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0325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docx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

1答: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他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

“经验+反思=成长”。

具体来说,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表现在: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学反思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使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

通过反思活动自己会经常对一些优秀和不足予以总结。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课前、课中、课后都有问题指导。

(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L.斯腾豪斯(L.Stenhouse)曾明确地指出: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

”教师作为研究者,其批判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以前我习惯于专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想,领导怎么安排自己就怎么做,缺乏批判性的思考。

这种状况不仅阻碍新课程的推进,而且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亦永无止境。

这种不懈追求的本质是教师对自身实践的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它离不开教学反思。

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都使每个学校和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

这些新问题也使得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步履艰难。

因此,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当前尤其重要。

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

因此,教育反思特别是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反思能让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提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结合你的学科教学实践,说明教育反思应当从何处入手?

如何反思?

1.强化理论学习,暴露“困惑点”,进行教学反思

   强化理论学习,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能使教师高屋建瓴,时刻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思维活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判。

学习理论的过程,就是暴露“困惑”的过程,引导反思的过程,寻求答案的过程。

教师只有不断汲取教育教学的理论源泉,勤于思考探索,才能从低层次、浅水平、多重复的教学困惑中走出来。

我们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学习新课程标准,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二是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法”陈旧之处。

   2.注重案例研究,寻找“局外点”,进行教学反思

   案例最具可思可学性。

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种“寻找局外点,进行教学反思”具有对比性,更能促进教学的发展。

实践中,可重点做好两点。

第一是提供单一课堂案例。

一个人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通过对话,思想碰撞,就可能茅塞顿开。

我们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每周观摩一节课,并要求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执教者的情感投入如何,问题的设计如何,学生回答问题和教师的评点如何,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如何,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如何,教学效果如何,三维目标实施情况如何。

第二是举行“同上一节课”活动,提供对比案例,让更多的教师来观摩,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进行评价,并思考“这节课让我来上,我会注意哪些环节”。

   3.狠抓课堂教学,针对“习惯点”,进行教学反思

   不少教师总是习惯于从自己的经验模式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他们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新的教学现象和问题,纳入原有的经验框架里,在原有的经验世界中寻求解释,课堂教学变化不大。

这些“习惯点”,更是教师应深入反思的地方。

我们可做好三点:

课前反思——充分了解学生了吗?

课中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高效有序?

课后反思——总结教学得失了吗?

   我反思,我快乐。

我反思,我成长。

让反思成为我们教师的自觉行为吧!

 

如何反思

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反思

(1)课前反思

反思备课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情况,目标是否清晰可操作,流程是否能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否可以紧张有序的完成教学目标。

(2)课中反思

通过学生的反应,课堂实际情况反思怎样可以上效果会更好。

(3)课后反思

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随堂作业,看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3、写一篇关于你的学科教学方面的反思或学生管理方面的反思,与大家分享。

 下面我从班级管理方面进行反思,找出不足,提出今后工作要求。

一、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长时间的跟踪和以身作则。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须得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可以学习不好,可以长得个子不高,但人不能缺乏自信心,自信心的培养不一定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成绩,歌唱得好可以有信心,体育方面好也可以有信心,

三、重视主题班会 发挥个性特长

班会课是我一直很重视的课堂,定期召开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一个班集体的进步往往是这个集体所有成员努力的结果。

班会课上可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真正成为班级主人,发扬主人翁意识,努力为集体争光。

半学期来,我班已召开多次主题班会:

感谢恩师,廉洁文化进校园,祖国在我心中,我为班级献计献策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进一步增进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协调师生关系 关注学困学生

我班英语学科比较弱。

平时,我不仅抓各科学科,也协调好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关系。

我采用各种方法督促他们的学习,具体包括:

早读课前检查各科作业;早自习前检查学生语文背诵;自习课检查学生英语背诵等。

遇到进步较大的学生及时表扬,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督促其完成学习任务。

经过半学期努力,我班成绩进步明显,同学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和信心。

平时我也特别关注班级的学困生,我认为抓好班级总体成绩的关键是转化学困生,打好基础,因此,我在工作中很注重这个方面。

五、多与家长联系 共同督促学习

学生在家情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我经常和家长联系,不仅是出现问题以后与家长联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共同督促学生学习,我的工作也逐渐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肯定。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案例

1、什么是教育案例?

它与教育反思有何区别?

科学地界定教育案例的含义是教育案例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

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

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案例作一个确切地解读。

(一)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无论哪种类型的案例都是与特定事物相关联的。

它们差不多必然是关于教育的情境、行为过程,即是特定的事物蕴涵于其中的或为达到分析目的而基于实践构建的情境。

(二)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的载体,是教师的使命意识的再现。

案例的描述只需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片段就能逼真地反映教师的思维动态和人格魅力。

(三)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

教育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境的记录,是对“眼前”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境的描述,它不能杜撰和虚构所谓的“事实”,也不能由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教育案例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需要进行探求和解决的疑惑问题。

教育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场景,这些片段场景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

因此,教育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非教师的教案或教育个案。

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一定的教与学的原理或理念。

它是以真实的教育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往往是为了产生一个具有研究基础的教育模式,对教育过程进行剪裁和提炼加工,融合了多个事件的某个方面。

不言而喻,教育案例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因此,它超越了一般指导书的“有效教育行为”和“应该……”的罗列式所谋求的感觉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将大家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环境中,在其提供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引起大家进行深刻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影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教育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教育事例。

基于此,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

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教育案例与教育反思的区别 

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2、研读教材案例“寻找数学复习课的新与乐”(第53页),与教育案例的的概念对照,你认为它符合教育案例应具备的特征吗?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我认为是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

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

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案例作一个确切地解读。

  

(一)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无论哪种类型的案例都是与特定事物相关联的。

它们差不多必然是关于教育的情境、行为过程,即是特定的事物蕴涵于其中的或为达到分析目的而基于实践构建的情境。

   

(二)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的载体,是教师的使命意识的再现。

案例的描述只需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片段就能逼真地反映教师的思维动态和人格魅力。

  (三)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

   教育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境的记录,是对“眼前”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境的描述,它不能杜撰和虚构所谓的“事实”,也不能由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教育案例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需要进行探求和解决的疑惑问题。

教育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场景,这些片段场景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

因此,教育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非教师的教案或教育个案。

   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一定的教与学的原理或理念。

它是以真实的教育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往往是为了产生一个具有研究基础的教育模式,对教育过程进行剪裁和提炼加工,融合了多个事件的某个方面。

不言而喻,教育案例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因此,它超越了一般指导书的“有效教育行为”和“应该……”的罗列式所谋求的感觉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将大家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环境中,在其提供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引起大家进行深刻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影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教育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教育事例。

基于此,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

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所以我认为属于教育案例

 

3、写一篇与你的学科教学或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案例

曾经有人说过只要有学生存在,就会有“问题学生” 存在。

大致上问题存在以下三方面:

1、学习成绩;2、思想品德;3、心理因素。

在现在教育理念下,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与自尊心,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贺旭斌是我班的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身材高大,对老师不屑一顾,什么作业都不做,每天问题百出。

几经教育,屡不悔改,依然我行我素。

我都准备把他的问题行为只控制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影响其他同学,把他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

任其自由发展。

某天,学校要开运动会要选拔运动员,在大操场上,我组织学生进行跑步,没想到这小孩跑的还挺快,箭一样的就飞出去了,接着就是同学的喝彩声和我的赞扬赞赏“孩子,你真棒!

”接下来的几天,贺旭斌同学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居然写作业了,上课也积了。

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好了,也关心爱护班集体了。

还当起了老师的小助手。

从以上这件事情中,我发现,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味的体罚教育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谁都需要夸奖与赞扬,谁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鼓励非常重要。

学生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正是从那个地方走过来的,我们同样有过犯错的时候,正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

学生会犯错误,可他们毕竟是学生,一样需要关爱与呵护,需要老师的正确教导,需要老师的耐心等待。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

1、研讨型论文与经验性论文二者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前者指的是研究和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性东西,而后者只的是由自己或别人的经验所得的东西,也就是论文的出发点不同。

一、研讨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

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文,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

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

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

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

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

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

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⑥方法科学化。

二、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

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

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

如何“引进”呢?

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

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

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

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

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调查报告与叙事研究报告有何不同?

(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

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

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

调查报告的表述设有固定格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2导言

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

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

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代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主旨,引起关注。

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遍调查或是非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调查的价值。

3主体

这是调查的正文部分。

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

尽可能用数据或图表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

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

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

归纳结论,即交代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列出参考资料

即在写调查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将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负责,并给读者提供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二)叙事研究报告

(一)叙事研究与叙事研究报告的出现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论学者认为:

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在他们积极倡导下,叙事研究开始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缘于这一研究方法的实用价值,很快引起了教师培训系统等多方面的关注。

所谓“叙事”,就是叙述故事。

在西方的叙事学定义中,是指对“述说”的研究,一般是指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研究。

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叙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

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

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

(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

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

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过去,一谈到写论文,我们就想到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好像只有学术论文才是研究的唯一文体,实际并非如此。

学术论文属于专业研究者的一种文体。

在学术论文中,我们需要有鲜明的观点,需要层层论证,需要有步步为营的推理,需要有逻辑鲜明的秩序,需要引用大量的国内外参考文献,这是学术论文的一般性要求,但这种文体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恰恰是不适用的。

比如一个教师占有资料的空间与视野总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作综述与梳理,他所提出的相关论证,是在自己的经验当中对事物的逻辑判断,也并不像专业研究者那样层次分明,学术论文这种文体与中小学教师有关,但不是主要的文体形态。

其他的一些文体形态,也可以归诸“论文”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