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0750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docx

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 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

1.了解东北地区概况。

2.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

(重点)

3.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东北地区概况

阅读教材P48,完成下列问题:

位置与范围

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表特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

商品农业

生产基地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

填空:

(1)东北地区最显著的地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平原由________、________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3)东北平原地势________、耕地面积广大,是中国重要的________农业生产基地。

【提示】 

(1)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2)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3)平坦 商品

教材整理2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阅读教材P48~P52,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资源条件

(1)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①耕地面积:

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9.7%,人均耕地面积为全国的两倍左右。

②土壤:

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③是全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

(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①气候类型:

为温带季风气候。

②优势:

降水量400~800毫米,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要。

③作物类型: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等。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现在林地面积占全国林地面积的27%。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

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布局的特点及变化

①从土地利用类型看:

农田面积扩大。

②从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来看:

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大。

③从商品市场来看:

收益较高的副食品生产发展迅速。

(3)农业布局的变化

①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

②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

③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

正误判断:

(1)松嫩平原中东部黑土和黑钙土广布。

(  )

(2)东北地区各工业部门中,石油发展相对较快。

(  )

(3)东北地区南部可种植冬小麦及棉花。

(  )

【提示】 

(1)× 松嫩平原的中西部黑土和黑钙土广布。

(2)× 东北地区各工业部门中,农业机械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快。

(3)√ 东北地区南部属于暖温带,可种植冬小麦及棉花。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俺们家乡在20世纪中期以前,沼泽遍布,林海茫茫,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大荒原,也是一处野生动物的“天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俺们辛勤的耕耘,家乡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品粮基地。

探讨

材料中“俺们家乡”指什么地方?

【提示】 东北地区。

探讨

请分析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

【提示】 地形平坦开阔;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区位条件

特征

影响

自然资源

土地

耕地面积广大,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集中连片、地势平坦、便于开垦,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也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使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气候

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光照、降水较为充足,雨热同期

东北地区的水热条件基本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需求

森林

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

中国主要林区,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是优质商品木材的集中产地

草场

草场面积广大,草质优良

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渔业

临黄海、渤海;淡水湖泊、水库多

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

重要的工业基地

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交通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人口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

使东北地区的人均耕地比较多,农业经营规模大;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

1.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图,完成

(1)~

(2)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

甲>乙>丙;降水:

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从等温线数值可判断甲气温低于乙、丙;东北地区山环水绕,中间是平原;河流每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在某些自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有凌汛现象;河流主要是靠雨水补给,其径流的季节变化随降水而变化。

(2)题,东北地区热量条件差,生长期短,农作物一年一熟;由于人均占有耕地多,劳动生产效率高,粮食的商品率高;黑土冲刷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 

(1)C 

(2)B

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甲图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原则,A地适合发展________________;B地适合发展________。

(2)乙图农业基地名称为____________,该基地著名经济作物是________,该区域同江汉平原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甲图区域水资源紧张,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有(双选)(  )

A.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尽快实施“引嫩入辽”调水计划

D.利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解析】 从甲、乙两图的轮廓及河流特征等方面判断甲图为辽河流域,乙图为三江平原。

甲图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因地制宜分别发展了林果业及种植业。

三江平原与江汉平原相比热量不足,但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辽河流域水资源缺乏,节水型农业与引水工程能有效缓解缺水困境。

【答案】 

(1)辽东丘陵 辽河平原 林果业 种植业

(2)三江平原 大豆 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

(3)AC

东北农业生产布局特点

材料一 网络流行歌曲《我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

哎……”

材料二 东北盛产大米、玉米、大豆、马铃薯、甜菜、高粱及温带瓜果蔬菜等。

“寒暖农分异,干湿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即说明了当地农作物分布现象。

探讨

歌词中的“大豆高粱”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哪些地区?

【提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等地区。

探讨

歌词中“满山遍野大豆高粱”还能看到吗?

如果看不到,你应给作者怎样修改?

【提示】 大豆还可以看到,高粱看不到。

“满山遍野玉米大豆”。

探讨

歌词中的“大白杨”是东北林区的主要树种吗?

东北的主要树种是什么?

主要林区在哪里?

【提示】 不是。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1.东北地区的生产布局

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区

主要产品及分布区

耕作农业区

平原地区,主要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玉米——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现已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小麦——北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最为集中

林业和特产区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白桦——大兴安岭;

红松——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鹿茸、人参——长白山区;

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

苹果梨——延边;

苹果——辽南地区

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市的三河地区;

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变化

农业布局变化

原因

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

既是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利工程兴建、水井种稻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农业开发和稻谷市场需求的必然

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种植面积增大

城市周围规模不等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

城市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副食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强

3.农业布局特点的分析方法

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因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牧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

(2)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

(3)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城郊农业等。

3.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

(1)~

(2)题。

(1)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  )

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

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

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

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

(2)关于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

73360069】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

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

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D.三者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出B、C两地的降水量都低于400毫米,根据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可知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根据B、C附近地形状况可知自B到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

(2)题,A地位于长白山,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答案】 

(1)C 

(2)C

4.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

(1)~(3)题。

(1)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小麦       B.甘蔗和甜菜

C.高粱和谷子D.油菜和花生

(2)A区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  )

A.玉米和小麦B.大豆和甜菜

C.水稻和小麦D.高粱和小麦

(3)B区域与A区域相比(  )

A.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机械化程度高

D.作物熟制高

【解析】 第

(1)题,图中农作物优势产区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应该为玉米和小麦。

(2)题,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大豆和甜菜。

第(3)题,华北地区主要为盐碱地,水源紧张,与东北地区相比,热量条件较好,可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答案】 

(1)A 

(2)B (3)D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

73360070】

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

B.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

C.光热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冬季厚厚的积雪,到第二年春季融化,保证了春播农作物的水分需要

2.下列属于甲地优势农产品的有(  )

①水稻 ②小麦 ③大豆 ④棉花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需要;雨热同期,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也可种植;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保证了春播农作物的水分需要。

第2题,甲地为松嫩平原,棉花种植很少。

【答案】 1.D 2.A

对点训练2 东北农业生产布局特点

下面图示地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

据此回答3~5题。

3.有关该区域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

B.乙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农→牧

D.该区域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

4.图中A山脉多针叶林,B和C山脉多混交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导学号:

73360071】

A.降水东丰西歉,北多南少的结果

B.纬度高低不同,热量北少南多的结果

C.人工营林,树种不同造成的

D.开发历史长短和生产方式不同造成的

5.促进该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  )

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 第3题,东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甲省是最大的木材调出省,该区大部分是春小麦区。

第4题,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树种差异主要是由于热量不同而导致的。

第5题,对林业来说,因为当初的不合理开发,现在东北地区天然林数量急剧减少,在小兴安岭地区,原始森林只呈零星状分布,从而产生严重的生态后果。

因此在今后的开发利用中,要重视人工林的营造,减轻对原始林的压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答案】 3.C 4.B 5.A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桃花一作:

桃李)天地是万物的客舍,百代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

古人夜间执着火炬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

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

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

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

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谁咏不出诗来,罚酒三杯。

注释

桃花园,疑在安陆兆山桃花岩。

从:

cóng(旧读zòng),堂房亲属。

从弟:

堂弟。

逆旅:

客舍。

逆:

迎接。

旅:

客。

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