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0989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docx

最新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资料

第一部分现状概述

第一章规划背景

萍乡市于1996年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其中近期建设时限为1996-2000年)。

萍乡市人民政府依据该规划全面而有序地展开萍乡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总体规划的近期建设任务也基本完成。

根据200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指示精神,从端正城市建设指导思想,明确近期城市建设重点,加强规划规范性的高度,突出强调了近期建设规划工作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重要性。

建设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为了促进并引导近期建设规划工作,建设部颁布了《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萍乡市人民政府为控制和引导萍乡市2005年以前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以上文件精神及江西省建设厅的统一部署,委托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对《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执行情况总结检讨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变化因素与现状城市建设状况,协调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动态修正与完善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编制《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章城市概况

一、市域概况

萍乡市位处江西省西部,素有“江西西大门”之称。

北毗湖南浏阳市,东接宜春市袁州区、吉安市安福县,南接吉安市永新县,西邻湖南醴陵市、攸县。

地理位置为东经113°15′—114°17′,北纬26°57′—28°01′,地处罗霄山脉的北段和中段,为赣湘水系的分水岭。

萍乡市现辖2区、3县、1个开发区,即安源区、湘东区、芦溪县、上栗县、莲花县、安源经济开发区(含萍乡高新技术工业园)。

市域国土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2001年全市总人口17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97万人,市域城市化水平40.62%。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20.5亿元,三产比例为:

12.7:

56.0:

31.3。

萍乡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萍乡于三国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置县,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1949年7月解放,1960年撤县设市。

1970年升格为省辖市。

萍乡自上世纪初开始规模开采煤炭,以煤炭工业为基础,逐步形成冶金、建材、机械、电力、家用电器、电瓷、化工、造纸、纺织、烟花鞭炮等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

城市经济健康发展,城市规模逐步扩大,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均位列全省十一个设区市之前列。

萍乡的原煤产量占全省1/3强,生铁产量约占全省1/2,电瓷产品及客车在全国均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量。

萍乡位处江西省西部,处于国家京九、京广、浙赣经济发展轴带形成的“H”型中间地带,东接江西省经济中心——昌九景城市群,西连湖南省经济中心——长株潭城市群,而以新、宜、萍为复合中心的赣西经济区已经成为江西省与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内陆桥梁”和“经济纽带”,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内在活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已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经济体系已初步建立,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其产业结构高级化,将推动成熟产业和传统产业逐步向内地扩散和梯度转移。

江西省处于承接沿海地区经济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

随着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萍乡市地方交通组织易于纳入区域大交通网络,城市经济可以融入大区域经济分工,从而推进萍乡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二、市区概况

萍乡市区由安源区、经济开发区和湘东区组成,位处萍乡市域中部、萍水河中游,国土面积1090km2。

2001年市区总人口44.57万人(含湘东镇10.8万人),市区(含湘东)国内生产总值45.0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787元/人,三产比例6.2:

56.7:

37.1。

市区交通便捷,浙赣铁路、320国道、319国道、沪瑞高速公路均从市域经过。

市区距湖南长沙黄花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距南昌昌北机场2小时车程。

萍乡市历年发展统计一览表

年份

总人口

(人)

综合增长率

(‰)

中心

组团

总人口

(人)

综合增长率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一产

二产

三产

合计

增长率

(%)

1996

1699598

285729

12.1

34.0

19.1

65.2

1997

1711493

7.0

292762

24.61

13.0

39.0

22.6

77.6

13.1

1998

1719168

4.48

301200

28.82

13.7

44.4

25.9

84.0

12.2

1999

1730421

6.55

308268

23.47

13.8

50.0

28.2

92.0

9.6

2000

1737810

4.27

318884

34.44

14.3

54.1

31.1

99.6

8.2

2001

1747057

5.32

323674

15.02

14.8

59.5

34.2

108.5

8.9

年均

5.52

25.27

10.4

三、城市建设概况

萍乡市城市建设按“一城二组团八片区”展开建设。

中心组团为萍乡市政府及安源区政府、经济开发区所在地,建成区人口33.8万人。

湘东组团为湘东区政府所在地,现状建成区人口约为8.3万人。

中心组团以中心片区为核心呈“花瓣式”七片区展开建设。

现状建成区面积29.6km2,城区人口为33.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2.4万人,暂住人口1.4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87.73m2/人。

其中:

中心片区:

是萍乡市行政、商贸、文化中心和对外交通中心,主要的居住集聚地,同时也是周边片区、矿区的生活服务中心,现状建成区10.1km2。

丹江片区:

建成区面积3.2km2,主要为化工、机械工业基地。

安源片区:

建成区面积2.6km2,为安源镇所在地,煤炭生产基地及生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青山片区:

建成区面积3.2km2,为建材工业基地。

苏家屋片区:

建成区面积5.3km2,主要以安源经济开发区及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建设为主,建成区基本与中心片区连为一体。

白源片区:

现为高新技术工业园东区,建成区面积2.4km2,为城市新兴工业基地。

硖石片区:

建成区面积为2.8km2,主要以居住为主。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现状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属国家城市建设用地Ⅱ级标准,基本符合工矿城市片区式发展的用地特征。

各单项指标中,居住用地指标31.75m2/人,超过国家标准(18.0-28.0m2/人),主要是由于城市边缘农村居民点较多,用地分散,集约度低造成的。

工业用地指标27.55m2/人,超过国家标准(10.0-25.0m2/人),与工矿城市性质是相符的。

道路广场用地指标7.21m2/人,符合国家标准(7.0-15.0m2/人),但偏低。

绿化用地指标4.77m2/人,低于国家标准(≥7m2/人),今后仍需在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投入。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一览表

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

比重

人均

(ha)

(%)

(m2/人)

R

居住用地

1072.29

36.19

31.75

C

公共设施用地

311.86

10.53

9.23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34.90

1.18

1.03

商业金融用地

122.86

4.15

3.64

文教体卫用地

154.10

5.20

4.56

M

工业用地

930.21

31.40

27.55

W

仓储用地

73.15

2.47

2.17

T

对外交通用地

133.70

4.51

3.96

S

道路广场用地

243.47

8.22

7.21

U

市政设施用地

31.47

1.06

0.93

G

绿地

161.21

5.44

4.77

D

特殊用地

5.31

0.18

0.16

城镇建设总用地

2962.67

100.00

87.73

注:

2001年底中心城建成区人口为337704人。

四、现状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1、城区道路交通系统不完善。

2、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公共绿地较少。

3、文化、体育设施不健全。

4、老城区开发强度高,人口密集,10.1km2建成区集中了约21万人口,生活环境质量较差,亟待疏解人口。

 

第三章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规划期限:

近期1996—2000年

远期2001—2010年

二、城市性质:

1、萍乡市城市性质:

赣湘边境区域的中心城市,发展新兴工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二、三产业并举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市。

2、中心城城市性质:

赣湘边境区域的中心城市,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三产业并举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市。

三、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近期32万人,远期43万人。

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远期34.4km2,人平80m2/人。

四、城市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以320国道、319国道为骨架,组织放射状路网,采用组团式布局结构展开总体布局。

组团之间保留较大的绿地空间,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条件,使城市与自然有机地结合。

中心组团:

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三产业发达的商业服务中心及对外交通中心,中心城的主要居住用地。

规划用地面积17.3km2,安排居住人口22万人。

丹江组团:

是以机械、化工为特色的工业组团。

规划用地面积6.3km2,安排居住人口6万人。

安源组团:

是煤炭生产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观光旅游区。

规划用地面积1.5km2,安排居住人口2万人。

青山组团:

是以煤炭、建材工业为特色的生产生活相配套的独立组团。

规划用地面积4.8km2,安排居住人口5.5万人。

苏家屋组团:

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特征的相对独立的组团。

主要安排一类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规划用地面积3.1km2,安排居住人口6万人。

硖石组团:

是具有教育、娱乐、休闲、居住、高新技术产业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组团。

规划用地面积1.8km2,安排居住人口1.5万人。

五、总规实施情况评价

1、总体评价:

1996年以来,萍乡市人民政府依据总体规划要求有序地展开城市建设。

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城市基础设施逐步进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得以加强,城市投资环境大大改善。

2、由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骨架的拉开,现状中心城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已达到和突破总体规划预测的相应时限规模。

3、由于受区域大交通建设的牵引,以及经济开发区、高新工业园区的超常规发展的影响,城市重点向东北方向发展。

4、由于城市建设资金投入有限,为使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共建共享目的,城市未能按总规要求组团式均衡展开建设,而是以加强中心组团旧城改造为基础逐步向边缘地带扩张建设。

同时突出建设安源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该片区建设规模已超出总规苏家屋组团的远期规模,并与中心组团连片展开布局,而外围其他组团基本未进行规模型开发与建设。

六、近期建设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1、面对城市发展现实,分析城市发展趋势,根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合理确定萍乡市近期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2、策应区域大交通建设,协调城市与大交通的关系,明确城市近期重点区域和发展方向。

3、合理有序地展开工业区建设,努力培植城市经济增长极,推动城市化、工业化“双轮驱动”战略。

本着“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的原则,按类分区展开工业用地布局,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4、完善城市功能,突出中心城市职能,配套完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

5、本着“容量适度超前,设施逐步跟进”的原则配套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努力改善城市投资环境。

6、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好山水文章,构筑城市绿地系统,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实现城市园林化目标。

7、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有序展开新区建设,协调各片区职能,实现城市建设量的扩张和质的突破。

8、健全房地产市场,加强房地产开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针,有序推动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整治。

 

第二部分近期建设规划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正确处理城市经营与规划控制、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的关系。

2、坚持城市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本着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情况,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原则安排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基础设施建设应配套完善,并适度超前安排,以满足改革开放、招商引资需求,改善城市投资环境。

4、完善并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突出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城市的区域辐射力和凝聚力。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园林化目标。

6、以最佳的城市空间结构为导向进行用地布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原则,合理组织城市社区管理体系。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6、《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7、《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

三、规划期限

根据《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本次萍乡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3—2005年。

第二章近期发展规模

一、人口规模

1、现状人口

萍乡市中心城2001年底有户籍总人口323674人,其中安源区辖区人口为297056人(非农业人口227133人,农业人口69923人),安源经济开发区辖区人口为26618人(非农业人口16886人,农业人口为9732人)。

自1995年以来,中心城人口综合增长率为25.72‰。

据不完全统计,中心城现有暂住人口为1.4万人。

2、人口规模预测:

1)采用人口综合增长率预测法预测萍乡市中心城区2005年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推算公式为:

M=K(1+a+b)n

M——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

K——现状城市户籍人口

a——规划人口自然增长率

b——规划人口机械增长率

n——规划年限

根据萍乡市现状人口增长实际情况以及规划期内萍乡市城市发展的趋势,结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要求,预测规划期内萍乡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人口机械增长率可达30‰,则2005年萍乡市户籍人口为37.6万人。

M2005=32.4×(1+8‰+30‰)4=37.6万人

随着萍乡市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进一步加强,萍乡市的城市综合功能及区域凝聚力将日益增强,因此预计至2005年城区暂住人口将达2万人左右,则2005年萍乡市中心城区人口将达约40万人。

2)本世纪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实现江西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并提出十五期间打工业攻坚战,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战略。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提出做大区域中心城市的方针,确定萍乡市2005年城市人口规模应突破50万人,步入大城市行列,以填补全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大城市缺档现象,完善全省城镇体系结构。

3)近年来,萍乡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充分发挥全省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和“老大哥”城市的作用,提出“萍乡率先在江西崛起”的战略目标。

依托区域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全面拉开城市建设骨架,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全面快速启动工业园区建设,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工业化,城市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势头。

在此基础上,萍乡市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实现突破50万人的目标是可能的。

综上所述,确定萍乡市近期(200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50万人,其中:

中心组团人口规模为40万人、湘东组团人口规模为10万人。

二、用地规模

萍乡市现状城市建设总用地为29.6km2,人平用地87.73m2/人,属国家城市建设用地Ⅱ类标准。

近期建设用地安排本着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结合工矿城市建设用地特征,考虑萍乡市城市建设用地实际需求,城市骨架需要拉开并完善、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因此近期建设规划用地标准采用国家Ⅲ级用地标准,人平用地控制100m2/人以内。

第三章近期发展目标

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区位及交通优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横向合作,沟通江西省及湖南省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分工。

依托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快工业化、工业现代化步伐,壮大支柱产业。

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力争达到200亿元左右,一、二、三产比例调整为10:

56:

34,总人口控制在183万人以内,城市化水平达48%左右。

二、城市定位目标

1、初步确立赣湘边境地区中心城市地位,积极参与赣西经济区新宜萍复合中心的职能分工。

2、将萍乡市建设成为江西省花园城市、省级园林化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

三、城市人口规模目标

城市人口总规模突破50万人,使萍乡市步入大城市行列,其中中心城人口规模达40万人。

四、城市建设目标

衔接对外交通,建设对外窗口;建设行政中心,拉动新区开发;突出山水景观,改善生态环境;发掘特色文化,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中心城市地位。

具体量化为:

1、文教卫生服务目标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90%以上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适龄青年高等教育人数达8%,医师以上医务人员平均每人服务人口为600人以内,千人拥有医院住院病床数达3床/千人。

2、基础设施服务目标

人均道路广场≥10.5m2/人。

人均绿地≥9.0m2/人,其中公共绿地≥7.0m2/人。

自来水普及率100%,下水道普及率100%,人均用电负荷800W/人。

程控电话普及率25部/百人,生活用燃气普及率90%以上,管道煤气普及率60%以上。

3、环保环卫目标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0%,生活垃圾清运率90%,无害化处理率70%,城市污水处理率60%。

4、住宅建设目标

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m2/人。

第四章重点建设区域

一、发展方向分析

根据《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萍乡市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城市周边用地条件、区位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配套情况等因素,确定近期城市建设发展主导方向为东北、东部、东南:

其中苏家屋、丹江北部为生活居住主要发展方向,白源、丹江南部为工业主要发展方向。

萍乡市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已跨越浙赣铁路,沿319国道展开了城市向东北发展的格局,近年来,随着320国道的改造,沪瑞高速公路的建设,受大交通发展的牵引,城市向东北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320、319国道的拓宽改造,洪山路、高速公路挂线的修建,已使城市向苏家屋和丹江发展的建设骨架全面拉开,该方向用地条件较好,大多为丘岗地,可少占耕地,与老城区联系紧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容易,对外交通及城市交通顺畅便捷,规划为近期建设的主导发展方向。

萍乡市东南部铁路专用线以南为大片的丘陵岗地,东依319国道,位处城市主导风下风向及城市河流下游,用地、用水条件好,内外交通便利,已有化工、机械、建材工业,并形成一定规模,随着丹江新区的展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配套近期可逐步完善,是萍乡市工业区开发建设的理想场所,利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现状高新工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已经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东区位于城市边缘侧风向,紧邻320国道和萍高公路,用地条件好,现已展开建设。

因此东向和东南向是城市近期工业开发的主要方向。

二、重点建设区域

根据近期建设总体方针及《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要求,确定近期建设重点区域为苏家屋片区和丹江片区、白源片区。

苏家屋片区:

以工业大道、洪山路、齐民路为骨架展开布局。

其主导功能为行政、商贸、文化会展、金融、旅游接待服务。

配套安排居住区建设。

该区的建设应突出体现区域中心城市及商贸、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成为萍乡市城市建设的靓点,体现城市品位之所在,实现近期初步确立城市定位目标。

丹江片区:

以中环东路、安源路、319国道为骨架展开布局,以安源区行政中心建设为契机,以丹江工业园区建设为拉动进行开发建设,其主导功能为工业、居住区。

配套安排公建服务设施,强化生态环境建设。

白源片区:

以320国道、兴业路为骨架展开布局。

其主导功能为工业区。

三、工业园的开发与建设

1、现状概述

近年来,萍乡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大力招商引资,全面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战略,积极培植城市经济增长极,使萍乡市工业经济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分工,融入大区域经济环境。

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设载体和发展空间的工业园区的建设,萍乡市也已全面展开。

现状萍乡已展开建设的有安源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由于受区域大交通建设的牵引,并考虑起步阶段能充分利用中心片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安源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工业园均紧邻中心片区,位处城市上风向、河流上游。

安源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18.7km2,建成区面积6.8km2,区内投资项目230个,合同引进资金9亿元,实际引资7亿元。

200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亿元,三产比例8:

30.4:

61.6,完成工业产值2.55亿元,解决就业岗位4560个。

建成区投资密度为1.32亿元/km2,产业密度为0.74亿元/km2,就业密度为670人/km2。

现状招商引资项目主要沿320国道分散布局(含正在硖石建设的民营科技园)。

萍乡高新技术工业园规划用地面积17km2,控制区面积26.5km2,起步区用地面积4.1km2,按一园三区格局展开建设。

现有入园企业43家,占地面积217ha,合同投资规模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2亿元,合同投资密度6.9亿元/km2,实际到位投资密度0.84亿元/km2。

高新技术工业园按“一园三区”格局在苏家屋中部(北区)和南部(南区)、白源(东区)分别设立三个园区,现状已展开北区和东区建设。

2、规划原则

萍乡市的工业园区近期建设应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合理布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开发一片、完善一片”的方针,加快萍乡市传统工业改造,老城区工业应实行“退城进园”,改善城区生态环境。

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把萍乡工业园建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南昌经济区和长株潭经济区的工业配套基地。

结合地方优势工业和资源及市场条件,积极发展机械、建材、新型材料、化工、能源工业,努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把萍乡工业园建设成为地方优势工业和特色工业基地;坚持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建立人才基地,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硬环境,把萍乡市工业园建成为民、私营企业发展的温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把萍乡市工业园建成为花园式的工业景观风貌有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区。

工业园区近期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

同时,配套完善建设已入园项目,杜绝“划而不开,开而不发”现象发生,本着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合理配置项目用地需求,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和经济效益。

3、规划布局

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安源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只能安排一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建设,而二、三类工业却没有发展空间。

在实际招商过程中,目前高新技术及一类工业却只占少数,现状二、三类工业只能在开发区及高新工业园区内安置,使萍乡市中心城区面临很大的环境污染隐患。

规划按可持续发展要求,对萍乡市城区内现状工业布局逐步进行调整。

竖立保护生态环境、满足城市就业需求和有机疏散旧城人口意识,规划协调城市与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