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375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中卫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出卷教师:

狄玉虹做卷教师:

张燕期望均分:

60分

第I卷(选择题,本题共4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

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深受宗法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C.体现宗教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

2.中国皇帝制度出现后,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用车马称“乘舆”。

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

皇帝有病称“不豫”。

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

皇帝之印称“玺”。

材料反映出

A.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B.皇帝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潮流

C.封建皇权随时代发展逐步强化D.皇帝专称减少了对皇权的限制

3.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

这种变化有助于

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

C.崇文押武防范军事将领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4.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

文宗怒日:

“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

”这表明唐朝

A.中央集权遭到冲击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门阀政治影响深远D.婚姻制度变革艰难

5.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

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

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因俗而治加强管理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

6.有学者指出:

 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

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 甚至1/5而己,材料旨在说明

A.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

B.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

C.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D.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

7.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B.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8.“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黄权是共存的。

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

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

这说明

A.绅士社会地位的衰弱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绅权是皇权的重要补充D.绅权与皇权相互依存

9.“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

”这说明军机处

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

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

效率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

10.最适合以下示意图的标题是

A.《文明的多样性》

B.《行政权力的演变》

C.《权力的制衡》

D.《中央集权的强化》

11.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井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

“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

化腐败

12.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异姓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年间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

这一变化说明

A.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管理B.汉中后期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

C.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成效不大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

13.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这反映出《吕氏春秋》

A.阐述了反专制的政治倾向B.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C.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

14.有人说汉武帝时期变革的结果是建立了一个强政府体市。

其表现在

①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监管②强化皇帝对中枢机构的掌控

③强取诸侯王国的封域和特权④形成政府对工商业强势干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商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16.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

麻,例如:

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

业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7.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

“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票,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8.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1610年在北京逝世)札记中写到:

“(中国)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

”其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19.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性

B.图二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图三反映了东汉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D.图

四是西又时期海昏侯刘贺曾发行的五铢钱

20.明代《织工对》记载:

“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工对曰:

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

寒。

”材料表明在明代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D.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夫效

21.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

清初宜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

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

”这一变化

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22.《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载“综合租估结果,1570-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620 吨流入了中国(约占世界银产量的半)”。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A.彻底废止海禁政策B.拥有先进的手工业

C.推行重商主义政策D.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23.2013年7月9日在南京展出的雍正年间烧造的“青花瓷奶杯”,该奶杯口窄腹宽,还多了个把手;是根据西方顾客的要求专门订制的,因为中国瓷器里从来没有这种器形。

尽管造型很西方,但杯壁上却透出浓浓的“中国风”,上面的主题纹饰是中国传统图案一《雏燕凌云图》和《童子春牧图》,寓意“科举顺利、及第有望”。

材料信息

A.说明清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B.适应了当时瓷器对外销售的需要

C.反映了当时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表明青花瓷是外销的最主要瓷器

24.《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

“中国传统手上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25.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风呈样,龙和凤代表着吉样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

但《大明律》中却规定:

“凡民间织造违禁龙风文诀。

但《大明律》中却规定:

“凡民间织造违禁龙风文诀。

但《大明律》中却规定:

“凡民间织造违禁龙风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

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宜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26.时下“扛鼎”一词分外“抢眼”,频频出现于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当中,它指“分量重、地位高”,暗含盛赞和推崇之意。

三代至秦汉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器物。

关于鼎,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

B.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

C.青铜鼎出现后,只是作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

D.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27.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4部汉代蜀锦织机模型,结构复杂精巧,一些部件上还残存有丝线和染料。

织机四周散落有不同身姿和书写有不同铭文

的十多件彩绘木俑。

这是第一次出士完整的西汉织机模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模型。

下列相关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证明了当时成都纺织技术领先全国

B.不存在墓主是私营手工业者的可能

C.陶俑或许代表了不同工种或者工序

D.将我国丝织业出现的时间大大提前

28.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

“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这反映了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②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③政府鼓励商业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

29.元《吴文正公集》载:

“泉,七闽之都会也。

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城,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

其民往往机巧趋利,能喻于义者鲜矣。

而近年为尤甚,盖非自初而然也。

”由此可见,当时的泉州①是福建行省的政治中心②海外贸易发达③商业氛围浓厚④儒家义利观受冲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0.《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如有犯者,科为敕罪,兼须重罚。

”《唐律疏议》载:

“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徒一年。

”由此可以推断唐朝

A.律法内容十分严苛B.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

C.抑商制度已经废驰D.商业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

31.从事长途贩运的山西商帮,为解决商业资金汇兑的需求创办了票号。

但近代票号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服务于政府,甚至承担汇兑海防经费和庚子赔款等业务,普通商人和百姓的小宗业务则已完全不看在眼里。

这说明近代票号

A.出现了服务对象的异化B.完成了向近代银行业的转变

C.充

当了列强侵华的帮凶D.已经演化为封建的官办机构

32.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源是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33.1644-1883年,越南各王朝共派出60多批使者到中国,贡品主要有金香炉、沉香、白色土组等,清朝皇帝的回期物品总价值一最会高于员品,以显示大国风度。

这表明古代中越贸易往来

A.中国对越南商品需求量大B.有利于中越经济文化交流

C.政治意文远高于经济意义D.促进了中越商品经济发展

34.“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

”导致材料中“碰撞”“转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黄宗羲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抨击B.理学思想日益走向僵化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35.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的评价

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②关注人物,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治国理念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下列学派与题干中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A.道家、儒家、墨家、法家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 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僪家、道家

36.《春秋繁露》曰: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37.公元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

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可做官。

太学的兴办

A.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

B.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C.建立了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

D.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

38.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

其相同点是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39.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体系构建了天、天子、天下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即“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有关这一理论体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范畴②神化皇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③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奠定基础④造成皇帝为所欲为不受任何限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0.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变成了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内在传统接续起来。

宋代理学接续“儒学内在传统”的是

A.理生万物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D.强调人格修养

41.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

宋代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

这说明宋代

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D.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

42下图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其命名的主要特点是

A.强调内外有别

B.注重风水迷信

C.侧重地理因素

D.彰显教化功能

43.明末清初的“新民本”思想是传统的民本政治和近代民主政治之间的种过渡形志,它来源于运古的原始民主制和君主制时期的民本思想,在面临明代灭亡和资本主义萌芽时,形成了某种趋向近代民主的政治理念。

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

A.主要内容表现为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

B.超越了尊君重民式的旧民本,发展为民主君客式的新民本

C.“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等

D.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直宪制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较深

44.“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

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②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③有一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④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D.②④

45.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 中说:

“(宋元时期) 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46.

下图为藏于山东曲阜孔府的《孔子讲学图》,是明前期作品。

图绘孔子端坐讲学,群弟子或受教,或侍立,或沿山路前往,并绘山石树木等。

此画布局严谨,线条精细,人物众多,形神俱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作为直接证据此画可以用来研究

A.明代的绘画艺术

B.明代书院讲学之风

C.春秋时期私学的兴起

D.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47.下图反映的是“雷”字的发展演变历程。

据此可知,汉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逐渐趋向

A.多元化

B.形象化

C.国际化

D.简约化

48.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还渐吸收了京、秦二胶,发展为今天的国剧。

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贴近生话,联系百姓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第II卷(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49题10分,第50题19分,第51题15分,第52题8分,共52分)

49.(10分)古代的选官制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

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演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

直到汉武帝:

 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

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

一一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

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闵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

一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科三北宋时期,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于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

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坦坦荡荡地宣布自身之政治权利,参与治理国家政事。

一一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推动“士人政府”出现的其体措施。

(3分)

 

(2)材料二中的“前期地方推举制”是指什么制度?

 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

(3分)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政治文化的中心内容,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4分)

 

50.(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末作(工商业) 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則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一一《管子.治国》

材料二“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一一(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三海上(松江地区) 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 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遍,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

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一一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木棉》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5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发展星现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宋代城市的发展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分)

 

(3)据材料三,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4分)

 

51.(15分)儒家伦理思想深刻响中国社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二千多年的历

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论化,.....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国,从来动摇过。

一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己。

一一《二程集》

材料三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门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一一李赞《道古录》

材料四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

一一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

(3分)

 

(3)据材料三,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

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

(4分)

 

(4)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

据材料四,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

(2分)

 

5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环境对工商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影响。

下面是某同学读过白寿彝著《中国通史》后,整理的一个公式:

工商业发展=(生产工具十生产技术十劳动力十生产关系十市场)×政治环境指数

该公式表明,政治环境具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工商业发展的各要素。

(注:

若用数字表示政治环境,当政治环境良好时,“政治环境指数”>1;当政治环境恶劣时,“政治环境指数”<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就某一时期的政治环境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问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