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9371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docx

度聊城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报告

聊城轻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7年度质量报告

——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聊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历史沿革和办学现状

聊城轻工中专学校创建于1979年,是原聊城地区行署批准省教育厅备案,聊城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正规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多学科、多专业的教学基地,该校位于景色秀丽的江北水城——聊城。

学校环境优雅,空气逸人,交通便利,设施齐全。

学校办学多年来,多次被市二轻局、市教育局评为办学先进单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教学严谨,学校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做起,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师生在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自2015年伊始,学校树立以“立足铁路、校企联合、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为铁路系统输送了大量优秀技能型人才。

2017年学校工作战略:

1、时刻铭记:

把学校搞好!

把学校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

2、始终坚持:

专、精、尖、策略。

3、用领先专业,开拓辉煌的事业。

开设专业:

1、办好民航专业(包括:

铁路方向)。

2、办好热电专业(包括:

机电、电焊)。

3、办好计算机专业(包括市场营销方向)。

4、办好与友好学校的联办专业:

①铁路;②法警、交警等。

办学形式:

长短班结合。

学历层次:

1、开办本校中专班,发本校毕业证书。

2、开办聊城大学成考班,发聊城大学成考毕业证书。

二、树立正确办学指导思想

(一)明确办学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面向农村、面向企业、面向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服务改善民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我们的神圣职责。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劳动力需求和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能力,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劳动者。

(二)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观念

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以“理论够用,技能过硬,品行良好,就业率高”为代表的完整办学理念和思路,在探索农村职业学校办学规律方面独具特色。

形成了“一个确保、两个到位、六项落实”的管理理念(即确保以教学为中心,后勤为教学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把德育工作、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毕业生就业和招生工作、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五大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活动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和职业活动过程对接;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瞄准市场办专业,瞄准岗位定课程”和“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学生技能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的教改理念;形成了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形成了“引进与培养结合,专职与兼职互补,拥有与外聘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设理念;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市场办专业,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产教结合理念;形成了“出口拉动进口”即“出口畅,进口旺”的招生与推荐学生就业理念。

(三)稳定教学中心地位

我校始终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把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领导重视,率先垂范,决定教学中心地位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校长担任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专题会、座谈会,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协调处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逐年增加投入,加大校内实训实践、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提供有力的保障;分管校长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具体落实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矛盾,着力推进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教务科抓好日常教学,做好对各系(部)教学工作的督导与检查。

建立了校领导联系系(部)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系(部),参与教学活动、承担教学检查督查任务,并将该系(部)工作绩效纳入目标责任范围。

2、政策倾斜,制度保障,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制定了多项突出教学工作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提高了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

第一、在岗位津贴、进修学习等方面向教学、教师倾斜。

在逐步提高各类津贴标准的同时,突出提高教学一线教师的课时津贴和班主任津贴,使一线教师人均岗位津贴明显高出后勤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津贴。

第二、实施名师培训培养工程。

一是鼓励教师不断学习、钻研和提高。

二是鼓励教师争当骨干和栋梁。

制定了《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和管理办法》,突出激励机制,培养了一批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第三、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学术研讨活动。

出台了《教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教研、科研、校本教材研究和开发等。

3、加大投入,优先保障,落实教学中心地位

近几年来,学校逐年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重点用于实训室、实训基地、校园信息网络等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教学条件。

4、尊师重教,营造教学中心地位

每学期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技能大赛标兵”,树立教师在学校的尊崇地位,通过对教育教学先进典型的表彰、宣传、奖励,在全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尊重能人、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调整专业设置,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1、调整专业设置,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加工制造、旅游服务、能源与新能源、文化艺术等四大专业群。

围绕聊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聊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地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

针对中国高铁的迅猛发展,始创了聊城第一家铁路专业的学校,并且扩大了招生规模;针对鲁西集团、中通客车等多家企业的发展需要,我校适时加强和拓展了相关委培专业建设。

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我们确立培养的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应该达到:

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初、中级工职业技能水平,满足生产一线岗位需要,能主动投身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去。

学校确立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并按这种模式制定教学计划,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调整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比例

按照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原则,将学习期间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调整为1∶1,根据这一比例,结合各专业特点和岗位技能要求,由各专业建设委员会调整完善课程设置,修订学科教学计划。

(2)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过硬技能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确定人才规格;通过对需求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该岗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按工作过程、生产过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滚动修订。

(3)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和鉴定

在突出技能教学的同时,还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职业道德、交流沟通和团队意识、诚实守信和爱岗敬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配备专任教师,列入课堂教学,与技能鉴定同步考核和评价。

2、“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本位”加强课程建设。

我们始终坚持遵循各专业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以能力形成为本位调整课程体系,按照岗位及工作过程对劳动者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保持一致,使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相衔接,逐步形成了符合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⑴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调整教学内容。

各专业对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对技能形成需要的理论知识精讲,重点讲技术知识,并且让学生领会、理解;对形成技能暂不需要的少讲或不讲,做到有大纲、不唯大纲,有教材、不唯教材,一切从市场、职业岗位和学生实际出发;开设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模块,将相近的专业基础课按教学内容进行了组合。

经过这样的改革与调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⑵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强化技能训练。

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技能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水平,也影响着职业学校的发展。

实践证明,技能教学抓得实、抓得好,毕业生技能就过硬,就业质量就高,收入也高,稳定性好,学校声誉也好,学生、家长、社会也满意。

围绕“技能过硬”,注重专业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使教学内容涵盖了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岗位应知应会的统一。

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基本后综合的认知规律,把专业的技能要求,分解到每个学期来完成,采取分步分项教学,分步分项达标的技能教学方法。

⑶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是推行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专题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大力倡导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工作效率;三是开展课堂教学和课件制作评比活动,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产出与共享。

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普遍提高。

(二)深化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新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使校企合作取得实效。

1、合作原则

(1)诚心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诚心服务是校企合作的宗旨,也是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我校坚持的办学方向。

我们组织各系(部)教师主动深入相关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发展方向、用人(工)标准、岗位技能要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岗位培训,为企业新上项目提供储备性人才培训,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解企业后顾之忧。

(2)校企互利原则。

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也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校企合作为企业解决了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使职业学校办学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有利于解决毕业生的就业,也拉动了招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校企融合原则。

双方定期磋商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考核方法和学生实习、就业等问题。

2、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成立了由校企领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技术工人、能工巧匠等人员参加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具体负责校企合作工作,同时设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的方案制订、管理和运行。

3、我校尝试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

(1)“订单”合作

“订单教育”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业,使学生进校后就有归宿感,也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实现了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

(2)见习先入

为探索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我们在部分专业尝试了学生入校后便到企业进行见习,尽管学生没有岗位生产技能,甚至不会工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产生了好奇心和许多疑问,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这一目的达到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解决他们的所有疑惑,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愉快,记忆牢固。

(3)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模式也称“2+1”教学模式。

即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掌握了基本的岗位技能后,第三年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按照企业的生产进度安排,将学生分散安排到各个生产岗位,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和管理,进一步强化岗位技能,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岗位技能。

(4)共建实训基地

按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办学思路,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5)校企共建师资队伍

随着校企融合的不断深入,双方相关人员交流日趋频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日益显现,尤其是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强化,服务企业的意识普遍提高。

(6)校企共建就业市场

校企合作,学校在注重把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强化岗位技能以外,更加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甚至合作的目的就是推荐(安置)毕业生就业,企业在履行基本的社会义务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外,更加关心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技术熟练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把作为培养人的学校和大量需要人力资源的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人力资源市场。

4、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我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举办电焊、铁路等专业培训班,为需要就业的社会人员、在校学生提供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使他们顺利就业。

多年来,我校始终抓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一主线,围绕聊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聊城市主导产业、全国多个铁路局的需求开设专业,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5、立足培训,面向社会开展服务。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市委、市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面向行业,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化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深化质量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1、健全教学和学生管理机构,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行以系(部)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内设校办、招生就业安置办(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教务科(网络中心)、学生科(德育处)、督导室(教研室)等5个职能科室和后勤服务中心。

成立了机电、电焊、铁路、地铁等4个系(部)。

在专业开发、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聘任及日常管理、学生管理、招生与就业、教师业绩考核与评价、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等以系(部)管理为主。

职能科室按照职责对系(部)各项工作进行指导、督察、考核。

形成了校长、主管副校长、教务科长、系(部)主任为主的教学管理队伍;校长、书记、主管副校长、德育科长、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系(部)主任、支部书记、班主任为主的学生管理队伍;校长、主管副校长、督导室主任、督导员组成的教育教学质量督导队伍。

三支管理队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通力协作,扎扎实实做好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加强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近年以来,我校开始逐步建设网上教务管理信息平台,使教学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目前,全校教学管理人员都能借助计算机进行教学辅助管理。

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节约了管理成本。

3、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平台。

学校逐步完善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相关的教学管理文件;建立了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教学质量的评价、从课堂教学到实习实训、从教材选择供应到实验实训管理、从教师管理到教材建设管理、从优秀评选表彰到教学事故认定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并进行了有效的实施;构建了具有约束、监督、评估、反馈、激励作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校领导、中层领导、教师听课制度和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制度以及定期检查教学工作的制度;建立了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和教学事故一票否决等制度。

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推进人文素质教育,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在学生德育方面,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德育课教学改革,开设了《艺术欣赏》、《书法》等人文素质教育课。

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使学校早已成为聊城市地区靓丽的风景。

在环境育人方面,一是通过建设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二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和校内外举行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五)强化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出口拉动进口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成立了德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负责就业指导和安置就业工作;由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专门实施就业安置与跟踪服务;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服务档案;制定了《毕业生推荐安置就业实施意见》;开设了《就业指导与创新教育》、《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等课程;每年举办就业创业报告会、人才招聘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顶岗实习,并对学生就业试用期进行跟踪指导和多渠道、全过程就业服务。

扎实有效的工作,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四、评建成效和自评结果

(一)办学指导思想更加牢固

全体教师一致认为:

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我们学校的神圣职责。

按照“理论够用、技能过硬、品行良好、就业率高”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进一步拓宽和丰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立足聊城乃至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改造和设置专业,按照岗位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按照职业标准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各类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二)教学中心地位更加突出

继续深入贯彻“一个确保、两个到位、六项落实”的学校工作总体要求,即“确保以教学为中心,后勤为教学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把德育工作、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毕业生就业和招生工作、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了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坚持科研兴教、特色兴校,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后勤服务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的良好氛围;教学中心地位更加巩固、质量意识不断强化、质量标准更加明确、质量管理更加科学,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三)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1、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教风学风建设成效明显,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创先争优的热情空前高涨。

2、依照2015年版《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启动了新一轮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建设的修订完善工作。

(四)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办学30多年来,学校不断深化以教育教学为主的综合改革,破解了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使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新型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聊城职专人不畏艰辛,满怀豪情,迎难而上,大胆创新,用三十多个春秋,谱写了聊城市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光辉篇章。

特别是2017年以来,学校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在基础设施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业绩,先后被评为聊城市先进学校。

办学经验先后在齐鲁晚报、聊城日报、聊城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上报道,多次在聊城市职业教育学会年会上做专题交流。

五、今后努力方向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校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方面,虽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面临着一些困难。

我们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继续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各位专家的指导、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通过全校教职工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把聊城轻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成为聊城一流的中等职业学校!

近期,聊城市委、市人民政府就加快发展聊城市中等职业教育进行调研、论证、分析,并做出重要部署,从今年开始,按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标准,高起点、高要求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分年度实施。

力争使我校在办学规模、专业结构、办学条件、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再上新台阶,把聊城轻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办成聊城市一流的中等职业学校。

聊城轻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8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