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364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docx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

汽车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

1前言1

2概述2

2.1汽车底盘的组成与功用2

2.2传动系2

2.3行驶系3

2.4转向系3

2.5制动系4

3传动系及常见故障诊断5

3.1传动系的功用5

3.2传动系的种类和组成5

3.3传动系常见故障8

4离合器故障诊断9

4.1离合器的功用及组成9

4.2离合器的种类10

4.3离合器的工作原理11

4.4离合器常见故障和诊断12

5变速器及故障诊断14

5.1变速器的功用及组成14

5.2变速器的种类14

5.3手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14

5.5变速器常见故障和诊断16

6万向传动装置故障诊断19

7驱动桥故障诊断23

7.1驱动桥组成、功用及分类23

7.2主减速器功用及分类23

7.3差速器功用及分类24

7.4驱动桥的故障诊断24

8传动系游动角度增大故障分析26

总结28

致谢29

参考文献30

 

1前言

随着当前世界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的安全性、操控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等需求的提高。

汽车的各大组成部分的维护与常见故障的诊断也日益显得重要。

传动系是汽车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

传动系做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它应保证汽车具有在各种行驶条件下所必需的牵引力、车速,以及保证牵引力与车速之间协调变化等功能,使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还应保证汽车能倒车,以及左、右驱动轮能适应差速要求,并使动力传递能格局需要而平稳地结合或彻底、迅速地分离。

人们对传动系的了解也显得很重要。

因此,本文以捷达轿车的传动系为例,介绍它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

2概述

2.1汽车底盘的组成与功用

现代汽车以往复活塞式燃机为动力装置,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四部分组成。

而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等四大系统组成。

其功用是接收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运动并保证汽车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操纵正常行驶。

图1-1所示为轿车的底盘结构图。

图1-1轿车的底盘结构图

2.2传动系

汽车传动系是从发动机到驱动车轮之间所有动力传递装置的总称。

不同配置的汽车,传动系的组成不同。

如载货汽车及部分轿车,其传动系一般由离合器、手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万向节和传动轴)、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桥壳)等组成,如图1-2示;而轿车中采用自动变速器的越来越多,其传动系包括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等,即用自动变速器取代了离合器和手动变速器。

汽车传动系的功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

图1-2汽车传动系示意图

1-发动机2-离合器3-变速器4-万向传动装置5-减速器6-变速器7、9-半轴8-驱动桥壳体

2.3行驶系

汽车行驶系一般由车架、悬架、车桥和车轮等组成,如图1-3示。

车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车桥两边,车桥通过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车架(或车身)是整车的装配基体。

图1-3汽车行驶系示意图

1-车轮2-后悬架3-驱动桥4-后轮5-转向桥6-前轮7-前悬架

2.4转向系

汽车转向系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组成。

现在的汽车普遍还带有动力转向装置。

汽车转向系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够按照驾驶员选定的方向行驶。

2.5制动系

汽车制动系一般包括行车制动系和驻车制动系等两套相互独立的制动系统,每套制动系统都包括制动器和制动传动机构。

现在汽车的行车制动系一般都装配有制动防抱死系统(ABS)。

制动系的功用是使汽车减速、停车并能保证可靠驻停。

3传动系及常见故障诊断

3.1传动系的功用

汽车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靠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

传动系具有减速、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与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汽车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3.2传动系的种类和组成

传动系可按能量传递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机械传动、液力传动、液压传动、电传动等。

机械式传动系一般组成及布置示意图

图3-1发动机前置、纵置,后轮驱动的布置示意图

1-离合器2-变速器3-万向节4-驱动桥5-差速器

图3-1是传统的发动机纵向安装在汽车前部,后桥驱动的4×2汽车布置示意图。

发动机发出的动力经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传到驱动桥。

在驱动桥处,动力经过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传给驱动车轮。

图3-2发动机前置、纵置,前轮驱动的布置示意图

发动机前置、纵置,前桥驱动,使得变速器和主减速器连在一起,省掉了它们之间的万向传动装置。

典型液力机械传动如图3-3所示。

图3-3液力机械传动示意图

1-液力变矩器2-自动器变速器3-万向传动4-驱动桥5-主减速器6-传动轴

液力传动(此处单指动液传动)是利用液体介质在主动元件和从动元件之间循环流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来传递动力。

液力传动装置串联一个有级式机械变速器,这样的传动称为液力机械传动。

静液式传动系如图3-4所示。

图3-4静液式传动系示意图

1-离合器2-油泵3-控制阀4-液压马达5-驱动桥6-油管

液压传动也叫静液传动,是通过液体传动介质静压力能的变化来传递能量。

主要由发动机驱动的油泵、液压马达和控制装置等组成。

混合式电动汽车采用的电传动如图3-5所示。

图3-5混合式电动汽车采用的电传动

1-离合器2-发电机3-控制器4-电动机5-驱动桥6-导线

电传动是由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再由电动机驱动驱动桥或由电动机直接驱动带有减速器的驱动轮。

机械式传动系常见布置型式主要与发动机的位置及汽车的驱动型式有关。

可分为:

(1)前置后驱—FR:

即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这是一种传统的布置型式。

国外的大多数货车、部分轿车和部分客车都采用这种型式。

它是前轮转向后轮驱动,发动机输出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输送到驱动桥上,在此减速增扭后传送到后面的左、右半轴上,驱动后轮使汽车运行,前后轮各行其职,转向与驱动分开,负荷分布比较均匀。

(2)后置后驱—RR:

即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在大型客车上多采用这种布置型式,少量微型、轻型轿车也采用这种型式。

发动机后置,使前轴不易过载,并能更充分地利用车箱面积,还可有效地降低车身地板的高度或充分利用汽车中部地板下的空间安置行,也有利于减轻发动机的高温和噪声对驾驶员的影响。

缺点是发动机散热条件差,行驶中的某些故障不易被驾驶员察觉。

远距离操纵也使操纵机构变得复杂、维修调整不便。

但由于优点较为突出,在大型客车上应用越来越多。

(3)前置前驱—FF: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这种型式操纵机构简单、发动机散热条件好。

但上坡时汽车质量后移,使前驱动轮的附着质量减小,驱动轮易打滑;下坡制动时则由于汽车质量前移,前轮负荷过重,高速时易发生翻车现象。

现在大多数轿车采取这种布置型式。

3.3传动系常见故障

传动系常见故障有离合器分离不彻底,起步发抖现象,飞轮与从动盘的接触面偏摆造成飞轮与从动盘不正常接触,离合器打滑现现象,异响现象;变速器异响,跳档,挂挡困难,乱档,漏油等;万象传动装置故障:

万向节,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驱动轮磨损严重间隙过大等。

4离合器故障诊断

4.1离合器的功用及组成

4.1.1离合器的功用

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用来分离或接合前后两者之间动力联系。

其功用为:

(1)使汽车平稳起步。

(2)中断给传动系的动力,配合换档。

(3)防止传动系过载。

4.1.2离合器的组成

摩擦离合器的基本组成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和操纵机构四部分组成(如图4-1所示)。

图4-1 摩擦离合器的基本组成示意图

1-曲轴 2-从动轴(变速器一轴) 3-从动盘 4-飞轮 5-压盘 6-离合器盖 7-分离杠杆 8、10、15-回位弹簧 9-分离轴承和分离套筒 11-分离叉 12-离合器踏板 13-分离拉杆 14-分离拉杆调节叉 16-压紧弹簧 17-从动盘摩擦片 18-轴承

主动部分包括飞轮、离合器盖和压盘。

离合器盖用螺栓固定在飞轮上,压盘后端圆周上的凸台伸入离合器盖的窗口中,并可沿窗口轴向移动。

这样,当发动机转动,动力便经飞轮、离合器盖传到压盘,并一起转动。

从动部分包括从动盘和从动轴。

从动盘带有双面的摩擦衬片,离合器正常接合时分别与飞轮和压盘相接触;从动盘通过花键毂装在从动轴的花键上,从动轴是手动变速器的输入轴(一轴),其前端通过轴承支承在曲轴后端的中心孔中,后端支承在变速器壳体上。

压紧机构由若干根沿圆周均匀布置的压紧弹簧,它们装在压盘与离合器盖之间,用来将压盘和从动盘压向飞轮,使飞轮、从动盘和压盘三者压紧在一起。

操纵机构包括离合器踏板、分离拉杆、调节叉、分离叉、分离套筒、分离轴承、分离杠杆、回位弹簧等组成。

4.2离合器的种类

汽车离合器有摩擦式离合器、液力偶合器、电磁离合器等几种。

摩擦式离合器又分为湿式和干式两种。

液力偶合器靠工作液(油液)传递转矩,外壳与泵轮连为一体,是主动件;涡轮与泵轮相对,是从动件。

当泵轮转速较低时,涡轮不能被带动,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处于分离状态;随着泵轮转速的提高,涡轮被带动,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处于接合状态。

电磁离合器靠线圈的通断电来控制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

如在主动与从动件之间放置磁粉,则可以加强两者之间的接合力,这样的离合器称为磁粉式电磁离合器。

目前,与手动变速器相配合的绝大多数离合器为干式摩擦式离合器,按其从动盘的数目,又分为单盘式、双盘式和多盘式等几种。

湿式摩擦式离合器一般为多盘式的,浸在油中以便于散热。

采用若干个螺旋弹簧作为压紧弹簧,并将这些弹簧沿压盘圆周分布的离合器称为周布弹簧离合器。

采用膜片弹簧作为压紧弹簧的离合器称为膜片弹簧离合器。

4.3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如图4-2所示。

当离合器盖未安装到飞轮上时,膜片弹簧不受力而处于自由状态,此时离合器盖与飞轮之间有一距离S,如图4-2a所示。

当离合器盖通过螺栓固定在飞轮上时,膜片弹簧在支承环处受压产生弹性变形,此时膜片弹簧的外圆周对压盘产生压紧力使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如图4-2b所示。

当踩下离合器踏板时,分离轴承推动膜片弹簧,使膜片弹簧以支承环为支点外圆周向后翘起,通过分离钩拉动压盘后移使离合器分离,如图4-2c所示。

图4-2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1-飞轮 2-压盘 3-离合器盖 4-膜片弹簧 5-分离轴承

a)安装前位置 b)安装后(接合)位置 c)分离位置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膜片弹簧既是压紧弹簧,又是分离杠杆,使结构简化了。

另外膜片弹簧的弹簧特性优于圆柱螺旋弹簧,所以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各种车型上都有应用。

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借接触面间的摩擦作用,或是用液体作为传动介质(液力偶合器),或是用磁力传动(电磁离合器)来传递转矩,使两者之间可以暂时分离,又可逐渐接合,在传动过程中又允许两部分相互转动。

目前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用弹簧压紧的摩擦离合器(简称为摩擦离合器)。

发动机发出的转矩,通过飞轮及压盘与从动盘接触面的摩擦作用,传给从动盘。

当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时,通过机件的传递,使膜片弹簧大端带动压盘后移,此时从动部分与主动部分分离。

摩擦离合器应能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保证能传递发动机发出的最大转矩,并且还有一定的传递转矩余力。

(2)能作到分离时,彻底分离,接合时柔和,并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

(3)从动部分的转动惯量尽量小一些。

这样,在分离离合器换档时,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部分的转速就比较容易变化,从而减轻齿轮间冲击。

(4)具有缓和转动方向冲击,衰减该方向振动的能力,且噪音小。

(5)压盘压力和摩擦片的摩擦系数变化小,工作稳定。

(6)操纵省力,维修保养方便。

4.4离合器常见故障和诊断

(1)分离不彻底现象:

发动机怠速运转,踩下离合器踏板,原地挂档有齿轮撞击声,且难以挂入,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发动机熄火。

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

离合器自由行程过大,当踩下踏板时不能使膜片弹簧充分压缩,排除方法是进行调整;从动盘正反面装错,造成从动盘仍与飞轮有摩擦,排除方法是重新装配;从动盘翘曲变形,使从动盘与飞轮或压盘仍有摩擦,排除方法是进行校正从动盘;从动盘花键毂在变速器一轴(输入轴)上移动不灵活,造成从动盘与压盘或飞轮仍有摩擦,使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

(2)起步发抖现象:

起步时,离合器不能平稳结合,而产生抖动。

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

从动盘的钢片或压盘发生翘曲,变形造成从动盘不能正常与飞轮或压盘接合,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或压盘。

(3)飞轮与从动盘的接触面偏摆,造成飞轮与从动盘不正常接触,排除方法:

修复飞轮;从动盘上缓冲片或减震弹簧折断,造成从动盘不正常工作,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从动盘上铆钉松动或露出,造成铆钉与飞轮或压盘接触,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

压盘总成与飞轮的固定螺栓松动,造成从动盘与压盘不正常接触,排除方法是紧固螺栓。

(4)离合器打滑现现象:

放松离合器时合器时,汽车不能起步;加速时发动机转速上升,但车速不相应升高;上长坡时,离合器冒烟且有糊味。

当拉紧驻车制动器,进行起步试验时,发动机本应熄火,若不熄火,表示离合器确实打滑。

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太小或没有,膜片弹簧力全部或部分作用在操纵机构,而使从动盘不能很好地与飞轮及压盘压紧排除方法为:

调整离合器自由行程。

从动盘上有油污,造成从动盘表面摩擦力减小排除方法是:

去除从动盘油污并排除漏油故障;从动摩擦片、压盘和飞轮工作面磨损严重,厚度减薄排除方法是:

更换从动盘;弹簧退火,膜片弹簧疲劳或开裂排除方法是:

更换压盘总成。

离合器压盘与飞轮之间固定螺钉松动排除方法是:

紧固螺栓;分离轴承套筒与其导管之间因油污、尘腻或卡住而不能回位排除方法是:

清洗导管。

(5)异响现象:

离合器分离或接合时发出不正常响声。

原因及排除方法:

分离轴承缺少润滑剂干磨或轴承损坏。

排除方法是更换分离轴承;从动盘花键孔与轴配合松旷。

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从动盘摩擦片铆钉松动或铆钉头露出。

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分离轴承套筒与其导管之间有油污、灰尘或分离轴承回位弹簧与离合器踏板回位弹簧疲劳、折断、脱落,造成分离轴承回位不佳。

排除方法是清洗更换损坏零件;从动盘减震弹簧退火、疲劳或折断。

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

5变速器及故障诊断

5.1变速器的功用及组成

变速器具有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围,以适应经常变的行驶条件,同时使发动机在功率较高而油耗较的工况下工作;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情况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利用空挡,中断动力传递,以发动机能够起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

变速器是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需要时,还可以加装动力输出器。

其组成有变矩器,同步器,变速齿轮。

 

5.2变速器的种类

按传动比变化的方式:

有级式、无级式和综合式按操纵方式分:

强制操纵式、自动操纵式和半自动操纵式按使用方法分:

手动变速器(MT)、自动变速器(AT)、手自一体变速器、无级变速器(CVT)、双离合器变速箱和EMT、AMT序列变速器等。

5.3手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如今,五速手动变速器在汽车上已经相当普遍了。

其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有三个拨叉,由换挡杆接合的三个杆控制。

俯看换挡叉轴,它们在空挡、倒挡、一挡和二挡中的如下图所示:

注意,换挡杆中部有一个旋转点。

在将旋钮前推接合一挡齿轮时,实际上是在推动杆和拨叉,以便将一挡齿轮拉回来。

可以看到,左右移动变速杆也是在接合不同的拨叉(从而接合不同的轴环)。

将旋钮前后移动也就移动了轴环,使它们接合一个齿轮。

倒挡齿轮由一个小惰轮(紫色)来操控。

该图中的蓝色倒挡齿轮总是与其他所有蓝色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因此,当汽车前进时,不可能将变速器切换到倒挡(因为犬齿不能啮合)。

但它们会产生噪音

(1)变矩器

液力变矩器位于自动变速器的最前端,安装在发动机的飞轮上,其作用与采用手动变器的汽车中的离合器相似。

它利用油液循环流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并能根据汽车行驶阻力的变化,在一定围自动地、无级地改变传动比和扭矩比,具有一定的减速增扭功能。

(2)变速齿轮机构

自动变速器中的变速齿轮机构所采用的型式有普通齿轮式和行星齿轮式两种。

采用普通齿轮式的变速器,由于尺寸较大,最大传动比较小,只有少数车型采用。

目前绝大多数轿车自动变速器中的齿轮变速器采用的是行星齿轮式。

变速齿轮机构主要包括行星齿轮机构和换档执行机构两部分。

行星齿轮机构,是自动变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由于太阳轮(也称中心轮)、齿圈、行星架和行星齿轮等元件组成。

行星齿轮机构是实现变速的机构,速比的改变是通过以不同的元件作主动件和限制不同元件的运动而实现的。

在速比改变的过程中,整个行星齿轮组还存在运动,动力传递没有中断,因而实现了动力换挡。

换挡执行机构主要是用来改变行星齿轮中的主动元件或限制某个元件的运动,改变动力传递的方向和速比,主要由多片式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超越离合器等组成。

离合器的作用是把动力传给行星齿轮机构的某个元件使之成为主动件。

制动器的作用是将行星齿轮机构中的某个元件抱住,使之不动。

单向超越离合器也是行星齿轮变速器的换挡元件之一,其作用和多片式离合器及制动器基本相同,也是用于固定或连接几个行星排中的某些太阳轮、行星架、齿圈等基本元件,让行星齿轮变速器组成不同传动比的挡位。

(3)供油系统

自动变速器的供油系统主要由油泵、油箱、滤清器、调压阀及管道所组成。

油泵是自动变速器最重要的总成之一,它通常安装在变矩器的后方,由变矩器壳后端的轴套驱动。

在发动机运转时,不论汽车是否行驶,油泵都在运转,为自动变速器中的变矩器、换挡执行机构、自动换挡控制系统部分提供一定油压的液压油。

油压的调节由调压阀来实现。

(4)换挡控制系统

自动换挡控制系统能根据发动机的负荷(节气门开度)和汽车的行驶速度,按照设定的换挡规律,自动地接通或切断某些换挡离合器和制动器的供油油路,使离合器结合或分开、制动器制动或释放,以改变齿轮变速器的传动化,从而实现自动换挡。

自动变速器的自动换挡控制系统有液压控制和电液压(电子)控制两种。

液压控制系统是由阀体和各种控制阀及油路所组成的,阀门和油路设置在一个板块,称为阀体总成。

不同型号的自动变速器阀体总成的安装位置有所不同,有的装置于上部,有的装置于侧面,纵置的自动变速器一般装置于下部。

在液压控制系统中,增设控制某些液压油路的电磁阀,就成了电器控制的换挡控制系统,若这些电磁阀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则成为电子控制的换挡系统。

(5)换挡操纵机构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操纵机构包括手动选择阀的操纵机构和节气门阀的操纵机构等。

驾驶员通过自动变速器的操纵手柄改变阀板的手动阀位置,控制系统根据手动阀的位置及节气门开度、车速、控制开关的状态等因素,利用液压自动控制原理或电子自动控制原理,按照一定的规律控制齿轮变速器中的换挡执行机构的工作,实现自动换挡。

5.5变速器常见故障和诊断

1变速器异响

(1)空档发响

现象:

发动机低速运转,变速器处于空档位置有异响,踏下离合器板时响声消失。

原因:

①变速器与发动机安装时曲轴与变速器第一轴中心线不同心,或变速器壳变形。

②第二轴前轴承磨损、污垢、起毛。

③变速器常啮齿轮磨损,齿侧间隙过大,或个别齿轮牙齿破裂。

④常啮齿轮未成对更换,啮合不良。

⑤轴承松旷、损坏、齿轮轴向间隙大。

⑥拔叉与接合套间隙过大。

(2)挂挡后发响

现象:

变速器挂入档位后发响,且车速越高声响越大。

.

原因:

①轴的弯曲变形,花键与滑动齿轮毂配合松旷。

②齿轮啮合不当,轴承松旷。

③纵机构各连接处松动,拨叉变形。

2变速器跳档

现象:

变速器自动跳回空档。

原因:

①齿轮齿长方向磨成锥形。

②自锁装置失效③轴、轴承磨损松旷。

④纵机构变形松旷,使齿轮在齿长方向啮合不足。

3挂挡困难

现象:

不能顺利挂入档位

原因:

①拨叉轴变形。

 ②自锁和互锁装置卡滞③变速杆损坏 ④同步器耗损或有缺陷⑤变速轴弯曲或花键损坏

4变速器乱档

现象:

所挂挡位于所需档位不符,或一次挂入两个档

原因:

①换档杆预拨块间磨损。

②互锁装置失效

5变速器乱档

现象:

机动车驾驶一段路后,用手摸变速器,有烫手感觉。

原因:

①轴承过紧。

②齿轮啮合间隙过小。

③润滑不良。

6变速器漏油

原因:

①密封垫损坏。

②紧固螺栓松动。

③变速器壳破裂。

7齿轮与花键的检修

常见损伤:

磨损、齿面疲劳脱落及斑点、轮齿断裂及破碎。

检修:

齿面小斑点可用油石修磨,损伤严重应更换;齿轮端面磨损长度超过齿长的15%应更换;啮合面应在齿高中部,接触面积应大于齿轮工作面的60%;各部分间隙应符合规定。

8轴的检修

常见损伤:

磨损、变形、破裂。

检修:

用百分表测量弯曲变形,超标更换;用千分尺检查轴颈磨损程度,超标可焊修、镀铬或更换;轴上定位凹槽磨损、轴齿、花键齿损伤超标应更换。

9同步器检修

(1)锁环式同步器的检修

常见损伤:

各部分的磨损。

检修:

用厚薄规测量锁环和换档齿轮端面间的间隙,超限应更换;滑块、接合套与花键齿磨损应更换。

(2)锁销式同步器的检修

常见损伤:

锥盘变形和各部分磨损。

检修:

锥环的螺纹槽磨损深度小于0.1mm时应更换同步器总成。

9变速器壳体的检修

常见损伤:

变形、裂纹,销孔、轴承孔、螺纹孔磨损等。

检修:

对于不大的裂纹可粘结或焊修,重要部位裂纹应更换;变形应检查两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平行度,上孔轴线与上平面的距离,前后两端面的平面度,平面变形可刨、铣、锉、铲修复,孔可镗削、镶套、刷镀修复;螺纹损伤超过2牙可换加粗螺栓或焊补后重新钻孔。

10盖的检修

常见损伤:

裂纹、变形、拨叉轴孔磨损。

检修:

同壳体。

11轴承的检修

常见损伤;滚动体与外圈磨损、麻点、斑疤和烧灼,保持架变形。

检修:

更换。

12操纵机构检修

常见损伤:

磨损、变形、连接松动、弹簧失效。

检修:

紧固、校正、更换。

6万向传动装置故障诊断

汽车万向传动装置是汽车底盘传动系的主要总成之一,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转矩和动负荷。

经长期使用后,技术状况会发生变化,从而将直接影响发动机动力的传递,降低传动效率,加剧燃料消耗,加速轮胎磨损,同时还会影响变速器和驱动桥的正常工作。

GB7258-200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其提出了如下要求:

传动轴在运转时不发生振抖和异响,中间轴承、万向节不得有裂纹和松旷现象。

如果操纵机件失灵,万向传动装置出现故障,可能造成行车事故。

万向传动装置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发生故障的现象及原因却是复杂多变的,为了能够快捷准确地排除故障,因此,在行车中应注意检查,及时诊断、及时排除。

万向传动装置常见的故障是异响和振抖。

通常包括传动轴的异响,中间支承总成的异响,万向节和伸缩节(花键轴副)的异响并伴着振抖等。

1传动轴异响及振抖

传动轴异响及振抖主要表现在:

在万向节与伸缩节及中间支承部分技术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传动轴在中、高速行驶时出现异响,且车速越高,响声越大。

严重时车身及方向盘发出振抖,甚至握方向盘的手有麻木感,若此时脱挡滑行,则振抖更为强烈。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传动轴弯曲、轴管凹陷、传动轴装配时未将标记对正或传动轴万向节叉和花键轴与轴管焊接时歪斜,破坏了原件的动平衡。

(2)传动轴上的平衡片失落或原件未进行动平衡补偿。

(3)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