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9983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docx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案例1

“生物圈2号”建造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其命名是把地球视为“生物圈1号”而言的。

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也有人把它称为“微型地球”,占地1.3万平方米,花费了近2亿美元和9年时间建造,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业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1993年1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2号”。

科学家们原计划让工作人员在“生物圈2号”中生活两年,然而,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的生态状况急转直下,氧气(O2)含量从21%迅速下降到14%,而二氧化碳

(2)和二氧化氮

(2)的含量却直线上升,大气和海水变酸,很多物种死去,而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牵牛花却疯长。

大部分脊椎动物死亡,所有的传粉昆虫的死亡造成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也全部死亡。

由于降雨失控,人造沙漠变成了丛林和草地。

科学家们被迫提前撤出这个“伊甸园”。

“生物圈2号”的实验以失败告终。

 

问题:

1.什么是环境?

2.环境可分为哪几类?

3.环境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4.生物圈2号的环境有什么缺陷,为什么会失败?

 案例2

在一个池塘中有水、鱼类、植物和微生物。

鱼类靠浮游动、植物生活,鱼死后被水中微生物分解为元素和化合物,这些元素和化合物又是浮游动、植物的养料。

微生物在分解物质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氧,由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产生的氧来补充。

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鱼类吃浮游动、植物。

这样,在池塘里,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和鱼类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

问题:

1.何谓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结构有那些?

3.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什么?

4.何谓生态平衡?

5.生态系统能维持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3(世界著称急性、慢性中毒事件)

实例1伦敦的烟雾事件:

在1952年12月5—9日发生在伦敦的烟雾事件,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

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家庭和工厂烟囱排出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超过卫生标准近30倍),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

在浓雾初期伦敦市民感到眼睛刺痛、流泪不止、胸闷、喀痰、咳嗽、喉痛、呕吐和呼吸困难等。

在浓雾中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支气管炎死亡率最多,其次为肺炎、肺结核以及其他呼吸道和循环系统疾病。

在烟雾严重时,甚至有突然昏迷死亡的病例,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

2个月后,又有8O00多人陆续丧生。

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实例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在1955年的事件期间,美国洛杉矾市气温高达37.8℃,持续一周多时间,而大量的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氮等强吸光物质在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剧烈光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烟雾,成分是一系列有刺激性的化合物如甲醛、丙烯醛、过氧乙酰硝酸酯和过氧化氢等二次污染物。

致使许多居民患红眼病和呼吸道疾病。

65岁以上的人群死亡率升高,65岁以上的老人超常死亡近400人。

光化学烟雾使洛杉矶市100公里以外的2000米高山上有大片树木枯死,葡萄减产60%以上,柑桔也严重减产。

据统计,美国因光化学烟雾污染造成农作物的损失已达一亿美元之多。

实例3“水俣病”—慢性甲基汞中毒:

1950年,在日本西部九州岛的东俣小镇,发生了一系列使人们莫明其妙而又十分震惊的事情:

海面有死鱼漂浮,空中有鸟儿毙命,海里有贝类腐烂、海藻枯死,陆地上有猫儿发疯,跳海自杀,更可怕的是发现有人莫明其妙的突然口齿不清、手脚麻木、时而哭、时而傻笑、呆痴流涎、吞咽困难、耳聋失明、精神失常、不会走和爬、全身肌肉强直、最后痛苦消耗至死去。

1956年,共发现患者96名,其中18人死亡。

人们给这种病取名为“水俣病”。

 

原因:

水俣湾内有一家生产氮肥、乙醛、氯乙烯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甲基汞”。

会导致神经性疾病的症状,病情严重时,“狂猫”就会跳海,人也会死亡。

这就是当时震惊日本朝野的水俣病。

实例4“痛痛病”—慢性镉中毒:

1931年起,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出现了一种怪病,使许多妇女自杀,论经济、家庭、人缘,她们都无可挑剔,为何自杀呢?

是由于得了骨痛病,这种病一开始是在劳动过后腰、手、脚等关节疼痛,在洗澡和休息后则感到轻松,延续一段时间后全身各部位都神经痛,骨痛尤烈,进而骨骼软化萎缩,以致呼吸、咳嗽带来难忍之苦,故而自杀。

因骨痛用一个痛字还不足以形容,故称痛痛病。

原因:

在横贯日本中部的富山平原有条神通川,两岸居民世世代代喝这条河的水,同时也用河水灌溉农田。

自从上游设立了神通矿业所,建成铅锌冶炼厂后,将没有处理的含镉废水排入神通川,造成河水污染。

两岸农民引河水灌溉稻田,镉污染了土壤。

水稻生长在受镉污染的土壤里,大米中的镉含量增加,农民吃了这种米就会发生中毒,有的患者甚至一咳嗽就会震裂胸骨,病态十分凄惨。

案例4

某日,小强的妈妈带着7岁的小强来就诊。

妈妈说老师多次反映小强容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好。

并说他从小就好动、容易分神。

同时说最近小强经常感到肚子痛和便秘。

她曾经买药给他吃,但没有效果。

小强和姐姐、妈妈住在郊区外公外婆家。

他爸爸是公司司机。

妈妈和外公都在一家蓄电池厂工作。

小强和姐姐放学后经常到厂里玩。

小强的姐姐有注意力缺陷。

外公患有痛风,而且经常腹痛。

检查发现小强的视力正常,但听觉灵敏度稍差,而且语言能力比一般小朋友稍差。

血细胞比容减少至30%。

经询问发现,小强饮食充足、无异食癖。

免疫接种正常。

检查显示血红蛋白过少和小红细胞症。

无失血,大便隐血试验阴性。

诊断为“轻度缺铁性贫血”、补铁3个月。

问题:

1.请问小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请问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

为什么?

3.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4.应进行什么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案例5

患者××,男,38岁,四个月前即感乏力,双下肢沉重感,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半个月后又感头痛,严重时恶心、呕吐,无耳鸣,随后出现手抖,全身疼痛,情绪不稳定,胆怯。

曾到当地医院,疑与职业有关,遂转我院就诊。

查体:

T、P、R、均正常,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萎靡,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五官无畸形,齿龈无肿胀,未见色素沉着,咽充血,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手指震颤(+),舌震颤(+),眼睑震颤(+),共济运动正常。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正常,尿汞0.21(双硫腙法)。

肾图、心电图、B超脑血管超声及胸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问题:

1.上述资料中,你认为病史还应补充哪些内容?

2.就该患者的临床表现,考虑是哪些病症?

3.有哪些毒物可以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4.如何明确诊断,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案例6

2005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例报告9173例,占75.11%,尘肺病例死亡966例。

尘肺病例数据分析表明,尘肺发病工龄在缩短。

21个省共报告了接尘工龄在2年以下的尘肺病例211例,最短接尘时间不足三个月,平均发病年龄40.9岁,最小发病年龄20岁。

1971例实际接尘工龄在10年以下,占21.49%。

急性尘肺集中发生在金矿采挖、石英砂粉碎和坑道工程建设等行业,地区分布主要在浙江、广西、青海、安徽、湖南、贵州和甘肃等地。

通报显示,截至2005年,中国的尘肺累积病例607,570例,其中存活病人为470,089例。

(引自2006年4月“卫生部等通报中国职业病防治情况及今后重点工作”)。

问题:

1.生产劳动中哪些职业易接触粉尘?

2.人体接触粉尘后,机体如何对粉尘进行防御和清除?

3.接触粉尘除引起尘肺外,对人体健康还有哪些其它影响?

4.如何预防生产性粉尘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害?

案例7

2003年6月经有关单位组织调查南方某村有63户石英粉(砂)加工作坊,加工设备简陋、工艺落后,除2户是手工湿式作业外,其余61户均为干式生产。

加工作业场所不具备基本的通风防尘设施,出料、筛粉、包装过程中扬尘严重,个人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务工人员未经任何职业卫生培训,无自我保护意识。

调查组对其中4个作业场所的抽样测试结果表明,除一个湿式作业场所外,3个干式作业场所的9个采样点中有8个粉尘浓度严重超标,最高超标达361倍,且60%的粉尘为极易吸入的细微粉尘颗粒,10个沉降尘标本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超过70%。

对18个曾在该村务工的农民死亡案例进行调查,其中9人被确诊为矽肺患者;对从该村务工返乡的89名农民工进行身体检查,大部分常出现胸闷、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全身无力等不适,其中46人确诊为矽肺;对该村现有的201名外来农民工进行体检,发现14人患有矽肺。

问题:

1.何为矽尘作业及矽肺?

到该石英厂工作后,农民工为什么会患上矽肺?

2.矽肺的Χ线胸片有何特征,大阴影与小阴影有何区别?

如何诊治?

案例8

患者,女性,初三学生,因近来上课时经常感到头晕、发困、接受和理解知识效率低,甚至听不进课,学习成绩下降,来医院就诊。

检查结果,除血糖偏低外一切正常。

经询问得知,该女生因怕肥胖,平时控制主食量,早餐不吃或仅喝杯牛奶。

问题:

1.你认为该女生出现的现象与早餐和主食量有无关系?

为什么?

2.血糖与蛋白质、脂肪的代谢与利用有关吗?

其理由是什么?

3.作为医师应给予哪些建议?

案例9

患儿,王某,男性,1岁1个月,因惊厥来医院就诊,追问其病史:

患儿出生至8个月前一直母乳喂养,除添加少量面糊,未加其他辅食,8个月后逐渐添加牛奶、米面、蛋和极少量的肉、蔬菜。

夏季末出生接受日照少,从出生后20天起出现汗多、夜间哭闹、睡眠不好,惊厥后无其它不良表现;其母以素食为主,因工作原因接受日照少,有腿抽筋现象(包括孕期、哺乳期)。

查体:

患儿头颅略呈方颅,前卤大于正常同龄儿,头发稀黄、枕后有环状脱发,肋外翻;同时患儿面色苍白;血常规提示:

、均低于正常。

诊断为:

维生素D缺乏手足抽搐症;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营养不良性贫血。

问题:

你首先考虑的病因是哪些?

案例10

2004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介绍,江苏省调查缺铁性贫血情况,太仓市48.1%的妇女患缺铁性贫血。

因此,提出铁强化酱油营养工程。

问题:

1.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如此高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提出铁强化酱油营养工程?

案例11

患者,张某,男性,26岁。

反复上腹部痛伴反酸4年,大多在餐后3小时发生,进食或服碱性药物后缓解。

近2日再次发作,3小时前出现黑便,来医院就诊。

经检查,初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医院。

问题:

1.你认为该病人应食用哪种医院基本膳食?

2.潜血试验膳食对检查消化道出血情况有何意义?

3.对该病人应首先禁用哪种治疗膳食?

以哪种方式补给营养?

案例12

2003年5月29日某市某工厂发生了36人的食物中毒事件,经调查其原因是食用了亚硝酸盐含量超过国家允许标准的肉灌肠引起的。

问题:

1.亚硝酸盐与食品有何关系?

2.是否为食品污染物?

案例13

2005年9月1日,某市郊某村刘某将自家的耕牛(近半月出现腹泻,食量减少,曾请兽医医治无效)宰杀卖给本村村民。

村民多以牛肉包子、丸子、炒肉片的方式食用。

9月1日下午陆续出现相似的中毒症状,三天后,在102名食用者中有69人发病。

停止食用牛肉后,再没有新病例出现。

刘家一位别村客人吃了他家的牛肉包子后也发病,而其家人无一发病。

潜伏期最短3小时,最长76小时,在15小时~48小时发病人数最多。

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最高体温可达40℃)、头痛、恶心、食欲不振,随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

腹泻一般每日6次~12次,主要为黄绿色水样便,伴少量粘液,个别重症者有血样便。

经吐、泄物及剩余的生、熟牛肉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均查出鼠伤寒沙门氏菌。

经3天~5天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后,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人死亡。

问题:

1.此次事件为食物中毒事件,你认为依据是什么?

案例14

2005年7月16日,某村赵某带城市回家探亲的女儿一家上山采集鲜蘑菇,当晚,烹制成鲜蘑汤,全家9人共进晚餐,除大儿子外,其他人均食用了鲜蘑

汤。

食用7小时后全家(除大儿子)相继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等类似症状,经乡医诊治病情似有好转,陆续停药,3天后全家人病情突然不同程度加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心悸、烦躁不安,尿少、头痛剧烈,急速送往市医院救治。

其中一人到医院后9小时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他7人有不同程度的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或昏睡。

入院的第5天有1人因严重的肝肾损害死亡,其余6人住院治疗半月后,病情好转陆续出院。

问题:

1.本例属哪种食物中毒?

2.还需提供什么依据?

3.如何进行救治?

案例15

2001年7月9日午餐后,某市某饭店3名服务员吃了自己到厨房用芝麻、盐、味精、辣椒及调料汤调制的凉粉后,都因口唇、指甲、皮肤发绀及头晕、头痛、心率加速、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而送往医院。

经检查呕吐物中查出亚硝酸盐,医师考虑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使用美蓝后,症状明显缓解,2~4天痊愈。

问题:

1.假如你是单位的负责人应该怎么办?

2.医疗卫生防疫检验人员还有必要去现场吗?

案例16张女士的苦恼

张女士5年前获得北京某著名大学对外贸易专业的硕士学位后被一家跨国大公司录用,公司的薪水高,福利好,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国外,还有很好的休假制度。

刚开始张女士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张女士端庄、美丽,待人接物恰倒好处,并处处表现出白领的优越感,是典型的单身贵族,有一辆宝马跑车,在京城四环有一套150m2的公寓;一年前又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年薪为80万人民币,可谓前途无量,春风得意。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不久前,张女士因患抑郁症,向公司提出了辞呈。

许多人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原来张女士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太大,她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没完没了的计划编制,执行情况的汇总,经常的紧急会议,一个由一个的新任务,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她深知工作的不易和竞争的残酷,她没有时间谈婚论嫁,没有地方向人倾诉自己的苦衷,与人的关系就是工作,表面上彬彬有礼,实则暗藏玄机,每天都这样筋疲力尽,天长日久终于失眠了,不得不靠安眠药度日,注意力经常无法集中,常常感到头晕、疲乏,精力大不如前,记忆力也不如从前,经常丢三落四,不时的遭到公司领导的批评,工作效率急剧下降。

后来她去了北大人民医院,大夫告诉她,她患了比较严重的抑郁症,必须彻底改变工作习惯、放松工作,缓解压力,并配合药物治疗,不然后果极其危险。

张女士试着改变,但紧张的工作节奏无法使她安静和放松,不得已,为了使抑郁症不再向坏的方向发展,她选择了辞职回家修养。

问题:

1.张女士患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能对张女士所患疾病开出处方吗?

3.张女士有如此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薪水,很多人都十分羡慕她的工作,但她为什么会患抑郁症呢?

案例17

世界卫生状况:

自阿拉木图会议至今,在改善全球健康方面已取得重大的进展。

传染病减少、婴儿死亡率降低,更多人营养得到改善,获得清洁用水的人增多,人们的期望寿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长。

然而,这些方面的利益并未被平行地共享,相当比例的人口生活依旧艰难,得不到起码的卫生保健。

主要表现在:

1.卫生保健服务稳步增加,但全球仍有千百万人口缺乏初级治疗和基本药物的正规途径。

2.非洲孕妇在分娩中死亡的可能性是欧洲孕妇的13.5倍。

3.在许多不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率仍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4.免疫接种的覆盖率有了巨大的进步,可防止数百万儿童过早死亡。

需要综合卫生系统的存在以使这些成就得到持续。

问题:

1.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提出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背景是什么?

3.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改善全世界人民的健康?

案例18

上世纪80年代,天津市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高达15.52%,死因谱中,心脑血管病占5.89%,恶性肿瘤占16.19%,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跃居前3位。

急剧增长的医疗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压力。

天津市从1984年起,在全市范围内选择12个社区作为示范基地,在基线调查和危险因素调研的基础上,对40万人开展了防治四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综合干预措施。

干预结果显示:

实施该项措施的社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其他社区,脑卒中、冠心病死亡率分别由1985年的172/10万和84/10万,下降到1993年的100/10万和68/10万。

问题:

1.你认为天津市社区综合干预措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如果该项措施由你进行设计和实施,你将从哪些方面入手?

拟采用哪些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