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0137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通史复习必修部分.docx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通史复习必修部分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通史(必修部分简明版)

斜体部分不做要求

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时间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

原始社会

禅让制,公天下

农业

耒耜、刀耕火种

壁画、刻画符号、陶器绘画

手工业

养蚕、彩陶工艺

夏商周时期

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

农业

井田制

甲骨文、金文、礼乐文化,《诗经》中的大部分

手工业

青铜器铸造工艺高超、纺织业地位重要

商业

工商食官、商业初步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变法改革、郡县制的出现

农业

铁犁牛耕、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

思想

儒学产生百家争鸣

手工业

人工冶铁、淬火工艺

科技

司南

商业

文艺

《诗经》、楚辞

阶段特征

政治上:

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家国一体,等级森严。

从中央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到中央集权开始出现

经济上:

生产力不断发展,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逐步确立。

工商食官,私商、私营手工业出现

文化上:

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二、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

时间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

秦朝(前221~前207年)

(1)秦的统一

(2)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商业

(1)统一度量衡

(2)修灵渠

(3)“市”的管理严格,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1)统一文字:

小篆

(2)隶书产生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1)汉承秦制

(2)设“中朝”

(3)设刺史以监察地方

农业

牛耕普及、耦犁、耧车、井渠法

思想

独尊儒术

手工业

丝织技术发达;用煤做燃料冶铁

科技

造纸术出现

商业

(1)丝绸之路

(2)“市”设专门管制机构、管理严格;西安设有“市”九处

文艺

(1)“汉赋”

(2)隶书盛行

东汉(25~220年)

农业

一牛挽犁出现

科技

蔡伦改进造纸术

手工业

水排

阶段特征

政治上: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经济上: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

手工业发展、出现海外贸易。

商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文化上:

儒家开始取得独尊地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从220年到589年)

时间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

国家分裂,局势动荡

手工业

灌钢法

思想

道教、佛教盛行

科技

《抱朴子》提到“火药”

商业

“草市”出现

文艺

“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

阶段特征

政治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削弱。

经济上:

小农经济受到破坏,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文化上:

儒家独尊地位受到冲击,佛教、道教盛行;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四、隋唐时期(从581年到907年)

时间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隋朝(581~618年)

创立科举制

开凿京杭大运河

唐朝(618~907年)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农业

曲辕犁、筒车

思想

儒学复兴运动

手工业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唐三彩、青瓷、白瓷

科技

(1)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2)868年,雕版印刷《金刚经》

商业

唐朝后期“草市”“夜市”兴起

文艺

(1)唐诗〈李白、杜甫〉

(2)文人画(王维)

(3)书法家: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

阶段特征

政治上: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

曲辕犁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文化上:

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

五、宋元时期(从960年到1368年)

时间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宋代(960~1276年)

三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知州、通判、转运使。

农业

水转翻车

思想

(1)“程朱理学”

(2)陆九渊创立心学  

手工业

(1)棉纺织技术推广

(2)五大官窑: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科技

(1)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火药的应用

(3)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商业

(1)海运发达

(2)交子出现

(3)“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文艺

(1)书法: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行书四大家

(2)宋词:

①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②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元代(1271~1368年)

行省制“腹里”宣政院

手工业

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

科技

王祯:

转轮排字盘

商业

海运发达

文艺

书法:

赵孟

文学:

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

阶段特征

政治上:

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元朝实行行省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经济上:

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变革,出现了交子,市的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海上贸易发达。

思想文化上:

宋明理学出现、世俗文化兴盛、科技领先。

六、明清时期(从1368年到1840年)

时间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明朝(1368~1644年)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

农业

大兴水利

思想

王守仁心学

手工业

纺织业率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科技

铜活字

商业

商帮、会馆出现

文艺

《西游记》等小说

清朝前期(1636~1840年)

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农业

重视河防、海塘建设

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反君主专制思想

手工业

粉彩瓷器

科技

商业

商业区相当繁华

文艺

《红楼梦》等小说

复习线索

1.中枢机构的变动:

三公九卿(秦)——中外朝(汉)——三省六部(隋唐)——二府三司(宋)——中书省(元)——废丞相、设内阁(明)——军机处(清)。

2.地方行政演变:

分封制(西周始)——郡县制(春秋末始)——行省制(元始)。

3.儒学发展:

创立(春秋)——发展(战国)——厄运(秦)——独尊(西汉)——创新(宋明)——批判(明清)——冲击(近代前期)——摧毁(“文化大革命”)——新生(现代)。

中国近代史

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840~1919年)

时间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19世纪中后期(1840~1894年)

(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签订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3)洋务运动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5)西式服装,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4~20世纪初)

(1)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

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政策。

戊戌变法

(3)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实业救国兴起

(1)维新思想

(2)实业救国思潮

中华民国与北洋军阀统治前期(20世纪初~1919年)

(1)同盟会建立。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北洋军阀统治。

五四运动

(1)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近代交通运输业兴起

(1)三民主义

(2)新文化运动

(3)断发易服

(4)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阶段特征

政治上:

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先后提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经济上: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曲折发展

思想文化上:

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逐步深化

社会生活上:

西方生活方式、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中国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时间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4年)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二大,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走向萧条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红色政权建立、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九一八事变、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毛泽东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年)

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南京大屠杀、两个战场、四大会战、中共七大、抗战胜利

日军对沦陷区疯狂掠夺、官僚资本膨胀、民族工业萎缩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成熟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官僚资本主义压榨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

阶段特征

政治上:

中国共产党诞生并逐步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思想文化上:

毛泽东思想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社会生活上:

在国民党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复习线索

1.外敌入侵: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1931~1945)。

2.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3.反侵略斗争:

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黄海之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

4.学习西方思潮: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兴民权、倡西学)——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传播。

5.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春天(民国初年)——民族工业黄金时期(1927~1937)——民族工业萎缩(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

6.国共关系:

第一次合作(1924~1927)——十年对峙(1927~1936)——第二次合作(1937~1945)——再次决裂对抗(1946~1949)。

四、现代中国(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时间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1954年宪法,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立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1)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

(2)党和政府制定科技发展长远规划。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

中共八大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

“左”倾错误、原子弹研制成功、人工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文革”时期(1966~1976年)

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东方红一号”卫星、袁隆平杂交水稻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现在)

十一届三中全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发展、不结盟外交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发展新型区域合作(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格局“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科教兴国,载人航天

阶段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新型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政治制度;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发展完善,经济建设的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周边国际环境,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复习线索

1.经济政策变化: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三大改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邓小平全面整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外交政策的变化:

“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三个世界——不结盟政策。

3.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流转。

世界史

一、世界古代史(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6世纪)

时间

政治领域

古代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

(1)希腊城邦,小国寡民

(2)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3)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4)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古代罗马(公元前6世纪~公元6世纪)

(1)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

(2)《十二铜表法》制定,罗马成文法诞生

(3)罗马共和国时期,以公民法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4)罗马帝国时期适用万民法

(5)西塞罗——“自然法之父”

(6)罗马法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阶段特征

在古代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保证了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与希腊人相比,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

在扩张征服和帝国统治的过程中,他们发展成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曾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二、世界近代史(从15世纪至20世纪初)

时间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工场手工业时期(15~18世纪)

(1)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

(2)美国:

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联邦政府建立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圈地运动、重商主义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经典力学

阶段特征

政治上: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等国确立,但这时世界各国仍以封建制度为主。

经济上: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思想文化上: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

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轮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马克思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电机电灯、电话、汽车、飞机)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相对论

阶段特征

政治上:

资产阶级代议制成熟和完善;马克思主义诞生

经济上: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思想文化上: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复习线索

1.人文精神的发展:

蒙昧中的觉醒(古希腊)——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

2.世界市场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雏形出现)——殖民扩张(市场开拓)——工业革命(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

3.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雅典民主政治(奠基)——《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确立。

4.科学发展: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相对论。

5.殖民霸权转移:

西、葡(15、16世纪)——荷兰(17世纪)——英国(18世纪)。

三、现代世界(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

时间

政治

经济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14~1945年)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945年至今)

四五十年代

美苏冷战: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

六七十年代

不结盟运动、欧共体成立

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

八九十年代至今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多极化趋势加强:

欧盟成立、日本崛起“一超多强”格局形成。

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元诞生、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阶段特征

政治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两极对峙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在两极格局下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目前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经济上: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给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造成极大破坏,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

复习线索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两极对峙→多极化趋势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