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8828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绿色农业调研报告.docx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绿色农业调研报告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绿色农业调研报告

3篇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发展绿色农业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关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无污染、无公害、安全、卫生、营养的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日趋增长,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也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绿色安全消费的必经途径。

一、牟定县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

到__年末,全县粮食总产量 10.5万吨,比“十一五”末粮食总产量8.1万吨增加28。

其它农产品生产也获得了丰收:

油料产量7620吨、茶叶产量.3吨、水果产量4896吨,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6、5、5。

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优质米、特色果蔬、优质豆类等农产品不断输出供向外地,进入国内外市场,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逐步扩大,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农业科技人员转变思维方式,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市场调研,注重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按照“围绕市场,依托龙头,依靠科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提质增效”的原则,稳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抓好分类指导与服务,使耕地、资金、技术、劳力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把

“结构调佳、规模调适、品种调优、效益提高”,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相关绿色农业产品种植生产。

到“十二五”末全县共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2家(其中:

省级8家、州级14家),截至目前全县共认证绿色食品20个。

发展绿色生态种养殖业家庭农场42个、经营土地面积达2408亩;在工商部门注册的种养殖、农机专业合作组织262个,已有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省州县示范社称号。

培植种植大户120户,其中:

优质粮食种植大户35户、生态科学种植水稻面积2800亩,有2名种粮大户已被省厅初步确定为全省种粮大户补助候选人;经济作物种植大户85户,种植经济作物面积5000多亩。

探索出了“围绕一个龙头企业、建设一个基地、开发一个主导产品、占领一片销售市场、带动一方资开发、促进一项产业结构调整、致富一方农民”的“七个一”的产业化模式。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

“十二五”末,依托粮食流通企业,推广种植优质稻8万亩,以“牟定油腐乳”加工业为龙头,推广种植“双低”油菜5万亩,优质高蛋白大豆套种玉米3万亩,辣椒1万亩;围绕脱水蔬菜加工企业,带动本地农户种植冬早蔬菜。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加强。

“十二五”期间,每年组织抽检农产品112批次,抽检样品2557个次,组织流动检测车开展农产品市场、产地现场检测12场次;统一制作,并发放《农产品安全生产记录》70余本,督促县内50亩以上规模连片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台账,逐步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组织完成了县内50亩以上规模连片农产品生产基地负责人的告知、约谈、培训、承诺工作,告知、约谈、培训农产品生产基地负责人70余人,发放《告知书》70余份、签订《承诺书》70余份;组织完成了农业转基因生物事前监管工作,告知、约谈、培训、签约种子经营企业(经营门店)10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50余个、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17家;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7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500份,接受群众咨询450余人次。

(四)绿色农业结构调整趋于优化。

“十二五”期末的__年,全县第一产业在县内生产总值中的增加值所占结构比重为30,第二产业占33,第三产业占37,按产业结构比重高低排序为三、二、一。

在种植业结构上,__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预计达55.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5.7万亩,经济作物21.18万亩,粮经种植结构比例为59:

41。

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优质稻、辣椒、双低“油菜”、冬早蔬菜、特色水果、玫瑰、花卉等产业等正逐步发展形成一定规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全县19.8万亩耕地中三分之二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田基础建设任务重;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除坝区近年由于加强水利及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了灌溉问题外,19.97万亩耕地中一半属于雨养农业,严重制约了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

60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集中种植于占全县土地面积仅40的坝区。

山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近年来已逐步推进,但部分地方条件还很差、一定程度上靠天吃饭,农产品产量、品质受气候制约。

广大山区土地利用率低,造成资的浪费。

另外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业上除新建成的龙虎水库及配套工程、土地开发整理、现代农业烟田示范区建设、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投资作支撑外,

“十二五”期间农业部门参与实施的工程项目较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还不大。

(二)思想认识存在差距。

在生产方面,由于生产观念邂逅,缺乏从事绿色农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大多数农户盲目追求农产品数量化,导致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品的使用过量,使土地资损坏污染严重,给绿色农业发展造成严重阻力。

(三)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及项目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我县绿色农业产业发展。

(四)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农业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县发展绿色农业的瓶颈,农业及生活废弃物污染、工业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污染、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等都严重阻碍着绿色农业的发展。

(五)质量技术监控还难以同步跟上。

在生产环节,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配套技术研究开发还存在许多问题,相应的技术标准是否真正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与应用,还难以全面地确切掌握;在流通环节,绿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从外观上无法区别,而食用轻微有害的农产品后,通常,在短期内也不会表现出不良症状,绿色与普通农产品的质量区别还难以即时地展示在消费者面前;全程质量监控由于管理体制、检测体系、执法体系等问题,还难以统一协调解决,监督检测技术的实用性、可推广性不强。

(六)绿色食品的市场营销网络和市场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绿色食品对产地和环境都有特殊要求,因而,绿色食品大多分布在较为边远地区,交通不便。

而绿色食品的主要消费者又集中在城市,这就给绿色食品市场的扩展带来困难,营销网络和市场体系滞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畅。

而且,许多鲜销产品由于运输困难,储藏期短,且包装手段落后,导致产供销脱节,也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的拓展。

总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前进中仍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发展不仅受到资约束,同时还受市场约束,消费决定生产的多样化、优质化,需求决定品种结构和质量的问题已在农业生产中日益显现。

特别是绿色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结构不合理,特色不突出;信息技术服务滞后,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结构调整缺乏资金、技术支撑和保障,农业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新时期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三、发展绿色农业的措施建议

(一)发展高效绿色生态农业。

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理念,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立足县内的科技、人才、资优势和经济社会优势,因地制宜、突出产业特色、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使农业资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一是通过实施植树造林、森林保护、退耕还林、农田水利建设、江河污水治理、节能减排等工程,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逐步建立覆盖全县的农业生态保护区;

二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机制,采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规程,组织生态化生产。

以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大力推广减量化、精准化的施肥用药增效控污技术,积极应用有机肥、生物肥等生态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行生态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养殖模式,建设沼气工程等能环保设施,加强排泄物治理,积极推广

“畜—沼—作物(果)”等农牧结合的生产模式,加强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综合治理农业面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三是加大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力度,推行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一体化、休闲农业等模式,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四是围绕市场消费需求,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重点发展蔬菜、粮油、畜禽、人工食用菌、蚕桑等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带),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创新应用农业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精深加工、资综合利用和生态开发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广应用成熟的生产技术,努力培育和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五是建立严格的标准化规程和制度,在生产、加工、储藏和营销等各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和绿色生态化技术。

严格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定期检查档案记载情况,切实按照规定标准,实行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准入

”的全程标准化和质量安全控制。

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打造农业知名品牌、文化品牌和绿色品牌,创立优质农产品名牌产业链。

(二)发展循环农业,改善农业生态大环境。

按照建设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开展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活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以资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化、生产和生活的无害化为主线,以高效产业为主导,以规模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农村沼气和加工企业为纽带,以现代农业科学生产技术为支撑,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业发展领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重点实施好清洁生产、清洁能、农业产业循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五个工程。

加强州、县(市)、乡(镇)三级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集循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的研发、集成、展示和培训于一体,引导、推动广大农业生产主体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主动参与和投入发展循环农业。

(三)政府重视、政策扶持,全力提高绿色农业生产实力。

绿色农业经济属于政府推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关键环节的统筹。

政府应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建立绿色农业推进组织。

各个相关部门要通力配合,不断加大绿色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为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同时加强绿色农业环境管理,为绿色农业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制定政府产业政策时,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资优势。

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不同的生物资、环境资和劳动力资情况,认真研究并制定详细可行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对绿色农业经济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设计,明确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区域特色,做到绿色农业产业合理布局。

通过政府补贴、财政转移支付以及设立绿色农业发展基金的方式,在发展初期给予从事绿色农业开发的企业和个人以绿色溢价补偿;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农业科研院所也要充分发挥的作用,在技术推广、绿色认证和开拓绿色市场方面给予帮助和辅导,使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较强的操作性。

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规划,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发挥各级政府宣传引导作用,加强绿色宣传教育,普及绿色经济知识。

切实转变农户的传统生产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坚持科技兴农,进一步提高绿色农业的科技含量。

科技创新是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动力泉,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其重点是引进和培养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以保证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的不断提高。

通过农技推广人员组织实施农业科学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传播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信息,开展试验示范工作。

成立绿色农业高新技术服务中心或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发、集成和示范一批绿色农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克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保鲜中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并围绕产业链进行技术开发与推广,使绿色农业发展始终同最先进的科技,如现代信息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系统工程等紧密结合,提高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绿色农产品的信息化水平。

我县农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信息不畅导致农产品销售不畅,从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和“社会新农村”的建设。

因此,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绿色农产品的信息化水平。

以快速、准确地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及时发布市场价格信息、未来行市分析^p、农业技术指导等,为绿色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质量认证等相关环节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提供指导和服务。

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__年工作要点安排,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情况的报告》。

为协助做好审议工作,9月中旬以来,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及工作室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先后赴莱西市、即墨区、平度市进行了调研,深入姜山镇、金口镇、田庄镇等镇村实地察看了农业废弃物资化利用、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畜禽清洁养殖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现场,在镇(街)召开座谈会听取区(市)工作情况汇报,与相关主管部门、农业园区、企业负责同志以及乡村振兴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和农户代表进行了座谈。

同时,与胶州市和黄岛区人大农委开展了联动调研,书面了解了有关情况和意见。

10月8日,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发改、财政、农业、水利、林业、环保等部门关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情况的汇报,征求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并就前期调研中发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委关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协调配合,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药、化肥用量实现零增长。

加大节水节肥控药工作力度,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控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摒弃“大水、大肥、猛药”的落后生产方式。

不断深化对市人大关于加强农药经营使用监管有关议案的办理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配套建立低毒低残留农药配送补贴制度,巩固议案办理成效。

截至__年,全市农药、化肥(折纯)分别投入6120.7吨和27.5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0.73和0.3,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居全国领先水平。

(二)加强农业面污染防治和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根据上级要求,__年以来,在全市布设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家控制例行监测点位149个,组建调查采样队伍19个,建立了例行监测网络和制度,为农业面污染防控提供依据。

建设市级深松整地核心试验示范区和农业面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区,探索农业面污染治理的有效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大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处理利用工作力度,通过采取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机械打捆离田等措施,全市农作物秸秆总量综合利用率达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将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建废弃物处理设施列为市办实事,截至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处理利用设施配建率达到94.1,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约84;助推生物质发电、生物沼气等农业废弃物资化利用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

(三)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措施不断完善。

今年6月,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我市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制度措施和目标任务,是全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对耕地质量提升、减肥节药试点、高效农技推广、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实施财政支持,为全市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市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调研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面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农业投入品消耗居高不下。

全市耕地总面积779万亩,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分别为570kg/公顷和16.2kg/公顷,较国际施用安全标准偏高;地膜覆盖栽培面积约210万亩/年,累计使用地膜5700吨,其中仅60左右被回收再利用。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市99个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5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PH

≤4.5的强酸性土壤达到5万多亩。

二是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工作亟待完善。

全市仍有将近6的规模养殖场尚未配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散户饲养畜禽的情况在一些村庄仍然存在,废弃物乱排乱倒情况时有发生。

叶类蔬菜、水果种植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尾菜残果总量很大,处理利用技术不成熟,运输、倾倒成本高,种植户处理不了就丢弃在田间地头,腐烂变质形成污染。

三是农业废弃物资化利用企业运营困难。

一些已经建成的生物质发电和沼气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一方面由于长距离收集运输秸秆、粪污等生产原料的成本较高,企业一般只能处理利用周边1-2个镇的废弃物,辐射半径有限,原料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对生物质沼气生产企业,目前仅在项目建设环节享受一次性补贴,生产运营环节没有相应补贴,导致生产的沼气销售价格没有竞争力,企业盈利困难。

(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节肥节药农技推广工作亟待加强。

目前制约节水节肥农技推广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田间地头缺水、缺电,农田水利和农业用电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有效解决。

二是农业科技支撑不足。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匮乏,测土配方施肥缺少专业农业技术指导,降低了节水节肥效果,与水肥一体化需要相适应的液态肥和水溶性肥料的生产能力不足,部分一次性使用的地管设备在使用后没有回收渠道,造成了新的面污染。

三是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一般大田使用的水肥一体化加压设施10-20万元一套,地管成本约100元/亩,农民对增加投资心存顾虑。

(三)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工作机制亟待健全。

一是资金投入机制亟待健全。

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推广任务艰巨,污染治理面广、难度大,涉及农村千家万户,资金需求量大。

目前财政涉农资金来和使用的碎片化现象比较突出,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撬动作用发挥不够。

二是工作协调机制亟待健全。

农业面污染监测和防治力量比较薄弱,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难度大,在一些环节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据基层反映,农药包装回收后,大量农药包装袋和包装瓶堆积形成危化品,危化品的运输、销毁等环节需要交通、环保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另外,目前农村土地监管措施与配套建设水电设施、库房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等现代农业发展辅助用地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清洁生产、循环生产的发展。

三、意见建议

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

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

针对我市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强化农业面污染头治理。

解决好农业面污染问题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前提,要认真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我市的贯彻实施,持续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生产环节所产生的面污染。

要毫不松懈地抓好节肥、控药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有机生态种植模式和病虫害绿色生物防控技术,积极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料,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巩固农药、化肥用量“负增长”。

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监管责任制,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杜绝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维护“三品一标”农产品的信誉。

要着力解决好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推广使用可重复利用地膜和可降解地膜,建立废旧地膜、地管回收机制和资化利用机制,解决农药废旧包装回收过程中的储存难、运输难、销毁处理难的问题,从头上控制二次污染。

(二)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化利用。

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规划,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养殖污染环境的行为。

要保质保量完成规模养殖场100配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的目标,实现全市畜禽养殖废物处理零死角,同时,要加强对处理利用设施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杜绝“只建不用”情况的发生,切实发挥好处理效用。

要加强环境影响论证,完善财政补贴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以农村能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产品的农业废弃物资化利用项目,推动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处理从污染治理向资化利用转变。

(三)加强绿色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要针对绿色农技推广应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技术研发和技术整合,建立完整、规范的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农业绿色发展有标可依、有章可循。

要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配齐配强基层农技服务队伍,加强专业农技服务人才培养,真正将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农业科技普及到田间地头。

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绿色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引导带动农户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

(四)优化财政资金支持机制。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必须在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

一是扩大财政补贴覆盖面,既要对绿色生态农业重点工程项目给予补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又要对小农户应用绿色农技给予适当补贴,发挥引导鼓励作用。

二是要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给予补贴,例如在有机肥替代化肥方面,既要对种植户给予补贴,鼓励使用有机肥,又要对养殖户生产转化有机肥给予补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户生产有机肥的积极性。

三是要带动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绿色发展,对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的有机质垃圾处置和生物质能转化项目,既要在建设环节给予一次性补助,也要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按照能转化效率和数量给予补贴,尽可能地提高生产收益,缩短投资回报周期,使投资方有账可算、有利可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绿色发展。

(五)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要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和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建立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渔业、环保、科技等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切实抓好上级有关意见和要求的贯彻落实,下大力气解决基层农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是对农业生产用房建设难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大调研力度,积极协调有关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对农村尾菜、残果处理难问题,要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回收处理机制和措施;

三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和水平,将水网、电网、路网、互联网连接到田间地头;四是对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健康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绿色农业既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更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为了加快转变四平农业发展方式,倾力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四平”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助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市政协充分发挥参政议政职能,组成专题调研组就我市绿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平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国家粮食主产区、中国唯一的优质玉米之都。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引领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高位推动下,全市绿色农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农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

坚持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