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9363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docx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

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015年6月26日

 

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二、设计任务:

1、处理能力:

45t/年煤油

2、设备型号:

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

煤油:

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冷却介质:

循环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30℃

允许压降:

不大于105Pa

每年按330天计

建厂地址:

新乡

三、设计要求

1、选择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核算

2、要进行工艺计算

3、要进行主体设备的设计(主要设备尺寸、横算结果等)

4、编写设计任务书

5、进行设备结构图的绘制(设备技术要求、主要参数、接管表、部件明细表、标题栏。

目录

 

一、设计方案4

1.1换热器的选择4

1.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4

二、物性数据5

三、计算总传热系数:

5

3.3、估算传热面积5

3.3.1热流量5

3.3.2平均传热温差5

3.3.3传热面积5

3.3.4冷却水用量5

3.4、工艺结构尺寸6

3.4.1管径和管内流速6

3.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6

3.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6

3.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7

3.4.5壳体内径7

3.4.6折流板7

3.4.7接管7

3.5换热器核算8

3.5.1热流量核算8

3.5.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0

四、设计结果设计一览表12

五、设计自我评价12

六、参考文献13

七、主要符号说明13

八、主体设备条件图及生产工艺流程图(附图)

13

一、设计方案

1.1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列管式换热器有以下几种:

1、固定管板式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当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时,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焊上一个补偿圈,(或膨胀节)。

当壳体和管束热膨胀不同时,补偿圈发生缓慢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因温差应力引起的热膨胀。

特点: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壳程清洗和检修困难,壳程必须是洁净不易结垢的物料。

2、U形管式

U形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均弯成U形,流体进、出口分别安装在同一端的两侧,封头内用隔板分成两室,每根管子可自由伸缩,来解决热补偿问题。

特点:

结构简单,质量轻,适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场合。

管程清洗困难,管程流体必须是洁净和不易结垢的物料。

3、浮头式

换热器两端的管板,一端不与壳体相连,该端称浮头。

管子受热时,管束连同浮头可以沿轴向自由伸缩,完全消除了温差应力。

特点:

结构复杂、造价高,便于清洗和检修,消除温差应力,应用普遍。

在本次设计任务中,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

热流体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冷流体(循环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40℃。

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会降低,最大使用温差小于120℃,,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又因为管壳两流体温差大于60℃,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式换热器。

1.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在固定管板式式换热器中,对于流体流径的选择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煤油走壳程。

选用ф25×2.5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ui=1.5m/s。

二、确定物性数据

两流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如下表

物性

流体

定性温度

密度

kg/m3

粘度

mPa·s

比热容

kJ/(kg·℃)

导热系数

W/(m·℃)

煤油

90

825

0.715

2.22

0.14

冷却水

35

994

0.728

4.174

0.626

三、换热器设计计算

(一)计算热流量

mh=

(kg/h)

Qh=mhcphΔth=27777.78×2.22×(140-40)=6.17×106kJ/h=1712.9kW

(二)平均传热温差

(℃)

(三)传热面积

假设壳程传热系数:

α0=400W(m2•℃),管壁导热系数λ=45W(m2•℃)

则K=298.7W/(m2·℃),则估算面积为:

S’=Qh/(K×Δtm)=1.7139×106/(298.7×39)=147.04(m2)

考虑15%的面积裕度则:

S=1.15×147.04=169.1(m2)

(四)冷却水用量

(kg/h)

3.4、工艺结构尺寸

3.4.1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ф25×2.5mm碳钢管,取管内流速ui=1.5m/s

3.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88.07≈89(根)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24(m)

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标准设计,现取传热管长为l=6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

NP=L/l=24/6=4

传热管总根数:

NT=89×4=356(根)

3.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R=(140-40)/(30-20)=10;

P=(30-20)/(140-20)=0.083

按单壳程,4管程结构,温差校正系数应查有关图表可得φΔt=0.9

平均传热温差

Δtm=φΔtΔtm=0.9×39=35.1(℃)

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単壳程合适。

3.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

取管心距t=1.25dh,则

t=1.25×25=31.25≈32(mm)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3.4.5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η=0.7,则壳体内径为

D=

=757.7(mm)

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挡,圆整可取D=800mm。

3.4.6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h=0.25×800=200(mm)

折流板间距B=0.3D,则

B=0.3×800=240mm取250mm。

折流板数NB=

-1=

-1=23(块)

3.4.7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接管内煤油流速为u=1.0m/s,则接管内径为:

D1=

(m),取管内径为110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u=1.5m/s,则接管内径为

mm

圆整可取

=200mm。

3.5换热器核算

3.5.1热流量核算

3.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可采用克恩公式:

当量直径,由正三角排列得:

de=

(m)

壳程流通截面积:

=0.044(m2)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u0=

(m/s)

Re0=

=4905

普朗特准数

Pr=

粘度校正

ɑh=

=606.46W/(m2·K)

3.5.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ɑc

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

Sc=0.785×0.022×356/4=0.028(m2)

管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Uc=

=1.484(m/s)

Rec=

=36919.4

普朗特准数

Pr=

ɑc=0.023×

=6027.7W/(m2·℃)

3.5.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查有关文献知可取:

管外侧污垢热阻Rh=0.000172m2·K/W

管内侧污垢热阻Rc=0.000344m2·K/W

管壁热阻查有关文献知碳钢在该条件下的热导率为λ=45W/(m·℃)。

3.5.1.4计算传热系数

K=

=396.8W/(m·℃)

计算传热面积S:

S=

=

=122.985(m2)

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

Sр=

=3.14×0.025×(6-0.06)×(356-23)=155.27(m2)

3.5.1.5换热器的面积裕度

H=

×100%=

×100%=19.23%

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3.5.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3.5.2.1管程流体阻力

计算公式如下:

ΣPi=(△P1+△P2)NSNpFt;

NS=1,Np=4,FS=1.4;

△P1=

△P2=

由Re=41103.6,传热管相对粗糙度0.01/20=0.05,查莫狄图得

=0.034(W/(m2·℃),流速u=1.499m/s,ρ=995.7kg/m3,所以

△P1=

=9508.7(Pa);

△P2=

=3356(Pa)

ΣPt=(11410.43+3356)×1.4×1×4=72042.3(Pa)<100KPa

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

3.5.2.2壳程阻力

ΣP0=(△P1+△P2)FSNS

FS=NS=1

△P1=f0Fnc(NB+1)

;

F=0.5

f0=5×4905=0.720

nC=23

NB=23,uh=0.21m/s

△P1=0.5×0.720×23×(23+1)×825×0.212/2≈17472.6(Pa)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P2=NB(3.5-2B/D)

B=0.25m;D=0.8m;

故△P2=23×(3.5-2×0.25/0.8)×825×0.22/2≈6000(Pa),

则总阻力:

△P0=3625+1202=23473(Pa)<100KPa

故壳程流体的阻力也适宜。

 

四、设计结果设计一览表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及计算结构

换热器型式:

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管口表

换热面积:

155.27m2

符号

尺寸

用途

连接形式

工艺参数

a

Φ200×6

冷却循环水入口

平面

名称

管程

壳程

b

Φ200×6

冷却循环水出口

平面

物料

循环水

煤油

c

Φ100×4

煤油入口

平面

操作压力,MPa

0.4

0.3

d

Φ100×4

煤油出口

平面

操作温度,℃

20/30

140/40

e

Φ57×3.5

排气口

平面

流量,kg/h

148701..9

6.17×106

流体密度,kg/m3

995.7

825

附图

流速,m/s

0.993

0.0784

热负荷,kW

1712.9

总传热系数,W/(m2·℃)

263.9

对流传热系数

4734

350.4

污垢热阻,m2·℃/W

0.000344

0.000172

压降,MPa

0.072

0.023

程数

4

1

推荐使用材料

低碳钢

低碳钢

五、设计的评价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已经结束,首先感谢单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

通过这次设计课程,使我对上学期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并且初步认识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实际的重要性,真正做一个合格的设计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

在设计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比如由于马虎算错了结果,那么这将会影响下一步计算过程,并且计算过程中忽略一个条件,都会造成设计不当,那么必须重新设计,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吸取教训,才能不断的进步,得到最终的设计结果。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对精馏塔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而通过这次实际的计算设计,使我对精馏塔有了全新的认识。

但我知道的,这次课程设计只是理论转化实践的一小步,以后会有更大的挑战在等待着我,我有信心把它做好。

六、参考文献

[1]贾绍文,柴诚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8.

[2]柴诚敬、张国亮主编.《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1989

[4]李国庭等编著.《化工设计概论》.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周大军.《化工工艺制图》[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七、主要符号说明

P——压力,Pa;Q——传热速率,W;

R——热阻,㎡·℃/W;Re——雷诺准数;

S——传热面积,㎡;t——冷流体温度,℃;

T——热流体温度,℃;u——流速,m/s;

m——质量流速,㎏/h;

——对流传热系数W/(㎡·℃);

——导热系数,W/(m·℃)

——校正系数;

——粘度,Pa·s;

——密度,㎏/m3;

——实际传热面积,

Pr——普郎特系数

n——板数,块K——总传热系数,

V——体积流量N——管数

D——壳体内径d——管径

八、主体设备条件图及生产工艺流程图(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