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9498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5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3页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docx

进厂交通洞分部工程验收报告

云南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

 

进厂交通洞工程

施工管理报告

 

合同编号:

LDL2007/124(T)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项目部

2011年4月30日

进厂交通洞工程施工管理报告

1、项目简介

进厂交通洞洞口与唐古地隧道出口1165m高程交通平台连接,从安装间下游墙进入主厂房,全长791.40m,断面形式为三心圆组成的马蹄形断面,洞身段衬砌后断面为11.0m×7.9m,进洞点位于唐古地隧道出口上游72.31m(中心线距离),此点桩号为厂交0+791.40。

进厂交通洞在厂交0+049.10处设有通向主变室的交通洞。

进厂交通洞进入主厂房下游墙厂右0+240。

进厂交通洞厂交0+000.00~厂交0+065.00路面高程为1141.50m,与安装间相同;厂交0+065.00~厂交0+769.90洞底高程由1141.50m上升到1165.40m,隧洞底坡度为3.3834%;为防止洞外水倒灌,厂交0+771.40~厂交0+791.40段洞底高程由1165.40m降造价人才网至进洞点高程1165.00m,隧洞坡度为2%。

参加建设的主要单位:

(1)建设单位:

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站有限公司

(2)设计单位: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鲁地拉水电站工程设计代表部

(3)监理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中南公司鲁地拉工程监理部

(4)施工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项目部

2、施工合同与设计文件执行情况

2.1、合同工程量设计工程量及执行情况

表2-1合同、设计、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合同量

设计量

实际完成量

1

石方开挖

m3

89577

84711

87143.46

2

Ф25,L=4.5m

8652

8752

8097

Ф28,L=4.5m

/

/

16

3

Ф28,L=6.0m

1098

512

2

Ф32,L=6.0m(预应力)

/

/

32

4

Ф32,L=9.0m

330

102

78

5

1500KN,L=20.0m锚索

60

1

/

6

3Φ25,L=9.0m

119

/

/

3Φ28,L=9.0m

/

/

16

7

3Φ28,L=12.0m

119

106

16

8

喷混凝土

m3

2375

2301

2137.51

9

挂网钢筋

t

89

85

40.881

10

HMY35K塑料盲沟

m

315

1066

540.3

11

HMY80K塑料盲沟

m

5328

6254

6675.52

12

排水孔

m

3944

477

2101.5

2.2、工程设计文件执行情况

2.2.1设计情况及设计主要参数

根据设计图纸及合同要求,本工程主要工程项目包括:

开挖工程、支护工程、混凝土工程。

进厂交通洞全厂791.40m,洞口与唐古地隧道出口1165m高程交通平台连接,从安装间下游墙进入主厂房,进洞点位于唐古地隧道出口上游72.31m(中心线距离),此点桩号为厂交0+791.40。

进厂交通洞开挖断面形式为三心圆组成的马蹄形断面,按设计图纸将进厂交通洞分为两种断面尺寸开挖,分别为A-A剖面(厂交0+000.0~厂交0+015.0、厂交0+698.71~厂交0+791.39)和B-B剖面(厂交0+015.0~厂交0+689.71)。

进厂交通洞厂交0+000.00~厂交0+065.00路面高程为1141.50m,厂交0+065.00~厂交0+769.90洞底高程由1141.50m上升到1165.40m,隧洞底坡度为3.3834%;为防止洞外水倒灌,厂交0+771.40~厂交0+791.40段洞底高程由1165.40m降至进洞点高程1165.00m,隧洞坡度为2%。

进厂交通洞支护参数如下:

进厂交通洞围岩以Ⅲ类为主,局部洞段为Ⅱ类、Ⅳ类围岩。

Ⅱ类围岩喷10cm厚C20混凝土,Ⅱ、Ⅲ类围岩梅花型间隔布置Φ25锚杆,深入基岩4m,外露0.5m,间排距1.5m。

Ⅲ类围岩喷10cm厚C20混凝土,挂φ6.5@20cm×20cm钢筋网;Ⅳ类围岩喷15cm厚C20混凝土,挂φ6.5@20cm×20cm钢筋网,梅花型间隔布置Φ25/Φ28锚杆,深入基岩4m/5.5m,外露0.5m,间排距1.5m。

进厂交通洞洞口(厂交0+000.0和厂交0+791.4)处设计两排Φ32,L=9.0m锁口锚杆,间排距1m×1m,梅花型布置,顶拱部位倾斜15°,边墙部位垂直设计开挖面;进厂洞洞脸处采用3Φ28,L=12m锚筋桩,仰角5°,间排距1m×1m,梅花型布置。

排水孔为孔径40mm,入岩4.5m,间排距3m,梅花型布置。

混凝土工程主要工作内容为:

进厂交通洞底板混凝土、边顶拱混凝土、排水沟混凝土等工程。

底板及边顶拱混凝土为C25W6F100、二级配;排水沟盖板采用预制。

2.2.2设计文件执行情况

我单位在进行本工程施工时严格按照原设计图纸与后下发的设计变更通知进行施工,确保工程顺利完工并满足设计使用监理工程师论坛、运行功能要求。

主要变更具体如下:

(1)根据技(进厂)联字(2008)第001号工程联系单,对局部地质条件较差,需要钢支撑加固地段,为方便施工,开挖断面可局部调整为城门洞型。

(2)根据技(进厂)联字(2008)第002号工程联系单,我部完成对局部节理裂隙特别发育部位采用水泥卷锚杆临时支护。

(3)根据技(进厂)联字(2008)第003号工程联系单,我部完成由于在厂交0+775.2段处有钢支撑支护,将此处的岩石变位计、锚杆应力计调整至厂交0+772.0处,以避开钢支撑支护部位。

(4)根据技(进厂)联字(2008)第004号工作联系单,我部按要求完成为加快施工进度,并确保洞室安全稳定,将Ⅳ类围岩区先进行8cm左右厚度网喷混凝土施工,再进行排水孔、管网施工,最后喷砼至设计厚度。

(5)根据技(进厂)联字(2008)第006号工作联系单,我部完成进厂交通洞厂交0+320~厂交0+300段由于左侧顶拱有不利结构面出露,存在安全隐患,而加强支护的工作。

①将顶拱系统锚杆调整为砂锚与预锚间隔布置,砂锚长度不变,预锚为Φ32、L=6m,入岩5.85m,孔径60mm,锚固长度2.5m,预应力150KN;②在不利结构面部位增加随机锚杆,随机锚杆由监理工程师现场确定;③在渗水部位增加随机排水孔,减少地下水对围岩稳定的不利影响。

(6)根据技(进厂)联字(2008)第008号工程联系单,我部完成在已安全喷护的部位对盲沟尺寸进行调整,由原来的80×80mm调整为80×50mm。

(7)根据技(进厂)联字(2008)第007号工程联系单,我部根据《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中的相关公式,决定进厂交通洞Φ25、入岩4.0m系统锚杆拉拔力检测值为85KN;Φ28、入岩5.5m系统锚杆拉拔力检测值为110KN。

(8)根据技(进厂)联字(2008)第010号工程联系单,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将厂交0+000.0~厂交0+130.0洞段原设计喷10cm厚C25聚丙烯微纤维砼调整为喷10cm厚C25钢纤维砼。

(9)根据技(厂)联字(2008)第021号工程联系单,我部完成将进厂交通洞所有盲沟管取消EVA复合防水板包裹,均采用一层土工布包裹。

(10)根据技(厂)联字(2008)第056号工程联系单,进厂交通洞与各施工支洞交叉部位存在裂隙发育,地质条件差,局部出现掉块等现象,为保证施工安全,在洞口加强支护,增加两排Φ25、L=4.5m,间排距2×2m锚杆,全断面采用Φ25@20×20cm钢筋网支护,喷10cm厚钢纤维砼。

(11)根据设计下发的通知书《关于对主厂房、进厂交通洞系统排水孔间距调整等的通知》【编号NIDRI-QR-721第101号】。

我部已按设计通知要求,已对进厂交通洞出洞点向内50m以内洞段设置的系统排水孔进行调整,间距改为5×5m。

(12)根据设计下发的通知书《关于进厂交通洞与主厂房下游边墙交口洞顶部位(厂右0+230~厂右0+245)加固处理的通知》【编号NWH-REC-048第202号】。

我部已按设计通知要求,已对厂房下游墙交通洞洞脸部位部分砂浆锚杆改为锚筋桩,同时在交通洞内增设两排锚杆,增加3Φ28,L=9.0m的锚筋桩22根,增加L=9m、Φ32砂浆锚杆8根,减少L=6m、Φ28砂浆锚杆12根。

(13)根据设计下发的通知书《关于对进厂交通洞及尾调交通洞衬砌进行优化的通知》【编号NWH-REC-048第213号】。

我部已按设计通知要求,进厂交通洞需要衬砌洞段包括:

厂交0+000.0~厂交0+080.0、厂交0+107.6~厂交0+128.6、厂交0+156.0~厂交0+220.0、厂交0+340.0~厂交0+380.0、厂交0+513.0~厂交0+540.0、厂交0+741.0~厂交0+791.4,取消其余洞段衬砌,但保留两侧排水沟。

取消混凝土衬砌段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随机排水孔,并引至隧洞排水系统。

(14)根据技(厂)联字(2009)第002号工程联系单,我部完成在厂交0+003.0桩号处正顶拱新增一套2点式锚杆应力计。

(15)根据技(厂)联字(2009)第006号工程联系单,我部完成在厂交0+004.0桩号处新增一套三点式收敛断面。

(16)根据技(进厂)联字(2009)第01号工程联系单,我部完成调整进厂交通洞衬砌段长度在设计明确的桩号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17)根据技(进厂)联字(2009)第02号工程联系单,我部完成将进厂交通洞圆弧转弯部位的排水沟按分仓长度6m浇筑成折线转弯(即弦长代替弧长)。

(18)根据技(进厂)联字(2009)第03号工程联系单,我部完成进厂交通洞非衬砌段两侧排水沟内的钢筋取消。

(19)根据技(进厂)联字(2009)第001号工程联系单,为确保进厂交通洞与⑤⑥⑦施工支洞岔口部位的交通运输能力,仅在进厂交通洞进行混凝土衬砌,预留出各施工支洞洞口开挖体型。

2.3、工程质量的要求

(1)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工地设置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建立完善的质量“三检”检查制度。

(2)严格材料检控及现场监督,对不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3)施工程序严格把关,对隐蔽工程的施工需通过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覆盖。

(4)保证工程合格率达100%,工程优良率达90%以上。

2.4、施工进度执行情况

2.4.1施工进度情况

本工程施工根据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相关规范进行,在参建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施工进度安排详见表2-2。

表2-2工期表

序号

项目及其说明

合同要求开工日期

合同要求完成日期

实际开工日期

实际完工日期

1

主厂房开挖支护工程

2007.12.01

2008.7.31

2007.12.03

2011.05.01

进厂交通洞于2007年12月3日开始开挖,2008年7月8日开始进行路面混凝土浇筑,2008年7月12日挖至6#施工支洞开口位置,2008年9月6日开挖结束,2008年11月5日路面混凝土浇筑基本结束,2009年2月4日支护基本完成,2009年7月20日开始对排水沟进行清渣,2009年8月20日开始浇筑排水沟,2009年10月6日开始进行洞口衬砌(厂交0+791.4),2009年11月15日钢模台车移至厂交0+000.0处,开始洞口衬砌,2010年7月19日排水沟基本浇筑完成,2011年5月1日衬砌完成。

2.4.2工期滞后原因分析

本工程因受各方面原因的影响,造成进度滞后将近34个月,经统计分析,进度滞后主要原因如下:

(1)“环评影响”停工:

由于环评影响,2009年6月13日开始不间断停工,导致施工进度达不到要求。

2009年12月31日开始,工程全面停工。

至2010年8月20日,收业主复工通知,我单位积极响应业主号召,及时组织队伍进场,于2010年10月才全面恢复施工,导致工期严重滞后。

(2)相邻工作面施工干扰:

进厂交通洞作为主要施工干道,其他工作面的施工会对其造成干扰,不利于进厂交通洞的施工顺利进行;

(3)设计施工图纸变更:

部分洞段开挖断面进行调整,砂锚改为锚筋桩施工,增设检测仪器;

(4)地质条件复杂:

岩石坚硬、破碎,锚杆成孔困难,反复扫孔导致施工进度滞后;部分洞段岩石掉块,为保障施工安全,对此进行加强支护。

(技术部负责)

3、完成的主要工作

3.1、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

(1)完成进厂交通洞所有开挖,并且无欠挖,符合设计要求;

(2)完成进厂交通洞所有支护,其中包括有:

系统锚杆施工、预应力锚杆施工、锚筋桩施工、喷锚支护;

(3)完成进厂交通洞的排水孔造孔、盲沟安装等施工;

(4)完成进厂交通洞混凝土施工,包括:

路面混凝土、排水沟混凝土、洞身衬砌;

3.2、遗留问题及处理意见

无(董部长负责写)

3.3、完成的检测工作量

(1)测量工程竣工断面图;

(2)单元工程材料报验单、质量鉴定、检查、检测资料;

(3)原材料及混凝土、砂浆试件的强度检测资料。

以上资料已整理完毕,见竣工资料。

4、主要施工过程

4.1、施工总布置

4.1.1施工道路

场内平线公路(上坝支洞上游段):

沿线进行拓宽、加固,以满足设备进场需要。

场内平线公路(上坝支洞下游段):

平线公路经保通隧道至末端,沿线必要时进行拓宽、加固,以满足设备进场需要。

平线公路末端与在建的“右岸混凝土拌和系统至4#渣场公路”相连接的施工便道已修建有,必要时需进行拓宽、加固,以满足设备材料进场需要。

从上坝支洞起经下游平线公路至“右岸混凝土拌和系统至4#渣场公路”到EL1165高程交通平台全长约2500m。

该路段主要承担运输设备、生产物资、生活物资等工作。

上坝支洞及唐古地隧道Ⅱ标洞段:

现上坝支洞经唐古地隧道Ⅱ标洞段至EL1165高程交通平台已全线贯通,全长约1350m。

在不影响唐古地隧道Ⅱ标施工生产情况下可利用该路段运输设备、生产物资等材料至工作面。

现EL1165高程交通平台至右岸混凝土拌和系统公路及右岸混凝土拌和系统至4#渣场公路已全部贯通。

布置在EL1165高程交通平台至右岸混凝土拌和系统公路约K0+520桩号处的施工运输索吊桥还在施工中,目前开挖弃渣还没有道路运至2#渣场,在施工运输索吊桥投入使用前所有弃渣运至4#弃渣场,从EL1165高程交通平台至4#渣场全长约2350m。

4.1.2施工风、水、电

(1)施工用风及通风

根据本工程施工作业面为独头工作面及施工强度特点,拟定在洞口EL1165高程交通平台上合适位置设置1个固定式压气站(彩钢移动房结构,建筑面积30m2。

),压气站的供风容量均按满足两台砼喷射机同时工作进行配置,系统总供风能力为80m3/min。

系统仅考虑供手风钻钻孔、喷混凝土施工设备等用风,辅助企业供风根据系统需要配置。

前期临时道路的拓宽、加固施工用风采用移动式空压机供给,供风容量为12m3/min。

施工供风系统布置、压气站设备配置特性见下表4-1、4-2。

表4-1施工供风系统布置特性表

编号

布置位置

需风量

(m3/min)

供风管路布置

供风范围

6#压气站

洞口EL1165高程交通平台

80

供风主管采用φ200钢管,管长800m,支管采用DN25接引到用风机具,管长75m。

承担工作面的所有锚杆造孔和喷砼施工用风。

移动空压机

12

承担临时施工道路拓宽、加固的石方开挖和支护施工用风。

表4-2压风站设备置特性表

压气站

编号

总容量(m3/min)

压风机型号

功率(kw)

单机排气量

(m3/min)

数量

单机

合计

6#压气站

80

VHL-20/8(电动)

135

540

20

共4台,备用1台。

移动压风站

12

VHP400(柴油)

12

1台

合计

92

540

5台

隧洞开挖通风,采用正压送风通风方案。

在隧洞进口布置轴流风机进行正压通风。

通风系统设备见表4-3,洞内风水电系统布置如下图所示:

表4-3通风系统设备表

名称

布置

位置

型号、

规格

电机功率(kw)

数量(台)

通风量

(m3/min)

全压(Pa)

备注

1#通风机

EL1165平台进厂交通洞洞口

TF93-1

2×55

2

1000~

1980

610~4100

备用一台

风筒

φ1500

750m

(2)施工用水及排水

本工程用水部位主要有洞内施工、砼拌和站、砂石系统、辅助企业以及生活用水等,从金沙江中抽取江水。

供水系统特性见下表4-4,供水系统设备特性见下表4-5。

表4-4供水系统特性表

名称

布置高程(m)

容量

(m3)

用途

供水主管

规格/长度

3#取水站

1135

从金沙江中抽取江水

DN100mm/200

6#蓄水池

1240

60

进厂交通洞施工用水

DN100mm/900

DN75mm/100

表4-5供水系统主要设备表

泵站

名称

设备

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功率(kw)

流量m3/h

扬程(m)

备注

单机

合计

3#取水泵站

离心水泵

IS80-50-250

2

22

44

50

80

备用

一台

施工期排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地下渗水等,对于上坡开挖洞段的施工废水经洞内边沟自流排放至洞口污水沉淀池净化后再排至江内;下坡开挖洞段下施工废水采用水泵分级抽排至洞内集水箱后在接力抽排至洞外。

排水设备布置见下表4-6。

表4-6排水系统主要材料、设备表

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水泵

5.5kw

4

2台备用

排水主管

Φ150mm

m

1200

污水沉淀池

30m3

1

(3)施工用电、照明及通信

①供电线路

发包人在上坝支洞附近提供10KV供电线路接线点,作为本标的高压电源接引点。

根据现场我部在建标段变压站布设情况,本标段工程施工、生产用电从唐古地隧道Ⅱ标在EL1165高程交通平台布设的7#变压站接引。

其它生活、生产用电利用我部在建标段已布设有的变压站,系统供电特性见下表4-7。

表4-7变配电站供电特性表

编号

容量

变压器型号

数量

布置位置

供电范围

7#变压器

1250KVA

S9-1250/10/0.4

1

EL1165高程交通平台

进厂交通洞、3#泵站、唐古地隧道Ⅱ标

②照明

办公及生活福利区、辅助企业、仓库等地面施工场地采用220V照明线路。

边顶拱砼浇筑仓内的工作照明采用36V线路,用行灯变将220V或380V电压降为36V供电。

各场所照明度满足标书要求。

洞口施工区照明拟以投光灯集中照明为主,并对局部区域辅以白炽灯加强照明,采用脚手架钢管制做灯塔,每个灯塔上装设2-3个1000W可自由调整照射范围的投光灯。

③无功补偿

为提高施工供电质量,使功率因数不小于0.85,拟在变压器低压侧配置1台TBBZ0.4型并联补偿装置。

④变压器保护

因变压器布置在露天,所以配置一组避雷器和一组跌落式熔断器,以防短路和雷电波损坏设备。

⑤事故备用电源

事故备用电源考虑拌和系统、地下工程施工排水及照明等用电,选在生产、生活区配置一台90kw柴油发电机,在隧洞洞出口布置一台240kw柴油发电机作为施工备用电源。

⑥施工通信

对外通讯向当地邮电部门申请安装3门程控电话对外业务联系,另在项目部办公室设置一台传真机,确保主要资料的及时传出、传入。

系统内各作业厂队、施工点、办公室及后勤各部门生产调度和通讯联络,利用手机和12部对讲机,以保持洞内的通信联络。

施工供电、通讯设备及材料见表4-8。

表4-8施工供电、通讯设备及材料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变压器

S9-1250/10/0.4

1

进厂交通洞、3#泵站、唐古地隧道Ⅱ标

2

避雷针

FS-1010KV

1

3

跌落式熔断器

RW4-10200A

1

4

配电屏

BSL-1/21

1

5

柴油发电机

90kw

1

6

柴油发电机

240kw

1

7

无功补偿装置

TBBZ0.4

1

8

行变灯

DG4-50/0.38

2

9

400V动力线

BLV-3×95+1×35

m

1000

其中洞内800m

10

400V动力线

BLV-3×50+1×25

m

200

设备用

11

照明线

BLV-2×16

m

1600

洞内

12

程控电话

3

13

传真机

1

14

对讲机

12

4.2、主要工序施工工艺

4.2.1、开挖施工

(1)开挖施工方案

①洞口锁口施工:

厂交0+746.06m~厂交0+791.40m段洞向NE47°,上覆岩体厚度22m~60m,强风化深度20m~22m,弱风化深度25m~30m。

隧洞位于弱~微风化岩体中,岩性主要为肉红色~灰白色正长岩。

岩体中缓倾角裂隙很发育,产状为NW2905°~340°NE∠25°~45°,围岩类别为IV类,成洞条件差。

特别是两组陡缓倾裂隙相互交切,对进厂交通洞顶拱围岩稳定影响很大。

施工中开洞口先进行清理边坡,放线定位,用挖机挖除去松渣,岩层采用YT28钻机造孔,洞口布设锁口锚杆、锚筋桩,挂网喷砼支护,洞口开挖时可采用中导洞先推进,扩挖及时跟进施工,开挖一排炮后及时进行系统锚杆施工,并根据岩层情况安装钢支撑,以保证进洞口段围岩稳定。

②进厂交通洞洞身段开挖采用“新奥法”施工,对洞身Ⅳ类围岩开挖钻爆遵循“重地质、短进尺、弱爆破、少扰动、强支护、勤量测”的原则施工,确保成洞稳定,对需用超前支护的先进行超前锚杆施工,根据不同围岩条件选用“上、下分部短台阶法”开挖方式,开挖均采用手风钻钻爆施工;对洞身Ⅱ类和Ⅲ类围岩采用全断面爆破开挖;出渣采用3.0m3装载机装渣,15t自卸车运输。

③Ⅱ类和Ⅲ类围岩一般在开挖3~4排炮后进行一次锚喷支护,支护与开挖的间隔时间、间隔距离,应根据地质条件、岩体特性、爆破参数、支护型式等因素确定,一般应在围岩出现有害松弛变形之前完成支护,锚喷支护工作面滞后开挖工作面一般大约30m。

Ⅳ类围岩采用开挖每排炮后及时进行支护,锚杆钻孔用YT28手风钻(L<6m)或QZJ100B潜孔钻(L≥6m)进行施工,对需要钢筋网、钢支撑加强的岩层及时采用钢支撑、钢筋网进行支护,喷砼采用湿喷机进行施工(前期采用干喷)。

在施工中注意工序之间的协调,以保证开挖和支护同进行为要,对于开挖后顶拱和边墙比较大的渗水,及时按设计要求打排水孔布设排水管,将渗水引至底板排水边沟后汇聚到集水坑内,再用潜水抽排至洞外。

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及围岩条件,采用不同的隧洞开挖支护方案,具体开挖支护方案见表4-9所示。

表4-9进厂交通洞开挖支护方案表

工程部位

施工方案

施工安全监测

超前支护

开挖程序及方法

支护程序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