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9311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7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docx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0425

中国中铁昆明市轨道交通4号线土建3标

质量缺陷及防范措施施工

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昆明市轨道交通4号线土建3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六年五月二十日

一、编制说明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原则1

1.3编制范围及修复总则1

二、工程概况2

三、地下连续墙3

3.1导墙和便道的质量通病及对策3

3.1.1成因分析3

3.1.2防治措施3

3.2成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及对策4

3.2.1成因分析4

3.2.2防治措施4

3.3砼灌注的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5

3.3.1成因分析5

3.3.2防治措施5

3.4墙体及支护结构变形6

3.4.1成因分析6

3.4.2防治措施6

四、土方开挖及回填8

4.1挖方边坡塌方8

4.1.1通病及形成8

4.1.2预防措施及处置8

4.2土方出现橡皮土8

4.2.1通病及形成8

4.2.2预防措施及处置9

4.3基坑回填土下沉9

4.3.1通病及形成9

4.3.2预防措施及处置10

五、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1

5.1钢筋工程质量通病11

5.1.1箍筋定型不准确11

5.1.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11

5.1.3已成型钢筋变形11

5.1.4箍筋弯钩形式不对11

5.1.5钢筋套筒连接11

5.1.6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11

5.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2

5.2.1箍筋定型不准确防治12

5.2.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防治12

5.2.3已成型钢筋变形防治12

5.2.4箍筋弯钩形式不对防治12

5.2.5钢筋套筒连接12

5.2.6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防治12

六、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3

6.1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分类及产生通病的原因13

6.1.1麻面13

6.1.2蜂窝13

6.1.3露筋13

6.1.4孔洞14

6.1.5裂纹14

6.1.6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14

6.1.7表面不平整14

6.2混凝土质量通病处理措施15

6.2.1麻面的处理措施15

6.2.2蜂窝的处理措施15

6.2.3露筋的处理措施15

6.2.4孔洞的处理措施16

6.2.5混凝土表面裂纹16

6.2.6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处理措施17

6.2.7混凝土表面不平整预防措施17

6.3混凝土缺陷的预防措施17

6.3.1通过控制钢筋施工质量预防17

6.3.2通过控制模板制作安装质量预防18

6.3.3通过控制混凝土工艺质量预防18

七、防水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20

7.1防水施工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20

7.1.1施工缝漏水20

7.1.2卷材防水层空鼓20

7.1.3防水层破损20

7.1.4止水带扭曲、变形、破损,接头处分离20

7.1.5涂料防水层表面存在气泡、厚薄不均20

7.2防水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0

7.2.1施工缝漏水防治20

7.2.2卷材防水层空鼓防治21

7.2.3放水板破损21

7.2.4止水带扭曲、变形、破损,接头处分离防治21

7.2.5涂料防水层表面存在气泡、厚薄不均防治21

八、细部构造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23

8.1变形缝渗水的预防措施23

8.2施工缝渗水的预防措施23

8.3穿墙管处渗水的预防措施23

九、盾构施工过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24

9.1施工过程质量通病分析24

9.1.1土压平衡式盾构盾构推进困难和地面隆起变形24

9.1.2盾构机后退24

9.1.3盾尾密封装置泄漏24

9.1.4沿隧道轴线地层变形量过大25

9.1.5同步注浆浆管堵塞25

9.1.6管片压浆孔渗漏25

9.1.7管片接缝渗漏25

9.1.8盾构隧道上浮26

9.1.9圆环管片环面不平整26

9.1.10管片环面与隧道设计轴线不垂直26

9.1.11纵缝质量不符合要求26

9.1.12圆环整环旋转27

9.1.13连接螺栓拧紧程度没达到标准要求27

9.1.14管片碎裂27

9.1.15管片环高差过大29

9.2盾构施工过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9

9.2.1土压平衡式盾构盾构推进困难和地面隆起变形防治29

9.2.2盾构机后退防治29

9.2.3盾尾密封装置泄漏防治30

9.2.4沿隧道轴线地层变形量过大防治30

9.2.5同步注浆浆管堵塞防治30

9.2.6管片压浆孔渗漏防治31

9.2.7管片接缝渗漏防治31

9.2.8盾构隧道上浮防治31

9.3圆环管片环面不平整防治32

9.4管片环面与隧道设计轴线不垂直防治32

9.5纵缝质量不符合要求防治33

9.6圆环整环旋转防治33

9.7连接螺栓拧紧程度没达到标准要求防治34

9.8管片碎裂防治34

9.9管片环高差过大防治35

十、质量、技术保障措施36

10.1组织保障措施36

10.2制度保障措施36

10.3技术保障措施37

10.3.1保证技术管理力量,建立技术管理体系37

10.3.2完善各项技术管理制度38

10.3.3加强现场技术管理,落实质量承包责任制39

10.4施工保障措施40

10.4.1工程试验质量保证措施40

10.4.2施工过程控制措施40

十一、安全及绿色文明施工保障措施42

11.1安全保障措施42

11.1.1安全教育42

11.1.2安全设施验收42

11.1.3安全检查42

11.1.4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和使用、维修42

11.1.5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43

11.2绿色施工保障措施44

11.2.1现场材料管理44

11.3现场机械设备管理44

十二、绿色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1

12.1卫生管理1

12.2污染防治控制措施1

12.2.1大气污染控制措施1

12.2.2水污染控制措施1

12.2.3噪声污染控制1

12.2.4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2

12.3绿色施工保障措施2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2、《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3、《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14);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年版)》(GB50204-2002)

7、《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GJ08-233-1999);

8、《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规范》(DG/TJ08-2041-2008J11317-2008);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1、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相关图纸规范及昆明市地方标准。

1.2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

2、遵守、执行招标文件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职工健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3、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应用新技术成果,使施工方案具有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

4、方案编制尽可能做到总体施工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相结合,特殊技术和普通技术相结合,总体上使方案具有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

1.3编制范围及修复总则

本方案的编制范围是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土建3标项目部各工区施工的质量通病和预防措施。

二、工程概况

昆明市轨道交通4号线土建3标,位于金鼎山站(含)至火车北站站(不含),包含三个车站及三个区间,管段总长度为3893.63m,其中车站总长度为631.1m,区间总长度为3262.53m。

1、车站情况

(1)金鼎山站:

为中间站,地下二层单柱双跨矩形岛式站台车站,采用半盖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

车站长度192.5m,宽19.7m,总建筑面积9865m2。

设4个6m宽的进站通道(1个预留),2组风亭。

位于金鼎山北路与学府路交界处。

(2)苏家塘站:

为4号线与1号线的换乘站,为地下三层三跨矩形框架结构,采用半盖挖顺作施工,车站长度166m。

结构型式采用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总建筑面积18010m2。

为14m岛式站台车站,设3个6m宽的进站通道(B口预留),2组风亭,均位于道路红线外。

位于建设路与学府路交界处。

(3)小菜园站:

本站为中间站,地下二层单柱双跨岛式站台车站,设置单渡线。

车站采用明挖顺作施工,结构型式采用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

车站长度271.1m,宽18.3m,总建筑面积14150m2。

设2个出入口,2组风亭,均位于小菜园立交桥和民院路之间的米轨下方。

2、区间情况

昆明市轨道交通4号线土建3标,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内,包含三个车站及三个区间(金鼎山站(含)至火车北站(不含)),管段总长度为3893.63m,其中车站总长度为631.1m,区间总长度为3262.53m。

1、金鼎山站~苏家塘站区间右线起讫里程为YDK6+255.452~YDK6+883.970,总长度约628.518m,线间距为14m,埋深15.15~23.39m。

由小里程向大里程逐渐加深,纵坡2.6%,隧道洞径6.2m。

其中在YDK6+650.4m处设一个联络通道兼泵房,结构底板埋深22m,拟采用冻结暗挖法施工。

2、苏家塘站~小菜园站区间线路沿学府路布设,经过莲花池正街以半径500m的曲线转向南偏出学府路,下穿正在开发的10号地块(现状为临时停车场),然后以半径为500m的曲线穿莲花池公园、过民院路进入昆石铁路走廊,在小菜园立交桥西侧、米轨铁路下方设小菜园站。

区间起点里程为YDK7+072.846,终点里程为YDK8+221.200,区间全长1148.354m,隧道底板埋深16.5~24.5m,隧道洞径6.2m。

采用盾构法施工。

三、地下连续墙

3.1导墙和便道的质量通病及对策

3.1.1成因分析

导墙具有挡土、支承重物(重力)、作为测量的基准、维持稳定液面、存蓄泥浆的作用;它和便道的质量是否稳定乃是地下连续墙顺利施工的必要前提,导墙及便道的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往往被忽视,表现在导墙变形、开裂、下沉、鼓包,其危害是容易漏浆、墙后被泥浆掏空下沉,导致承载力不足、超方形成鼓包、钢筋笼无法下入,严重时返工重做。

原因是导墙埋入不深,底部未插入原状土层中,墙背回填土不密实,拆模后未加木支撑且暴露时间过长向内倾斜,与地墙中心线不平行;养护措施不得当、不及时、混凝土养护龄期不足受力导致开裂;便道与导墙净距不够,其承载力不足,被压坏下陷而损坏等,直接制约着下步施工,容易留下隐患。

3.1.2防治措施

1、根据项目地理环境、土层性质、水文、所受施工机械荷载、机械能力、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施工进度综合设计,选择较好的导墙形式和足够的埋深,应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按条形基础进行设计,段落划分应与槽段错开,确保表面平整,高度一致,其高度应比原地面稍高出2~3㎝,避免雨水及洒漏泥浆流到槽内。

2、在软弱地层中,可将导墙底部地基用振冲、高压悬喷、深层搅拌等方法预以加固,在端头井阴阳角拐弯处,导墙应往外延伸一定距离,以免造成槽断面不足,影响钢筋笼施工。

3、钢筋绑扎时用脚手架固定,确保其位置准确,不变形、散架,保证钢筋与混凝土整体受力均衡。

4、基槽开挖时采用小型挖掘机,严禁超挖,欠挖。

边挖边控制标高,回填土用跳夯分层夯实。

5、严格控制成槽机停机位置、吊机及罐车的开行路线,在导墙边上铺设(9300×1950×30㎜,Q235B)钢板,减小接触应力,避免导墙内倾变形、下沉、开裂。

在灌注砼时,把灌注高程提高到导墙底以上0.3~0.5米,保持导墙稳定。

6、在施工便道时,预留出至槽段边缘的距离,确保净距大于5米,底基层用10T以上压路机压实,钢筋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应达到20cm以上,确保承载力满足施工要求。

3.2成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及对策

3.2.1成因分析

1、泥浆护壁,挖土成槽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约占工期的一半,成槽的精度决定了墙体精度,而泥浆的优劣是确保地墙顺利施工及墙体质量的关键,但开挖后发现仍有一些墙体鼓包,接缝错台、垂直度超限等问题,增大了墙面凿除量,甚至侵限超标严重而引起质量事故等,制约后续防水施工。

2、成槽质量的速度和精度主要靠成槽机司机及机器上的测斜仪来控制,而司机的水平、施工经验、质量意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有些未培训就上岗,没有掌握一些成槽施工所必备的知识,有时赶工期施工连轴转,护壁泥浆不合格,成槽施工时附近有其他施工荷载或附加应力等,这些人为因素和偶然因素造成了难以避免的质量隐患。

3.2.2防治措施

1、在成槽前检验导墙宽度、垂直度及成槽机抓斗尺寸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挖槽过程中随时检查成槽机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2、对成槽机司机加强培训,调用素质高、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当,不得疲劳施工。

3、根据场地内土层的特性、地墙形式、成槽深度,制定相应的成槽方案,使用合适的机械,制备和使用符合现场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的泥浆,合理安排挖槽顺序来提高成槽精度和安全性。

4、严格控制泥浆的使用和管理,在现场泥浆箱上搭设防雨遮阳蓬,成槽中全程跟踪取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泥浆采取修正配合比、再生处理,或废弃处理等措施,对成槽中、成槽后、灌注前分别进行相关指标控制,确保泥浆指标满足施工要求。

5、成槽中加强垂直度控制,按照成槽机上垂直度显示仪上显示的垂直度,及时调整臂杆的角度来调整抓斗的垂直度,利用抓斗自身上下活动刷除不直之处,也可用超声仪每隔3~5m进行抽查,发现倾斜度超限时及时纠正,尽可能随挖随纠。

6、抓斗每次下放和提起时都要缓慢、匀速进行,使抓斗两侧阻力均衡。

减少对槽璧的碰撞及泥浆的振荡。

7、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工序间的衔接,对不同厚度的地墙之间相接时应优先考虑施工薄的一幅,尽可能减小对邻幅土体的扰动,对特殊地层,必要时采用两钻一抓法控制垂直度。

8、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地面的重载,避免槽璧受到施工荷载作用而造成槽璧坍塌,缩短槽璧暴露时间,及时下放钢筋笼和导管、灌注混凝土。

3.3砼灌注的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

3.3.1成因分析

1、基坑开挖后地墙表面有鼓包、泛砂、蜂窝、气孔、孔洞、夹层、夹泥、接缝处有渗水、漏水、钢筋笼上浮、地墙下沉等现象,见下列施工图片,这些通病的出现直接影响下步施工,甚至会造成质量事故引起经济损失。

2、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成槽过程中泥浆不能起到护壁效果,槽壁局部坍塌,而坍塌的部位只能由混凝土来填充,从而形成了鼓包。

其次砼质量差、和易性和工作性能不好,里面的气泡不能及时排除,形成蜂窝、孔洞、泛沙、气孔,直接影响墙体的强度和抗渗性能,混凝土若置换不了槽底沉渣,会使地墙承载力降低,沉降量加大,过多沉渣影响钢筋笼插到预定位置,影响结构及预埋件、接驳器标高。

3、产生墙身和墙顶夹泥的原因是刷壁、清底不彻底,松动的泥块、沉淀物、不合格的泥浆等加速了泥浆变质,使混凝土上部不良部分增加,影响了流动性,降低了灌注速度、接头部位的凝结强度和防渗性能,还容易使钢筋笼上浮。

4、灌注时导管与导管的间距过大,摊铺面积不够,两个管灌注混凝土时不同步,导致灌注速度不一致,上升的速度也不一致,浮在最顶部的泥浆被挤向慢的一边,有块状的稀泥块或混合物被钢筋、锁口管接头销及接驳器,预埋件、钢片保护层拦住,从而夹泥、窝泥。

5、灌注速度太快、导管埋入过深,混凝土上升浮力大于钢筋笼自重使笼体上浮。

太快时砼来不及下泄,从料斗内溢出,洒落到槽内,污染泥浆,悬浮物易于沉淀并吸附于钢筋上,时间越长,吸附量越大,影响裹握力,形成了渗水通道。

3.3.2防治措施

1、施工过程中及时测量混凝土面的高度,做好第一手资料的记录、整理工作,详细记录各项技术参数,算出导管埋置深度,决定导管拆除节数,勤测勤拆,最大埋深不得超过6米。

2、确保混凝土的供应,使灌注连续进行。

灌注速度不低于2m/h,正常灌注时须匀速进行,不得左右提拉导管。

3、严格泥浆的管理,对比重、粘度、含砂量大的被污染的泥浆坚决废弃,防止因泥浆质量问题造成夹层现象。

3.4墙体及支护结构变形

3.4.1成因分析

后期墙址压浆不及时及质量不达标时会增大墙体的沉降,开挖后,地墙的墙背受土压力、水压力及施工动载的作用,接缝处易形成活铰,随着基坑的暴露及坑底附加压力的释放,会产生一定的侧向变形,支护结构的位移与坑内土体的状况有很大关系,受自然温度变化,支撑混凝土徐变、坑内加固、降水和时空效应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坑内土体不能保持原状性质,与设计取用的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现场通常的作法是先挖土后支撑施工,而设计工况为先撑后开挖,加上支撑不及时和预应力损失,致使设计工况与施工工况严重不符,导致地墙变形过大,增大了渗漏的可能。

3.4.2防治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来施工,合理组织安排,尽可能缩短基坑暴露的时间。

开挖后若遇到渗漏,根据渗漏程度的大小、部位选择适合的堵漏方式,对于可见的墙身夹泥,露筋部位,先其将清除干净,用高一级的砼(微膨胀)进行修补。

2、当裂隙、蜂窝、孔眼处、接缝处有微量漏水而渗水面积不大时,采用填堵法,先将漏水部位凿出,凿出深度5~10cm,冲洗干净后将细麻丝用扁錾子塞入缝内,然后用掺入防渗剂的水泥浆或速凝型(堵漏剂)水不漏腻子对凿出部位进行封堵。

3、漏水较严重、面积较大时采用先排后堵法,先将漏水部位凿出,及时安装排水管,用软管引流,将水汇集于排水管内排除,这时再将其它部位用掺入防渗透剂的水泥浆进行封堵,使渗漏面积逐渐缩小,最后再堵塞排水管。

4、在漏水严重的部位,由于水压高、水量大,漏水洞眼有可能产生大量土砂漏入出水口无法封堵时,先清理漏水孔,及时用木楔堵住,并用快速水泥封堵,然后采用打孔注浆法堵漏,用电锤在漏水处周围钻孔,安装针头,压注化学胶水封堵。

5、当漏水严重时用棉被、土袋等封堵漏水点,阻水后尽快用钢板将漏水点焊死,然后在地墙迎土面用水泥或化学浆液灌浆封堵,当漏水点漏砂严重,封堵无效,有可能导致基坑周围环境破坏时,用土方、砂或混凝土等材料回填基坑。

四、土方开挖及回填

4.1挖方边坡塌方

4.1.1通病及形成

在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后,挖方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塌方或滑坡现象。

1、采用机械整平,未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流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内,使土的粘聚力下降,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失稳而引起塌方。

3、软土地段,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放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

4.1.2预防措施及处置

1、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不要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

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坡体发生侧移。

3、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

4、对临时性边坡塌方,可将土方清除,将坡顶线后移或将坡度改缓;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在将塌方松土清除后,用石块填砌或由下而上分层回填2:

8或3:

7灰土嵌补,与土坡面接触部位做成台阶式搭接,使结合紧密。

4.2土方出现橡皮土

4.2.1通病及形成

填土受夯打(碾压)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夯击(碾压)处下陷,四周鼓起,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人踩上去有一种颤动的感觉。

在人工夯土地基内,成片出现这种橡皮土(又称弹簧土),将使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变形加大,地基长时间不能得到稳定。

在含水量很大的粘土或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地基土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进行回填时,由于原状土被扰动,颗粒之间的毛细孔遭到破坏,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

当施工时气温较高,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

表面形成一层硬壳,更加阻止了水分的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这种土埋藏越深,水分散发越慢,长时间不易消失。

4.2.2预防措施及处置

1、夯(压)实填土时,应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土的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定,也可采用ωp+2作为土的施工控制含水量(ωp为土的塑限)。

工地简易的检验,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2、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3、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有地下水应降至基地0.5m以下。

4、暂停一段时间回填,使橡皮土含水量降低。

5、用干土、石灰粉、碎砖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水分,降低土的含水量。

将橡皮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将橡皮土挖除,采取换土回填夯(压)实,或填以3:

7灰土、级配砂石夯(压)实。

4.3基坑回填土下沉

4.3.1通病及形成

基坑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靠墙地面、室外散水空鼓下陷,建筑物基础积水,有的甚至引起建筑结构不均匀下沉,出现裂缝。

1、基坑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或槽边松土落入基坑,夯填前未认真进行处理,回填后土受到水的浸泡产生沉陷。

2、基槽宽度较窄,采用手夯进行夯实,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3、回填土料中夹有大量干土块,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土料,回填质量不合要求。

4、回填土采用水泡法沉实,含水量大,密度达不到要求。

4.3.2预防措施及处置

1、基坑回填前,应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水或地表滞水,应有排水措施。

2、回填土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

每层虚铺厚度不得大于300mm。

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回填土密实度按规定抽样检查,使符合要求。

3、回填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急需进行下道工序时,宜用2:

8或3:

7灰土回填夯实。

4、基坑回填土沉陷造成墙角散水空鼓,如混凝土层尚未破坏,可填入碎石,侧向挤压捣实;若面层已经裂缝破坏,则应视面积大小或损坏情况,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

局部处理可用锤、凿将空鼓部位打去,填灰土或粘土、碎石混合物夯实,再作面层。

5、因回填土沉陷引起结构物下沉时,应会同设计部门针对情况采取加固措施。

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