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8876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x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和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言的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5.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

6.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学校 )

7.(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8.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9.教科书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

编写的语言应(准确、规范)

10.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

(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例如应该理解的记忆几个,能举出几个例子即可)

11.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2.学校要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性的)资源因素。

1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4.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5.应当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16.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7.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18.(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19.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20.(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21.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2.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

24.(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5.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6.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27.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和读书笔记)等。

28.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

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9.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3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31.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32.语文教学评价应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分数或等级以外,还应以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33.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社区机构)等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实施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34.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35.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36.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37.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

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

38.评价学生的朗读的,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39.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40.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41.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

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42.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43.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4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45.第一学段的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会写。

46.第一学段应学会音序查字法,第二学段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47.第一学段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8.第二学段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49.第一学段写话要求: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50.第二学段习作要求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51.第一学段的学生应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52.第一学段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第三学段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注:

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部首)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改“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原:

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原: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条,现4条)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原第3条)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原: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原8条,现6条)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删:

努力用语言打动人)(原4条,现3条)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原识字、写字中的目标,调整)(原4条,现5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调整,原第8条)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删原第6条: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原11条,现8条)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常见应用文。

(删:

学写读书笔记)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