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0479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7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1节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

1、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胜利与巩固时期(法国的七月革命和英国议会改革)

2、引起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与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

3、社会哲学思潮:

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孔德的实证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等

4、细胞、能量转换和生物进化的三大科学发现

2、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1、三、四十年代奠基时期

2、五、六十年代发展时期

3、十九世纪后期受到其它新生思潮的影响。

3、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与现实性

2、暴露性和批判性

3、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基础

4、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5、其它方面:

小说取得重大成就;心理描写深入细致;讽刺手法的运用。

四、主要创作成就

1、法国:

梅里美、福楼拜

2、《包法利夫人》爱玛悲剧:

贵族教育;资产阶级的冷酷无情;外省生活的庸俗

3、英国:

勃朗特姐妹

4、俄国:

普希金、屠格涅夫、契诃夫

5、美国:

马克·吐温

第二节《红与黑》

一、生平与主要创作

1、1783——1842

2、崇拜拿破仑,崇仰启蒙思想。

3、重要作品:

《拉辛与莎士比亚》、《阿尔芒斯》、《巴马修道院》

二、《红与黑》

(一)情节

1、于连、德瑞纳夫人、玛特尔小姐

2、锯木匠的儿子——维利叶尔市长德·瑞纳先生家的家庭教师——贝尚松神学院——巴黎木尔侯爵秘书——枪杀德瑞纳夫人被判处死刑

(二)小说的政治意义

揭露和封建贵族的复辟王朝和中小资产阶级的矛盾

揭露和封建贵族的复辟阴谋活动

揭露了天主教会的黑暗与虚伪

揭露和资产阶级在其上升时期就伴随而来的寡廉鲜耻的嘴脸。

(3)于连形象分析

于连的性格是一种一元两重的组合,在他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关系时,有着两个极端的矛盾性,但他基本不变的性格特征,使这个性格保持了完整。

1、少年时代就形成的对英雄梦想和英雄个性的向往,成为他性格中最强有力的内在潜力,即“个人英雄主义”是其性格发展的原始热情和动力。

出身;西朗神父教给知识;老军医给他启蒙思想和拿破仑的有力影响

2、自尊、自卑、高傲、伪善的奇妙融合——在双重性格中推进自己的理想,是一种曲折但坚韧的反抗,是个人英雄主义梦想和个性在向现实推进过程中扭曲和偏离的实现

于连虚伪的环境分析;与德瑞纳夫人和玛特尔小姐的爱情中独特的体现自尊的方式。

3、英雄个性的真诚复归——悲剧结局使他真正获得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品质。

于连的结局,一方面是死于统治阶级对下层平民的扼杀,另一方面他的死也是一种自杀,以死来赢得个性的复归。

(4)其他人物形象

德瑞纳夫人:

温柔、善良、敦厚的贵族妇女。

玛特尔小姐:

骄傲到极点的富有冒险精神和叛逆精神的女性。

(5)关于“红”与“黑”

红:

暗喻拿破仑时代的红军装

黑:

天主教会的黑道袍

暗示于连性有“红”的个人抱负却不得不走“黑”的道路的困境与痛苦。

(6)《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1、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维利叶尔小城——贝尚松神学院——巴黎木尔侯爵府

2、在塑造人物的手段方面,以深刻细腻的心理分析取得了突出成就。

3、情节的戏剧性

第三节《高老头》

一、生平

1799——1850

我能摧毁一切障碍

2、《人间喜剧》

(一)构思与结构

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1、风俗研究:

小说总集的主干部分,从各个方面反映法国当代的社会生活。

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2、哲学研究:

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各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多种或一种原因,追索其隐藏的重大意义。

3、分析研究:

从人类自然法则出发,分析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人物再现法:

为了使《人间喜剧》的丰富内容与人物联系起来,作者采用了人物再现的结构手法。

一个人物出现在几部作品中,让这几部作品在内容上产生“连锁反应”,这些人物在每部作品中都有一段经历,几部作品联系起来就表现了这个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使人物具有活动感和立体感及完整性,同时又不影响每部作品的独立,从而加强了《人间喜剧》这幅广阔社会生活画面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2)《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

1、反映了大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揭露了金钱主宰一切的时代特征及随之而来的道德沦丧。

2、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3、客观地描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以及共和党人的形象。

三、《高老头》

(一)情节梗概

1、伏盖公寓 鲍赛昂夫人的府邸

2、高里奥  拉斯蒂涅  鲍赛昂子爵夫人  伏脱冷  雷斯多伯爵夫人  纽沁根太太

3、高老头的父爱痛史

4、拉斯蒂涅人生受教育的经历

5、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作为副线穿插其中

(二)人物形象

1、高老头:

资产阶级暴发户,但也是一个父爱的典型,他是自己亲手参与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牺牲品,在他身上,体现着社会生活更替时期人本身所存在的二面性和矛盾性。

(1)资产阶级暴发户(2)父爱的典型(3)悲惨的结局

怎样看待高老头的父爱?

其父爱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鲜明的时代内容,他的“父爱”和父爱的悲剧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高老头的父爱信念是出于封建宗法观念。

在高里奥的头脑里,除了资产阶级思想之外,还很自然地残存着封建宗法观念,构成其复杂性。

这种情形反映在他对待二个女儿的感情上,就是宗法和、淳朴的伦理观念和资本主义金钱万能原则的合二为一。

他真诚的父爱感情是封建宗法式的,而父爱的方式和内容却是资本主义化的。

作者通过高老头的父爱悲剧,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金钱统治的罪恶,揭露了它破坏爱情、破坏家庭、破坏情操以及由它所造成的道德沦丧和人的心理情感的变化。

高老头的悲剧具有典型意义。

2、拉斯蒂涅:

在《人间喜剧》的人物画廊里,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

在《高老头》中,作者写了他学习时代的经历。

拉斯蒂涅刚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是一个破落贵族出身的贫穷卑微的大学生。

这个刚从外省来到巴黎的年青人,身上还保留着某些外省生活的气息,是一个涉世不深而有几分正义感的青年。

在巴黎生活之初,还打算“没头没脑地用功”,靠“正派而虔诚的劳动”去挣得财产。

但是作者所要描写的,并不是其身上原有的品性,作者是要写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所经所历所闻的一切,使这个年青人“外省人的观念”逐渐淡漠,“童年的幻像”逐渐消失,而代替了其原本就不成熟、不坚定的天性的是良心的泯灭和野心勃勃的欲望。

拉斯蒂涅的性格转变是在三次“资本主义社会教育课”中逐渐形成的。

鲍赛昂夫人、伏脱冷和高老头分别充当了他的主要教师。

拉斯蒂涅向上爬的经历,也是他精神毁灭的过程。

关于这一人物形象的描绘,表现了强劲的资本主义生活原则和金钱原则对青年人的腐蚀作用,贵族子弟在资产阶级风尚影响下日趋堕落。

拉斯蒂涅的堕落,是从另一个侧面对资本主义思想体系的一个有力显露。

3、鲍赛昂夫人: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为贵族阶级的没落唱了一曲挽歌。

4、伏脱冷:

老奸巨滑的、凶狠的资产阶级掠夺者的典型。

深黯资本主义社会阴暗面的野心家。

(三)巴尔扎克小说的艺术特色

1、典型人物的塑造

(1)类的标本——以典型化手法写出人物形象的共性。

(2)又是“这一个”——生动、独特的个性描写。

(3)描写典型环境作为人物性格成长的环境和依据。

(4)情欲的强化。

2、语言庞杂丰富

3、小说的戏剧化结构

第四节《双城记》

一、生平与创作

1、1812——1870

2、《匹克威克外传》《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

二、《双城记》

(一)情节梗概

1、伦敦 巴黎

2、梅尼特医生 路茜 代尔那 卡尔登 劳雷 得伐石夫妇 厄弗里蒙地侯爵 

(二)人物形象

作者同情、赞赏的人物:

梅尼特、代尔那、路茜

自我牺牲的“怪人”:

卡尔登、普洛斯

胸怀仇恨的人民群众:

得伐石夫妇

凶恶的贵族:

厄弗里蒙地侯爵

(3)《双城记》的思想内容

人道主义思想贯穿全书。

1、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暴虐,反映了革命到来的合理性。

2、反对仇恨,反对暴力斗争。

3、宣扬仁爱、善良的人道主义精神来消灭仇恨,用爱来主宰人类生活。

(四)艺术特色

1、多元整一的结构,严整有序。

2、侧重描写感受世界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有一定的主观性特点。

3、悬念与象征手法的运用,具有浪漫主义传奇小说的某些因素。

第五节《德伯家的苔丝》

一、哈代的创作

“罗曼史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

1、性格和环境小说:

《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地居民》《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

哈代由消极的、田园生活的人生观发展到了解了宗法制农村不可避免的瓦解,一直到对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提出强烈的抗议,以悲剧意识观照现实人生,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同时掺杂着浓重的宿命论思想。

(二)《德伯家的苔丝》

1、情节

苔丝 亚雷 克莱

2、苔丝形象分析

3、苔丝的命运:

被奸污——肉体上的摧残,被抛弃——精神上的打击,杀死亚雷——被污辱被损害的一生结束。

4、苔丝:

美丽、勤劳、坚强、富于反抗性的女性。

苔丝悲剧成因:

1、社会悲剧(社会批判意义):

资本主义的强权和暴力(亚雷为代表)、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的虚伪(克莱为代表)、宗教的愚昧(周围人对苔丝的态度)、法律的不公正。

2、性格悲剧:

苔丝的性格弱点:

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观念对自身的羁绊。

头脑中有消极的宿命观念。

3、哈代创作中的悲剧意识和宿命论倾向

1、悲剧观:

人类的悲剧的基础在于个人跟相敌对的、不正当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有二种可能:

一种是社会因素,另一种是宇宙中存在着一种不可知的、被称为意志的力量。

2、哈代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观来自于对资本主义罪行的愤怒、困惑和迷惘。

(四)哈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1、选材上的地域性——威塞克斯小说。

2、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富于悲剧性。

3、景物描写出色,有象征意义。

4、广泛固定运用的对比原则。

《死魂灵》

-、果戈理的生平与创作

1809——1852

1、浪漫主义作品:

《狄康卡近乡夜话》

2、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成熟:

《密尔格拉德》《彼德堡故事集》——《外套》

3、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钦差大臣》:

作者刻画了官僚群丑图。

喜剧具有深刻的社会讽刺意义。

赫尔岑:

“在果戈理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完全地讲述过俄国官僚病理解剖学教程”。

4、果戈理后期的思想悲剧:

《与友人书简》;《死魂灵》第二部的创作

二、《死魂灵》

(一)创作与出版过程

(二)情节与结构

1、什么是“死魂灵”?

2、乞乞科夫购买“死魂灵”走访了五个地主;为了办理手续与省城社会界的接触;乞乞科夫的身世。

(3)人物形象

1、玛尼洛夫:

故作文明高雅,实则空虚无聊,无所事事,精神贫乏。

他耽于幻想,心智低下。

2、科罗皤契加:

生活在闭塞、落后的乡村里的地主的一种典型。

愚昧、守旧、迷信。

具有旧式地主的贪婪吝啬,又鼠目寸光。

3、罗士特莱夫:

流氓无赖式的地主恶少。

放荡、粗鲁、挥霍无度,吹牛撒谎。

4、梭巴开维支:

笨重粗鄙,但与前几个地主相比,除了愚昧和保守之外,他还具有冷酷、精明、善于经营的特点。

5、泼留希金:

吝啬鬼守财奴的典型。

他丧失了人的一切尊严,一切感情,一切人的正常的欲望和情趣,成了地道的物的奴隶,一个凶恶残忍的人。

对财产的极度贪婪,已成为一种病态心理。

他是俄国农奴制度和私有财产制度下的恶胎。

6、乞乞科夫:

新兴资产者的典型。

野心勃勃,敢于冒险,不甘心失败,头脑灵活。

(四)艺术特色

1、创造典型的卓越才能。

手法多样:

肖像描写出色;语言个性化;擅长细节描写;物质性格化。

2、杰出的讽刺才能。

3、抒情插笔的运用。

《罪与罚》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

1、1821——1881

2、贫民医院医生的家庭;“十年死屋”的生活;贫困与疾病的困扰;生活在专制农奴制及其资本主义开始发展的新旧交替时代

(二)创作及思想发展

1、1846年发表《穷人》到1849年被捕。

思想上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

创作是属于探索时期。

《穷人》——小人物形象与主题

2、1859年至1866年

(1)艺术上的过度时期,思想上是陀氏由人道主义思想向基督教信仰的蜕变时期。

(2)《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地下室手记》

3、1866年至1881年

(1)创作成熟时期,思想由人道主义转向了基督教信仰,鼓吹所谓“幸福应该以受难来获得”、“痛苦的欢乐”等忍耐顺从的哲学。

(2)《罪与罚》、《白痴》、《卡拉玛卓夫兄弟》

(三)主要作品及其创作主题

外在的苦难:

1、赤贫

《穷人》——对果戈理开创的“小人物”主题的继承及其发展。

2、罪恶与凌辱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继续小人物主题,对社会与人性罪恶认识加深。

心灵的苦难:

1、《罪与罚》——双重人格;“思想的对话”。

2、陀氏创作风格完全成熟:

呈现现实中人的外在与内在的苦难,探索人物深邃痛苦的心理与精神世界;思想多声部的对话;关注救赎之路。

(思想家的气质)

救赎之路:

《白痴》——“美可以拯救世界”:

上帝之美

二、《罪与罚》

1、思想内容:

(1)作品反映了旧的经济、政治道德基础崩溃和新的资产阶级关系迅猛发展时期的彼得堡的生活,其社会冲突和人物性格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小说中所描写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一家和马尔美拉陀夫一家为代表的下层穷人所遭受的赤贫、凌辱、孤独和不堪忍受的苦难生活,骇人听闻的折磨,使人觉得在这样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无法生活下去了,“无路可走”构成了小说的主旋律。

(3)小说写的是一个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杀死一个高利贷的老太婆的故事。

——首先是被贫困所迫。

更重要的是他要实践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的理论。

(4)小说第一部写了“罪”,展示了主人公内心斗争和一步步走向犯罪的过程。

其余五部则详细描写“罚”的过程。

说明重心在罚。

而“罚”又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肉体上的,二是精神上的,重心显然在后。

(5)实验的结果,他受尽了内心斗争和痛苦的折磨,精神几乎分裂。

他的理论破产了。

最后他在良心的责备下,在索菲亚的宗教精神感召下,投案自首了。

三、创作特色

1、对小人物主题的发展。

小人物——挖掘其美好的心灵——“病态的人”

2、最高意义的现实主义。

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表现本人在人类“精神发展中所感受的”;表现生活中“超乎寻常”的现象,“虚幻的东西”。

3、独特的心理描写。

惯于捕捉转瞬即止、稍纵即逝、飘忽不定、捉摸不透的思想过程。

4、独特的细节描写。

主人公的视角写景物与细节,具体生动,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5、哲理小说

作者把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提到了哲学的高度加以解释和进行艺术描写,使作品具有极大的思想容量。

总结:

就这样,作者用内心的痛苦折磨来惩罚他,否定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理论与反抗,又用索菲亚的宗教精神感召使其获得新生,从而宣扬了忍耐顺从的宗教哲学(幸福应该以受难来获得)和宗教救世的思想

四、时代

(1)旧的经济、政治道德基础崩溃和新的资产阶级关系迅猛发展时期的彼得堡的生活。

(2)“无路可走”构成作品的主旋律

五、“罪”:

穷大学生杀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故事。

——贫穷;更重要的是实践“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理论(少数人是不是可以超越践踏道德,道德是不是绝对的?

六、“罚”——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肉体上的,二是精神上的(内心矛盾、孤独、精神分裂)

七、灵魂的救赎之路:

爱;幸福应该以受难来获得。

《安娜·卡列尼娜》

一、生平与创作

1、1828——1910

2、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

3、从贵族地主的立场转变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来。

4、表现贵族人物的精神探索和他们的命运是其创作的主线。

(一)早期(1851——1862)

1、《童年》、《少年》和《青年》

2、《塞瓦斯托波尔故事》

3、《一个地主的早晨》

4、《琉森》

5、《哥萨克》

早期创作流露出平民化倾向,希望贵族阶级生活的简单化来达到道德上的净化。

(二)中期(1863——1880)

1、《战争与和平》——小说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指出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沙皇朝廷贵族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毫无爱国心,耽于荒淫和争名夺利的丑恶无耻。

在此背景上,展开了优秀贵族分子(安德烈和彼埃尔)的艰苦的思想探索,在接近人民的过程中,在卫国战争的洗礼下,终于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接近了人民,找到了精神归宿

(三)后期创作(1881—1901)

1、《复活》——一生思想与创作的总结性作品。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描写了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精神复活过程。

2、托尔斯泰主义:

道德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清洗过的新宗教

二、《安娜·卡列尼娜》

1、写于1873——1877

(一)时代背景:

”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反映的是农奴制度行将崩溃和“刚刚开始安排的资本主义现实。

(二)构思过程与结构形成:

二条情节线索:

一条是安娜为争取爱情自由离家出走,最后卧轨自杀的爱情悲剧;一条是列文探索社会出路,从事农业改革,结果遭到失败的精神悲剧。

前者侧重描写俄国社会改革时期旧家庭关系和贵族上流社会道德精神面临的危机,后者主要反映宗法制旧经济基础的崩溃,揭示了地主阶级同广大农民的尖锐矛盾。

二条线索互为补充,完整地揭示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3)人物形象

安娜:

就其出身、教养和生活环境来说,是一个贵族上流社会的妇女,但却是一个被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虚伪道德摧毁了的悲剧人物。

她的悲剧是深刻社会矛盾的体现,是社会悲剧。

同时,在安娜的悲剧中,其性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很重要的因素,反映了深刻的人性矛盾,也是她的性格悲剧。

可以说她的悲剧是她的个性和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是生活与性格逻辑的必然。

安娜一生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封建婚姻的受害者:

17岁时,由姑姑作主,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门当户对、很有升官前途的卡列宁,那是的安娜,根本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就稀里糊涂地出嫁了,生活把她推上了古老的生活轨道。

2、争取个性解放的反抗者(客观上)

(1)在莫斯科火车站同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的相遇,成为安娜生活的转折点。

(2)一见钟情——在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中,感情占了上风——走上追求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叛逆道路。

3、悲剧的结局:

安娜的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她卧轨自杀了。

安娜的悲剧,是生活和性格逻辑发展的必然。

上流社会施加于她的强大的精神压力,特别是她寄予了全部生活希望的爱情的幻灭,使她走上了绝路。

在与整个上流社会抗争的过程中,她看透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包括卡列宁和渥伦斯基之流。

像她这样一个诚实自尊的女子是不会再回到卡列宁身边的,所以她只有一死来做最后的对社会的反抗和对渥伦斯基的惩罚、报复,用生命来表达真诚。

在安娜的悲剧中,我们也无法回避其个人的局限。

社会悲剧:

安娜的行为,是对贵族社会传统生活原则和虚伪腐朽道德的挑战,势必要遭到上流社会各种势力的围攻,构成和安娜冲突的直接对立面,也是安娜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

卡列宁:

人作为一个历史的、社会的、具体的人,卡列宁绝不是抽象的恶的代表,他是一个逝去的制度和全部伦理道德的直接继承者和捍卫者。

卡列宁的行为充分显示了封建俄国道德规范对于他的奴役性影响,也显示了僵化的价值观念对于人的感性生命的破坏。

渥伦斯基:

道德观念淡漠,生命力旺盛,本质上是自我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是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文化和俄国封建贵族文化教育的“混血儿”。

性格悲剧(个人局限):

首先,作为历史中的人,她自己也不能完全摆脱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而常常有一种负罪感,在获得爱情幸福的同时,又有一种摆脱不掉的痛苦。

其次,作为一个不能完全摆脱其阶级而远离人民的贵族妇女,追求的完全是个人的爱情自由,同时她作为一个追求完美的、具有浪漫气质的女性,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

托尔斯泰保守的妇女观: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列文:

潜心农业改革——精神改良,走平民化道路——失败——幻灭,痛苦——活着为了灵魂,牢记上帝。

(四)艺术特色

1、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2、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

3、情景交融,景中有情

4、心灵辩证法——揭示人物内心矛盾及其辩证发展过程。

把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结合起来描写;通过人物的神态、肖像细节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大量采用人物的内心独白。

《叶甫盖尼·奥涅金》

一、生平与创作

1、1799——1837

2、俄国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3、《驿站长》:

开小人物形象先河

二、《叶甫盖尼·奥涅金》

(一)小说的思想意义

1、探讨俄国贵族青年的命运问题。

2、揭露贵族阶层腐化堕落的生活。

3、揭露了乡村地主愚蠢无聊的生活。

4、出现了对农奴苦难生活的描写。

(二)奥涅金形象分析

“多余人”形象,是当时贵族进步青年的典型。

1、在俄国贵族生活与文化环境中长大的青年。

2、对生活的厌倦和忧郁苦闷情绪成为其性格的主调。

但毕竟摆脱不掉顽固的贵族阶级的习俗和偏见。

(与连斯基的决斗;对达吉亚娜爱情的态度)

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他韶华时光都在无所事事的日子里浪费掉了。

沉醉于上流社会的生活而又厌恶上流社会;为自己的灵魂空虚而苦恼,但精神又无所依附;永远排遣不掉的空虚是他性格的核心。

是俄国专制农奴制造就出这样一些心灵上矛盾复杂的典型。

(三)达吉亚娜:

理想的俄罗斯妇女形象,表达了作者崇尚自然的理想。

“俄罗斯的灵魂”。

(四)艺术特色

1、诗体小说的形式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

2、完整和谐的结构

3、简洁凝练的风格与自然生动的语言。

第十节莫泊桑短篇小说

一、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诞生在法国的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流派,它的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

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建者是左拉。

他主张着重写人的生理本能,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主张用纯客观的态度把生活中的一切细微末节精确而毫无遗漏的摄取下来,反对典型概括,反对文学的倾向性。

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代表人物是龚古尔兄弟和左拉。

二、生平与长篇小说的创作

1、1850——1893

2、长篇小说:

《一生》:

女性的灰色人生

3、《俊友》:

流氓的发迹史

三、短篇小说

1、思想内容

(1)对资产阶级社会腐化、堕落、道德沦丧及拜金主义的揭露。

(2)对穷困潦倒的小资产阶级种种灾难和不幸的同情,以及对他们追求庸俗虚荣生活的嘲讽。

(3)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法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情绪。

(4)描写法国人民的痛苦生活遭遇,以及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5)少数短篇,表现了颓废的宿命思想和神秘主义色彩。

2、《羊旨球》:

10个人同坐一车,通过对比手法刻画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和灵魂。

3、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1)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形式,以凡人小事为题材,但表达深刻,耐人寻味,是他个人独创性的突出表现。

(2)工于构思,使作品达到精巧与自然的统一

a设置疑笔,使情节扑朔迷离,真假难辨,当真象揭开之后,给读者造成一种深刻难忘的印象。

《珠宝》

b常常借助于巧合,但这种巧合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

《项链》

c善于选取典型细节,是其构思的又一重要表现手段。

《壁橱》

(3)以简洁的文笔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4)语言清新流畅,朴素自然,洗练幽默。

四、关于莫泊桑的创作方法

“小心翼翼地避免一切复杂的解释和一切关于动机的议论,而限于使人物和事件在我们眼前通过”。

——客观

安娜形象分析

(1)安娜的特质:

气质高贵

美丽端庄优雅

生命力旺盛富有激情

真诚浪漫追求完美

(二)安娜的一生:

1、封建婚姻的受害者

2、个性解放的反抗者

3、悲剧的结局

(三)安娜形象的悲剧成因及其意义

1、上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