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0305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docx

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

2010高考语文一轮知识点精讲

专题7:

扩展语句

【考点透析】

“扩展”,顾名思义,就是扩大,向外伸展。

对于语句来说,就是把抽象的语句根据规定的情景,按自己的理解,对它进行二度创作,把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使其具体、形象。

“扩展语句”是2000年列入《考试说明》的,当年全国高考卷中第一次使用,随着考试改革,自2004年各省市单独命题以来,扩展语句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形式,有的只给出话题,或给出中心句,或给出象征性的情景,要求进行更具体丰富生动形象明白的扩展。

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此类题目的特点主要有:

1.着力于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考生语言表达的基础能力。

2.在内容上呈开放性特征,同时紧密结合高中生学习和生活实际。

3.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

4.情景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5.答案丰富多彩,有较大的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完成这样的考题,应该仔细审清题目的要求,认真揣摩原句的意思。

弄清题目对句子内容、句式、表达方式、重点等方面的要求,紧扣要求去扩展句子。

从对高考试题和一些训练材料中本测试点的训练题的分析来看,目前该测试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⑴情景演绎式扩展

就是提供一个具体的情景,要求考生根据这一情景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展。

2000年高考第27题,要求“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

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

考试前夕      我        歌声

题中提供了两种情景,扩展出的内容只要与这两种情景相一致,且能以歌声为重点即可。

考生要根据题干中规定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增加与这些情景相关的内容,使这些情景变得生动形象,丰富饱满。

⑵中心阐发式扩展

就是提供一句话作为扩展的中心内容,要求考生围绕这一中心内容进行扩展。

基本方法就是以提供的语句为中心内容加以阐释、发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

如:

将“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句话扩展成一段话,使它符合如下要求:

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释;②提供的语句必须放在段尾;③不超过80个字。

做这个题目,主要采用阐释的方法进行扩展。

当然,这种方法也可用于描述和叙述性的语句。

⑶枝叶添加式扩展

就是提供一句简单的话语,要求考生为它增加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的成分,使它变得生动具体,血肉丰满。

这种形式主要通过增加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等附加成分进行扩展。

如:

将“她在上海南京路购物”一句话扩展,使其生动形象,不超过30个字。

句子结构完整,地点交代明确,事件叙述清楚,我们可主要通过添加附加成分,使叙述具体形象。

⑷续写补写式扩展

就是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能根据所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补写或续写一段话或一句话。

补写或续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语境和谐,句式相类,甚至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也应和原句保持一致,当然,关键的是必须符合题干所规定的要求。

如:

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

‘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累累结为荔枝,然花不艳。

’句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

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                ”。

从内容上分析,作者主要是为了一反古人对牡丹和荔枝的评价而要表明自己的看法,句式上古人采用了转折复句,前半句为褒,后半句为贬,语意上贬强于褒。

解题时,应从以上的分析入手,做到内容上反古人之意,句式上与原文相一致,语体上要采用书面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续写补写式扩展,不同于仿写,也不同于一般的造句,它要求表意前后一致,语言形式前后一致,要使前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考生在做这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明确试题要求;其次要把握所提供文段或文句的语脉,搞清整个语段或句子前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要注意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如句式、修辞手法等。

要从试题当然形式和内容上入手进行分析,进行扩展。

要注意防止只顾形式不顾内容,或只顾内容不顾形式和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等错误。

扩展语句的形式

(1)“添加成分”式

扩展单纯的主谓关系的句子可以采取补充附加成分的办法。

句子的主干只是单纯的陈述与支配关系,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能起到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要使语句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发挥附加成分的作用。

例:

扩展下面语句,要求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梅花开放了。

补充附加成分我们可以说成“(什么样的)梅花(怎么样地)开放了”。

为突出梅花的不畏严寒,还可以再加一些状语进行限制。

答:

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谢凋零的时候,梅花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

(2)“描写渲染”式

有些句子只用补充附加成分的办法,不足以达到题干要求的生动、具体,这就要在简单修饰限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描写和渲染。

例:

扩展下面语句,使其生动、具体,字数在70个字左右。

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补充附加成分我们只能写成“(什么样的)琴声(怎么样)吸引了许多(什么样的)路人(怎么样地)驻足倾听,听得〈怎么样〉”。

这样写还不能写出具体和生动来,我们还需要对琴声怎么那么吸引人进行一番描写和渲染。

答:

优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白楼的窗户,穿过蒙蒙细雨,洒落在林间的小路上。

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听得如痴如醉。

(3)“填补空白”式

瞻前顾后,就是从前后的语句中找出暗含的对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约束信息,根据这些约束来进行扩展,填补空白。

例:

仿照画横线的句式扩展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并加一个抒情议论性的话作收束。

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童真的爱的目光下,一只蝴蝶就是一只凤凰,。

此题在扩展的同时,还考查了句式的仿写。

我们提炼出已给句式的结构共性为:

一(量词)+(名词)就是一(量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内容上已给句子提供的是:

在孩子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美好的、新奇的。

以这些内容与形式方面的限制信息,我们可以填补为:

一朵轻云就是一条飞毯,一棵老树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老人家,一湾小河就是一个无比欢乐的海洋。

啊,多么令人难忘的童年!

(4)“落实要求”式

对于要求以一个名词为重点的扩展题(如以“歌声”、“起跑线”为重点),学生往往不能突出这一重点而使重点转移。

要使其成为重点,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上把握。

在形式上让这一名词作陈述中心(主语),在内容上可以强调这一名词的重要作用。

作主语:

例:

田径场上,那条富于神秘色彩的白色起跑线一时间成了运动员们迈向成功的起点,亿万观众关注的焦点。

(起跑线作主语,作用是可以迈向成功)

作宾语然后解释宾语(实际还是让其作后面句子的主语):

例:

考试前夕,我听着那时而如溪,时而若泉,时而似海的优美歌声,逐渐消除了心中的紧张。

(歌声作宾语,再解释歌声的作用——消除紧张)

例:

田径场上,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条细细的起跑线上——那是运动员们奔向胜利的起点。

(起跑线作宾语,再注释起跑线的作用——奔向胜利的起点)

(5)“丰富意蕴”式

使扩展的文字有意蕴,就要泛中求异、异中求新、新中求优。

在内容上或发挥想象,

合理创造;或进行联想,发散思维;或设身处地,感悟情境。

题干中有的明确要求使用某种表达方式(如例句三要求用抒情议论收束)或某种修辞方法。

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在表达上要充分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多种修辞手法,以收到加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例:

根据下面的思路,合理展开叙述,组成80字左右的语段。

    夏天和冬天,各有各的情趣。

    此题的扩展关键是要对夏天和冬天分别进行叙述和描写,写出各自的情趣,而描写和叙述的有无意蕴便是此题扩展优劣的关键。

答:

夏有夏的草绿花红,冬有冬的琼枝玉叶。

夏天有百川灌海,漫天碧透,雨后泛舟,总能让人心旷神怡,流恋往返;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湖面溜冰,一样使人逸兴神飞,意趣盎然。

此段文字的成功之处就是使用了许多的修辞手法(对比、夸张、对偶、比喻)加强表达效果,除此之外,使用了整齐的句式,并大量使用富有色彩的形容词。

应考方法盘点

“扩展语句”,具体的解题策略与方法有如下六点:

(1)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的基点。

扩展基点即是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

(2)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

扩展语句要仔细阅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语意语气、审美情趣等的制约,明确语句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

(3)展开联想想象,合理扩展语句。

明确了扩展方向之后,要运用再现想象,复现原句所创设的情景,运用创造想象,进行合理扩展。

①合理想象具体情景。

一般来说,语句扩展题都会对扩展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或提示,考生可据此展开描写并扩展。

如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给出了两句话,要求续写。

两句话分别是:

“北京的路平直而宽阔”“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

续写时可分别对两个原句中“平直”“宽阔”和“漫长”“多彩”进行扩展。

②合理想象具体细节。

描写可以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具体、真切,从形象上丰富原文内容。

而细节描写可以使内容得到更为细致的描绘,有助于增强内容的真实性。

例如,“他朝前走去”,可扩展为“他慢慢地直起身子,看了她一眼,转过头,一步一拐地朝前走去,走去……”。

这样扩展后的语句描绘了一个真切的情景,它像一个特写镜头,把“他”走去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4)掌握语句技巧。

扩展语句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另一类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充实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

鉴于这两种类型,可注意运用如下语句技巧:

①连缀法,即对提供的一组词语加以连缀,按要求在隔断处有侧重地补充必要的内容;②插入法,即在指定的句子前或后直接插入一些语句,使原语句的语言单位得以扩展,使指定语句的语意更加丰富;③添加法,即在指定语句内部添加一定的语句,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词语来修饰中心词;④重组法,即对所给定的内容,按特定的要求重新加以组合;⑤综合法,即在实际操作中,以上扩展法并不都是独立运用的,常常要多管齐下综合运用。

(5)运用表达方式

①用记叙的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

介绍事物的概况,无细节描写。

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

②用描写的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

能反映出事物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

天空象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彩地垂着头。

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③用议论的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

语句中有观点,有分析判断。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时刻,一切生灵都热得难挨,可燕子却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④用说明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

用平实的语言介绍情况。

潮湿闷热的夏季,暴风雨到来之前,有翅目昆虫多在低空活动,这时是燕子觅食的最好时机,因而燕子也多在低空飞翔。

⑤用抒情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

语句中包含有较强烈的感情。

那白色的肚皮,昭示着燕子的高洁;那长长的翅膀,显示着燕子搏击的力量,让我们忧郁的灵魂也随着欢快的燕子飞翔吧。

考点对应直练

1.以“白光”“海水”“海鸥”为主体,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写三个句子,使句子的表意更具体、更形象。

   浓黑的夜幕逐渐淡薄起来,天边露出一片白光,      ,      ,

       ,自由地飞到海的远方。

   

2.扩展下面语句,要求扩展后语句主旨更明确,并尽可能与原句构成有对偶色彩的整句。

   原句:

在自然界中,万物都在竞争;在人类社会中竞争也不断。

  

3.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下雨”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40字。

   情景一:

春天野外下雨

   情景二:

夏天校园下雨

 

4.顺着下面几句话(出自一个中学生的习作)的思路,讲究一点幽默,续写两三句话,组成一个语意完整的语段。

   中国有了不起的“吃文化”:

吃蛇、吃鳖、吃猫、吃鼠,也吃河豚、吃果子狸,这总还与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关系。

但也有“吃黄牌”“吃官司”…… 

 

5.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风”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背景一:

冬天,早晨,风;

背景二:

夏日,傍晚,风。

6.在下面①②两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要求使①与前后语句顺畅连接,使②构成对前面语句的总结。

在我们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雅人士不可胜数。

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的“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①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②,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

(1)把“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扩展为字数在50字左右的一段话,使之具体、生动。

(2)扩写杜甫《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跳拨刺鸣。

”中的首句,要求能够描绘出这句话的意境。

(3)将句子“‘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要以平常心待之。

”扩展成一个100字左右的语段(可以补充事例,可以正反论说)。

10.照应给出文字的意思,续写一段话。

看高雅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人的心灵。

你看,

【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

那白光慢慢地扩大起来,漫无边际的海水在眼前展开,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的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

2答案示例:

自然界中,万物都在竞争:

为食物竞争,为生存空间竞争;在人类社会中,竞争也不断:

有的为名利而竞争,有的为真理而竞争。

3答案示例:

情景一:

如丝的细雨飘飘洒洒,如轻纱,如薄雾,远处的绵绵山峦,近处的漠漠田野,都笼罩在这一片茫茫的春雨中。

   情景二:

天黑得像夜晚,教室里闷得如同蒸笼一般。

突然,一阵惊雷响起,随着雷声,豆大的雨点泼洒下来。

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像是天河突然决口。

不一会,整个校园就成了茫茫的一片湖泊了。

4答案示例:

(例一)这“吃”是“遭遇”、“承受”,由身体而至精神;吃请、吃回扣,则身体精神兼而有之。

中国的语言形象,也够厉害,当吃不当吃,还真要想一想。

(例二)最古怪的是“吃一堑,长一智”,连“堑”也讲究“吃”,你说中国人思维中有多少是不能吃的?

(例三)“吃一刀”“吃不消”,碰上就倒霉;“秀色可餐”,人美、景美,赏心悦目,以“餐”代之,清丽可人,要是译成外语,岂不吓坏了我们的少男少女?

5答案示例:

冬天的早晨,凛冽的北风夹裹着颗粒状的雪花,吹打着在狂风中行进的人们的脸,似乎在向晨起上班的人们宣告它们的威力。

/夏日的傍晚,炎热渐渐地退去,习习的凉风吹拂着人们的衣衫,为场院里、大树下乘凉的人们拂去了一天的劳累与疲倦。

6答案示例:

①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或李太白“天生我才必有用”或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②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显露了非凡的个性。

7答案示例:

优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秦曲,轻轻地飘出演播大厅的的窗户,穿过蒙蒙细雨,撒落在林间的小路上。

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听得如痴如醉。

8答案示例:

一轮明月倒挂在江中,宛如银盘一只,泛着皎洁的月光。

时而,有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月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

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

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又只能欣赏,不能把玩。

9答案示例:

评先进没有自己的名,分住房没有自己的份,想提拨没有自己的人……一生中的不愉快没法数得清,但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待之。

只有淡泊名利,才可能随时都拥有一种愉快的心境。

10答案示例:

一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优美的曲调,真使人进入一种神秘的境界,五脏六腑,无不清洗的透明澄澈;一曲《义勇军进行曲》,那雄壮的节奏,能使人鼓足战斗的勇气,注足胜利的信念;一曲《十五的月亮》,那缠绵的情思,把大家和小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给人以巨大的理解和宽慰。

专题突破通练

1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

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 莲 子[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

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

秋日湖上,波光粼粼。

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

左右顾盼。

镜头二:

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

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2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流水与树根的对话。

一天,流水遇到了树根。

流水讽刺树根说:

                              

树根谦和地回答:

                              

  到了春天,流水穿过山涧,走过草地,惊讶地看到树根滋养出的鲜花装点了大地。

3下面是某电视台记者的一段现场评述。

请根据评述所提供的信息,写一则短消息,不超过80个字。

现在是北京时间12月15日19时30分,多哈亚运会男篮决赛刚刚结束,中国队以59比44击败东道主卡塔尔队,夺得了男篮冠军,这是本届亚运会的最后一枚金牌,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第165块金牌。

这是一场紧张却不太精彩的比赛。

两队的比分咬得很紧,最小分差只有3分。

在这场比赛中,王治郅发挥十分出色,20投13中,拿下全场最高的28分,成为中国队夺冠的最大功臣。

16

4请根据上下文意,仿照画线的语句,给空缺处补上适当的句子。

一位作家遇到一位房地产商人,房地产商人问他从事什么工作,作家回答说:

“我其实跟你是同行,只不过你为人们的身体建造遮风挡雨的房子,我为人们的心灵搭建憩息休整的空间。

后来作家遇到一位厨师,他对厨师说:

“其实我跟你是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他说:

“我父亲其实也跟我是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文字,仿照画线句子的格式,以乡情为开头,再续写三个句子

说一声乡情,道一声乡情。

乡情是小时候偷瓜时腚上挨打的酸疼;乡情是小时候上课时大意捏响的鸟鸣;乡情是爷爷胡子上系着的故事,乡情是奶奶纺车上唱出的歌声……

乡情是

乡情是

乡情是

6毛泽东的诗词的思想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

某班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举行了“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

要求:

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字。

7以“温馨”为主题,写一段景物描写。

要求:

符合主题的需要;言之有序;不能出现“温馨”这个词语;不少于50字。

8根据提供的两句话。

续写第三句话并仿写第四句话。

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心情愉快,坏天气不也就和好天气一样吗?

②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

抓住今天,明天不也就被抓住了吗?

③不能保证成功,

9从下面提供的课文篇目中任选一篇课文,写一则课文题解。

(不超过100字)

李白《蜀道难》杜甫《春夜喜雨》鲁迅《阿Q正传》朱自清《荷塘月色》

10请将下面一句话扩写成一段话。

要求:

①所给的句子不得在文中出现;②不少于35字。

书应该成为人类的精神支柱,每读完一本书,就应该完成一次生命的感悟。

扩展:

【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

镜头三:

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

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嘻笑声。

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2答案示例:

流水:

你永远处在黑暗中,瞧你丑陋的样子,只知道喝我的汁液,你一无是处。

树根:

是啊,我匍匐地下,默默地汲取,是为了春天变得更加美丽。

3答案示例:

中国男子篮球队在昨晚以59比44击败东道主卡塔尔队,夺得多哈亚运会的最后一枚金牌,从而使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金牌数上升到165枚。

王治郅发挥出色,拿下全场最高的28分。

(要点。

时间准确,“中国男篮击败卡塔尔”,“夺得最后一枚金牌”,“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数165枚”,“王治郅拿下全场最高分”。

4答案示例:

只不过你用五味调和满足人们的口腹之需,我用如花妙笔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

只不过他用犁锋在土地上书写麦浪的诗行,我用双手在键盘上敲出思维的硕果。

5答案示例:

乡情是妈妈送儿时殷殷的叮咛;乡情是儿时夜晚那有趣的迷藏;乡情是故乡山村那古朴的茅棚。

6答案示例: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7参考答案略,不能出现“温馨”一词。

8答案示例:

①(不能保证成功)但可以下到功夫。

功夫到了,成功还会离我们很远吗?

②不能预测前程,但可以努力前行。

不断进步,前程还用担忧吗?

9答案示例:

杜甫《春夜喜雨》——这首诗是唐上元2年(公元761年)杜甫定居成都,建起草堂时写的。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它抒发了一场春雨激发出来的喜悦之情,寄托着杜甫希望普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本诗的题目言简意赅,是理解诗意的钥匙。

它既点明了所写对象发生的季节──春,时间──夜,对象──雨;又点明了诗人的心情──喜。

全诗就是紧扣这几点来写的。

10答案示例:

当简爱告诉我们,“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们就应该明白人格的尊严;当裴多菲告诉我们,“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们就应该懂得自由的价值。

【模拟新练】

1.(2008年天津卷)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2.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危机与希望的世纪”一句话为开头,进行扩写,不少于80字。

   

3.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河水”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40字。

情景一:

夏天大雨过后  河水

情景二:

冬天  中午阳光下河水

4.把下面句子扩展为不少于80字的语段。

笑是精神愉快的表现,对健康是有益的。

5.扩展下面语句:

怎样区分一个人的爱好和志趣是否正当呢?

6.根据下面的思路,合理展开叙述,组成80字左右的语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