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8972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灰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灰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灰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灰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灰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灰雀》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灰雀》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灰雀》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灰雀》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灰雀》教学设计.docx

《《灰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灰雀》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灰雀》教学设计.docx

《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灰雀》一文作为一篇精读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人物自身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事件发展的进程。

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我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读中体验“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过程,实现“体会列宁对灰雀、对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体验男孩的诚实、可爱”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

你们见过灰雀吗?

(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羽毛多样,鸣声悦耳。

)多媒体课件。

二、学习1自然段。

1、你喜欢灰雀吗?

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理解:

惹人喜爱)

2、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

从哪儿看出来。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三、学习3—10自然段。

师:

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

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

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都没有找到。

(一)、学习要求。

师:

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

(要求:

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读,师巡视。

(二)、列宁爱灰雀。

1、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

(课文3、5、7、9自然段)

2、师:

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

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学生自读)

3、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

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我从这一句中看出列宁很关心灰雀。

师:

那你能不能把列宁对灰雀的关心读出来?

生2:

我感觉到列宁很着急。

(生读)

师:

列宁是多么着急呀。

还有其他句子要交流吗?

(2)列宁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生1:

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的天气非常冷。

师:

列宁想到了当时的天气很冷,这说明了什么?

生2:

很担心灰雀。

你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列宁很担心?

(生个别读、齐读)

师:

还有小朋友找了其他有体会的句子吗?

(3)生1(读):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

你想说什么?

生1:

我觉得这时候列宁已经有点伤心了。

师:

噢,你读出了伤心的感觉了。

谁还想读读这个句子?

生2读。

师:

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

生2:

因为本来树上有三只灰雀,在哪儿欢蹦乱跳的,现在只剩下两只了,所以列宁很难过。

师:

你很难过,为灰雀感到可惜吧?

这个句子周老师也很想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给我点掌声好吗?

(师范读,生鼓掌)都认为老师读得好,那你也像我一样读读吧。

生读句子。

4、师:

列宁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爱)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三个句子。

(三)灰雀哪儿去了。

1、师:

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被小男孩捉去了)师:

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

(生齐答:

没有)

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

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

(板书:

灰雀小男孩)

生自由读,师巡视。

2、师:

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补充。

(生交流)谁想说了?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生:

因为这里“没”的后面加了省略号,一般说谎的人说的话中会有省略号的。

师:

你的意思是男孩说的话中有省略号证明他说谎了是吗?

说谎时说的话会怎样?

生:

吞吞吐吐。

生2:

我觉得这个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他本来想说出来的,可是他又不敢说。

师:

他有顾虑是吗?

小朋友都看出这个小男孩说谎了。

出示:

男孩()地说:

“没……我没看见。

你能根据自己或别人说谎时的表现把这句话填完整吗?

(生自由读)把这种感受融到这句话中读一读,谁想读?

(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声音比较轻)

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吧。

生自由读。

师:

好,我们继续来交流找到的句子。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生:

这句说明了灰雀有可能是男孩捉去的,所以他不敢讲。

师:

体会得真好。

是呀,这一句可以看出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还不能肯定地说灰雀是男孩捉去的,是吗?

谁找到了理由更充分的句子?

(3)“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生:

我从这儿知道男孩捉了灰雀,他还想放了灰雀呢。

师:

你不仅体会到了灰雀是小男孩捉的,还知道小男孩准备放灰雀,你的本领真大。

还有其他的句子吗?

(4)男孩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生:

我从这儿看到了如果不是男孩捉的他就不会这么说,而且他不会知道灰雀到底死了没有。

师:

是呀,他知道灰雀没有死,说明灰雀一定和他有关系。

(5)师:

好,那刚才两位小朋友找的句子中都有“一定会飞回来”,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自己试着读读看。

(生自读体会)

师:

谁想读?

生读:

男孩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师:

你觉得她刚才读这两句的语气有变化吗?

生齐答:

没有。

师:

谁认为有变化,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可能没有体会出来,无人敢试)那老师来读,你听听看,有没有变化?

(师范读)

生:

老师把这个“一定”和“肯定”读得很响亮。

师:

你是说我读下一句时突出了“一定”和“肯定”,是吗?

突出了这两个词,语气变得怎样了?

(坚定)那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把这种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生自读。

师:

“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了灰雀就是小男孩捉去的。

好,小朋友,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小男孩了,老师是列宁,我来问你,你一定要如实地回答我,好吗?

师:

会飞回来?

生1:

一定会飞回来。

师:

小男孩,你为什么那么肯定?

生2:

因为我捉走了灰雀。

师:

噢,灰雀是你捉去的。

小男孩,你现在在想什么呀?

生3:

我现在在想列宁那么爱灰雀,我回去以后一定要把灰雀放回来。

(6)师:

小朋友,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

小朋友真会读书,把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证据都找到了。

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

(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

)师:

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生:

是)

(7)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

你更赞同谁的爱?

为什么?

小结:

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

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

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

1、师:

好,小朋友都体会到了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小男孩,使小男孩决定放了灰雀。

(板书:

列宁爱)(出示去掉旁白的对话)体会得那么好,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更好。

同桌两人分工,一人读列宁的话,另一人读男孩的话,把句子读好。

生自由练读。

2、师:

老师想做列宁,请一位“小男孩”跟我配合一下,谁来?

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生鼓掌)

3、师:

谁想像我们这样来读一读?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读列宁和男孩的话。

(生鼓掌)

4、师:

刚才还有好多小朋友想读,这样吧,你们既要读列宁的话,又要读男孩的话,周老师读提示语,看看能不能读好?

(出示3—10自然段)

师生配合朗读(师导读,生接读)

师:

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

生: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

着急时说话的速度比较快的,再来一次。

(生再接读)

 师:

男孩吞吞吐吐地说——

生:

“没……,我没看见。

师:

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生: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

列宁爱鸟之情触动了孩子的心——

生: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

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

列宁的爱鸟之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

说——

生: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师:

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

列宁又关心地问——

生:

“会飞回来?

师:

列宁爱鸟之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

生:

“一定会飞回来!

四、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一)、师:

小朋友,你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

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

(生:

是的)课文11-13自然段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

(果然)

(二)列宁爱小男孩。

1、师:

你们看,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

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

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12自然段。

(师叙述12自然段)

2、师:

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师:

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生:

因为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他把灰雀放了……

师: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列宁就不再去追究了,是吧?

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对改正错误的小男孩的——(生:

爱)“爱”这个词用得真好。

师:

如果你是那个男孩,列宁问你:

你昨天把灰雀藏到哪儿去了,还向我撒谎,你太不应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难过)

3、师:

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

他以一颗宽容之心使孩子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孩子,也使我们能重新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

4、师:

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

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总结。

1、师:

小朋友,读了课文,你想对小男孩或想对列宁说句什么话吗?

2、师:

这个单元我们还要学了不少名人故事,每个故事总会给人许多知识,许多启发,让我们课外再读读有关列宁或者名人的故事,为语文园地二中的展示台作好准备。

六、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听。

2.再找一些列宁的故事或者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3.扩展一:

聪明的同学们:

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男孩想了些什么?

做了些什么?

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