好了——是奋斗,更是拼搏。

在最最痛苦,最最忧伤时,请不要总是哭丧着脸,换个思维方式,想想阳光,感受阳光,或去跟朋友谈谈心,或者,想想高兴的事,在大家面前展现一下笑容,相信一下子会美丽起来,一下子会高兴起来,会舒展起来。

人的一生有很多很多的无奈,很多很多的不如意。

比如失败、困难、事业、爱情……但是如果我们能换个思维方式,人生不是很美好吗?

换个思维方式,把自信、勇气、奋斗拼搏的精神据为己有,难道会不幸福、不快乐、不高兴吗?

树叶有正面和反面,如果我们看反面是粗糙不堪,但是翻过来,便会看到平整光滑有阳光气息的一面。

人的生活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每天都只看到生活的反面,那将是没有阳光、粗糙不堪、沮丧、无精打采,没有精神没有气息的一面,但是如果翻过来呢,那会是经历了风吹雨打的考验,接受了阳光的洗礼,使人耳目一新,不用说什么感觉了,如果我们没有预测错的话,肯定是幸福快乐的感觉,肯定是美好的感觉!

这就是在生活中换个思维方式的好处,也可以说,在生活中,有时转变一个角度,生活会更舒适,会更使人奋勇直前。

如果说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小小的挫折,他便会想着,唉,怎么会这样子呢?

于是便每天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慢慢地他就会消沉,会失落到一个深渊无法自拔。

但是他如果换个思维方式,长天一笑,那又会是什么感觉?

我们青年要长天一笑,这样才不致钻死胡同。

我们的长辈要长天一笑,这样工作、生活才能顺利。

生活需要长天一笑,快乐幸福自然来。

[点评]作者没有使用绮丽的词藻、多变的修辞手法来增添文采,而是以展示浓烈的乐观情绪的“长天一笑”为经线,组合多幅画面,展示自己的知觉。

文章感染你的,是作者对待生活的达观情绪,这种情绪又确立在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并不给人空洞之感。

这样以议论、叙述、抒情的交汇使用来展现说服力的写法,正是议论性散文的表述特点。

2.语言区别:

议论文为政论语体,议论性散文为文学语体

规范议论文与议论性散文最显著的差别是语言风格。

议论文属政论语体,要求语言表述清晰、准确、逻辑性强,以理取胜;而议论性散文属文学语体,要求语言形象生动,感染力强,以情、理结合取胜。

议论文也用修辞,但语言基本上是抽象思维的线状结构,以表达规范、清晰、明白为基本标准;议论性散文多用描写,多用意境化表述,多用图像般的片状结构话语,来表述灵动、感人的语意。

议论性散文允许把情作为行文的主线,把议论寓含其中,创作实践中,往往议论性散文具有鲜明的抒情色彩。

比较下面两段同题文段,可辨识两种语体的不同语言风格:

议论文语体:

林黛玉这一悲剧典型是中国古典文学里出现的最优秀的妇女典型,在古典文学中我们见过不少苦痛的妇女形象,但总感到缺少这一点或者那一点什么东西。

曹雪芹以精巧无比的笔力选择、比较、概括、综合过女孩子、妇女们的特性,写出了黛玉。

(李希凡《红楼人物散论》)

议论性散文语体:

你是眼泪的化身,你是多愁的别名。

潇湘馆的竹影,用幽暗的绿色深压着你的眉头,时代的大气,把浓重的忧郁渗入了你的灵魂。

寄人篱下的命运在你内心结成解不开的隐痛,于是你叹身世如风吹落花,题素怨问谁解秋心?

(蒋和森《红楼人物赞》)

前例的文意推进是纯理性的,它以抽象思维的概念构成语意的链接,如“选择、比较、概括、综合”这4个动词,语序逻辑严谨,体现曹雪芹确定典型形象的思维过程。

语段是按“曹雪芹怎样选林黛玉为典型”这个理念,作为运笔的主导。

后例的文意推进是感性的。

它以形象思维的意象构成语意的链接,如用“眼泪”“竹影”“绿色”“大气”“落花”“秋心”等,引导读者们在头脑中按各自的理解绘制出这些意象,并合成一种氛围。

作者也有理念,但他的理念,融进了具有审美性的形象中。

语段是以感叹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情”,作为运笔的主导。

两段文的阅读效果也不一样,从“视觉冲击力”而言,后例显然更能吸引一般的读者。

在考场答卷中,后例的文体也更宜于展示考生的“个性化表述”能力。

话题作文中的议论性散文,是指在话题范围内表达自己感受、见解的散文。

它没有规范议论文论证逻辑的硬性要求,它强调根据个人的感知析理,使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常采用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表述方式,取得阐释对话题的理解和文学审美感染的双重效果。

二、议论性散文的写作要领

1.立意要充满思辨

议论性散文的立意除了要具备鲜明准确的特点外还应具有思辨性,使文章闪射出哲理的光芒。

这就需要我们对文章的主题深入开掘,全新解读,辩证分析。

如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作文,对于这种近年来常见的思辨型话题切切不可究其一点,不及其余:

抓住一个关键词而忽视另一个关键词——顾此失彼,抑或肯定一个关键词而否定另一个关键词——厚此薄彼。

诸如“凡是痛苦的都应该忘记,凡是快乐的都应该铭记”“感情的都应该忘记,理智的都应该铭记”等等,就失之偏颇,缺乏辩证。

《左手、右手》一文在谈到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的关系时,作者一方面强调“快乐”需要“思维”“思维是快乐的源泉”“没有了思维,快乐是妄想”,另一方面作者又指出“但并非所有源泉涌出的都是快乐——这便是思维方式的区别”,“思维拐错了弯,便会进入快乐的墓地”,最后作者总结道:

“我们就在丰富多彩的思维方式中不断拾起或丢掉快乐”。

文章告诉读者,要学会正确地思考,赢得应有的快乐。

这种运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准确而客观,呈现出作者全面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而《任是“无情”也动人》一文的作者在文章中抛弃了世俗对宝钗市侩圆滑、工于心计的评价,独具慧眼地挖掘出宝钗“安静、沉着”“处事隐忍、不拘小节”和富有“真情”“勇敢、自信”“不屈”的性格亮点,既别出心裁不落窠臼,又客观辩证,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圆满”的而非“干瘪”的人物形象,从而使文章别开生面。

2.结构要富有层次

议论性散文应该讲究布局,避免行文的随意性,尽量做到纲目清晰,条分缕析,万不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语言功底扎实、形象思维灵活的同学却在文章结构上不太讲究,致使阅卷教师将那些散文化的优美语段误判为与中心主旨关系不大的“闲笔”,最终将整个作文定为主题不鲜明的“东拉西扯”的“杂文”;而走出这一误区的方法除了在文章中采用“一唱三叹”(即反复并且采用多种形式点题)的方法之外,还需要在文章的结构布局上多下些功夫,做到纲举目张,让阅卷者对文章的整体框架一览无余,了然于心。

如《留给明天》一文,先将柏拉图的名言“明天对世界来说,永远是一个奇迹”作为题记,既扣准话题,又凸显主旨。

文章开头先对美好的明天描述一番,之后又以莎士比亚一句“明天是未知的,它取决于你为他留下点什么”为线索开始自己的思索。

接下来以屈原、布鲁诺、衡阳市消防官兵为例,分别做出解答,为明天留下的应该“是一颗关怀天下的赤子之心,是一颗爱国的拳拳之心”“是一颗对真理不渝的追求之心”“是一颗因爱国而闪光,因希望而灿烂的心灵”。

文章结尾又从儒、释、道——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加以总结,“爱是一切奇迹的源泉”(亚里士多德),进而得出结论,“把一个充满爱和奇迹的世界留给明天”。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思路畅达,层次感极强。

3.“叙”与“议”要正确处理

(1)议论性散文的“叙”

议论性散文的观点表述及论据表述不仅仅是为了说理。

议论性散文中的事例也不仅仅起说明、论证作用,它还是作者展现自己认知水平和语言功力的材料。

规范性议论文的叙例,强调概括简约,一般用叙述语言,不能喧宾夺主以叙代议;但议论性散文的叙例,不同于此,可以生动、形象,成为文章的“亮点”,成为“缘事说理”型散文的重要部分。

议论性散文的叙事与记叙散文的叙事区别在于,议论性散文叙事的立意和最终目的,是从“事”析出的理,这个事理指向性明确,有单一性。

而叙事散文叙述的立意在于勾勒散文形象,其内容事理指向不如议论性散文中的“叙”明确,其“事”其“人”往往具多义性。

议论性散文与叙事散文叙例的共同点,在于都注重例子本身的感染力,例子不是说理的附着物,它本身就应是一株带露的鲜花,给读者强烈的印象。

[例文]

挥刀斩索 搭桥渡人

看见这样一幅动人的漫画:

椰树下,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慈爱地望着吊床上并排躺着的三个婴儿,对上帝祈求:

“上帝啊!

我爱他们,请每天赐他们一碗饭吧!

别给他们罪恶。

”这位老人,就是韩国前总统金大中。

我们可以想象获悉三个儿子涉嫌经济犯罪时这位老人心中的悲痛。

但他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儿子开脱,反而勇敢地走上电视台向全国人民道歉。

这一份开明与勇气,当从一位父亲身上表现出来时,显得格外珍贵。

像一只蚌痛苦地孕育着的一枚盈泪的珍珠,像大海撞击岩石经历撕心裂肺的痛楚后产生的朵朵浪花,像不断磨砺后明亮如雪的锋利的宝剑——用理智拨开爱的迷雾,是伤痛,也是荣耀,是以心流血为代价的动人旋律。

不敢将赵国的命运交给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母不惜毁去儿子平步青云的机会,是大智;错断案后不愿归罪下吏,自己饮剑伏法的李离,是大仁;挥泪之间,昔日有父子之情的马谡身首异处,诸葛亮表现的是怎样一种大勇啊!

有时候,我们的爱像索桥,想引自己爱的人躲入城堡,而理智却奋起一刀,让公正在这一刀上闪光;有时候,我们的恨像毒龙,亟欲吞噬自己忌恨的人,而理智却放下吊桥,让正义在吊桥上畅行。

赵普向宋真宗推荐一位平时十分受人喜欢的人担任要职,真宗不肯。

赵普三次上书,并跪在宫门外,直到真宗同意授职。

赵普后来对此人说:

“不为子,为社稷耳。

”就像乌云永远遮不住太阳,就像细流终要顺从大河的流向,就像船舵永远控制着风帆,一个明智的人不会让仇恨遮住双眼。

于是,有班超受人诬陷却不公报私仇,有娄师德不记宿怨十荐狄仁杰,有上海那名女教师亲手将犯有杀人罪的儿子送入监狱的悲壮——只是为了让曾杀害自己丈夫而又被自己儿子杀死的仇人瞑目。

我爱你,但假若你骑的是邪恶的黑马,我同样会砍断索桥上的绳索;我恨你,但假若你扛着的是正义的宝剑,我同样会放下吊桥让你通行。

但愿生活中多一份挥刀断索的大义凛然,多一份搭桥渡人的宽容正直。

[点评]作者从当代生活中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的故事开篇,歌颂一位用理智拨开爱的迷雾的老人,叙例后的解析,是议论与抒情的相互渗透,像蚌育珍珠、大海撞石、磨砺后的宝剑三个比喻均是寓理于事的写法,继而用历史上赵母、李离、诸葛亮、赵普四例,说明爱与理智,如同索桥和刀剑,有时要斩索,有时要搭桥。

作者有创新、有个性的表述,正是通过这新颖奇特的比喻定格。

作者把语言运用中的比喻修辞,与写作方式上的类比糅合一体,用自创的“挥刀斩索,搭桥渡人”形象地说明我们面对情感与道义矛盾时应有的态度,语言贴切、准确、新颖、形象。

作者的成功告诉我们:

用事例来说理,不仅要运用与观点一致的具体例子,更为重要的是,把这种事例经过创造性的想象与结合,再现出一种富有个性的新鲜的意境,培植出如“挥刀斩索”“搭桥渡人”这样在语言丛中绽放的前人未见的鲜花。

作者的成功告诉我们:

事例,不仅仅要通顺,而且要生动;不仅要支撑观点,而且要感染他人。

作者在表述“一个明智的人不会让仇恨遮住双眼”前,加上了一组排比句“就像乌云永远遮不住太阳,就像细流终要顺从大河的流向,就像船舵永远控制着风帆”,这几句与下面的说理句构成段落的领起层次,从立意与信息布设的角度看,先远后近,先疏后密,先弱后强,呈现出先虚后实的艺术组合,为下文的事例作好了议论基调的铺垫。

假如说他的立意及选材,是培育出了一朵鲜艳的玫瑰,那这些文学性的语句,就如同是花上晶莹闪亮的露珠。

此文对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仅上述的两方面内容就值得我们反复吟读。

议论性散文的材料要流露诗意。

我们应避免一股脑地平铺直叙,要学会“诗意”地叙述,使材料更加鲜活、生动、形象可感。

请看一些“诗意”叙述的成功范例: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的日出让一代圣人为之臣服,仅是那一山绿色的清风,一个流芳百世的“儒”字便刻在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心里,难以磨灭。

苏轼看见了赤壁,驾一叶扁舟,饮一壶美酒,抒一腔愁绪,悟一生真谛。

正是山间清风,江山明月,东坡却从中参悟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豪气。

李白看见了长江,于是便把大半条银河引入心间,灌溉了几世几代人浪漫的情怀。

仅那一瓢长江之水,便让这“谪仙人”的酒杯里长存一轮皓月,他从中品出了大千世界的辛酸苦辣。

贝多芬看见了月光温柔地铺满了盲女充满期待的脸,他的心在颤抖,他的手在飞舞,他的灵魂在沙地月光中格外闪耀,仅是那瞬间的触动,他看见了人间的真爱,一首如月光般的曲子便从此流泻在世间每一个角落。

梵高看见了那一片夏日的向日葵,氤氲着生命的气息,一种躁动,一种恍若隔世的力量在他体内跳跃。

从那明丽的花瓣里,他看见了超越时空的精神世界。

于是他挥动画笔用色彩记录了这一感悟,用感悟陶醉了几世几代的后人。

(《风起风落间》)

屈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即便佞臣当道,污浊横流,他也决不肯“随其波而扬其流”,与之同流合污。

他守住了自己的颜面,终于获得了“皓皓之白”的美名。

阮籍身处乱世,却超然世外,坚守“宁与燕雀翔,不与鸿鹄飞”的豪情壮志,他守住了自己的颜面,即使是穷途而哭,放浪于形骸,仍如一朵清莲徐徐绽放!

心如澄澈之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子站在濮水岸边,断然拒绝了楚王的邀请,避开了那些争论不已,永远不能统一的话题,他也守住了自己的颜面,他深知:

生命岂能为王权所累!

无数的贤者圣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告诫我们要守住颜面,只有如此,文人墨客才能著其千古文章,仁人志士才能创千秋伟业。

(《守住颜面》)

可以看出以上文章中作者所讲述的大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例,然而他们在叙述这些典型事例时所采用的语言却是精练而且富有诗意的,从而使得文章流光溢彩,文采飞扬。

(2)议论性散文的“议”

议论性散文的成功关键最终在于“议”。

“带露的鲜花”般的事例,确可使文章生色,但,它是出于“议”的需求而筛选出的,如不确定“议点”则不可能搜寻到这支花。

“议”的准确性、深刻性决定“叙”的取向。

议论性散文的“议”,当立足于深刻地揭示话题的内蕴。

这也是中学生写议论文最薄弱之处。

综合多位作文专家的意见,我们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谈“议”的操作。

第一,有层次地析例。

任何例子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发掘、利用,这是从“横”的方向思考;任何例子也存在理解发掘深度问题,这是从“纵”的方向思考。

如对以前材料作文时期“鸟儿的评说”这首寓言诗主题的分析,有的考生依据各种鸟都看到别的鸟的缺点,而看不到对方的优点,得出“对人不能求全责备”的立意。

然而,再深入思考,麻雀说苍鹰好高骛远,黄鹂说百灵鸟唱歌动机不纯,不是看不到对方的优点,而是把对方的优点当缺点,麻雀自己飞不高,所以对高飞的鹰才有“好高骛远”的讥评,这不是求全责备,而是对别人长处的嫉妒心理在作怪。

因而此寓言的发掘,要抓住“嫉妒心”这个“议”点开挖才会有深度。

下面是管建刚《父爱的智慧》中的第一节,我们用以分析如何析例。

生命的缺口

一对农村夫妇中年得子,宠爱有加,但孩子做事毛躁,衣服天天弄得脏不堪言。

母亲即使跟在他屁股后面也没法使他干净起来。

一天,父亲在儿子上学的必经之路上挖了十几道缺口,缺口上用棍棒搭成小桥,这样,只有小心才能通过。

儿子看到这么多桥,吓得要命,却不见父母出来理他,他只好自己晃晃悠悠地走过一座座小桥,虽惊出一身冷汗,却第一次没哭鼻子。

吃饭时儿子讲遭遇,一脸神气,父亲夸他勇敢。

从此以后,儿子胆子大了,衣服净了,心思也细了。

[智慧解读]

①谁都知道,人生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那么一味地为孩子提供成功,使其不经过努力和挫折而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孩子大了以后,一遇挫折,必然经受不住,这样的人生悲剧还少吗?

②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

谁胜利地跑到最后,谁才是英雄。

不妨像那位父亲一样,在孩子成长路上设置一些障碍,挖断一些平坦,增添一些崎岖。

③挫折,就是给生命制造一个成长的缺口,智慧和潜能会从缺口里喷涌而出。

这小节由例子的“叙”与“智慧解读”的“议”两部分组成。

其中“议”这部分作者分了三个层次来析例,第一层是“起”与“承”,说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点出挫折存在的必然性;第二层是“转”,把事迁移到更广的方面;第三层是“合”,指明“挖沟练胆”对人生的影响的深度,把父亲的小小创举,与培养人的秉性联系起来。

三层分析把例子的社会价值剖析得非常透彻。

第二,在“议”中解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善于从因果关系角度析例,是使议论深入的重要技能。

世间事物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极为重要的、本质的、内在的、关键的联系是因果联系。

寻找、解决纠缠在复杂事物间的因果链条,是深入理解事物,探求解决方略的重要思维技能。

如果我们把现在存在的状况视为结果,那么以前引发这个结果的历史就是“原因”;如果我们把现存状况作为“原因”,那么今后可能出现的局面,就成了“可能的结果”;如果我们把预设的目标作为“果”,那么我们现在的追求就成为了“因”。

探寻因果链条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根据事例的现实状况,去追寻起因,找到第一解释,第二解释……最深刻的往往是最终的解释。

如电影《白毛女》的原始材料,是出现在1940年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事例,这个新闻可以有三种挖掘:

①批判迷信;②妇女解放;③社会制度,旧社会人变鬼,新社会鬼变人。

显然只有挖掘到第三层,才找到出现“白毛仙姑”的深刻原因。

[例文]

历练后的飞翔

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

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

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

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摔死。

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

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会因难以捕捉到食物而被饿死。

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